瘟疫肆虐下,為何他們互不信任、反目成仇?

2021-01-12 澎湃新聞

原創 陸爽、文燦 復旦商業知識

■ 編譯/陸爽、文燦

■ 公眾號/復旦商業知識

病毒,對個體而言,考驗的是機體免疫力,而對群體而言,它考驗的是社會機制與人性。災難無情,但災難降臨時,由人類社會缺陷或人性陰暗面所引發的次生災難,往往更具殺傷力。

如果說人類遭遇的一次次的災難,正如尼採所言的「永恆輪迴」,那麼只有明晰並牢記人類在災難中曾經犯過的錯誤,以史為鑑,才可能讓災難的輪迴不再成為不可饒恕的錯誤。用帶著溫暖的人性的態度,創造性地借鑑那些已被過往證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互救互助,從幽暗的過往中找尋通向未來光明的小徑。

黑死病與大屠殺:

陰謀論下猶太人的夢魘

提起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絕大多數人毫無意外地先想到的是二戰、納粹、集中營,但如果告訴你中世紀歐洲黑死病蔓延期間,猶太人遭受的迫害可能更甚於二戰期間的大屠殺時,你是否會感到意外?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Remi Jedwab、Noel D. Johnson和喬治梅森大學教授Mark Koyama對此做了深入研究(注①)。

黑死病是歐洲歷史上慘絕人寰的災難,1347—1352年,僅僅6年,歐洲40%的人口因感染黑死病而死亡。通過研究歐洲124個有猶太人聚居區且有黑死病死亡率記錄的城市,可發現近一半城市中的猶太人在黑死病爆發期間受到了迫害。

01

替罪羊效應 :尋找「背鍋俠」

研究者提出了「替罪羊效應」(scapegoating effect):當對社會造成較大衝擊的一個事件發生後,若某一少數族群被認為應該對此負責,那麼整個社會大多數人都會把矛頭指向這一少數族群。

黑死病給中世紀歐洲的經濟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打擊,面對瘟疫的肆虐,人們束手無策,恐懼、焦慮與憤怒,讓長期以來背負著所謂的「宗教原罪」並飽受歧視的猶太人「順理成章」地被認為是始作俑者,而成為災難的替罪羊受到迫害。黑死病肆虐期間,很多猶太人因被虐待折磨而被迫承認黑死病是自己投毒汙染了井水所致。

不過研究也發現,黑死病肆虐期間,猶太人易受迫害的程度與其所在城市的死亡率成反比,死亡率越高的城市,猶太人受迫害的程度反而越低。

02

補償效應:若能創造價值就不必背鍋

中世紀歐洲,猶太人普遍從事放貸、貿易等職業,在死亡率較高的城市,猶太人所從事職業的重要性和邊際價值會進一步凸顯,正因此,相比死亡率低的城市,其受迫害程度更低,這一點在交通發達的大城市尤為明顯,猶太人往往給當地創造了更大的經濟產出,繳納了更多的稅,因為這些突出的經濟貢獻,地方官僚階層一定程度上也傾向於保護猶太人,對其免受迫害發揮了一定作用。相比替罪羊效應,研究者把這種情況稱為「補償效應」(complementaries effect)。

研究還發現,那些沒有猶太人社區的城市,或在黑死病期間更多迫害過猶太人的城市,在隨後幾個世紀中,發展速度明顯慢於對猶太人相對友好的城市,這也恰巧證明了猶太人對當時歐洲社會的經濟貢獻。

03

一張殘酷的「平衡計分卡」

也許猶太人擅長商業的本事,更多也是其長期所處社會環境自然選擇的結果。災難發生時,一個少數族群是否會成為「背鍋俠」而慘遭迫害,或是被放過一馬順利渡過危機,主要取決於「替罪羊效應」和「補償效應」這兩者,在該族群所處社會中的權重孰高孰低,這是一張殘酷的「平衡計分卡」。

傳染病恐慌下的排外心理

明尼蘇達大學雙子城分校卡爾森管理學院教授Sunasir Dutta和史丹福大學商學院Hayagreeva Rao通過歷史事件和問卷調查研究(注②)後發現,很多時候,傳染病尚未來襲,但僅僅是對傳染病的恐懼就足以激髮長期潛藏在人類心中基於種族、信仰等的偏見,引發對外來族群的敵視和排斥,疫病籠罩下這種情緒不斷累積,而排外行為的爆發有時只需一件小事。

01

印度版「送瘟神」

chapatti是一種用未發酵麵團製成的薄餅。19世紀中期,霍亂長期困擾著印度。chapatti薄餅被印度人認為可用來封存霍亂之邪靈,而通過傳遞chapatti薄餅則可以驅逐霍亂。傳遞以傳銷般的方式展開,收到薄餅的村莊要製作更多的薄餅傳遞給相鄰的幾個村莊,以此類推。1856—1857年,印度的很多村莊陷入了這種巫術式的「送瘟神」儀式。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送瘟神」儀式與一個關乎種姓和宗教戒律的謠言不期而遇。

02

一場豬油牛脂彈夾傳聞引發的暴動

1857年1月的一天,加爾各答附近達姆達姆小鎮的一位印度水手向一名種姓為婆羅門的東印度公司僱傭軍團(孟加拉本地軍Bengal Native Army)印度兵要水喝而被拒絕,理由是不願自己的水壺被這個低階層的人玷汙。被拒絕的水手惱羞成怒,譏諷印度兵,說他自己的種姓其實早已不保,原因是達姆達姆兵工廠製造的裝配在這些士兵使用的艾菲爾德式步槍上的彈夾,在出廠前都被偷偷塗抹了豬油和牛脂,而裝彈前這些彈夾的包裝都被士兵用嘴咬過,因此他們都已犯戒。水手的話讓士兵大為驚駭,該說法迅速傳播開去,加之很多士兵當時正處於「送瘟神」愈演愈烈的地區,對感染霍亂的恐懼與違反宗教戒律的惱怒相疊加,最終引發了長期以來表現安穩的東印度公司本地僱傭軍的大暴動。

03

排外的偏見

Dutta 和Rao還設計了一個問卷調查,在1082名作為被試的美國成年人中抽取一組(212人),告知其以下信息:「美國最近發生了新的流感,傳染性十分強,人與人間隔6英尺(1.8米左右)遠都可能被傳染。」而後,詢問對以下事項的贊同度,從十分贊同到十分不贊同共分7個等級,徵詢事項為:「美國應該針對已在美國本土的非法移民的身份合法化設置正式的申請途徑。」

調查同時還隨機選取成員分成多組,分別向他們告知其他信息,如「東歐正在發生高傳染性流感」(220人),「美國本土發生流感,但傳染性不強」(218人),「美國肥胖率指標升高「(210人)等,徵詢的均為上述相同事項。調查結果顯示,被告知「美國本土正發生高傳染性流感」的那組人員,對關於合法化非法移民身份的建議持有不贊同甚至十分不贊同的比例顯著高於其他組,而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合法化針對的預設對象還只是已經身處美國本土的非法移民,他們是否具有合法身份事實上對美國本土的流感傳染沒有什麼影響。

災難與修復:

西班牙大流感下挪威零售互助社的啟示

為什麼在面對災難時,有的社群恢復得更快,有的則很難恢復?對此,史丹福大學商學院Hayagreeva Rao教授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Henrich R. Greve教授做了深入研究(注③)。

01

不同的災難,不同的反應

研究發現,在颶風、海嘯等天災面前,人們更易團結一致並通過各種互助組織抵抗災難,而相比天災,人為引發的災難或傳染性疾病則不僅易造成群體內外的對抗,還極易削弱群體內成員之間的信任度與互惠合作的聯結度。其中傳染病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擴散,更易導致「對他人的恐懼」,助長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和焦慮,造成合作缺失,最終影響整個社群對災難的抵抗力和從災難中恢復的能力。而傳染病造成的死亡會進一步引發恐懼,削弱社會聯繫。

02

合作互助,建立長效免疫機制

研究表明,傳染病暴發前一個社群內民眾的組織能力越強,社群受傳染病的負面影響越弱,恢復也越快。而一個具有多種非營利性民間組織的社會,有助於民眾組織能力的不斷提升,有助於創建緊密的社會關係及形成良好的人際信任,這些因素都是讓社區儘快從災難中恢復的關鍵。

以挪威為例,20世紀初的「西班牙大流感」(關於其起源有爭議,但並非源於西班牙)歷時30餘年,歷經3次高峰,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數高達2000餘萬人。挪威感染西班牙大流感的人數為120萬,死亡人數1.5萬,佔其當時260萬總人口的0.6%,屬受西班牙大流感影響死亡率較低的國家。

究其原因,與當時挪威國內廣泛存在的非營利民間組織不無關係。挪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寬鬆自由的內部環境促進了民間組織的興盛,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挪威零售互助社,該互助社不僅促進了挪威經濟的快速發展,其龐大的物資供應網絡及廣泛參與人員通過長期合作建立起的高度信任關係,為整個挪威社會更好地抵抗災難及從災難中更快地恢復起到了重要作用。

面對災難時,政府除了要考慮救助受災的民眾個體,也應關注如何建立良好的機制,促進非營利性民間組織的迅速恢復與建立,這些民間組織就像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一樣,是保證一個社會能有效抵抗災難並從災難中恢復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①Remi Jedwab, Noel D. Johnson, Mark Koyama,Negative shocks and mass persecutions: evidence from the Black Death(《負面衝擊與廣泛迫害:來自黑死病的證據》),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19(24):345–395.

②Sunasir Dutta, Hayagreeva Rao, Infectious diseases, contamination rumors, and ethnic violence: Regimental mutinies in the Bengal Native Army in 1857 India(《傳染病、汙染謠言和種族暴力:1857 年印度孟加拉本地軍的譁變》),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15(36):127–47.

③Hayagreeva Rao, Henrich R. Greve, Disasters and Community Resilience: Spanish Flu and the Formation of Retail Cooperatives in Norway(《災難與社群恢復:西班牙大流感和挪威零售合作社的形成》),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8,61(1):5–25.

(封面圖來自視覺中國,動圖來自網絡)

原標題:《瘟疫肆虐下,為何我們互不信任、反目成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鳥嘴醫生:恐怖的「死神使者」,瘟疫下的逆行勇者
    鳥嘴醫生在社會制度崩潰、人們四下奔逃的背景環境下,有一群人非但沒有逃離各大瘟疫重災區,反而孤身深入,用簡陋的醫療裝備給予那些深受病痛折磨的人們最後的希望。因為瘮人的面具,這些瘟疫醫生們在當時也被人們稱之為「鳥嘴醫生」,人們希望這些扮相恐怖的醫生能夠嚇跑病毒,為他們帶來健康的身體。鳥嘴醫生所帶來的正面因素在因為黑死病肆虐而瀕臨崩潰的中世紀歐洲社會體系之下,鳥嘴醫生們成為了漫漫黑暗中唯一的亮光。每當天色微光或是夜幕降臨,這些肩負無數患者希望的抗疫鬥士便會穿著厚重的長袍出現在各大街道,挨家挨戶進行診治。
  • 瘟疫書寫的終極關懷———以南非英語小說《瘟疫之牆》為中心
    作者試圖藉助人們面對「瘟疫」所產生的共同痛苦和創傷,在南非社會塑造了一個想像的共同體,以期對即將到來的民族和解有所裨益。白人作家力圖通過充滿人道主義關懷的「黑色書寫」為受壓迫的黑人群體發聲,從而消弭長期以來的偏見和歧視,而這種對共同體的認同及守望相助的信任在全球大流行病肆虐的今天有著重要的啟發意義。
  • 瘟疫的真相是什麼?新書《記疫》供讀者免費閱讀
    為何說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疫病的歷史?為何說瘟疫是一種「文明病」?為何說瘟疫是推動歷史的力量?歷史上人們是如何應對瘟疫的?瘟疫的真相又是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次大瘟疫,都是以成百上千萬人的死亡作為代價而被歷史銘記的:雅典瘟疫時,飛鳥絕跡;黑死病肆虐時,喪鐘不絕;東三省鼠疫時,棺材脫銷……法國畫家居勒-埃裡_德洛內:《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油畫,1869年作,巴黎奧塞美術館藏最初,人們對瘟疫只有恐懼和無奈,只能依靠祈禱來祈求噩夢過去。
  • 瘟疫橫行 如何逃生?
    清代學者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了一則今天看來很離奇的瘟疫中逃生的故事。(紀曉嵐)的嶽父馬周籙講述的一件事:東光縣南鄉有個廖氏想通過募捐的方式建造一個收葬無主屍體的義冢,村民們互相幫襯著做成了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了。雍正初年,東光縣發生了大的瘟疫。
  • 瘟疫時代 | 愛在瘟疫蔓延時:文學電影中的瘟疫
    這部作品寫於1772年,描述了1665年大瘟疫襲擊下的倫敦城。那還是一個科學不昌明的時代,人們視死亡如家常便飯,鬼神遊蕩於身邊,墳墓就在教堂背後。「這本小說很可能是基於笛福的叔叔,亨利·笛福當時所留下的記錄。在這本書中,笛福不厭其煩地為達到效果逼真,巨細靡遺地描述具體的社區,街道,甚至是哪幾間房屋發生瘟疫。
  • 寫在疫情肆虐下的「地球日」
    回想從春節到現在這整整三個月的時間,我們又一次見證了瘟疫的淫威,也見證了國家的強大!昔日,包括小便自己在內的絕大多數人,都曾認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科技的強大和民主,也曾羨慕周圍人們想方設法的移民,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卻意外的撕下了這張迷人的「畫皮」!
  • 《瘟疫傳說:無罪》 疫情之下的佳作
    《瘟疫傳說:無罪》是一款由Asobo Studio開發、Focus Home發行的動作冒險遊戲,於2019年5月15日發售。該作劇情聚焦中世紀法蘭西王國肆虐的瘟疫,玩家將跟隨主角阿米西亞和她年幼的弟弟雨果的步伐,踏上一段穿越歷史至暗時刻的心碎旅程,了解其背後的可怕故事。在這次疫情的大環境下,該作受到遊戲玩家的重視,給不少人帶來了警示。最直接的敵人。
  • 救人者亦自救:被迫害到瘋狂吸粉,瘟疫肆虐基督教如何反敗為勝?
    如果祭拜之後仍舊不起作用,那麼他們就會認為可能是拜錯了神或者是自己求助神明的儀式做的不到位。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尋求醫生的幫助呢?隨後,他將這口鍋甩到了基督教徒的身上,說正是因為他們的蔑視和否定,羅馬的眾神才使得神明降下災難懲罰眾人,之後便以這個理由大肆搜捕基督徒,並且加以殘害。
  • 兩場「瘟疫」同時肆虐美國,經濟遭受重創,集體悲痛令人震撼
    5月31日《紐約時報》發表的一篇報導更是深刻揭露了美國當前的現狀:冠狀病毒以及警察殺黑人是同時肆虐美國的兩場「瘟疫」,美國經濟在遭受重創的同時,弗洛伊德的死引發的集體悲痛令人震撼。文章表示,白人警察跪壓弗洛伊德的脖子致其痛不欲生的視頻畫面引起騷亂,在已然充斥著憤怒和焦慮的美國傳播開來。新冠肺炎大流行已造成全國逾10萬人死亡、數百萬人失業,人們的情緒幾近崩潰。
  • 影子雜說:從瘟疫肆虐到納粹實驗,《英雄聯盟》中的死神代碼
    此般迅猛的爆發,不僅在於"黑死病"自身快速的傳播途徑,且當時歐洲復興運動下的部分變革亦是成為疫情孵化的溫床。經過近四個世紀的鋪墊,將地中海作為載體的海上商路逐漸成型,其中以義大利為代表的國家不僅囊括水運樞紐的地位,同時北上建立與法、德等國的貿易往來。
  • 瘟疫突發突止 但非無緣無故
    果不其然,他被殺後不久,匈奴地域就突然出現了一場大瘟疫,人蓄死亡無數,糧食絕收。狐鹿姑單于嚇壞了,急忙建貳師將軍祠祭祀,瘟疫肆虐數月突然停止了。2.村民積德善行免疫清代大學士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了一則瘟疫中逃生的故事。
  • 春暖三國:為何吳國和蜀國會反目成仇?最主要的原因是荊州的矛盾
    小編今天大家一起聊一聊三國時期一向關係友好的吳國和蜀國為何最終會反目成仇,當提到三國時期的複雜故事的時候,相信大家對於吳國和蜀國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關心的!也能夠讓大家更好的了解到為何當初蜀國和吳國之間會反目成仇?其實這其中的原因,還是和劉備當上漢中王有著很大的關係,我們都知道當劉備成為漢中王之後,他在三國時期的事業也是達到了人生的頂峰,其實我們都了解,在最開始的時候,劉備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受到了吳國很大的幫助。
  • 《瘟疫傳說無罪》主要角色資料圖鑑詳解 角色詳細介紹
    遊戲玩法結合了冒險、動作和潛行,並輔以引人入勝的故事,這裡給大家帶來了瘟疫傳說無罪主要角色資料圖鑑分享,對角色感興趣的同學一起來了解下吧。 瘟疫傳說無罪發布時間介紹 瘟疫傳... 瘟疫傳說無罪角色有哪些?
  • 我們和瘟疫的戰爭,從來談不上勝利
    南陽涅陽縣有張氏,其本望族,人口二百有餘,但自從建安初年開始,不到10年時間,三分之二族人因感染瘟疫而死。面對瘟疫的肆虐、族人的亡故,族中有一人放棄了仕途,痛下決心,潛心研究這一瘟疫——「傷寒」的診治,這個人就是寫作我國中醫史上最早一部理論聯繫實際的臨床診療專書——《傷寒雜病論》的張仲景。
  • 為了利益,賭王和「親妹妹」何婉琪反目成仇,他們發生了什麼?
    可是就是這麼兄妹情深的兩人卻因為利益而決裂,兩人甚至還到了反目成仇,生死不相往來的局面。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何要搞到如斯田地?兄妹感情何鴻燊1921年出生在香港,在他出生的時候,前面已經有8位哥哥姐姐,為了方便下人稱呼,何鴻燊又叫「九爺」。
  • 瘟疫滅族:500年前數千萬印第安人就是這麼滅絕的……
    要是沒有這場大瘟疫,殖民者很難在印第安人的包圍環繞下獲得土地和生存下來的權利。要知道北美洲東部的印第安人還處於原始氏族公社末期,本身就非常的野蠻與殘酷,而且武力也不低,是一場瘟疫徹底改變了一個大陸的版圖和一個族群的命運。 武漢新型冠狀性肺炎目前死亡人口已經超過2200多人,如今人們談疫色變。然而,在美洲歷史上,也經歷過多次瘟疫大傳播。
  • 復旦通識·學人疫思|瘟疫中的莎士比亞
    (五幕二場)這場戲既合理地解釋了那封信為何沒有準時送達,也真實地描述了瘟疫發生後人人自危的情形。我們從中了解到即便在莎士比亞生活的16世紀,發生瘟疫的地區也會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瘟疫期間,受染的人群被封鎖在房子裡,不許出門。為了防止瘟疫的傳染和擴散,疑似感染者將被隔離,很多工作不再有人願意去做。
  • 「瘟疫求生」,這些紀錄片值得觀看
    就在今年1月22日,網飛推出了一部特別應景的紀錄片,講的是各行各業為阻止下一場流行病全球蔓延,所做的準備與努力。這部紀錄片一共六集,每集片長不到一小時,上線沒多久就在豆瓣拿到了8分的高分。這不僅因為時機特殊,國內觀眾格外關注,更重要的是,紀錄片的出發點是:下一場大型流行病會在何時發作,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和應對?
  • 羅馬時代倫敦的希臘移民用護身符抵禦瘟疫
    在這封寫給希臘神明Iao、Sabbath和Abrasax的信裡,他懇求神靈保護他免受「肆虐」的瘟疫之苦,還說瘟疫造成了 "消耗肉體的、融化的、滲透的痛苦"。在這令人心碎的文字裡,希臘人懇求神靈「看護德米特裡奧斯」。當年的瘟疫,可能是一種病毒,大約持續了十年,從160年代到170年代。
  • 《瘟疫傳說無罪》北通手柄怎麼操作 手柄按鍵功能說明
    想必很多朋友都還不是很清楚吧,所以呢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就是瘟疫傳說無罪北通手柄操作方法介紹,需要的朋友還不快進來看看。 北通手柄操作方法介紹 遊戲介紹 《瘟疫傳說... 瘟疫傳說無罪北通手柄怎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