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 朗道:娜塔莎》刪減上線,DAU只不過是一場作秀

2020-12-20 騰訊網

前段時間爭議挺大的DAU最近在其官方網站放出了兩部相關電影的資源,一部是《列夫 朗道:娜塔莎》,另一部是《列夫 朗道:退變》。

DAU掀起的討論實在是太大了,聽說當晚資源出來的時候,國內好多的字幕組都是連夜想辦法破解,生怕錯過了這第一口的蛋糕。

現在資源也出來,國內的普通影迷也能看到了。如果再回想當初,我就替連夜等資源的字幕組感到不值,因為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看,DAU真心不太行。

同時我也替國內的同行感到汗顏,一天天沒事幹就知道瞎吹,吹完國內吹國外。屁大的一點事愣是給吹上了天,DAU的神秘感就是被這麼吹出來的。

在這些人眼裡,DAU的出現前所未有,能夠改變電影史,現在已經出現了好長時間了,電影史被改變了嗎?

我們誠心而論,DAU只不過是生產方式有些特殊而已,其他的和現在的電影藝術一模一樣。拍出來之後還是剪輯、發行、放映,所以根本沒有什麼改變。

相反DAU拍攝電影的方式,有待進一步好好討論一下,把好多人放在另一個平行小鎮之之中,讓他們生活在極權社會之下真的好嗎?

《列夫 朗道:娜塔莎》只是這個平行世界之中極小的一部分,講了餐廳的中年女招待娜塔莎,如何從一個內心充滿希望的人變成極權社會中泯滅人性的行屍走肉。

這個平行世界在蘇聯統治的某個時期,國家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大力發展國防重工業。於是在烏克蘭的某個小鎮駐紮著一個軍事研究機構,其中娜塔莎就是機構供應餐廳的女招待。

從影片中的信息能夠推斷出,娜塔莎所在的餐廳應該是只給少數高級軍官和科學家服務,因此隨著時間長了她就和周圍的環境形成了穩定的社會關係。

娜塔莎還有一位同事,年紀比她小很多,叫奧利亞,這兩個人白天給軍官們服務,到晚上她們沒事就會喝喝小酒抽抽菸,有時也會因為掃地這種事大打出手。

有一天基地的一群科學家來聚餐,這其中有一個法國科學家對娜塔莎有點意思,在一片紙醉金迷的放蕩之後,娜塔莎就和這個科學家上床了。

後來娜塔莎和奧利亞之間又一次大打出手,娜塔莎給奧利亞灌了好多伏特加,這姐們喝醉之後就把娜塔莎和法官科學家上床的事情告訴了一位蘇聯科學家,而這位蘇聯科學家之前也跟娜塔莎上過床。

故事的下一秒鐘,娜塔莎就被蘇聯國安局的人帶走了,在冰冷昏暗的審訊室軍官一開始顯得謙遜有禮,很隨意問了娜塔莎兩個簡單的問題,娜塔莎也是隨意的回答。

「你和同事的關係怎麼樣?」

「我們相處的很好」

娜塔莎顯然撒謊了,於是軍官露出了猙獰的面目,將娜塔莎帶到了另一間審訊室,用暴力的手段徹底的摧毀了娜塔莎。

影片中的這場戲有點意思,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審訊軍官情緒上的來回大轉變,再加上暴力恐嚇的手段,徹底就把娜塔莎內心的良知摧毀。

讓其成為了國家安全部門的耳線,讓其在出賣良心構陷他人時沒有道德上的負罪感,從而也讓觀眾體會到了蘇聯極權政治的恐怖。

片中的審訊軍官完全是國家機器運轉時的零部件,沒有一點人性可言,而且心理極其變態,有時是人有時是獸。

對娜塔莎一會含情脈脈、噓寒問暖,一會又撕爛她的衣服,強迫她用酒瓶捅自己的下體。這誰又能受得了,到最後娜塔莎也完全喪失了人性,成為了國安局的眼線,也成了國家暴力機器的螺絲釘。

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講,這樣的故事是合格的,不過也是平淡的,並沒有像有些人吹噓的那樣足以改變電影史。

如果我們看得再全面一點,從影片的製作背景來看,那確實就有些恐怖了。在另一個平行世界裡如果有些人以拍電影為由,進行了極權政治的實驗,將女演員再次以暴力的形式所奴役,這樣真的好嗎?

娜塔莎的飾演者在現實世界裡是一位妓女,片中她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如果這些全是真的,觀眾真的能夠接受嗎?

電影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上放映的時候,有些記者和觀眾看到最後一場戲時,依然被片中用暴力所營造的恐怖氛圍所震撼,一個個嚇得都提前退場。

所以從觀眾的反饋,以及影片還引發的輿論爭議,還有普通觀眾給電影的打分,其實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電影是一般電影。

而DAU整個項目更像是一場作秀,只為滿足某些人的懷舊情懷,就好像某些人懷念文革。

相關焦點

  • 14部DAU影片將上線,是偉大藝術還是失常的監獄實驗?
    據外媒報導,今年柏林電影節上引爆話題的影片《列夫·朗道:娜塔莎》《列夫·朗道:退變》將於4月中旬在官網(dau.com)上線!「列夫·朗道」系列剩下的12部影片,以及整個項目超過700小時、用35mm膠片拍攝的影像素材也會在後續上線。
  • 《列夫·郎道:娜塔莎》引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換了新藝術總監的第70屆柏林電影節,終於在接近尾聲的時候出現了「蓄謀已久」的爆款,俄羅斯導演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導演的《列夫·郎道:娜塔莎》。《列夫·郎道:娜塔莎》海報當地時間2月26日,作為入圍此次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列夫·郎道:娜塔莎》進行了媒體放映和首映式。電影立刻成為柏林議論焦點,不少媒體記者打出五星好評,並表示《列夫·郎道》系列實驗電影,將在世界影史上記下重要一筆。
  • 3年還原蘇聯30年,《列夫·朗道:娜塔莎》「楚門的世界」式拍攝方式...
    不久前,《列夫·朗道:娜塔莎》(DAU. Natasha)亮相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引發關於藝術邊界和倫理道德的激烈討論。作為籌備製作長達10多年的龐大電影和現代裝置項目系列作品中的一部,該片最具爭議性的焦點在於被稱為「楚門的世界」式的拍攝手法。有人認為它模糊了虛擬與真實,不配稱之為電影,但也有專家指出,這種拍攝方式並不新鮮。如何看待《列夫·朗道:娜塔莎 》對紀錄片形式的拓展?
  • 去除噪音,DAU退變為災難試驗場
    此間誕生的數百小時影像可能大部分都和朗道本人沒什麼關係,它們僅僅共享著一些關鍵詞——蘇聯,研究所,科學,性,自由。這樣的特殊性自帶神秘和「arthouse」光環,讓早早聽說流言的業界人士和影迷翹首期待。
  • 物理學家朗道給科學家們做了排名,為什麼名單中沒有楊振寧?
    不過,朗道天賦異稟,跟隨者幾位量子力學的大咖們學習,遊學歸國後,開始嶄露頭角,取得了許許多多驕人的科學成果。不過,客觀地說,朗道的科學成果非常高冷,主要集中在凝聚態物理學領域,被認為是凝聚態物理學的奠基人。同時朗道還十分擅長還原論和唯象理論,並且在理論物理學的其他領域有很高的建樹。在物理學界關於朗道的傳奇故事有很多,比如:朗道十誡。
  • 這種「煙」竟然是毒品,這個「娜塔莎」也不是那個娜塔莎
    說起娜塔莎你想到是黑寡婦?遊戲《紅色警戒3》中的娜塔莎?還是俄羅斯常用女性暱稱「娜塔莎」?今天小編想說的「娜塔莎」是它新類型毒品「娜塔莎」「娜塔莎」又叫「莫合煙」,是一種由黃花菸草的莖和葉碾碎後摻和晾曬製成,外觀呈顆粒狀、較為粗糙的菸草製品,是我國的菸葉品種之一,煙勁較大。
  • 朗道和慄弗席茲的《理論物理學教程》|展卷
    Lifshitz, 1915-1985)是朗道的第一批學生,19歲就和朗道合作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在固體物理、引力論和宇宙學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1979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朗道在物理學上最重要的十項科學成果(朗道十誡)朗道不僅是偉大的物理學家,還是傑出的教育家,他非常重視教學工作,撰寫了大量的教材和科普讀物。
  • 「孔融讓梨」是作秀還是美德,其為何在西方成了反面教材?
    能夠以德報怨,能夠包容他人的缺點,這為何被稱之為「美德」,因為人很難做到這一點,人要戰勝自己的私慾,難度之大,相信列位都深有體會。「孔融讓梨」之所以能夠進入到課本中,成為了一代代孩子的榜樣,就在於孔融小小年紀,便可以戰勝自己的私慾,將大的梨分給哥哥和弟弟。
  • 朗道《場論》的些許回顧
    朗道《場論》的些許回顧,以及由相對論引發對物理定律協變性的認識 作者:霄河夜曾鳴從大二開始入坑,也不知是怎麼過來的,在場論上所花費的時間精力,還有因為需要參考的張量、相對論、電動力學、黎曼幾何和引力的書。
  • 《我的娜塔莎》複製《鐵梨花》高收視率經驗
    郭靖宇與高滿堂的組合,加上出品方大連天歌傳媒的雄厚實力與全情投入,令《我的娜塔莎》雖然尚在拍攝的過程中,卻已經展露出超級大戲的氣質——這種氣質,足以使其成為可以超越《闖關東》(在線觀看)系列的又一部鴻篇巨製。
  • 朗道曾給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進行排名,為何名單裡沒有楊振寧?
    先說說朗道這個人吧。朗道非常聰明,他出生於1908年1月22日,他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因此朗道的幼年時期得到的教育也是相當好的,他的父母都非常崇尚科學,這對於他本人的影響也很大。有人說朗道生不逢時,這是怎麼回事呢?
  • 娜塔莎之舞背後
    娜塔莎之舞背後  將如此厚重的一本書定名為《娜塔莎之舞》,讓人頗感意外。  作者借用了《戰爭與和平》中的橋段:貴族小姐娜塔莎跳起了俄羅斯民間舞,在場的平民們無不為之感染,紛紛加入進來,獨舞成了群舞。
  • 俄語翻譯上合就是我的「娜塔莎」
    (原標題:俄語翻譯上合就是我的「娜塔莎」) 記者朱琨
  • 《我的娜塔莎》:高滿堂"三杯酒"朱亞文三個女人
    2011年12月31日,跨年之際,河南衛視《我的娜塔莎》首映盛典,隆重開播,為接踵而至的河南衛視開年大劇《我的娜塔莎》拉開帷幕。首映禮上,金牌編劇高滿堂、當紅硬漢小生朱亞文、烏克蘭美女伊莉莎、青年演員嶽躍、朱妍等《我的娜塔莎》主創班底盡皆亮相,暢談這部劇的臺前幕後,河南衛視知名主持人龐曉戈、陳鐸聯袂主持。
  • 女校長當面吃光學生剩飯,是「接地氣」還是作秀?
    有人稱讚她言傳身教,給學生上了很有意義的開學第一課;也有人質疑其不講衛生,完全是在「作秀」。在熱門君看來,這樣一堂「課」必定給學生留下「節約糧食」的深刻印象,與其說該副校長是在「作秀」,不如說她很「接地氣」……
  • DAU:一場社會實驗,還是一個邪教?
    這裡曾是蘇聯時期的烏克蘭首都,一個圍繞著核工業廢墟的巨大墓地,饑荒、清洗和戰爭留下的數萬具屍體在地下靜靜腐化;朗道在1932-1937年曾在這裡的「烏克蘭理工學院」擔任理論部主任,直至1938年由於散發反對史達林的傳單被契卡(全俄肅反委員會)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