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家庭教育十大熱點 「湖南12歲男孩弒母」震驚社會

2020-12-23 林壁隱k12

徐偉龍 繪

從歲首到年終,2018年家庭教育大事不斷。

政策層面,最令人振奮的消息是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對教育部門支持服務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責任、新要求;教育部出臺文件嚴禁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為學齡前幼兒健康成長提供政策保障;在家庭教育立法呼聲日高的背景下,繼重慶、貴州之後,山西、江西相繼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條例;湖南出臺文件認定5種「校鬧」行為屬於違法,為教師依法執教、平安執教助力。

學術層面,北京師範大學發布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有溫暖的家」是學生心中「人生最重要的事」;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的學術年會倡議新時代新家風,指出家風建設對社會和諧與民族復興具有根基意義;兩岸家庭教育學者熱議隔代教養利弊,認為祖輩教養的確是很多家庭的剛需,但父母是教養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更是鐵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四省一市成立長三角家校合作研究與指導聯盟,共建家校合作的教育環島。

社會層面,心梗、腦梗、骨折等「陪寫作業症候群」刷屏朋友圈,學生「減負」家長反倒「增負」值得教育部門關注,家長如何科學理智陪伴孩子成長需要學習;「湖南12歲男孩弒母」震驚社會,如何避免悲劇值得反思。

全國教育大會賦予教育部門推動家庭教育新責任

9月10日是我國第三十四個教師節,全國教育大會10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指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婦聯等部門要統籌協調社會資源支持服務家庭教育。全社會要擔負起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為學校辦學安全託底,解決學校後顧之憂,維護老師和學校應有的尊嚴,保護學生生命安全。

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將德智體美勞作為培養人的目標,強調家庭教育四個「第一」的重要價值,將「教育」放在「統籌協調社會資源支持服務家庭教育」之首,對教育部門支持服務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責任、新要求。

教育部出臺文件嚴禁幼兒園「小學化」

7月,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堅決禁止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小學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園組織測試等行為的,將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通知明確了5項治理任務: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解決教師資質能力不合格問題、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明確規定「兒童有權享有休息和閒暇,從事與兒童年齡相宜的遊戲和娛樂活動」。長期以來,很多家長和老師忽略兒童遊戲的價值,不知道休閒娛樂玩耍是孩子成長的必需,是兒童的權利。上學前玩得充分的孩子,後來的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學習效率都提升得很快。德國《基本法》(即憲法)明確禁止設立先修學校,因為他們認為孩子上小學前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知識教育不符合孩子的天性,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律。

山西、江西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5月31日,《山西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在山西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通過,定於今年9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18歲以下兒童有900萬,其中14歲以下留守、流動兒童有67萬。條例規定,家庭是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父母不能與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時也應當履行監護人的義務;學校應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工作計劃,成立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每年至少開展兩次家庭教育實踐活動。

條例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家庭教育發展規劃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城鄉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並將家庭教育事業發展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9月30日,江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江西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定於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將江西地方特色文化寫入家庭教育內容,確定每年5月的第四周為江西省家庭教育宣傳周。

在政府推動上,《條例》明確了財政經費統籌保障,確立了議事協調機構,明確了政府主導下的多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動機制,強化了家風家教場所建設,加大了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強化了建立家庭教育培訓制度,明確了政府有關部門對從事家庭教育服務機構的管理。

作為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缺失是江西省要面對的重點問題,《條例》明確了監護人的家庭教育責任,細化了監護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具體要求,強調了政府及有關部門應重點向父母未與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提供家庭教育的幫助和指導。但《條例》通篇沒有出現「留守兒童」這4個字,用的是「未與父母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主要是不給留守兒童貼「標籤」。

迄今,全國已有重慶市、貴州省、山西省和江西省等4個省市推出了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規。

湖南認定5種「校鬧」行為違法

3月31日《湖南省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和處理條例(修訂案)》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條例明確,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發生後,任何單位和個人採用以下5種方式表達意見和要求都將視為違法:1.侮辱、威脅、恐嚇、故意傷害教職工、學生或者非法限制教職工、學生人身自由;2.在學校等公共場所停屍;3.圍堵學校或者進入學校擾亂教育教學活動;4.侵佔、毀損學校房屋、設施設備;5.蓄意進行不實宣傳報導或者製造、散布謠言。

條例明確4種情況學校可以免責:1.因學校以外的第三方侵害造成的;2.學生自殺、自傷、走失的;3.因學生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況,學生、學生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未告知學校且學校無法預見的;4.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意外發生的。

條例還明確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應當建立和完善校園欺凌預防和處理制度,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8歲以下學生幼兒應建立上下學接送交接制度。

如何處理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一直是家校雙方深感困惑的棘手問題。此條例一出,廣大老師紛紛表示「鬆了一口氣」。

北師大發布全國家庭教育調查

9月26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發布《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這份在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抽取325個區縣的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和班主任的調查顯示,學生視「父母」為最崇拜的人生榜樣,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有溫暖的家」,部分家長離孩子眼中的「好父母」還有一段距離:言傳身教不完全一致,過度關注孩子的學習,忽視孩子內心真正的訴求。

調查報告顯示,家長最關注孩子的學習,高於對道德品質、日常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或特長、心理狀況的關注,但對孩子學習生活的參與程度並不與關注度成正比,有三成四年級學生、近五成八年級學生表示家長較少捲入自己的學習生活。

對學習的過度關注和對孩子興趣愛好的關心不足,導致部分家長不尊重孩子,兩成多家庭幾乎沒有親子溝通。這種情況到八年級更加明顯。青春期的孩子更希望家長關注自己的內心,家長應該更重視親子溝通。但現實卻相反,八年級家長几乎每天花時間和孩子談心的比例相比於四年級下降了14.5%。這一錯位是導致青春期親子衝突增加、親子親密性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調查顯示,九成以上班主任表示家校溝通存在困難,部分家長認為教育孩子全是學校的責任,僅兩成家長與班主任談論家庭教育,可見家校共育指導服務亟待完善和拓展。

中教家委學術年會倡議新時代新家風

10月27日,中國教育學會於蘇州舉辦2018家庭教育學術年會,發布《中美日韓網絡時代親子關係對比研究報告》和《北上廣青少年性意識性行為調查》。與會專家圍繞「新時代新家風」這一主題,指出家風建設在社會和諧與民族復興中具有根基意義,優化家庭精神環境需要價值重塑和文化自信,新家風建設踐行的主體是父母、踐行的方式是融入家庭教育全過程。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作風、風氣、風格與傳統,是長期培育形成的一種價值取向、性格特徵和文化氛圍」「家風是一種隱形的、巨大的、綜合性的教育力量」「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家風是一種文化基因,是一種精神的信仰,是家庭發展生生不息的動力」。如何樹雅正家風、育時代新人,成為每一個家庭的獨特課題。

兩岸家庭教育學者熱議隔代教養利弊

9月15日,中國教育學會和臺灣嘉義大學在青島舉行第十九屆海峽兩岸家庭教育學術研討會,兩岸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深度研討「家庭教育中的祖輩參與」,認為祖輩教養的確是很多家庭的剛需,但父母是教養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更是鐵律。

針對祖輩對子女家庭的強勢介入,提供有效幫助的同時也帶來突出矛盾的現狀,專家建議要理性認識祖輩教養的利弊,釐清兩代人的責任邊界,呼籲社會提供專業支持、賦予祖輩能量,學校要幫助留守兒童家庭構建「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保持留守兒童成長的真實動力系統。會上,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委會發布6城市家庭教養中的祖輩參與狀況調查,指出「父輩為主、祖輩為輔的教養方式有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

長三角家校合作研究與指導聯盟成立

6月11日,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在上海舉辦首屆長三角家校合作高峰論壇,來自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四省一市的22個家校合作研究與指導機構宣布成立「長三角家校合作研究與指導聯盟」,將秉持「共建、共研、共享、共贏」的發展宗旨,共同推動長三角各地區家校合作的發展。

長三角家校合作研究與指導聯盟將構建家庭自覺、部門協同、專業依託、區域重塑、學生中心的家校合作格局,努力形成上有政府支持、中有教育局行政主推和業務指導、下有學校充分利用和發揮家長及社會資源的教育環島。

「陪寫作業症候群」刷屏朋友圈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個經典梗今年有了新版本。秋季開學不久,10月的朋友圈先曝出兩份「陪孩子寫作業,大人急到送醫院」的特殊「病歷」,某五年級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急到心梗住院做兩個支架。11月,南京一位33歲媽媽被孩子寫作業「太磨嘰」氣到「腦梗塞」住院。不少家長在兩篇文章下評論說「深感同情」「找到了組織」。

還有爸爸輔導11歲兒子寫作業被氣到咬傷兒子、一年級女娃的父親陪孩子寫作業時捶桌子捶到右手骨折,甚至有家長開始在朋友圈「拋售」孩子:不要房不要車,禮金嫁妝全都送!只求「親家」現在就來輔導孩子作業,把未來的兒媳領走!

種種「陪寫作業症候群」的誘因,固然有作業過多、過難的客觀現實,也與家長期望太高、耐心不夠,用大人的節奏去要求孩子等家庭教育失誤有關。陪寫作業的重點應該是引導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減負」不該給家長「增負」,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給家長提供更多支持。

「湖南12歲男孩弒母」震驚社會

12月2日,湖南省某鎮一名12歲的男孩小吳,因不滿母親管束自己抽菸,持刀將母親砍了20多刀,殘忍殺害。事後,小吳將菜刀扔到魚塘裡,換下有血跡的衣服,淡定地和兩歲的弟弟在一起,還假借母親的名義向班主任請假。因小吳不滿14歲,沒有被拘留。

一個12歲的兒童置親情和倫理於不顧,殘忍殺害親生母親,之後也沒有任何難過或悔罪的表現,甚至還認為「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媽」「我就是恨她」。

這一令人震驚的事件引發社會熱議和反思,有人認為國家立法應當調整對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的相關規定,有人指出他有反社會人格。從家庭教育的角度,我們注意到「吳某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他母親是這兩年回老家生二兒子才開始帶他」「這孩子習慣不好,喜歡偷別人錢物」「他經常找他媽媽要錢」「不高興就打他媽媽」「他平時不怎麼愛和別人交流,比較沉默」等細節。悲劇如何避免?就從父母依法履行監護人職責開始,從自己撫養孩子開始。

相關焦點

  • 2018中國家庭教育十大熱點
    社會層面,心梗、腦梗、骨折等「陪寫作業症候群」刷屏朋友圈,學生「減負」家長反倒「增負」值得教育部門關注,家長如何科學理智陪伴孩子成長需要學習;「湖南12歲男孩弒母」震驚社會,如何避免悲劇值得反思。8歲以下學生幼兒應建立上下學接送交接制度。如何處理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一直是家校雙方深感困惑的棘手問題。此條例一出,廣大老師紛紛表示「鬆了一口氣」。北師大發布全國家庭教育調查9月26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發布《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
  • 12歲男孩弒母案:為何青少年犯罪更需被「辯護」?
    ——本文系紅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12月2日晚,湖南沅江一名12歲男孩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持刀將母親在臥室內殺害,據悉,男孩因抽菸被母親發現後遭皮帶抽打,積怨最終釀成慘案。12月3日上午,鄰居發現情況後向公安機關報警。據當地居民介紹,母親陳某今年34歲。案發後吳某康已被警方控制。
  • 12歲孩子持刀弒母震驚全國:被父母愛著的孩子,才會愛整個世界
    近幾日,微博熱搜一條「12歲孩子弒母」的社會新聞一直居於熱搜榜單,熱度不減,徹底顛覆了很多人的三觀。12月2日,湖南一個12歲的小學六年級男生吳某因不滿母親嚴格的管教,持刀將母親殺害。這天,吳某在家裡偷偷抽菸,卻被母親無意中發現,氣憤的母親用皮帶抽打了吳某。
  • 四川13歲少年弒母,原因竟是爭吵,未成年人的教育刻不容緩
    2月24日,就發生了一起惡劣的事件——未成年人弒母。2月25日下午,四川眉山市公安局東坡區分局發布了一則警情通報。通報稱一名13歲的男孩劉某將自己36歲的母親卓某殺害於家裡,然後報警自首,殺人的原因竟然是跟母親吵架。真是令人不可思議。13歲的劉某還只是初一的學生,卻把刀對準了自己的母親。
  • 弒母案:走入誤區的家庭教育讓孩子成長為殺人兇手
     近日,又一起弒母案震驚全國:12月2日,湖南12歲的小學生因偷偷抽菸被母親暴打而失控,用廚房的菜刀瘋狂砍了母親2012年3月30日,江西省27歲的兒子因家庭矛盾而弒母歲的孩子培養成殺人兇手?
  • 「12歲弒母男孩」被帶離原生活環境 由多方教育管束
    沅江弒母案吳某康被帶離原生活環境 由多方教育管束中新網益陽12月13日電 (付敬懿)湖南沅江市委宣傳部13日對記者透露,沅江弒母案吳某康已被帶離原生活環境,由其監護人及公安、教育、鎮政府共同對其進行定點監護管理,並進行心理疏導、法制輔導、文化教育等。
  • 12歲男孩弒母后被釋放,還想繼續上學,家長:不可能,你在做夢!
    12歲男孩弒母后被釋放,還想繼續上學,家長:不可能,你在做夢!我們都知道未成年保護法保障的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使未成年人可以得到全面發展,成為一個有道德、有文化的公民。但也有不少的未成年人佔著它為非作歹,但並沒有受到應有的處罰。
  • 12歲少年弒母法律管不了?縱容犯罪?這項制度終於來了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中國之聲轉載請註明來源2018年12月31日19時許,13歲男孩錘殺父母案。2018年12月2日晚,12歲少年弒母案。湖南沅江12歲男孩吳林(化名)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被打後心生怨恨將母親用刀殺死。2018年1月15日,13歲男孩持刀捅死一名12歲同班同學,起因是湖南婁底因兩人打球產生矛盾。
  • 2018家庭教育的10個熱點,影響了你的生活嗎? | 深呼吸
    條例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家庭教育發展規劃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城鄉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並將家庭教育事業發展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9月30日,江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江西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定於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將江西地方特色文化寫入家庭教育內容,確定每年5月的第四周為江西省家庭教育宣傳周。
  • 12歲少年弒母后被送往長沙管束教育3年 父親繼續外出打工
    新京報訊(記者 王昆鵬 張彤)12月13日,湖南弒母案涉事男孩吳某已被帶離原生活環境,由監護人及相關多部門對其進行定點監護管理。吳某的爺爺奶奶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吳某被送往長沙一家機構接受為期三年的管束教育,父親將繼續外出打工。
  • 12歲少年弒母案:我與悲劇,只隔一個缺席的父親
    她自幼喪父,家境貧寒,希望能夠通過弒母來擺脫命運對自己不公,企圖能讓自己找到一個更好的家庭。也許你看完這個故事,會感到背後發涼,人性的種種黑暗讓你慶幸這還好是一個虛構故事。但若這種被禁錮在字裡行間的惡,在現實生活中卻發生了,又有何感想呢?
  • 2018年十大慈善熱點事件:冰花男孩及創建西湖大學入選
    2018年十大慈善熱點事件:冰花男孩及創建西湖大學入選 2018年,中國慈善公益領域的大事層出不窮,回顧過往,既是記錄歷史,也意味著探討未來。
  • 弒母案件層出不窮,如何找回丟失的孝道?
    (一)層出不窮的弒母案近期北大學子弒母案持續發酵,社會各級紛紛探究其作案心理,有人說原因是缺少父愛,有人說他是完全的利己主義,也有人說失去信仰和底線。回顧案件,2015年7月,北大學子吳謝宇在家中弒母。為了防止屍體腐敗氣味散發,將活性炭使用塑料布纏綁在屍體上,隨後以出國留學騙取親友欠款144萬,購買十餘張身份證逃逸。
  • 12歲男孩20刀弒母:真正的劊子手,是缺席的丈夫。
    2018年12月2日,周日。晚飯後。我發現大兒子又抽菸了。他才上六年級,為什麼這麼不讓我省心!我氣不打一處來,隨手抽起皮帶就往他身上來了幾下。朋友圈被這麼一個新聞刷屏:12歲男孩持刀弒母:共砍20餘刀,事後拿母親手機給老師請假。
  • 從「12歲男童弒母」案到「13歲學生錘殺父母」案,還不到一個月……
    2018年12月31日,湖南衡南縣三塘鎮13歲少年羅某,用錘子先後將其母親譚某某、父親羅某某錘傷,之後逃逸現場。經搶救,傷者譚某某、羅某某因傷勢過重死亡。2019年1月2日,衡南警方在雲南大理將嫌疑人羅某抓獲。
  • 揭秘湖南12歲少年弒母心理?!原因竟是以下幾點?
    昨日,湖南殺母少年小吳因年齡太小已被釋放,親戚希望他能夠回學校繼續接受教育,卻受到了其他學生家長的阻撓和擔心,害怕小小年紀的他再做出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來。12歲少年弒母被捕母愛如山,自古以來歌頌母愛的詩歌文章數不勝數,小吳卻不顧一絲母子之情,只因母親管教自己抽菸,就砍斷母親雙手,在母親身上留下20多處傷痕並殘忍將其殺害。
  • 湖南12歲男孩殘忍弒母,真相披露:是誰,把孩子逼成了殺人犯?
    12月10日,在北京某餐館,上演著一屢見不鮮的情節:兩個男孩大聲吵鬧,四處亂闖,攪得人心煩意亂。一旁的父母,則是一副理所應當的做派。如果只是這種程度還好。但沒想到,兩個男孩跑到廁所,用蠻力把門推開。但對方仍不罷休,還更加囂張地嘶吼:「你mb,你跟一6歲孩子較什麼勁,你有tm多委屈啊,要不你丫現在打么么零,告訴他給你耍流氓了,你要JC給人家帶走。」原本,她只是想討個公道,讓男孩認個錯。
  • 湖南十二歲男孩持刀砍20餘刀砍死母親
    原標題:疑因抽菸被打,湖南12歲男孩持刀砍死母親十二月二日晚,湖南讀小學六年級的小12歲男生,持刀將自己母親砍死家中,3日上午領導發現後報警。而起因竟然只是因為吳某在家中抽菸,母親管教過嚴,而持刀殺害母親。
  • 南昌少年因寫作業爭執弒母拋屍案 受訓誡後回家
    南昌少年弒母拋屍案:一名未滿14歲男生疑因寫作業起爭執弒母,將母親掐死並拋屍玉帶河。  家住南昌市青山南路的初三男孩亮亮(化名),因寫作業時睡著了被母親責罵引發爭執,結果將母親掐死並拋屍玉帶河。這起人倫悲劇讓眾多讀者扼腕。12月19日,記者了解到,由於男孩未滿14周歲,經過警方訓誡,目前已經被其父帶回家。
  • 12歲弒母少年應被收容教養,以觀後效
    12月2日,湖南沅江市的12歲少年吳某,持刀將母親殺害。紅星新聞報導,吳某承認錯了,但不是什麼大錯,「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目前,男孩被釋放,其親屬表示想把他送回學校繼續接受教育,卻遭到了其他學生家長們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