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孩20刀弒母:真正的劊子手,是缺席的丈夫。

2020-10-18 心理諮詢師盧悅

2018年12月2日,周日。晚飯後。

我發現大兒子又抽菸了。

他才上六年級,為什麼這麼不讓我省心!

我氣不打一處來,隨手抽起皮帶就往他身上來了幾下。

「再讓我看見你抽菸,我就往死裡揍你!」我警告他。

這孩子突然抬起頭,用悲愴又帶著兇狠的眼光死死盯著我。

旋即,他回身走進廚房,抄起一把菜刀向我走了過來......

倒下的那一瞬間,我的腦海裡一片空白: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朋友圈被這麼一個新聞刷屏:


12歲男孩持刀弒母:共砍20餘刀,事後拿母親手機給老師請假。


 
 



死去的,是兩個男孩的媽媽。

孩子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對2天前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


在母親死亡後,男孩並沒有驚慌失措。

他帶著2歲的弟弟吃飯、睡覺,似乎什麼都沒發生過:

正常接聽母親的電話,回復微信。

甚至拿母親手機給班主任發請假信息。

原信息是:「老師,***明天請假行不?他感冒了。」


恐懼感,是大家的第一反應。


網友們的意見一邊倒:反社會人格!魔鬼不分年齡!就是給他慣的!


冷靜下來後,我們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六年級的孩子就抽菸,似乎太不學好了。班裡的同學告訴記者,他性格孤僻,不太願意和大家一起玩耍。據鄰居說,母親不是第一次打孩子。皮鞭、掃帚,是家常便飯。


沒有父親在身邊,一個母親的生活壓力有多大?我們不得而知。但孩子在做出這個行為之前,心裡必定積累了無窮的恐懼感。


所有的暴力,源頭都是恐懼。


是積累了多少對母親的恐懼感,才逼著這個孩子毫不猶豫抄起了菜刀?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弒母意味著什麼?


其實是對自己人生的全然否定。


弒母案並不少見。2016年,北大一名學生,在籌劃幾個月後,殘忍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過程非常血腥,不描述了。


可讓人在意的事情是,這位學霸是典型的好學生、好孩子,每天晚上和母親視頻通話一小時。「高智商高情商、三觀正、與人友善、幽默、孝順......」是大家給他的標籤。


他沒有缺點,他的人生裡沒有一絲人格的破綻或者弱點。


可在弒母后,他休學、騙錢、混跡聲色場所,並且還要娶一名性工作者。


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


大家感到困惑: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可是我很清楚,如果弱點是影子,每個人都有影子。


什麼情況下人才會沒有影子?


1,頭頂烈日

2,站在黑暗中


母親,可以是一個孩子的炎炎烈日,可以是一個孩子的無邊黑夜。




有的人看見這樣的孩子,用「反社會人格」五個字一棒子打死。


但事實,沒那麼簡單。


人生在世,有一個重要的哲學問題:我是誰?從哪來?要往哪去?


所有人忙碌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誰。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個問題更是難上加難。


因為他們的身體在成長,但是「生命自體」卻沒有成長。


什麼是自體?


一個人的生命自體,有真自體,也有假自體。


當殺死母親的那一瞬間,北大男生殺死的是自己存活了22年的假自體。


那個假自體完美無缺,卻是從小被訓練得如此。他為了不讓"他人"失望,必須展示出這樣完美的一面。而這個"他人",就是他的母親。


久而久之,他被訓練得在每一個人面前戴著面具,從沒有一刻可以鬆懈。他把真自體完全藏了起來,變成了一個心思極重的人,哪怕對摯友也不會敞開心扉(唯一一次應該是對好友說自己想自殺)。


當殺死母親的那一瞬間,他被壓抑22年的真自體誕生了。


即使骯髒不堪,但那是真的。


幸運的人,真自體和假自體逐漸趨近,達成一致。不幸的人,被完全割裂的假自體蒙蔽了多年,壓抑不住的時候,終於得到了最極致的爆發。





2011年4月1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惡性事件。


一位留學生回國,看到在機場等待自己的媽媽時,抽出準備好的水果刀,對著母親連刺數刀。


母親倒地身亡,場面一時混亂不堪。


為什麼刺殺接機的母親?我們從記者的口中得到了答案。


因為到國外留學後,母親過度關懷孩子的生活,卻遭到了周遭本國學生的嘲笑。覺得他長不大、無法脫離母親。


孩子恨極了這樣被嘲笑的自己,無法排解內心的苦悶,於是逐漸走上極端。殺死母親,似乎意味著殺死了那個懦弱、不夠陽剛和獨立的自己。


然後他就重生了嗎?沒有,他其實「殺死」了自己。


 
 


活在母親控制下的孩子,永遠像一個提線木偶一般。因為大多數時間,我們的自體生命,處於一種無意識狀態。



22歲北大男孩的母親,是一個中學老師,要強、清高、保守、忠貞、刻板、道德潔癖、原則性極強,宛如一個道德楷模般,成為孩子人生的標杆。


一個人發展的是真自體,還是假自體,大部分取決於生命早年,父母對我們這個生命個體是接納、歡迎、共情和關愛?還是拒絕,否定、忽略和傷害。


假自體,是為了滿足父母的需要和接納而發展出的「虛假自我形象」。


她不能接受有缺點的孩子。於是這個高智商的少年,用自己的極高智商,演出一個完美的人設。


但是,終於有一天,厭倦了這種完美演出,他希望撕開自己人生的一個口子,不想頭頂著「母親」這個炎炎烈日,而是過自己的,允許有陰影的人生。




16歲的男孩問媽媽:如果我死了,你怎麼辦?


媽媽說:我也會去死。



這是第62屆坎城電影節獲獎影片,半自傳影片《我殺了我媽媽》裡的對白。


電影裡,少年沒有殺自己的母親,只是在各種與母親的矛盾衝突中斡旋著、衝突著。但導演卻惡狠狠地,給影片起了這麼一個充滿戾氣的名字。


這些事件,映射了媽媽和男孩之間的關係。


母親是男人生命中的第一位女人,她在男人的潛意識中塑造了未來愛情生活的模型。精神分析學家阿蘭·布拉克尼耶描繪了5種類型的母親形象,並總結了每種類型的母親對男人造成的影響。


1. 情人型母親。


特點:


對兒子有著情人式的欣賞,把自己對於男性的理想完全投射在兒子身上。


一方面,她們可以隨時為兒子犧牲,用大量的讚美和疼愛來包圍兒子;另一方面,她們又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兒子身上,苛求兒子,不能容忍兒子平庸。


影響:


這種母親傳遞給兒子的力量是強大的。兒子因此擁有非常牢固的自信,在情感層面也會有較高的要求。


由於受到母親無條件的愛的支持和誇讚,這些男孩將努力尋找能夠接過母親接力棒的女人,希望她一生都用同樣的驚嘆目光注視自己。可惜他們的希望多半會以失望告終。


於是尋找會變成徵服,畢竟沒有那麼多女性可以像母親一般無私付出。


2. 過度保護型母親。


特點:


焦慮不安,佔有欲強,與兒子親密無間,喜歡幹涉兒子的生活,希望能夠儘可能延長他們之間獨有的母子關係。


影響:


這些男人保持著對母親的依戀,容易變成大家口中的「媽寶男」。同時,這種對母親的迷戀,會讓他們與生命中的其她女人保持較遠的距離。


3. 疏遠型母親。


特點:


由於非常懷疑自己做母親的能力,她們始終生活在讓兒子受委屈的恐懼之中。她們覺得自己的一切——情緒、建議、接觸——都可能對兒子造成潛在的危險。


因此,她們刻意在身體與情感上與兒子疏遠,雖然她們其實很愛兒子。可是,如果兒子不能理解母親冷漠的背後所隱藏的痛苦,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母愛。


影響:


由於沒有得到來自母親熱烈和撫慰的包裹,他們難以信任女人,經常對愛情和性生活採取玩世不恭的態度。


為了保護自己,他們在情感關係中非常謹慎,總是帶著面具,往往表現出一種令人望而止步的冷淡。


4. 強權型母親。


特點:


她們專橫、霸道,完全掌控著家中大權,時刻在提醒兒子自己永遠是家裡的主宰。


影響:


有這樣強悍的母親,兒子與女人親密接觸時怎麼能不產生恐懼?他們通常在生活中採取一種自相矛盾的態度:看似努力躲避這種女人,其實總在尋找母親的翻版,為的是重溫當年與母親之間的控制遊戲。


不過,當伴侶關係持續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經常想用出軌來掙脫這種令人窒息的關係,但很少能夠真的邁出這一步。當然,她們對女性的屈從也是有限度的;一旦自己的男性自尊遭到女人攻擊,他們會運用語言或精神暴力,為所有來自母親的侮辱在妻子身上進行報復。


5. 和藹型母親。


特點:


她首先是一個幸福的女人,從伴侶那裡得到了充分滿足,因此無須將任何過分的期待或不切實際的理想寄托在兒子身上。她們很關注兒子的需要,而且不會焦慮,也無須從兒子身上修復自我。


她們擁有多種快樂之源,孩子並不是她們存在的唯一理由。她們注重傾聽兒子的心聲,懂得與兒子(尤其是少年)保持默契,從來沒有操控和幹涉兒子的願望。


總之,她們愛自己的兒子,但不會阻礙兒子愛別的女人。


影響:


這種母親能夠培養出真正自信的男人。他們懂得如何接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會向女人展現自己的魅力,但不會欺騙對方,也不會想要控制對方。



顯而易見,第五種母親是比較完美的。


因為她們首先是一個幸福的女人。


這幾起弒母案裡,12歲男孩的父親,常年在外地工作,缺席了家庭教育;


22歲北大男孩的父親,在他15歲那年因病去世,「出人頭地」成為單身媽媽對孩子最大的期待;


16歲電影裡的主角少年,父母離異多年,人生中只有母親這一個主角。


在這一起起令人心驚觸目的事件中,我們不想把所有的罪都加在孩子身上,也並不希望母親背鍋。


畢竟,我們都可能受過原生家庭的傷,也渴望自己能夠成為更完美的家長。


父親和丈夫的這個角色,沒有殺人,卻可能是真正的劊子手。

相關焦點

  • 12歲少年弒母案:我與悲劇,只隔一個缺席的父親
    她自幼喪父,家境貧寒,希望能夠通過弒母來擺脫命運對自己不公,企圖能讓自己找到一個更好的家庭。也許你看完這個故事,會感到背後發涼,人性的種種黑暗讓你慶幸這還好是一個虛構故事。但若這種被禁錮在字裡行間的惡,在現實生活中卻發生了,又有何感想呢?
  • 12歲男孩弒母案:為何青少年犯罪更需被「辯護」?
    ——本文系紅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12月2日晚,湖南沅江一名12歲男孩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持刀將母親在臥室內殺害,據悉,男孩因抽菸被母親發現後遭皮帶抽打,積怨最終釀成慘案。12月3日上午,鄰居發現情況後向公安機關報警。據當地居民介紹,母親陳某今年34歲。案發後吳某康已被警方控制。
  • 12歲逆子20多刀砍死親媽,未成年人該如何教育
    未成年人犯罪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前媒體報導陝西神木15歲女孩被數名未成年人強迫賣淫後,毆打致死的新聞剛剛過去半個月,緊接著又爆出湖南沅江市泗湖山鎮12歲少年20多刀砍死親媽的消息。如果說陝西神木的數名未成人是冷血殘忍的話,那麼,湖南沅江市的12歲少年則是無情殘暴,甚至可以說是畜生不如,羊尚且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這是多大的仇恨啊,竟然導致12歲的孩子做出殺親弒母的人倫慘劇?這兩期未成年人犯罪,可以說是駭人聽聞,觸目驚心,這些未成年的孩子孩子何以如此的冷酷無情、殘暴邪惡、心狠手辣?
  • 湖南十二歲男孩持刀砍20餘刀砍死母親
    原標題:疑因抽菸被打,湖南12歲男孩持刀砍死母親十二月二日晚,湖南讀小學六年級的小12歲男生,持刀將自己母親砍死家中,3日上午領導發現後報警。而起因竟然只是因為吳某在家中抽菸,母親管教過嚴,而持刀殺害母親。
  • 江蘇高三男生殘忍弒母:那些殺害媽媽的兒子背後,是爸爸在遞刀
    20多刀,刀刀毫不遲疑地落在生他養他十多年的母親身上。 「雙手被砍下,露出森森白骨,頭顱血肉模糊,脖子處有一道很深的傷口。」 殺死母親後的吳某康,同樣冷血淡然,換掉沾滿血跡的衣服後,若無其事地接聽母親手機的來電,還藉此編造虛假簡訊,向班主任請假。
  • 12歲少年弒母法律管不了?縱容犯罪?這項制度終於來了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中國之聲轉載請註明來源2018年12月31日19時許,13歲男孩錘殺父母案。2018年12月2日晚,12歲少年弒母案。湖南沅江12歲男孩吳林(化名)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被打後心生怨恨將母親用刀殺死。2018年1月15日,13歲男孩持刀捅死一名12歲同班同學,起因是湖南婁底因兩人打球產生矛盾。
  • 12歲男孩弒母后被釋放,還想繼續上學,家長:不可能,你在做夢!
    12歲男孩弒母后被釋放,還想繼續上學,家長:不可能,你在做夢!我們都知道未成年保護法保障的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使未成年人可以得到全面發展,成為一個有道德、有文化的公民。但也有不少的未成年人佔著它為非作歹,但並沒有受到應有的處罰。
  • 湖南12歲男孩殘忍弒母,真相披露:是誰,把孩子逼成了殺人犯?
    12月10日,在北京某餐館,上演著一屢見不鮮的情節:兩個男孩大聲吵鬧,四處亂闖,攪得人心煩意亂。一旁的父母,則是一副理所應當的做派。如果只是這種程度還好。但沒想到,兩個男孩跑到廁所,用蠻力把門推開。但對方仍不罷休,還更加囂張地嘶吼:「你mb,你跟一6歲孩子較什麼勁,你有tm多委屈啊,要不你丫現在打么么零,告訴他給你耍流氓了,你要JC給人家帶走。」原本,她只是想討個公道,讓男孩認個錯。
  • 12歲孩子拿菜刀砍死親媽,20多刀啊!就因為媽媽管教他不該做這事
    導讀血淋淋的案例在拷問孩子怎麼了這麼小的孩子冷血、暴躁、殘忍、扭曲……鴉知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僅僅為了管教他不該吸菸這個只有12歲的孩子竟然拿起刀砍向了母親▼12月2日晚間9點半左右沅江泗湖山鎮一名12歲的小學六年級男生吳某康持刀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殺害在家中案發原因疑似男孩抽菸被母親打後不滿母親管教太嚴心生怨恨持刀行兇▼2018年12月2日星期日,晚餐後,吳某康在家吸菸,被母親發現,其母親用皮帶抽打兒子。
  • 江蘇17歲男孩弒母潛逃,因不服管教:仇母背後,為何把愛當成恨?
    12月13日,鹽城一名高三男生,弒母后潛逃。為了孩子考上好大學,媽媽租房陪讀,但孩子不服管教,母子爭吵不斷。最後一次爭執中,兒子怒下殺手。無獨有偶,11月13日,南京也有一名中學男生,弒母后自首。都是17歲,都是兒子,媽媽都陪讀,兒子都不服管教,都弒母。從什麼時候開始,母子變成仇人?
  • 12歲弒母少年應被收容教養,以觀後效
    12月2日,湖南沅江市的12歲少年吳某,持刀將母親殺害。紅星新聞報導,吳某承認錯了,但不是什麼大錯,「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目前,男孩被釋放,其親屬表示想把他送回學校繼續接受教育,卻遭到了其他學生家長們的反對。
  • 「12歲弒母男孩」被帶離原生活環境 由多方教育管束
    沅江弒母案吳某康被帶離原生活環境 由多方教育管束中新網益陽12月13日電 (付敬懿)湖南沅江市委宣傳部13日對記者透露,沅江弒母案吳某康已被帶離原生活環境,由其監護人及公安、教育、鎮政府共同對其進行定點監護管理,並進行心理疏導、法制輔導、文化教育等。
  • 四川13歲少年弒母,原因竟是爭吵,未成年人的教育刻不容緩
    2月24日,就發生了一起惡劣的事件——未成年人弒母。2月25日下午,四川眉山市公安局東坡區分局發布了一則警情通報。通報稱一名13歲的男孩劉某將自己36歲的母親卓某殺害於家裡,然後報警自首,殺人的原因竟然是跟母親吵架。真是令人不可思議。13歲的劉某還只是初一的學生,卻把刀對準了自己的母親。
  • 12歲少年弒母案最新進展:父親繼續外出打工,少年被送往長沙
    相信大家都對湖南12歲少年弒母的案件有所耳聞,事情被曝光到網上之後,人們都很震驚,一個12歲正在上小學六年級的孩子,竟然揮刀殺死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事後還在家淡定地照顧兩歲的弟弟,用母親的手機打電話給自己的班主任請假,被捕後甚至露出微笑,種種行為都讓人感到寒心和後怕。
  • 江蘇弒母男孩被抓,背後真相讓人惶恐
    19日上午,有網友稱,江蘇鹽城建湖縣某小區13歲未成年人在與母親發生爭吵後將母親殺死。19日下午,警方通報稱犯罪嫌疑人已被抓獲。我們不知道到底是因為什麼樣的事情,發起爭執,一個13歲的少年竟然狠心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殺死。江蘇弒母男孩被抓。在這之前,剛剛討論過未成年保護的問題,也許現在看來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一個孩子連最起碼的感恩都做不到,又何談良好的教育呢?
  • 江蘇17歲男孩弒母潛逃,因不服管教:仇母情結背後,為何把愛當成恨?
    12月13日,鹽城一名高三男生,弒母后潛逃。為了孩子考上好大學,媽媽租房陪讀,但孩子不服管教,母子爭吵不斷。最後一次爭執中,兒子怒下殺手。無獨有偶,11月13日,南京也有一名中學男生,弒母后自首。他不服媽媽管教,母子多次衝突,甚至持械威脅,連鄰居都膽戰心驚。
  • 從「12歲男童弒母」案到「13歲學生錘殺父母」案,還不到一個月……
    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表示,此案中未成年人殺害父母的行為很可能受到了前段時間「湖南12歲男孩弒母」案件的影響。12歲男童弒母案網友們提到的另一起「12歲男童弒母」案件,就發生在不到一個月之前。2018年12月2日晚間,湖南省沅江泗湖山鎮一名12歲的小學六年級男生吳某康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持刀將母親砍了20餘刀,致其母親當場死亡。案情查明後,吳某仍舊錶現得若無其事,他承認自己錯了,但不是什麼大錯,「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
  • 12歲少年弒母后被送往長沙管束教育3年 父親繼續外出打工
    新京報訊(記者 王昆鵬 張彤)12月13日,湖南弒母案涉事男孩吳某已被帶離原生活環境,由監護人及相關多部門對其進行定點監護管理。吳某的爺爺奶奶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吳某被送往長沙一家機構接受為期三年的管束教育,父親將繼續外出打工。
  • 2018中國家庭教育十大熱點 「湖南12歲男孩弒母」震驚社會
    徐偉龍 繪從歲首到年終,2018年家庭教育大事不斷。社會層面,心梗、腦梗、骨折等「陪寫作業症候群」刷屏朋友圈,學生「減負」家長反倒「增負」值得教育部門關注,家長如何科學理智陪伴孩子成長需要學習;「湖南12歲男孩弒母」震驚社會,如何避免悲劇值得反思。
  • 從13歲男孩7刀殺女童案件看刑事年齡,該不該寬恕?
    8月10日,大連10歲女童被13歲男孩蔡某殺害判決結果出爐。事情發生在2019年10月24日……13歲的蔡某與女童同住一小區,女童補課回家途中,被蔡某帶回家中,蔡某想要與女童發生性關係,遭到拒絕後,將其殘忍殺害,女童身中7刀,慘不忍睹!隨後,蔡某將其拋屍至對面住處的灌木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