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遊天下,探索旅行足跡,發現山河之美。歡迎大家關注【八品巡府】,為你帶來世間奇妙之事。
本文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齊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有助於人體消化,是一種養生的進食方式,並且還要有所食,有所不食,中國人在吃這件事上其實也是有著一整套規矩和禮儀。雖然生活在現代的我們,講求效率,難免會覺得它很繁瑣。
但是,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處,不只是在於我國美食豐富多樣,更在於每一道菜它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和倫理道德。
中國飲食文化所傳達的思想,從來就不是教你這個菜怎麼做的,而是教你,如何在一道美食的身上感悟天地人倫。
回歸到食物的口味是上,由於每個人口味的差異性,同樣的一道食物不同的人品嘗出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而像在上海城隍廟,很多來到上海旅遊的人們都會來到這裡打打卡,品嘗一下本地比較獨特的美食。因為在這裡匯聚著的眾多當地的特色小吃,有些人覺得它們十分值得品嘗不能錯過,有些人吃過之後,就不會再來了。尤其是當地的這四道小吃,更是備受爭議。
01 南翔小籠包
南翔小籠包是上海的特色風味小吃,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了。南翔小籠包素來以皮薄、餡多、滷重和味鮮而深受國內外顧客喜歡。據說在過去,遊客來到城隍面旅遊,要去吃南翔小籠包的話總是要排著常常的隊伍才能買到。
但是,如今也有很多的遊客在反應,小籠包十分難吃,包子皮都是冰冷僵硬的,一籠不到七八個,價格卻賣到了58塊錢。
02 雞鴨血湯
城隍廟裡的雞鴨血湯也是十分出名的,是老城隍廟的著名小吃之一。在過去,雞鴨血湯是一道極為平常的小吃,小攤販們就在老城隍廟大殿前擺個攤頭浪廂。
1973年,西哈努克親王來到上海,提出要在豫園內吃一頓飯。而為了讓這位親王吃到一份地道的雞鴨血湯,當時殺了108隻雞才做出來一碗符合標準的血湯,既湯中的雞卵達到「三同」標準,即直徑相同、色澤相同、形狀相同的。
而現在上海城隍廟裡最有名的老松盛雞鴨血湯,也常常有去品嘗的遊客反映,血湯聞上去臭烘烘的,吃了一次根本不會想去第二次。
03 蟹黃湯包
蟹黃湯包是江浙地區的傳統小吃之一,它的製作原料十分講究,餡為蟹黃和蟹肉,湯為原味雞湯,製作工藝精妙絕倫。
蟹黃湯包在明清時期已經享有盛譽。其特色是皮薄如紙,吹彈即破,製作"絕"、形態"美"、吃法"奇"。
按照這個介紹來說,蟹黃湯包應當是世間一絕的湯包才對。但是很有遊客在反映,城隍廟美食廣場裡在賣的蟹黃湯包實在令人難以下咽。覺得在包子裡的不是蟹黃和蟹肉,而是熱熱的餿掉的豬油湯,難吃到令人印象深刻。
04 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地區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傳統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
對於老上海的人來說,吃「大排」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油炸大排更是撐起了上海諸多老字號餐館的牌面。而排骨年糕,便是上海人在吃大排時偶然發現的一種絕佳搭配。自此,排骨年糕成為了上海的特色,當地人很喜歡,很多遊客也曾經喜歡過。
然而,到了現在,很多店裡賣的排骨年糕的排骨已經失去了「大排」的風採,味道也不怎樣,常常顧客點到的都是冷掉的排骨和年糕,味道著實一般。
其實,也不只是一次兩次,很多上海當地人都曾經在網絡上發言說過,現在的城隍廟小吃就是用來斬外來遊客的,反正來一個斬一個,賺到錢再講。都不是正宗的上海小吃,附近老百姓從來不會去吃城隍廟的點心小吃。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更多旅遊資訊請關注我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下你的看法,點讚或者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