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新竹城隍廟香火鼎盛 廟口小吃挑動味蕾

2020-12-22 東方網

新竹城隍廟,匯集經典小吃美食。

  東南網1月28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冬季來趟臺灣新竹風城旅遊,總要嘗嘗竹塹美食,新竹炒米粉,外加一碗貢丸湯,意猶未盡,還可以點盤蚵仔煎、新竹肉圓,並可以吃到蔬菜甜汁原味的潤餅,哪裡可以一網打盡「庶民味覺殿堂」?答案是新竹城隍廟,廟口小吃攤攤精彩,保證挑動你的味蕾。

  新竹都城隍廟,人稱新竹城隍廟,是位於臺灣新竹市北區的城隍廟,列屬三級古蹟。本廟與觀音媽亭、外天后宮並稱新竹三大廟。

  新竹市政府城市行銷處指出,新竹城隍廟創建於1748年,由淡水同知曾曰瑛倡議興建,1875年,淡水新竹分治,設臺北府,但府治仍在新竹,故城隍爺晉升為府城隍-威靈公,香火鼎盛,有「新竹城隍爺,北港媽祖婆」的稱譽。

  其廟宇規模在當時是全臺灣之最,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為城隍,所以城隍廟的布置,猶如古代的衙門,新竹都城隍廟廟埕的巿集小吃攤,成為新竹特色之一。

  來城隍廟享用美食小吃,南北遊客各有自己的喜好,有人愛吃炒米粉、什錦湯、貢丸湯,也愛香噴噴的滷肉飯以及新竹肉丸。

  也有人專門來吃蚵仔煎,鮮嫩蚵仔,蔬菜青翠,包在外面的蕃薯粉調的剛剛好,吃起來不會太軟,又不會硬到破壞的蚵仔的口感。

  城隍廟口百年老字號的潤餅店,總是大排長龍,目前己傳至第五代,現代人吃潤餅偏好蔬菜類的佐料,已不喜大魚大肉油膩的口感,老闆也特地為此將其配料做了一些調整。

  有豆乾、香草、蛋酥、肉鬆、花生粉、羅卜幹、韭菜、高麗菜、豆芽菜等佐料,潤餅皮香且Q,沒沾留多餘的麵粉凸粒,蛋酥是用麵粉加蛋所做成的,滷菜則是以高麗菜加上紅蘿蔔炒煮而成,使得潤餅更增添許多蔬菜的甜汁原味。至今仍然保持原有的製作方式與特色,誠心盡力的做可口的潤餅,很快的受到當地人與速食族的喜愛,這是它遠近馳名的主因。

冬天來碗薑汁熱湯圓,暖呼呼。

  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為城隍,所以城隍廟的布置,猶如古代的衙門。

郭潤餅店是知名百年老店

新竹城隍廟,庶民味覺殿堂。

城隍廟小吃,攤攤精彩。

新竹城隍廟,星期假日總是擠滿遊客,享用竹塹美食。

城隍廟口的潤餅店,總是大排長龍。

城隍廟旁的小攤販,包餡燒麻糬也大受歡迎。

貢丸、魚丸、肉圓,加上米粉,都是新竹特產。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新竹城隍廟口小吃 百年正宗好口味
    歷史悠久的城隍廟,除了香火鼎盛,周邊美食也同樣精採,動輒百年的小吃老攤,每家生意都好得不得了,其中這一碗暖胃的丸子湯,就是傳承百年的好滋味,來廟口品嘗丸子湯的朋友,幾乎每一位都是老顧客,小小的攤子前,歷經時光的流轉
  • 新竹城隍廟——是令人可回味再三的古蹟廟宇
    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為城隍,所以城隍廟的布置猶如古代的衙門。列屬二級古蹟的新竹都城隍廟,位於北門街與東門街的路口,創建於清乾隆13(1748)年,廟內供奉威靈公都城隍,為本省諸城隍廟中神位最高者。
  • 臺灣的這兩個城隍廟,去過的人有多少?
    新竹都城隍廟「新竹城隍爺,北港媽祖婆」,在臺灣民間信仰裡,新竹城隍聲威顯赫,與北港媽祖的聲望不分軒輊。事實上,新竹城隍爺是臺澎地區「官階」最高的城隍祀神,從清代就香火鼎盛;而其城隍廟也有250年以上歷史,名列三級古蹟。
  • 吃遍臺灣:新竹城隍廟 肉圓?丸吃到飽
    吃遍臺灣:新竹城隍廟 肉圓?    城隍廟柳家滷肉飯,質量均佳。    新竹城隍廟入口第一家林家肉圓,肉圓皮與內餡,都有獨特口味。    新竹城隍廟小吃遠近馳名,在中山路與東門街間;這些小吃店清朝乾隆年間就蕈集,建議品嘗肉圓、?
  • 新竹城隍廟獨一家 連家阿婆蛋酥魷魚羹很特殊
    (圖片來源:欣新聞)  新竹城隍廟的小吃重複度很高,貢丸湯、米粉炒、肉圓、魷魚羹的攤子相當多,位於廟前正前方十步路的「連家阿婆蛋酥魷魚羹」顯得特殊。  連家阿婆已經傳承三代,是攤老字號的城隍廟口小吃,供應羹湯、肉圓、米粉與貢丸湯等新竹特色小吃,每碗都是35元,與臺北相較,這裡的價位平易近人,且料多又實在。  招牌的蛋酥魷魚羹內容相當豐富,除了新鮮魷魚外,還加入花枝丸、燕丸、肉羹、魚羹等好料,幾乎到了料比湯多的地步。
  • 臺灣知名的廟口小吃,很多遊客來這裡先拜城隍爺,然後就是吃吃吃
    「新竹城隍爺,北港媽祖婆」,凡靠海的地方皆信仰媽祖,但在臺灣的民間信仰中,新竹的城隍爺與北港的媽祖不分伯仲。新竹城隍廟始建於清朝乾隆13年,自修建城隍廟以來,新竹人才輩出,並在御匪過程中大顯神靈,無疑增加了老百姓對城隍廟的崇敬。
  • 大陸踩線團參觀新竹都城隍廟 稱"範謝將軍"嚇人
    大陸踩線團參觀新竹都城隍廟 稱"範謝將軍"嚇人 2008年06月24日 15: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剛好是廟前小吃公休日,無法看到熱鬧景象。但踩線團團員對廟內的「範謝將軍」印象深刻,表示「看起來挺嚇人的」,而黑臉城隍爺也是他們從來沒見過的。  據「中央社」報導,大陸踩線團到臺灣的參訪行程已近尾聲,一路上由「觀光局」人員陪同。新竹市觀光局觀光營銷課長鄭冠國今天全程陪同,他把握難得機會促銷新竹,希望能讓陸客了解新竹市是一座小而美,同時也是友善的城市。
  • 臺灣最早建立的城隍廟,也是香火最旺盛的廟宇之一
    據歷史考究,臺灣最早建立的城隍廟,是1669年創建的東寧府城隍廟,到1934年末,全臺的城隍廟總數達二十九座。其中,多數為清代官方所建的城隍廟,這些清代官方祀典的城隍廟在政權轉移之後失去了官方的支持,轉由民間崇祀,一些城隍廟的維持因此而中落。
  • 上百名記者凌晨卡位 柯文哲郭臺銘赴新竹城隍廟參拜
    華夏經緯網9月1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和前鴻海事長郭臺銘,11日清晨6點同赴新竹城隍廟參拜,聯電榮譽副事長宣明智也陪同上香,柯文哲對媒體詢問相關問題,多沒有做正面響應。上百名媒體記者犧牲睡眠時間,很多人凌晨4、5點就來卡位,但郭柯對參選與否仍未給出明確答案。
  • 愛情車站、騎行海岸、內灣老街、城隍廟美食……新竹一日遊
    臺灣的行政區域太複雜,有個新竹市,還來個新竹縣,新竹為什麼叫新竹呢?這源自於光緒元年,臺灣竹塹被改稱為新竹城,意即在竹塹新設的城。新竹還有個別稱叫做風城,那是因為新竹的風大得真是超級厲害!我的帽兒被風颳掉不止五次。走出高鐵車站,刺眼的陽光晃得眼睛都睜不開,眼看站外整齊停放著黃色的計程車。趕緊包租了其中一輛。
  • 雲丘山一個道教廟香火鼎盛,來這裡祈福的人很多,據說求子特別靈
    這裡的香火非常的鼎盛,就是雲丘山的八寶宮,雲丘山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地方,而且這裡有著奇山俊峰,而且景色秀麗。雲丘山不僅擁有有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這裡還承載著濃重的人文資源和具有深厚底蘊的歷史文化。八寶宮位於雲丘山景區,這裡有燎燎青煙,縈繞殿前,八寶宮是道教的場地,這裡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廟宇,供奉著各路的道教神仙,而且這裡的香火非常鼎盛,大家來這裡祈福的人也是非常的多。八寶宮,是因為以前的時候儒道佛三教擁有的八件法器為寶而得名。
  • 情殺案後新竹城隍廟加裝監視器 維護公共安全
    東南網9月30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新竹城隍廟情殺案引起各界譁然,警方欲調閱兇嫌持刀行兇畫面,竟因城隍廟內未裝監視器無法取得。市議員李妍慧29日會同市警察局保安科人員赴城隍廟周邊會勘,初步達成共識,將在城隍廟3個處入口加裝監視器,維護公共安全。市警察局保安科表示,城隍廟屬於私有財產,目前法令規定市府只能在公有地上裝設監視器,因此將先加強城隍廟出入口重要動線,初步決定將在城隍廟東轅門、側門(郭家潤餅旁)、及城隍廟內往西門街中央商場的3個出入口加裝監視器。
  • 臺灣民眾過年忙祭拜 寺廟香火鼎盛「關公」很忙
    龍年春節,臺灣的寺廟香火鼎盛,民眾們拜媽祖、拜菩薩,也拜關公。相比而言,這個春節,臺灣的關公非常忙,求財、求官、求學、求平安、求姻緣樣樣都要顧到。  關公為何受推崇  如果說崇奉關公的根在大陸,那麼繁茂的枝葉就在臺灣。在臺灣,供奉關公極為普遍,主神供奉關公的廟宇就有300多座。
  • 臺北狐仙廟人氣旺 臺灣「小三」們都愛拜拜(組圖)
    臺北狐仙廟人氣旺 臺灣「小三」們都愛拜拜(組圖) 2011年03月03日 15:4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廟口為中心 美味小吃全方位
    俗稱的基隆廟口就是指奠濟宮前的小吃   據臺灣媒體報導,從臺灣頭到臺灣尾,廟口是民眾宗教信仰中心與活動場所,長期以來與臺灣人的飲食文化密不可分;臺灣不少夜市就以廟口為中心點,慢慢向外拓展,包括基隆夜市、士林夜市、萬華夜市、饒河夜市都屬此種形態。
  • 上海的老城氣息——城隍廟
    民國時期,該廟屢遭火災。民國15年重建大殿。 據說上海人真正頂禮膜拜的還有第三位城隍爺。1949年解放後,城隍廟幾次對各殿修繕清理,撤除一些雜亂神像,恢復正規道觀面貌。1966年城隍廟所有殿宇被改為他用。1995年春正式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廟內祭奉城隍神秦裕伯(明太祖敕封秦裕伯為上海縣城城隍神)和霍光(漢大將軍博陸侯)。
  • 新竹城隍廟之各地城隍的領袖一一城隍爺
    鑑於這尊神責任重大,所以老百姓沒少給他老人家修廟。所謂「新竹城隍爺,北港媽祖婆」,臺灣民眾對城隍爺的崇拜可見一斑。新竹城隍爺又稱都城隍,也就是各地城隍的領袖,因而這廟門的香火從清代一直旺到了今天。您看新竹黑臉城隍爺,留長鬍子,腦袋頂著『理陰贊陽」匾額一方。這意思是說本老爺有本事溝通上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