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眾過年忙祭拜 寺廟香火鼎盛「關公」很忙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龍年春節,臺灣的寺廟香火鼎盛,民眾們拜媽祖、拜菩薩,也拜關公。相比而言,這個春節,臺灣的關公非常忙,求財、求官、求學、求平安、求姻緣樣樣都要顧到。

  關公為何受推崇

  如果說崇奉關公的根在大陸,那麼繁茂的枝葉就在臺灣。在臺灣,供奉關公極為普遍,主神供奉關公的廟宇就有300多座。臺灣2000多萬人口,關羽的信徒高達800萬人,關公的信仰可謂遍及社會各個階層。

  有一部臺灣電影的片段之一非常有意思,警察得到消息要立即出動執行抓捕任務,出發前拜關公,而其抓捕對象也正在出門前拜關公求保佑。

  關公為何在臺灣受到如此尊崇?首先,這與臺灣的歷史淵源有關。施琅領清軍攻明鄭,臺灣被納入清版圖後,清政府為了收復民心,力推尊崇關公,並封為「武聖」,獎勵興建關公廟。除了政治因素之外,尚有社會因素的助長。早期遷移到臺灣的人,為了對抗外來殖民者,團結一致才是有力的生存條件。「武聖」關公代表信、義、勇,由此,關公信仰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關公不僅成了道教神明,也成為儒教及佛教的神祇。儒教尊他為「文衡聖帝」,佛教則尊他為「護法伽藍」。由於神職功能不斷增加,如今的民眾求財求官甚至求姻緣求健康都喜歡找關公。坊間說,關公廟內可以求取藥籤,是因為關公威嚇神武,足以驅除鬼怪魔神作祟,消除病痛。當然,關公如今更普遍為商家所供奉,篤信有關聖帝君的庇佑,生意會興隆。

  關公廟特色各不同

  說到臺灣關公廟,臺北行天宮、宜蘭礁溪協天廟、臺中聖壽宮、高雄文衡殿、日月潭文武廟等都是佼佼者。其中,有3座關帝廟非常有特色。

  臺南武廟,是臺灣「祀典武廟」,也是臺灣最大的武廟,俗稱大關帝廟。濃眉鳳眼的武聖關公金身塑像,奉祀在正殿中央,莊嚴肅穆,正氣凜然,左右是周倉和義子關平;而位於新竹的普天宮近郊,因有一尊號稱全球最大的高達50米的關公像而遠近聞名,尤其是求姻緣的人們特別喜歡到這個關公像前拜一拜。

  當然,香火最旺盛的關公廟,當屬臺北行天宮,一天進出人數可達2萬人之多。臺北行天宮俗稱「恩主公廟」,是臺北第一大廟。「恩主」是對於「救世主」的特殊稱呼,一般廟宇所奉祀的「恩主公」,通常指的就是關公。和大陸廟宇不同的是,行天宮裡不燒紙錢,不設功德箱,也不要信徒捐香油錢,而且嚴禁對外勸募和義賣。民眾來祭拜,供奉的也是面線、米糕等物。

  關公廟員工薪水高

  抬神轎、演社戲、上陣頭……小小臺灣島,有關關公的慶典活動非常多:除了農曆正月初一、十五例行的祭祀,關帝的誕辰日還有大慶典。因為對關公誕辰南北西東說法各不同,所以,關公的慶典活動「此起彼伏」。大慶典時,民眾更是要深更半夜排隊掛號,才能得到進殿資格。

  因為關公信徒多,相關祭祀活動多,所以關帝廟的員工工作比較忙碌。在臺北的行天宮裡,有40多位喚做「執事」的服務人員,據說每天要替一兩千名信眾解籤。這樣算來,平均每位「執事」每天要處理兩三百人的籤。

  辛苦當然不會白費。在臺灣,「執事」是個熱門崗位。臺北行天宮曾在網上公開招聘「執事」,要求大專以上學歷不說,還要精通普通話和閩南語;工作內容不但要向民眾宣傳教義,還要懂一些心理諮詢的知識,幫助民眾解籤。結果幾十個職位吸引了上千人應徵。這份差事據說月薪從六七萬元新臺幣起跳,相當誘人。

  在臺灣,拜關公可弘揚關公的信義之道、忠義精神,有利於傳承中華傳統道德文化,而關帝文化所體現的精髓「春秋大一統」,期待在兩岸交流中更好地弘揚和光大。(本報記者 徐蕾文/圖)

相關焦點

  • 臺灣寺廟眾多 香火鼎盛
    臺灣寺廟眾多香火鼎盛 (5/8) "← →"翻頁
  • 印尼民眾要拆關公像 印尼政府:破壞者將受制裁
    去年該雕像就已落成,今年7月17日,印尼人民協商會議議長哈桑出席寺廟的一個紀念活動,令關公像受到印尼輿論關注,也引起爭議。圖為當地民眾抗議拆除關公像  印尼當地華人社團「華裔總會」東爪哇分會會長善託梭對媒體表示,這次抗議活動存在誤解,對關公的祭拜針對的是他的忠義行為而無關「戰爭」。
  • 無奇不有的廟,無神不拜的臺灣人,臺灣的特色廟宇文化
    不得不佩服旺旺集團對臺灣民眾心理需求的精準把握。當然民眾如此熱情,廟方的表現也非常貼心,比如當每年的考試季到來的時候,專門在神像案前擺放上透明的「金榜題名箱」,方便考生放置準考證的複印件。據說是媽祖非常靈驗,前來祭拜的民眾絡繹不絕,每天香火不斷,所以媽祖像的臉被煙火燻黑了,所以在臺灣還會看到這種的特殊的媽祖像——黑面媽祖。在臺中南投縣的紫南宮,每年因為發放數額巨大的發財金而聞名,也稱「借庫」。
  • 臺灣旅遊發現關帝廟非常多,為何關公的形象倍受中華文化推崇?
    遊歷臺灣途中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其本身是坐落於中國東南部的海島,卻在三千六百多萬平方米的土地上建立了諸多寺廟,儒釋道三家廟宇皆香火不斷,究其原因還是臺灣地理位置所致。臺灣地處我國東海海域,島嶼面積狹小,易受颱風、地震影響,並且臺灣地區海上貿易頻繁,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寄託百姓福祉的廟宇便應運而生。在臺北市就有一座香火非常旺盛的廟宇,這就是行天宮,據說每天進出的遊客、信徒多達兩萬人。行天宮主宮位於臺北市中山區,另外還有兩處行宮,分別為北投分宮和三峽分宮。
  • 寺廟「香火費」越來越高,雖然香火鼎盛,卻少有回頭客,燒不起!
    佛教傳入我國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了,在中國國內有著大大小小的寺廟非常多,並且也有非常多的英語世界的佛像,比如說中原大佛等等每年來到這裡燒香祈福的人非常的多,而且也會吸引大量的國外遊客。所以說中國近幾年旅遊行業的發展使得一些已經被世人遺忘的寺廟,如今又重新的香火鼎盛。
  • 我國遠近聞名的六大寺廟,年年香火鼎盛,人們祈福的首選
    現在不少人信仰佛教,常常懷揣虔誠之心去各大寺廟祈福保平。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我國遠近聞名的六大寺廟,日日香火鼎盛,是人們祈福的首選。1.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的白馬寺可以說是中國名氣比較靠前的幾座寺廟,距今約有1900多年的歷史,是古代佛教傳入中國後,官府修建的第一座寺廟,有「中國佛教釋源」的美譽。寺廟裡面集聚了具有傳統中國風、印度風格以及泰式風格等各式各樣的建築,同時白馬寺每年都會湧來不少虔誠祈福的信徒。
  • 景氣差、人心惶 臺灣求籤問神民眾增
    臺灣人愛去寺廟求籤問卦,但求籤人數的多寡,卻常常與景氣成反比。最近,島內尋求神明幫助的民眾倍增,絕大多數都是求工作、問「前途」。    端午假期,記者來到有50多年歷史的臺北行天宮,只見廟內雖正在裝修施工,但香火鼎盛,求籤香客摩肩接踵,其中年輕人也頗多。問及是否因假日緣故,解籤師傅鄭明清說,最近平日也是這麼多人。
  • 臺灣關帝廟「行天宮」撤離香爐 民眾鮮花敬拜
    臺灣寺廟通常都煙霧繚繞。(資料照片)  臺灣廟宇的密度堪稱全球第一,全臺登記在案的廟宇、教堂約為1.5萬座,平均每個縣市就有600餘座,加上沒登記的,數字更大。臺灣廟宇文化蔚為大觀,多少年來,信眾來到廟宇,在佛像前燃香朝拜,早已成為臺灣人的尋常事。
  • 用日本神社對抗媽祖 臺灣真要「皇民化」嗎
    臺灣的媽祖及其他神明信仰,都有悠久的歷史背景。渡海而來的先民們,各自迎來了原有信仰,包括佛祖、觀音菩薩、媽祖、玉皇大帝、恩主公(關公)、開漳聖王、清水祖師、城隍爺、三山國王等,均香火鼎盛。從臺灣各地重要寺廟往往都有數百年歷史,可以發現太多鐵證。
  • 江蘇「最幸運」寺廟,被寫進日本小學課本,遭7次損毀仍香火鼎盛
    江蘇「最幸運」寺廟,被寫進日本小學課本,遭7次損毀仍香火鼎盛 我國的寺廟文化的來源十分久遠,可以這麼說,道教和佛教對於我國這數千年的發展歷史,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到了如今,寺廟的存在,不僅僅是精神的寄託,更是可以作為標誌般的存在。
  • 搶車票、買年貨、忙尾牙 臺灣進入「忙年」模式
    臘八剛過,臺灣地區也開啟了「忙年」模式:擠「春運」搶火車票,逛年貨大街,忙尾牙……這種忙不僅是一種習俗,更是寄託了對家人團聚、憧憬美好的期盼。臺灣「春運」也瘋狂臺灣高鐵農曆春節的車票早已於1月17日凌晨開賣。據臺媒報導,車票剛一開售3分鐘就賣出近3萬張車票,超過官網負荷。
  • 圍爐、祈福、走春——臺灣各地「忙年」速寫
    新華社臺北2月4日電(記者章利新、劉斐、楊慧)4日是農曆除夕,也是臺灣春節9天長假的第3天,各地年節活動精彩紛呈。返鄉團圓圍爐、宮廟朝拜祈福、提前出遊「走春」……臺灣民眾喜迎新春佳節到來。除夕,最重要的還是返鄉團圓,圍爐品年味。
  • 考生忙應試家長忙拜拜 家長到寺廟為孩子求庇佑
    與此同時,市區「霞東書院」等多個「文曲星君」或「文廟」也是香火鼎盛,許多家長在這裡為他們的孩子求個護佑。陪考家長著「紅色調」在各個考場門口,有意思的是,僅僅一個小時內,就有十多名的考生、陪考家長身穿紅色上衣,或者紅色鞋子,就為了討個好彩頭。
  • 埋葬關羽首級,還有「發財之道」,洛陽關林1800年香火鼎盛
    千年的龍門石窟在伊河兩旁默默守護,而中國第一古剎的白馬寺,至今仍梵音繚繞,香火鼎盛。然而有一個地方,低調的也在洛陽存續了1800年整。公元219年冬,孫權偷襲荊州,關羽退走麥城,大義歸天。廟會期間,門票也減半,只要20元,即可參觀關林和隋唐植物園廟會,還是挺划算的,平日原價是40,雖然說這個門票不算便宜,但對於關公愛好者和做生意的人來說,這裡還是必須來的。關林的主要建築建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其布局按帝王宮殿建築而建呈「回」字形結構。
  • 至今仍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關羽,是怎麼從「武夫」變成「神人」?
    關聖帝君關羽,很多商家都會供奉他,作為一種對於關羽武財神的信仰,使其香火仍然鼎盛。這時的我腦中閃現一個疑問,為什麼關羽能夠演化成「神」,又為什麼在眾多凡人成神的人物中就是他的香火仍然鼎盛?凡人成神,這與中國悠久歷史故事演變與傳承密不可分,比如門神秦瓊與尉遲恭,他們與關羽相比較起來,功績與能力都會略勝於他,甚至秦瓊這麼完美的形象,都不及「頗自負,好凌人」的關羽。
  • 臺北見聞:除夕夜燈火通明,各個廟宇香火鼎盛
    中新社臺北二月八日電(記者陳立宇邢利宇)臺北市的各廟宇除夕夜都會燈火通明,香火鼎盛,其實不獨臺北,整個臺灣的廟宇都是如此,香港、澳門、大陸又何嘗不是。因為除夕夜「插頭香」,求個好「採頭」乃是中國人的習俗,只不過記者人在臺北,能夠親身體驗的,只是這裡的盛況而已。
  • 臺灣寫真:臺灣傳統習俗中鬼月——鬼月到禁忌多
    :臺灣傳統習俗中鬼月——鬼月到禁忌多 2004年08月17日 08:25
  • 過年拜神看臺灣,祈福迎旺講究多(圖)
    過年拜神祈福歷來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形式和內涵也呈現多異化,從除夕祭祖到年後店鋪開張,祭拜的神明意向更是紛繁複雜,迎財神、奉關公、拜觀音……各個地方也是演繹著各種各樣的「拜拜文化」。這種「拜拜」的習俗在臺灣尤為盛行,阿公阿嬤們也會時時嘴裡念叨:」拜拜用旺旺,來年更加旺。「這種文化盛行的背後也是詮釋著臺灣人民的文化取向和心理特性。  臺灣人對於神明凸顯的尤為謙卑,遇神拜神,遇佛拜佛,就連巨大的石頭、有「高齡」的樹木,都能綁上紅線或貼上紅紙來拜祭,並且美其名曰「石頭公」、「樹頭公」,瞬間覺得高大上了有木有。
  • 臺灣民眾湧入寺廟點光明燈祈福 景氣越差信眾越多
    臺灣民眾湧入寺廟點光明燈祈福景氣越差信眾越多(圖片來源:資料圖)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新年伊始,不少民眾都會到寺廟點光明燈,祈求新的一年光明順利,而且景氣越差,點燈信眾越多,點燈也成為各宮廟重要獲益收入
  • 大年初一忙不停!柯文哲為民眾祈福,蔡英文忙暴露「真相」
    臺頭聞編輯:暗藍臺灣地區的新年和大陸地區的新年是在同一天,這也說明臺灣地區和大陸地區的文化具有諸多的相似之處,而在大年初一這一天,臺灣的政客仍然是忙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大年初一就會趕到廟裡燒香或者抽籤,並且向臺灣民眾發放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