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江蘇最熱鬧的莫過於宿遷和淮安的省文科狀元之爭了!一個429分,一個430分,為什麼在狀元歸屬上會存在爭議呢?客觀而言,淮安的白湘菱同學是官方狀元,但卻可能是最慘「省狀元」了!
江蘇2020高考文理狀元
白同學雖然文科總分達到了430分,但其文科類科目卻不太理想,必修的歷史僅為B+,而一線高校的基本要求是雙A及以上,這意味著她幾乎無緣一流院校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不得不說江蘇特殊的高考之路。
江蘇高中教育像是一道道閘口,高考只是其中的最後一道閘,而能來到這道閘口的都是優秀的學子,真正的「高考」其實從中考就開始了!
江蘇中考的升學率目前是在50%左右,也就是說中考結束後只有一半的學生能夠進入普通高中繼續接受文化教育,沒能通過劃檔線的學生只能選擇中專、技校或者其他技能學習,甚至是結束學業生涯步入社會。
複雜的江蘇高考
進入高中後就安全了嗎?當然沒那麼簡單!首先就是摸底考試,根據成績劃分生源分配快慢班,一些私立高中甚至有「尖刀班」、「董事長班」、「英才班」等等。通常這些優質班級會被傾斜大量的優質教育師資和精力,而普通班則進行常規管理。
快班的目標是衝刺100%的高考升學率,而普通班的升學率是不好保障的,所以他們往往會被勸上一條高考捷徑--藝術特長生。音樂、美術、體育和傳媒會吸收大量的普通班學生,一般從高二開始就進入藝術專業為主,文化教育為輔的教育狀態,只要專業好,文化分數很容易達到省高考分數線。
小高考
高二下學期是省「小高考」,別小看這個考試,它決定了學生是否還有參加高考的必要。因為如果小科目達到A及以上,高考可以加分,如果任意一門為D的話,將無法填報高考志願,也就意味著沒有必要再參加高考了。
網絡上這段評價江蘇小高考的話很生動:
有的人活著,他生不如死(AAAB)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AAAD)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CCCC)
有的人活著,他不如死掉(ADDD)
有的人死了,他曾經可能活過(BBBB)
有的人活著,他將繼續活著(ABBB)
有的人死了,他早該死了(DDDD)
能夠通過小高考的考生,不超過高中生總數的八成(每門D級率為10%),所以在進入高三時,很多大專學校和民辦高校已經著手到學校招生了,他們的招生對象正是那些失意考生。熬過這一關之後,高三大多會進行一次大範圍的班級調整,將快班差的學生下放,將慢班好的學生提進快班,這時大的方向基本就定了!
這裡還有個小插曲,私立中學一般會給慢班的班主任一點激勵,慢班考上一名本科生的獎勵通常都是一個名額萬元以上的。但看著要高考,把慢班的優生轉班這種行為就是在斷人念想。
高考百日衝刺
進入高考倒計時,一切反而簡單了起來。快班學生:學學學;慢班學生:玩玩玩;藝術班學生:學習,單招,玩。後兩類班級的學生大多已經確立學校方向了,只有快班學生投入緊張的百日衝刺學習中,其他班級老師最大的心願就是學生能平安度過高考前的時間。
終於輪到高考,江蘇高考總分是480分,統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三門,根據文理方向數學和語文各200分,其他一門和外語分別為160分、120分。副科政史地生物化根據文理科劃分除必修的歷史or物理,任選一門,高考時統一考試,只定等級,不計分數。
這兩門選測科目總分120分,按考生成績分布劃出等級:
1、A+級為前5%(含5%)的考生;
2、A級為前5%-20%(含20%)的考生;
3、B+級為前20%-30%(含30%)的考生;
4、B級為前30%-50%(含50%)的考生;
5、C級為前50%-90%(含90%)的考生;
6、D級為90%以後的考生。
本次淮安文科狀元430分的總分實屬不易,但她歷史只有B+,排在20%考生之後。而國內清北復人等院校是要求有A+才能報考,常規985、211等也要求雙A起報,這個總分B+就顯得高不成低不就,基本上沒什麼合適的學校。相比之下,宿遷的429王同學兩門A+,各大院校隨便選。
高考狀元的尷尬處境
所以,沒有奇蹟發生的話,白同學最好的選擇是復讀,有這樣的基礎,在提升選修成績後,結果應該比現在好很多!但明年江蘇高考改革,採取全新模式後是否會有新的影響也不得而知。
伴隨著明年江蘇高考採取全國統一命題,相應制度和模式也會迎來調整,但這最後一屆傳奇的狀元之爭必將被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