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屠殺紀念日,荷蘭首次向二戰期間迫害猶太人道歉,日報該好好...

2020-12-22 騰訊網

今天,是國際大屠殺紀念日,也是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5周年的日子。

「現在最後的倖存者還在我們身邊,我今天以荷蘭政府的名義,為當局當時的所作所為道歉。」26日,荷蘭首相馬克呂特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一場紀念二戰猶太人大屠殺受害者的活動上表示。馬克呂特就二戰期間荷蘭迫害猶太人一事道歉,這也是70多年來,荷蘭官方的首次正式道歉。

納粹1940年至1945年佔領荷蘭。居住在荷蘭的14萬猶太人中,只有3.8萬人在二戰中倖存下來。呂特說,當時的荷蘭當局有太多的公務員「執行佔領者的命令」,對猶太人進行登記和驅逐,但戰後,荷蘭政府卻一直沒有正式道歉。

這個道歉意義非凡。因為,只有坦誠道歉,才能開啟未來;只有正視歷史,才能擁抱和平。忘記,何嘗不是第二次屠殺。

承認錯誤等於改正一半

德國對猶太人的傷害是最大,但德國幾十年不斷地真誠道歉,並給予賠償,最終贏得原諒。

戰爭是魔鬼,不僅在戰時讓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戰後也會給交戰雙方造成嚴重的精神和心理創傷。尤其是侵略戰爭,被侵略國飽受蹂躪和摧殘,他們毫無疑問會對侵略國充滿仇恨。

但是戰爭畢竟已經過去,隨著發起戰爭的人漸漸死去,人們的仇恨也會隨之漸漸減弱。但是,不仇恨不代表可以忘記。如果侵略國能夠認識到曾經犯下的錯誤,並真誠道歉,積極進行補救,我們可以接納他們,但前提是雙方都不會原諒侵略國的曾經及其曾經的暴行和黑暗。

德國納粹對猶太人進行了慘無人寰的屠殺和迫害,但二戰結束後,德國進行了虔誠的懺悔,德國歷任領導人在各種場合對二戰中德國的行為進行反思和道歉,全體德國民眾都對此進行了深刻的理解的懺悔,除了口頭上的道歉,德國還在實際行動上對被迫害的猶太人進行了補償。

坦誠的道歉才能開啟新地未來。1970年12月7日,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在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跪,史稱華沙下跪。這一跪是何其勇敢,有時何其偉大。只有敢於承認錯誤,才能擁抱和平,也才能得到別人的原諒。

可以放棄仇恨,但不可以忘記歷史

歷史已經是歷史,任何人都無法挽回。但是,我們對待歷史的態度卻十分重要,它決定了曾經交戰的雙方能不能擁抱和平開啟新的未來。

如果能像德國、荷蘭這樣正視歷史,發現錯誤,主動道歉,汲取教訓,珍愛和平,就會得到猶太人的諒解,恨意也會慢慢消除。

但如果像日本那樣歪曲歷史,美化侵略,參拜戰犯,不知悔改,延續仇恨,必然會讓被侵略國不滿和仇恨。

知道錯誤等於改正一半。希望各國政治家都要深刻認識到戰爭給人類帶來巨大傷痛,不能為了自己的政績而不顧人民的死活,重蹈戰爭的覆轍。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正視歷史,珍愛和平!讓全世界每一個人都種下和平的種子。#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相關焦點

  • 首次道歉!荷蘭官方正式就二戰期間迫害猶太人道歉
    1月27日是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是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5周年的日子。26日,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一場紀念二戰猶太人大屠殺受害者的活動上,荷蘭首相馬克呂特就二戰期間荷蘭迫害猶太人一事道歉,這也是70多年來,荷蘭官方的首次正式道歉。
  • 荷蘭首次承認二戰期間參與迫害猶太人並道歉
    (原標題:荷蘭首次承認二戰期間參與迫害猶太人並道歉 )
  • 沒有能夠提供更多保護和幫助,荷蘭政府正式向二戰猶太人道歉
    1月16日荷蘭首相呂特在參加奧斯維辛納粹集中營解放75周年前夕,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年度大屠殺紀念活動中進行了歷史性的道歉。呂特在發言中讚揚了荷蘭的提抗組織為猶太人所提供的昂朱,然而荷蘭集體行動卻不夠。(呂特在儀式上獻花)1940年5月10日,德國正式向荷蘭發動進攻,當時德國已經基本徹底平定了波蘭,而西線的英法雖然未展開進攻,但是卻虎視眈眈,陳兵在荷蘭和比利時等低地國家一線,謹防德軍突襲。德國正式發動進攻後,荷蘭僅僅堅持了5天就投降了,王室和內閣被迫流亡英國。
  • 德國如何通過設立大屠殺紀念日來反思歷史?
    對於德國而言,「1月27日」及其所蘊含的奧斯維辛、大屠殺等意象,究竟是為何以及如何被吸納到國家記憶中的呢?在其確立後,又怎樣對德國二戰記憶文化持續性地施加影響呢?對此,本文將首先簡要回顧德國社會對大屠殺的接受史,然後在其基礎上聚焦1996年確立紀念日的前因後果,最後以國會議長在紀念日的歷年演講為分析對象,探討德國官方在二戰記憶文化建構中的態度變化。
  • 有關二戰猶太人大屠殺的幾部電影,每一部都是值得深思的血淚史
    我是角角,戰爭總是建立在鮮血之上,回望「南京大屠殺」、「二戰猶太人大屠殺」,無一不讓人為之憤恨,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也不能忘卻鮮血的教訓。而每一部有關戰爭的影視劇,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每一個人,那是一段殘酷的、不能被丟掉的事實。今天,給大家盤點下,二戰期間有關猶太人的電影,每一部都是血淚史。
  • 是什麼讓納粹德國完成了對600萬猶太人的大屠殺?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熊熊燃起,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也達到了歷史的巔峰這場極端的種族滅絕活動,也是二戰中被最多人熟悉的暴行之一,總共有超過600萬猶太人被屠殺。時至今日,以色列每年都會在大屠殺紀念日來紀念在大屠殺中死去的同胞,當天上午10點,全國鳴笛2分鐘,期間全國人民停止手中的一切活動,悼念默哀,永遠銘記這段猶太民族最黑暗的歷史。
  • 烏鴉校尉:二戰六百萬猶太人被迫害,有沒有逃跑的機會?
    為了做一下表面文章,在奧運會期間,德國的店鋪、旅館等消費場所,都悄悄摘下了「猶太人禁止入內」等歧視性標語,暫時停止了迫害猶太人的活動。德國政府為了欺騙全世界做的舉措,讓一些猶太人又產生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看,這個政府還是有底線的嘛。
  • 和風創刊號|為什麼在納粹大屠殺期間,身處被佔領的波蘭和蘇聯的猶太人幾乎沒有反抗納粹針對他們的暴行?(一)
    在選課系統中遨遊之際,筆者注意到了「二戰文化史」這門課。在此之前,筆者並沒有把歷史學當作自己大學的學習方向。儘管如此,筆者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把這門課變成了西語課的替代品。二戰文化史的特點在於它是微觀的。它的關注點不是大事紀年表以及那些決定性的戰役,而是從個體以及群體的角度去觀察戰爭中平民與軍人的生活。因此,筆者得以更加直觀地了解戰爭的殘酷。
  • 加拿大「史維會」:推進亞洲二戰史進課堂 推動西方設立南京大屠殺...
    10月底,安大略省議會成為西方國家中首個通過「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動議的省級立法機構,這背後離不開史維會做出的努力;12月初,加拿大聯邦議會首次出現「南京大屠殺聲明」,其發表者也特別感謝了史維會為確保加拿大人牢記歷史做出的貢獻……自1997年成立以來,史維會的工作已經取得不少突破。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專程走訪史維會,聽該機構會長和行政總裁講述他們在加拿大宣介亞洲二戰史背後的故事。
  • 是什麼讓納粹德國完成了對600萬猶太人的大屠殺?說出來你可能一點...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熊熊燃起,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也達到了歷史的巔峰。 這場極端的種族滅絕活動,也是二戰中被最多人熟悉的暴行之一,總共有超過600萬猶太人被屠殺。 時至今日,以色列每年都會在大屠殺紀念日來紀念在大屠殺中死去的同胞,當天全國鳴笛2分鐘,期間全國人民停止手中的一切活動,悼念默哀,永遠銘記這段猶太民族最黑暗的歷史。
  • 翻譯:阿祖萊總幹事2020年緬懷大屠殺受難者國際紀念日致辭
    Audrey Azoulay, Director-General of UNESCO, on the Occa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Commemoration in Memory of the Victims of the Holocaust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德蕾·阿祖萊緬懷大屠殺受難者國際紀念日致辭
  • 臺灣學生高舉納粹旗參加校慶 教育官員道歉
    據臺媒23日報導,近日,臺灣新竹光復高級中學252班的學生,竟然在校慶活動上,穿著一身仿製的武裝親衛隊黑色制服,高舉著納粹德國旗幟遊行。為了重現二戰德軍的「軍威」,他們還用紙箱自製了一臺虎式坦克……臺媒感嘆「臺灣歷史教育失敗再添一例」。
  • 波蘭格但斯克二戰博物館首次在中國舉辦展覽
    【環球網5月8日報導 特約記者 楊鐵虎】在第74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勝利紀念日到來之際,5月8日上午,由波蘭格但斯克二戰博物館主辦,國際二戰博物館協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協辦的《患難見真情——二戰時期救助猶太人的波蘭人》專題展覽在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幕。
  • 德媒:激勵反思《安妮日記》作者荷蘭故居重開
    (路透社)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德媒稱,安妮·弗蘭克的《安妮日記》打動了全世界,如今她位於荷蘭的故居重新布置開放。據德國之聲網站11月25日報導,阿姆斯特丹王子運河大街263號就是安妮曾經寫這些日記的地點。
  • 大屠殺與聯合國外展方案主管:審視歷史對任何國家都很重要
    新華網聯合國1月25日電(記者 史霄萌)1月27日是國際大屠殺紀念日。大屠殺與聯合國外展方案主管金伯莉·曼就此接受新華社專訪,她表示:「對所有國家來說,審視歷史都很重要,不論那段歷史有多麼不堪回首。」
  • 國家公祭日|加拿大安大略省前議員黃素梅:推動設立「南京大屠殺...
    2016年,黃素梅就為在安大略省設立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奔走呼號,2017年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通過該動議。北京時間12月12日,黃素梅參加「南京——從世界殘墟城市到國際和平城市」雲端國際論壇,分享她4年來為這段不容忘記的歷史所付出的努力與汗水。
  • 柏林歐洲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的歷史啟思
    在經歷了近17年的爭論和期待後,這座深具歷史意義的紀念碑終於向世人揭開了沉重的面紗。 德國總統克勒、總理施洛德、聯邦國會議長提爾瑟等政要,來自世界各地的納粹大屠殺倖存者代表、猶太團體代表以及新聞記者共1000多人出席了當天的儀式。
  • 二戰紀實影像:1943年納粹毀滅華沙隔都,猶太人被送集中營
    華沙猶太區起義(Warsaw Ghetto Uprising)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佔波蘭的猶太抵抗組織於1943年在華沙猶太區發動的一次大規模猶太區起義,也是二戰期間猶太人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稱其為「猶太人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圖為1943年,華沙猶太區起義者被德軍包圍後舉著雙手。
  • 西方對「南京大屠殺」的迴避,更證明「國家公祭」的重要性
    而這些資料大部分都是國際公認的歷史圖片,包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公開證據,比如南京大屠殺「百人斬」劊子手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毅少尉獸行罪證的日本新聞報導截圖。祭鬼拜魔,篡改歷史,該反思的難道不是日本人?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南京大屠殺」的刻意迴避,動機是企圖顛覆二戰史觀,破壞戰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