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究竟是什麼人種

2021-01-08 鴻鵠高飛翔九天

印度人究竟是什麼人種呢?這可能是一個比較令人困惑的問題,因為我們從電視新聞中看到的印度人有些膚色很白,有些膚色很黑,似乎也有介於兩者之間的棕色人種。事實上這種感覺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印度在世界上素來就有人種、語言、宗教博物館之稱。截至2019年印度人口已達13.26億,是世界上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人口大國。作為人口大國的印度也是一個多種族多民族多語言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國家。關於印度人種的劃分歷來聚說紛紜莫衷一是。

目前國際上對印度的人種劃分並沒形成統一的認識。在學術界關於印度人種劃分的多種理論中學術界最為普遍公認的是1935年由B.s.古哈提出的劃分方法。他將印度的種族劃分為六個主要類型:尼格羅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地中海人、迪納拉人、蒙古利亞人以及北歐人。作為如今印度主體民族的印度斯坦族屬於地中海人種,不過他們並不是印度最早的土著民族。大約在公元前2500~公元前17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就已出現了灌溉農業和城市建築。

這是迄今為止人類在印度次大陸發現的最早的遠古文明。創造這一文明的是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達羅毗荼人是南亞現存最古老的居民,屬於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如今達羅毗荼人分布在印度、斯裡蘭卡、巴基斯坦等國,總人口約為2.17億,不過他們並不是今天印度的主體民族。尼格羅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黑色人種。他們是最早來到印度的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種族實體。按照人類學家的描述:尼格羅人種亦稱非洲地理人種,原住於非洲南撒哈拉地區。

非洲的剛果人種和開普人種就是典型的尼格羅人種。這一人種的特徵是:皮膚呈中等乃至深度黑色,頭髮纖細捲曲,身材短小,前額小而凸出,鼻子扁平,嘴唇寬厚。至今仍能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達爾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人身上,南印度森林居民烏拉裡人和安達曼群島等地的原住民身上看到典型的尼格羅人種特徵。事實上他們與非洲黑人是存在親緣關係的。繼尼格羅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

所謂原始澳大利亞人是指澳大利亞的土著人種,他們的典型特徵為膚色棕黑、鼻翼寬扁、眉脊明顯、頜部突出、髮型捲曲或呈波狀。關於原始澳大利亞人是如何來到印度這個問題迄今為止仍是眾所紛紜:一種學說認為他們很可能是在冰河時期沿著陸橋來到印度的,就像印第安人在冰河時期穿越白令海峽從亞洲遷徙到美洲那樣。還有一種學說認為原始澳大利亞人未必來自大洋洲,但是他們在血統上與一些屬於大洋洲的南太平洋群島上的土著人種關係極為密切。

事實上原始澳大利亞人在體貌特徵上與尼格羅人有較多相似之處,而開創印度河古文明的達羅毗荼人就被視為是由尼格羅人和澳大利亞混血所繁衍的種族。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前後達羅毗荼人所開創的印度河文明突然銷聲匿跡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使一種古文明突然消失呢?目前最具說服力的說法是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從西北方向侵入印度河流域導致該地區的文明消失: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開始出現在印度西北部並逐漸向南擴張。

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雅利安人已完全徵服了開創印度河文明的達羅毗荼人。如今印度的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就是雅利安人的後代。不過這種說法其實是比較籠統的,事實上如今的印度斯坦族可能也融合了不少達羅毗荼人的血統,只不過雅利安人血統在他們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而已。事實上印度的種姓制最初正是雅利安人在徵服達羅毗荼人後所推行的種族歧視與隔離政策:種姓」一詞在梵文中念作「瓦爾納」,而其含義就是指的膚色。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使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

最初作為徵服者的雅利安人有強烈的種族優越意識,因此極為排斥與達羅毗荼人融合。雅利安人為避免與被他們視為低劣民族的達羅毗荼人聯姻導致高貴的雅利安血統被玷汙而使用種姓制這一工具人為地將兩個種族隔離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使這一種族上的劃分不再與現實完全吻合:徵服印度的雅利安人並非鐵板一塊,而是由諸多不同的部落構成的。一開始這些部落作為徵服者戰勝了作為土著的達羅毗荼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就使雅利安各部落之間的矛盾尖銳起來。

於是一些雅利安部落開始和達羅毗荼部落結盟以對抗其他雅利安部落。與此同時隨著雅利安人進入階級社會後自身也發生了階級分化現象:部落首領、祭司等特權階級成為了高種姓,而廣大的平民百姓則居於低種姓。那些和雅利安部落聯盟的達羅毗荼部落的首領也開始被列為剎帝利種姓,而達羅毗荼人的祭司也開始成為婆羅門。與此同時雅利安人內部那些被徵服部落的子民以及因貧困而賣身為奴的雅利安人則淪為低種姓。所以種姓和膚色不再是完全對應的關係。

今天印度南部的黑皮膚的婆羅門同樣會以貴族自居,而印度北部的白皮膚、灰眼睛的賤民也不會因為他們的白皮膚而地位有所提高。在種姓制度下人們排斥的是不同種姓之間的通婚,而不是不同種族之間的通婚。白皮膚的高種姓人士在選擇配偶時寧願選擇黑皮膚的同種姓人士,也不會選擇白皮膚的低種姓人士。種姓逐漸成為不同身份等級之間的隔離制度,而不再是種族之間的隔離制度。那麼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必然會有一部分高種姓的雅利安人和高種姓的達羅毗荼人通婚。

達羅毗荼人本身就是尼格羅人種和原始澳大利亞人種混血繁衍產生的,再與皮膚白皙的雅利安人種混合後反演出如今的印度斯坦人。所以今天的印度斯坦人儘管是雅利安人的直系後裔,但其中也必然會混有一定的達羅毗荼血統。這也就產生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印度人種似乎很雜的現象,因為他們本來就同時兼有多個種族的血統,只不過看具體到每個人身上時哪個種族的相貌特徵表現得更為明顯而已。事實上今天的印度人還不止是融合了達羅毗荼人和雅利安人的血統。

繼雅利安人之後馬其頓人、大月氏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都曾入侵過印度次大陸。印度的歷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不斷被新的外來民族所徵服的歷史,而每一個新的徵服者到來都會使印度的種族結構變得更加複雜。事實上在今天的印度同樣生活著一部分蒙古利亞人,也就是說我們通常所說的黃種人。也許是因為西方人對當年西徵歐洲的蒙古帝國太過記憶猶新,以致於將所有黃色人種統稱為蒙古利亞人。歷史上蒙古利亞人從多個方向進入印度的。

位於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梅加拉亞邦、曼尼普爾邦、米佐拉姆邦、那加蘭邦和特裡普拉邦這6個邦與中國、不丹、緬甸、孟加拉國四國接壤。歷史上這一地區並不屬於印度,只是在英國殖民時期被強行劃入英屬印度。印度東北各邦的居民主要是藏緬語族的人群,其祖先大多來自緬甸、泰國以及中國雲南等地,所以普遍具有典型的黃種人特徵。印度與中國、不丹交界的邊境地區也是黃種人分布較多的地區,這主要是歷史上的民族遷徙造成的跨境而居的現象。

目前印度為數不少的部落民基本上是尼格羅人、原始澳大利亞人與蒙古利亞人的後裔,而印度人口的主體民族卻是地中海人、迪納拉人與北歐人的後裔。如果按我們一般將全世界的人種分為白色、黃色、黑色的三分法而言:地中海人、迪納拉人、北歐人都該劃入白色人種。不過嚴格意義上白人內部其實是可以細分的: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南歐、中東等地的白色人種在膚色、眼色上都比北歐人相對更深,頭髮也多為黑色,這和金髮碧眼的北歐日耳曼人種顯然是存在差異性的。

所以學術界有人主張將南歐、中東等地的人種作為獨立於白色人種的暗白人種(地中海人種),不過目前我國的教材基本仍將這一人種定義為白色人種。印度最主要的種族就是地中海人種,然而地中海人種其實也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族群。他們內部還可以細分為三個類型:膚色淺黑的古地中海人、膚色黃褐的所謂正宗地中海人以及東地中海人或稱閃米特地中海人。古地中海人血統主要存在於今南印度的泰盧固人與泰米爾婆羅門中。地中海人曾廣泛分布在印度次大陸的中部、北部和西北部。

對印度文明曾產生重大影響的另一個種族是阿爾卑斯迪納拉人。這一種族來自南歐沿亞得裡亞海岸綿延的迪納拉山脈,而該山脈事實上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東南段。阿爾卑斯迪納拉人的膚色比地中海人相對白皙。在今比哈爾邦與奧裡薩邦以東和阿薩姆邦以西的地區主要的種族血統就來自阿爾卑斯迪納拉人。在古吉拉特邦、西孟加拉邦、奧裡薩邦和卡納塔克邦古爾格縣都可以看到他們的後裔。時至今日他們已基本與地中海人融合在一起。

大約在雅利安人從中亞進入印度的同一時代一支來自如今俄羅斯南部與南烏克蘭草原地區的一支具有北歐日耳曼民族體貌特徵的居民也進入了印度。作為如今印度主體民族的印度斯坦族絕大部分是雅利安人的後代,他們屬於地中海人種,在膚色上本身相比北歐人種更深,加之雅利安人在統治印度後與早期的達羅毗荼土著居民存在混血現象,所以印度的主體民族雖然是白色人種,但整體上他們的膚色相比歐洲人是偏黝黑的。況且即使是北歐人種在印度的炎熱環境下出現膚色黝黑的現象也是正常的。

相關焦點

  • 印度人,是白色人種嗎?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印度人是否為白色人種的歷史往事。在人們的印象中,許多印度人膚色為棕褐色,與白色人種不同,你有這樣的感覺嗎?但是,為什麼又有這樣一種說法,即印度人是白色人種呢?一、印度人是有色高加索人種,而非白色高加索人種據說,許多印度人是高加索人種。但是,高加索人種,並不完全是白色人種。
  • 我們和其它膚色人種到底有什麼不同?
    其實,不同膚色人種存在一些生理上的差異,而導致表現出的皮膚問題也具有各自的特點。皮膚構造上有什麼不同1、黑色素膚色是由主要由兩類黑色素決定:黑褐色的真黑素和紅黃色的褐黑素。不同人種的黑色素細胞密度沒有差異,因此,黑色素細胞的黑色素生成能力、向表皮移動的黑色素小體數量、成熟度和存在方式不同,最終有了不同膚色區別。不同皮膚類型產生黑色素的量不同,比如歐洲人、中國人和墨西哥人皮膚中的黑色素量是印度人和非洲人的一半。
  • 印度人天天洗澡卻還是體味重,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但是在眾多留學生中卻有一個國家的留學生因為體味重經常會被中國人吐槽,那就是印度人。印度人身上的體味並不是他們天天不洗澡,實際上他們會經常洗澡,有些人甚至會一天洗兩三次。在他們的概念裡,洗澡和財富無關,而且不洗澡就出門會很不舒服。那小夥伴們就會問了,印度人經常洗澡怎麼會還有這麼重的體味呢?首先,這和人種有關。
  • 印度不在非洲,為什麼印度人那麼黑?
    許多人看到印度人的長相時,都感到很困惑;印度與我國相鄰,在亞洲,又不在非洲,為什麼印度人那麼黑?這確實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巴基斯坦、孟加拉都是從印度分出來的,巴基斯坦人皮膚不黑、孟加拉人皮膚也沒印度人那麼黑,偏偏印度人的皮膚像非洲人一樣,黑不溜秋的。
  • 印度人比中國人聰明嗎?英國人:中國人平均智商105,印度人82
    猶太人的智商在全球人種中是最高的。那麼中國人的智商是多少呢?根據英國相關調查顯示,中國人的平均智商是105,而與我們人口相近的印度人,平均智商是82。但奇怪的是部分印度人一直覺得他們國家的人口的智商要高於中國人。那麼這麼盲目自信的理由是什麼呢?原來,美國作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美國的很多企業在國外都有分部,而且運營非常高,比如:蘋果等企業。
  • 印度人到底說什麼語言?
    「印度人不是說英語的嗎?」「唔,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大家對印度的語言狀況的了解通常都是這樣的。在一般人的認知中,大家認為印度說著帶有濃重的口音的印式英語。稍微對印度了解一點的呢,知道印度的官方語言其實是印地語和英語兩種。
  • 樓蘭古國屬於什麼人種,現在還有後裔嗎?他們就生活在這個地區
    樓蘭古國是一個十分神秘的國家,同樣更加神秘的是這個國家的人們屬於什麼人種?現在主流的觀點認為生活在樓蘭地區的屬於一支印歐人種居民,他們使用的語言叫做「吐火羅語」,這種語言隸屬於印歐語系,20世紀初考古學家曾在新疆發現了記載有這種語言的殘卷。
  • 人種的差異
    這五個人種是:高加索人種,蒙古人種,高個子澳大利亞人種(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矮個子澳大利亞人種(小黑人——安達曼群島的居民等),高個子剛果人種(非洲黑人)、矮個子剛果人種(非洲俾格米人)和開普茲人(所謂布希族和霍屯督族)。庫恩認為,這些種族是各自獨立進化的,他們是從同一個種族進化而來的。
  • 印度人明明長得很黑,為何卻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呢?
    寫在前面:印度人長得那麼黑,為什麼卻屬於白種人,而不是黑種人?地球上的70億人口,主要可以分為4大人種:白色人種、黃色人種、黑色人種和棕色人種。這其中,白種人數量最多,佔人類總數的55%;其次是黃種人,大約佔人類總數的37%;其次是黑種人,大約佔人類總數的8%。
  • 地球上人口規模最大的人種是不是黑人?
    在我們這個地球上有三大人種,即高加索人種(白種人)、蒙古人種(黃種人)、尼格羅人種(黑種人),而目前的三大人種中,高加索人種(白人)的人口規模是最大,佔世界人口的54%,同時白人佔據的土地也是最多的,除了南極洲以外,世界其他大洲都有大量白種人,而歐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這幾大洲的主體人種都是白種人。
  • 人類源流——蒙古利亞人種1
    蒙古利亞人種(Mongoloid),又稱黃色人種、黃種人、蒙古人種,是世界四大人種之一。其數量在四大人種中排名第二。黃色人種主要分布於烏拉爾地區、東亞、北亞、東北亞、西伯利亞地區、南亞、東南亞、馬達加斯加、大洋洲。
  • 人種很多嗎?
    在遼闊的印度國土上,數千年來不斷的有外地人種湧入到印度,在長期的生活和發展中,他們文化彼此融合交融,最後也就衍生出了許許多多的種族,所以走在印度的大街上,你能看到不同的人種特徵,在世界上來說,印度也是素有「世界人種博物館」之稱的。
  • 印度人真的屬於白種的雅利安人?
    在我們的印象中,印度人的膚色那麼黑,怎麼也和白種人聯繫不到一起,有人還以為印度人是黑種人呢,但根據人種劃分學、世界語系分類和古代歷史來看,印度人很有可能屬於白種的雅利安人。一、雅利安人,一個傳說中的民族。
  • 印度人消暑有「絕招」
    儘管印度每年都有上百人因熱浪和高溫而死亡,但印度人依然被冠以「全世界最耐熱的人種」。酷熱氣候鍛造了印度人的抗酷暑能力。首先是印度人的出行之道。中產階級人士在夏季出行前,都習慣通過廣播、電視查看實時溫度,「避開高溫,減少出行」是印度人的「消暑之道」。
  • 我是印度人,有人為自己是印度人感到自豪,究竟為什麼而自豪
    我是印度人,我不理解人們為何要說「我為自己是印度人而自豪」。印度是最偉大的國家。」你究竟因為什麼而自豪?以下是Quora讀者的評論:Asheesh Gupta, IndianYou are spot on..
  • 見識下印度人的一日三餐,看看他們從早到晚,究竟在吃什麼?
    因為信仰的原因,很多印度人把牛視人神聖的,在印度的街頭,牛是到處跑的,一般以垃圾為食。而豬肉更是罕見得不用說的,外國人在印度想吃牛肉和豬肉很多時都只能通過一些網站來訂購。 有人說,因為印度天氣非常的炎熱,為了讓自己有胃口吃飯,所以印度人的日常飲食,味道會烹調得特別濃重,而這也是印度菜的特色。
  • 印度人:為何包括中國人在內的東亞人,被西方認為是白種人?
    在全世界目前就有四種膚色人群。歐洲大部分國家都是白色,亞洲地區的是黃色種,非洲的是黑色因為地理環境不一樣,膚色人種也不一樣的。前不久,在印度一個論壇上面,印度網友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的西方會認為包含中國人在內的東亞人是屬於白色人種?」
  • 印度人的奇葩比較:中國人比印度人聰明嗎?是要比智商的節奏嗎?
    說實話,我還真沒想過這個方面,人的智商和他的經歷、學歷都有關係,只是相對來說,中國的教育走的徹底,文盲率低,在這個方面來說,可能中國人的平均智商要高一點,當然這和人種沒關係!中國人自信,但不盲目,這種自信是骨子裡來的!中國人勤勞,這是流在血液裡的!我覺得印度人問這個問題反而失去了競爭優勢,這是沒有自信的表現。
  • 有色眼鏡下的「人種」優劣,5分鐘讀懂世界人種的前世今生
    黑與白、人種之間的不平等,為什麼會一再引發軒然大波?種族歧視,這是一個冗長的話題,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三角貿易,而三角貿易的源頭卻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興起。(如下內容有關人種起源之世界簡史)在比今天更溫暖的溫帶地區,沿著海岸線分布著具有日石文化的棕色民族。棕色民族也就是如今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柏柏爾人和埃及人以及許多南方和東方亞洲移民的祖先。他們進化出了各種不同分支,例如地中海人、暗白人、東印度人、毛利人,都是這一人種的主要分支。
  • 古埃及人到底是什麼人種?
    但是,在科學界常年有著一種一個無法研究透徹的課題,古埃及到底是什麼人種? 而是在其他方面,現在更是無法徹底的研究清楚古埃及的人種。 至於原因,就比較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