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身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刺身就是指魚生之類的東西,指將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直接食用的魚料理,是日本料理中最具特色的美食。刺身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魚本身的鮮味,口感也極為軟嫩。今天小編就說一說關於刺身背後的故事!
中國早於周朝就已有吃生魚片(魚膾)的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出土青銅器「兮甲盤」的銘文記載,當年周師於彭衙(今陝西白水縣之內)迎擊獫狁,凱旋。大將尹吉甫私宴張仲及其他友人,主菜是燒甲魚加生鯉魚片。《詩經·小雅·六月》記載了這件事:「飲御諸友,炮鱉膾鯉」,「膾鯉」就是生鯉魚。《禮記》又有:「膾,春用蔥,秋用芥」,《論語》中又有對膾等食品「不得其醬不食」的記述,故先秦之時的生魚膾當用加蔥、芥的醬來調味。《孟子·盡心下》亦有提及膾。曾晰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公孫丑曰:「然則曾子何為食膾炙而不食羊棗?」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這亦是成語「膾炙人口」的由來,原意是指膾炙的美味,後來指作品受歡迎和為人熟悉。
盛唐時期,日本為了學習先進的科技、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入長安,「魚膾」文化也由此被引進到了日本,同樣因為地理因素的影響,他們因地制宜用海魚做刺身並將其發揚光大。據記載,公元14世紀時,日本人吃刺身便已經成為時尚。
生魚片的營養價值很高,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是質地柔軟,易咀嚼消化的優質蛋白質。它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微量礦物質,脂肪含量低。稱得上是營養豐富且容易吸收的好食物。但是大家吃刺身一定要選擇正規渠道和店鋪,以免發生寄生蟲感染呦。
(文章如涉及權益問題請及時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