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留守兒童的廚房實驗

2020-12-24 第一財經

2011年9月1日,新學年的第一天。

在革命老區廣西百色,田東縣新安小學的孩子們收到了他們盼望了很久的一份「特別禮物」——安利公益基金會「春苗營養計劃」下首批「春苗營養廚房」在廣西百色老區落成。

不僅如此,15天後,123個「春苗營養廚房」相繼在廣西、重慶、陝西三省(市、區)農村貧困地區集中建成並投入使用,6萬餘名以留守兒童為主體的農村寄宿生告別了多年的冷菜冷飯,吃上了在「春苗營養廚房」烹製的營養搭配合理、安全衛生、可口的飯菜。

未來3年內,該項目計劃投入5000萬元,在農村貧困地區建立1000個營養廚房,預計受益兒童將達50萬人。

學校的新廚房

9月1日,新安小學的午餐菜譜上寫的是:冬瓜肉片、玉米碎肉、綠豆芽、炒青菜——兩葷一素任意搭配,加上米飯,不超過2.5元。

在這之前,6年級的孩子們,在學校吃黃豆米飯做的午餐,已經整整5年了。

新安小學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在校學生350人左右,其中一半是留守兒童,46人在校住宿,每天中午有200多學生在學校就餐。

「親眼看到之前,怎麼也不會想到,對那裡的孩子們來說,在學校吃飯還是個很大的問題。」 安利(中國)公共事務副總裁、安利基金會理事長餘放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談道。

餘放至今清晰地記得第一次看到孩子們吃黃豆蒸飯時的震驚和心酸——所謂的廚房只是一個草棚子,裡面只有一個高高的蒸爐,一頓蒸400多份黃豆蒸飯。一位老師站在臺階上,幫著孩子們把飯盒拿下來,每個人走過去認領自己的,整個過程都是靜悄悄的。

儘管飯盒裡只有白飯和鹽水黃豆,但是孩子們吃得非常仔細,直到最後把整盒飯吃光,一粒不剩。

吃完中午飯,孩子們動作嫻熟地打開自己的木箱子,從裡面再抓一把米和一把黃豆放到飯盒裡,加上清水和鹽,再將飯盒捆在一起擺放回蒸爐那裡——4個小時以後,那就是他們今天的晚飯了——這樣「內容相同」的一日兩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因此,2011年新學年的這第一頓午飯,幾乎對所有的孩子來說,都可以說是他們在校吃過最好的飯菜了。

2011年初,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針對西部四省區農村寄宿學校小學生營養狀況的調研報告顯示:中西部貧困地區受調查學生中12%生長遲緩,72%上課期間有飢餓感。學校男女寄宿生體重分別比全國農村學生平均水平低10公斤和7公斤,身高低11釐米和9釐米。

而此前一份教育部聯合多個部門開展的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表明: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大城市,男、女學生生長遲滯檢出率已分別下降為0.5%和0.8%,生長遲滯問題幾乎已經不存在。

事實上,懸殊更大的境況在於——當城市裡的孩子早就在為「營養過剩」引發的各種健康問題而發愁的時候,時至今日,中西部貧困地區的孩子們還在渴望著飯碗裡能夠出現一塊肉、幾片青菜。

全球範圍內,兒童健康一直都是安利持續關注的一個重點。

2007年,安利(中國)資助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對西部貧困地區寄宿制小學學生營養狀況進行了調研。溫家寶總理在研究報告上親自作了批示。此後,「改善農村學生營養」寫進了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決議。

在中央精神的指示下,國家每年撥款超過100億,用於提高貧困地區學生的生活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提高到中學生每人每天3元,全年750元;小學生每人每天2元,全年500元,且在西部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實現了全覆蓋。

但在廣西等地,由於大部分寄宿制學校沒有食堂,這筆補助是在每學期末以現金的方式直接發給學生,學生再交給家長處理,由於貧困,大部分家庭拿到錢之後只能補貼家用,而不會將其全部用到孩子吃飯上,「補助款」變成了「扶貧款」。現實的選擇讓孩子們又回到了「黃豆蒸飯」。

由於營養攝入嚴重不足,這些孩子普遍個頭矮小、身體瘦弱,有些學生在晨跑時還會暈倒,72%被調查的寄宿生上課期間有飢餓感。

2004年衛生部、科技部和國家統計局共同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顯示,兒童營養不良問題在農村地區比較突出,2002年農村兒童生長遲緩率是17.3%,是城市的5倍。而2006年中國兒童婦女發展綱要的中期評估結果顯示,農村兒童1歲以後生長遲緩率在17%以上,西部地區兒童生長遲緩率高達30.8%,兩歲以下兒童的貧血率高達31.1%。

「幾乎是一看到農村孩子們午餐的現狀,我們就決定了必須要做營養廚房的計劃,而且要在第一時間,孩子們不能再等了。」餘放告訴記者。

通過對現狀的深入分析,安利公益基金會成立伊始就認識到,寄宿制學校廚房基礎設施的缺乏是造成貧困農村地區兒童營養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政府考慮到了孩子們一日三餐所需的食物,但如何加工食物這個環節還是一個盲區,亟待社會的回應。

這樣迫切的心願下,2011年9月,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安利公益基金會共同推出的「春苗營養廚房」項目首先在廣西落地。

針對以留守兒童為主的農村貧困地區寄宿制學校,由當地政府協調解決廚房房間、管理員配備等問題,基金會提供不鏽鋼蒸飯車、工作檯等全套廚房設備,依託國家發放給寄宿學生的夥食補貼,系統解決農村寄宿學生的吃飯和營養問題。此外,基金會專門遴選當地安利志願者擔任項目督導員,全面協調、參與、督導項目實施。

「春苗營養計劃」捐贈的設備極大地改善了學校廚房的條件。過去要兩三個小時才蒸熟的飯,現在蒸飯車只需要45分鐘;過去廚房想多做菜也不可能,因為做完的菜很快就會變冷,而保溫熟飯車保證學生們都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雙門冰箱可以保存更多的食物……春苗營養廚房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孩子們的營養狀況。

不僅如此,「春苗營養計劃」還特別從軟體方面關注師生們的營養健康意識——9月1日下午,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安利公益基金會在田東縣舉行了「春苗營養廚房」管理員首期培訓班,聘請了來自北京、南寧的10位專家,為首批「春苗營養廚房」的管理員進行食品安全、膳食營養、食堂管理等方面的系統培訓。

此外,「春苗營養計劃」還建立了嚴謹的項目監督機制,確保項目效果落到實處。項目開展地的安利公益基金會志願者將擔任項目督導員,代表基金會協調項目實施,職責包括抽查食品衛生情況,開展營養健康方面的培訓和宣傳,針對當地飲食習慣、時令食材和青少年營養需求,設計物美價廉的營養菜譜等。

經過充分調研和科學論證,在對100所留守兒童學校營養情況的問卷調查和對廣西、重慶、陝西三地留守兒童學校實地考察的基礎上,中國關工委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組織心理、衛生、營養、教育和廚房設備等各領域的專家召開評審會,最終確定了營養廚房設備清單。

建設「心靈廚房」

吃飽飯,吃好飯,只是安利對營養廚房寄望中最基礎的那一部分——對於主體為留守兒童的孩子們來說,吃飯問題更關乎著心智發育的社會建設和民族未來的期望。

「這不是一頓飯的問題,也不僅僅是讓一個孩子吃飽,還要吃好那麼簡單。而是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可能10年、20年之後,就會導致一大批人營養不良、心智發育不好,進而帶來一連串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件事情刻不容緩。」談及「春苗營養廚房」設立的初衷,安利公益基金會主席鄭李錦芬這樣解釋。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總數已經超過8000萬人,佔到了同年齡段兒童總人數的1/3。農民工子女人數龐大,所產生的問題是我國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當中湧現出的一個特殊的問題。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蘇鳳傑女士認為:「留守兒童和父母長期分離造成了他們與父母之間日常的親情互動的缺失或者不足,使得一些留守兒童產生了心理焦慮,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因為父母不在身邊,還出現了留守兒童遭遇侵害的問題。」

「我們為他們的成長提供什麼樣的可能,我們就將擁有什麼樣的未來。」鄭李錦芬談道。

為了從「身、心、智」三方面有效輔助農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長,在「春苗營養計劃」之外,安利公益基金會還將承接安利(中國)開展多年的兩大公益項目——彩虹支教計劃和陽光成長計劃。

「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一條可持續的公益模式,帶動和示範更多的力量加入進來。」餘放談道。

通過實地調研,通過對前期項目運作經驗的總結,安利希望思考安利公益基金會正在探索的解決留守兒童營養問題的方式是否切中要害,推行的模式和路徑是否具有可持續性與推廣價值,是否能夠對其他地區、其他公益項目有借鑑意義。

2011年5月31日,投資1億元人民幣的安利公益基金會宣布啟動,這一基金會的成立被評價為跨國企業在華從事公益慈善的重大制度創新。

「以『春苗營養計劃』為例,我們其實是創造了一個多方合作、共同投入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營養問題的新模式。」餘放告訴記者。

搭建開放式項目參與平臺,整合多方資源,形成項目合力,是「春苗模式」的基本立足點。

實際上,安利公益基金會從一開始就認識到,面對留守兒童營養問題這類龐大、複雜的社會問題,公益組織需要明確自身的定位與職能,以開放的態度使參與各方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春苗營養計劃」的開展過程中,這種思路發揮了顯著功效——關工委、地方政府、多領域的專家、學校等各方力量各司其職,廣泛參與,最終促成了項目的順利開展。

據悉,在廣西田東縣,為配合安利公益基金會的設備捐贈,縣財政出資600萬元對全縣範圍內32個項目學校的廚房進行了改造。為保證國家給貧困寄宿生的補貼款專項用於學生夥食,田東縣嘗試改變過去將錢款發放給學生家長的做法,代之以直接把錢打入每個學生的飯卡中。

「全國留守兒童5800萬,即使我們三年建成1000個廚房,實際上也只能幫助幾十萬個孩子,這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最終的目的就是起一個示範的作用,喚起社會各界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如果安利公益基金會能夠通過我和安利的影響力拉動國外NGO的一些力量去做這個工作就更好了。」鄭李錦芬說。

 

 

相關焦點

  • 智堡實驗學校:「大手」牽「小手」,讓留守兒童心靈不再留守
    中國江蘇網12月17日泰州訊(鄭小蘭 徐小思 顧鋒)日前,泰州智堡實驗學校黨總支組織開展黨員教師結對關愛留守兒童溱湖半日遊活動。「關愛留守兒童是黨總支的一項重要工作,學校黨支部要成為留守兒童的『心靈驛站』,『大手』牽『小手』,讓留守兒童心靈不再留守。」該校黨總支書記石瑛說,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遠在外地工作,不能給予他們充分的陪伴。
  • 株洲第五屆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公益冬令營啟動
    12月20日,株洲市第五屆「心手相牽·快樂成長」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公益冬令營在蘆淞區白關書畫院開營。此次活動由株洲市民政局、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市婦聯、共青團市委聯合指導。簡短的開營儀式後,來自天元區建寧實驗中學的7位老師和初一15班的全體同學,與53名白關鎮的留守兒童快樂牽手,做起了遊戲。活動現場,城鄉孩子一起玩魔方。何春林/攝 圖片來源:株洲晚報教室裡,建寧實驗中學的英語老師瞿玲芝、歷史老師易月娥等給留守兒童帶來了妙趣橫生的趣味課堂。蔡卓礫、唐嘉翼、孫馨怡、羅敏娜等同學則化身小老師,手把手地教孩子們玩魔方、練書法。
  • ...26名河南省實驗學校鑫苑外國語小學學生與留守兒童手拉手共成長
    5月30日晚,「唱響新時代 做好接班人」慶「六一」聯歡會暨和留守兒童手拉手儀式在河南省實驗學校鑫苑外國語小學拉開帷幕,來自洛陽市伊川縣的26名留守兒童與該校26名學生,手拉手結對感知新時代出彩河南取得的偉大成就。下課後的河南省實驗學校鑫苑外國語小學,成了歡樂的海洋,處處流淌著喜悅的氣氛。18時許,伴隨著口風琴演奏《我和我的祖國》聯歡會拉開了序幕。
  • 關愛留守兒童 幸福一路同行:駐馬店實驗小學舉行愛心義賣活動
    9月6日,在駐馬店實驗小學的操場上,烈日下的孩子們卻熱情似火,他們奔走於各個攤位之間,欣賞、挑選、討價還價,正興趣盎然地參與學校舉行的愛心義賣活動。為了使全體學生從小樹立關愛他人的意識,養成樂於助人、樂於奉獻的良好品質,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為山區留守兒童送上新學年的禮物
  • 關愛留守兒童,幸福一路同行!駐馬店實驗小學舉行愛心義賣活動
    9月6日,駐馬店實驗小學的操場場上,烈日下的孩子們卻熱情似火,他們奔走於各個攤位之間,欣賞、挑選、討價還價,正興趣盎然地參與學校舉行的愛心義賣活動。 為了使全體學生從小樹立關愛他人的意識,養成樂於助人、樂於奉獻的良好品質,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為山區留守兒童送上新學年的禮物
  • 關愛留守兒童 幸福一路同行:駐馬店實驗小學舉行大型愛心義賣活動
    9月6日,駐馬店實驗小學的操場場上,烈日下的孩子們卻熱情似火,他們奔走於各個攤位之間,欣賞、挑選、討價還價,正興趣盎然地參與學校舉行的愛心義賣活動。 為了使全體學生從小樹立關愛他人的意識,養成樂於助人、樂於奉獻的良好品質,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為山區留守兒童送上新學年的禮物
  • 關愛留守兒童演講比賽
    做新時代的接班人為進一步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傳遞溫暖,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關愛。1月5日,郴州市普仁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志願者在我校組織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演講比賽活動。活動分別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我的成長故事」為主題展開演講。
  • 情系留守兒童——2020奇速英語南江德才實驗學校特訓營圓滿結營
    2020年7月28日,為期長達9天的奇速英語單詞閱讀特訓教學活動——留守兒童學校(革命老區)大巴山巴中市南江德才實驗學校圓滿結束。2020年7月18日-7月28日,奇速英語再次攜愛起航——心系革命老區大巴山淳樸的留守兒童學校
  • 放飛夢想 揚帆遠航——經開區實驗初中開展關愛留守兒童主題教育活動
    為了更好地引導留守兒童全面健康成長,積極落實立德育人的教育目標,11月27日,經開區實驗初中開展了「放飛夢想,揚帆遠航」主題教育活動。會議由團委書記許雅主持,團委宣傳委員王江峰作報告,留守兒童負責人吝庚戌參加。
  • 安利春苗營養廚房:讓孩子吃出健康未來
    有這樣兩組關於城鄉兒童生長發育的數據,當兩者被跨越時空放在一起時,其間的巨大落差顯而易見,也令人揪心。國家補貼到不了飯碗中 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導致西部地區兒童營養不良的原因是貧困,是資金的匱乏,但事實上原因非常複雜。2007年,安利(中國)資助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對西部貧困地區寄宿制小學學生營養狀況進行了調研。溫家寶總理在研究報告上親自作了批示。此後,「改善農村學生營養」寫進了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決議。 在中央精神的指示下,國家每年撥款超過100億,用於提高貧困地區學生的生活補助。
  • 留守兒童與網遊|關於留守兒童遊戲成癮問題的研究反思
    以下是上海師範大學期刊社社長何雲峰的發言《關於留守兒童遊戲成癮問題的研究反思》精要,轉載自探索與爭鳴雜誌微信公眾號。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留守兒童的問題是社會和學界都非常關心的話題。但不同時間點人們對留守兒童的關注點不同。留守兒童的網絡成癮問題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社會問題。
  • 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2020-12-22 15: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護兒童健康,安利公益「入山」
    劉穎是一名安利志願者,不僅擔任過春苗營養廚房的督導員關注山區孩子的營養健康,還長期捐款捐物助力孩子們健康成長,由此,獲得過「第九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從事安利事業多年,他自然不想錯過這次機會,於是組織夥伴一起參與這場關愛鄉村兒童的活動。12月15日早晨7點,重慶解放碑附近,天色微微亮,冷風中等待著大巴車的安利志願者們準備出發了。
  • 湘大化工院學子展示化學實驗 帶留守兒童變「魔術」
    (志願者向留守兒童展示有趣的化學實驗)(孩子們嘗試自己親手操作實驗)  紅網湘潭7月27日訊(通訊員 陳金振)7月25日,湘潭大學化工學院調研團的隊員積極響應當代大學生    團隊準備了酸鹼中和的變色反應、銅的置換反應、可樂與牛奶的反應等化學實驗,不僅向孩子們展示神奇的實驗現象,而且準備了互動實驗環節,讓每一個小孩子都自己做實驗,感受科學的奧妙,體會成功的喜悅。
  • 留守兒童開心學沙畫做遊戲
    中國江蘇網3月4日訊 留守兒童最缺乏的是什麼?是親情陪伴。3月3日,常年關愛留守兒童的鹽都區心語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的一群女性老師,聯合市中行營業部巾幗志願者「愛心媽媽」,一起走進鹽都區北蔣實驗學校,真情陪伴這裡的留守孩子。她們教孩子沙畫、唱歌並做遊戲,開心的笑容洋溢在每個孩子的臉上。
  • 株洲市第五屆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公益冬令營在白...
    趣味課堂孩子們練習書法株洲新聞網12月21日訊(記者 羅春嬌 通訊員 蔡海燕)12月20日,白關書畫院內歡歌笑語,暖意融融,株洲市第五屆「心手相牽·快樂成長」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公益冬令營在這裡開營。簡短的開營儀式後,來自建寧實驗中學的7位老師和初一15班的全體同學與53名白關鎮的留守兒童快樂牽手,親密互動。教室裡,建寧實驗中學的英語老師瞿玲芝、歷史老師易月娥等帶來了妙趣橫生的趣味課堂。蔡卓礫、唐嘉翼、孫馨怡、羅敏娜等同學則化身小老師,手把手地教孩子們玩魔方、練書法。
  • 傷心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系列之二
    上過大學的人都會知道,學術論文都有關鍵詞;可我們的先人和後人絕不會知道,今天的中國農村有個傷心詞——「留守兒童」。許多外國朋友一定會納悶:什麼叫「留守兒童」?為什麼要兒童「留守」?兒童「留守」的目的是什麼?許多國家不允許未成年兒童一人呆在家裡,父母長期將幼兒留在家裡,在很多國家既不義又違法。
  • 安利:擴建過9次的花園式生產基地
    4開展、參與兒童公益活動8200餘項  在安利(中國)的參觀展區的一角,再現了安利關愛兒童的一幕。關愛兒童,一直是安利在全球的統一公益主題。在一幅中國版圖上清晰可見20個綠色雨滴灑落在部分地區,這是安利「春苗廚房」的試點分布圖。
  • 雅漾三度攜手ELLE中國關注留守兒童
    雅漾三度攜手ELLE中國關注留守兒童 2016-12-05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徐輝 2016年12月1日,雅漾攜手ELLE中國在北京法國大使官邸舉辦慈善晚宴,呼籲更多社會人士關注留守兒童。
  • 鄧崚彩代表:多方聯手確立留守兒童跟蹤管理體系
    常德市人大代表、澧縣銀谷國際實驗學校校長鄧崚彩翻看政府工作報告。  紅網常德站1月23日訊(分站記者 黃剛) 「留守兒童問題現在是九年義務制教育的一大主要問題,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有效途徑在學校,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途徑在政府。」1月22日晚,湖南省常德市人大代表、澧縣銀谷國際實驗學校校長鄧崚彩接受了記者專訪。  鄧崚彩說,留守兒童一般年齡在6至15歲之間,約佔縣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