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澳大利亞購物中心的發展的下半場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共5838字|預計閱讀時長6分鐘

澳洲購物中心的What You Need定位導向、全球唯一的Bench Mark對標報告、與時俱進的規劃和調整以及社區關注的理念和實踐都是非常值得國內業者深入學習和研究的購物中心成功的DNA。

1

澳大利亞購物中心的發展回顧

同處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澳大利亞的情況與美國截然不同。

澳大利亞雖然國土面積遼闊,但是地廣人稀。50年代初,澳大利亞只有830.7萬人口。

最大的城市雪梨只有160萬人口,墨爾本140萬,布裡斯班僅有45萬人,阿德萊德40萬人,珀斯35萬人,這些就是澳大利亞五個主要城市的人口情況。

但是澳大利亞的人口在增長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的歐洲移民湧入澳大利亞。這些新移民的澳大利亞夢就是要擁有一片自己的土地和上面的房子。

為了讓這些新移民實現夢想和居者有其屋,環繞在這些主要城市周邊的土地被劃分為居住用地並開始建造大量的住房,構成了許多城郊的新居民區。

到1960年,這些「郊區」使澳大利亞成為了擁有全球最大數量郊區住房的國家。但是這也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這些住在郊區的新居民遠離傳統市中心的購物區,擁有住房的澳大利亞夢也使他們與傳統的購物設施分離。

與此同時,當時澳洲汽車的擁有量也很有限。

為了解決這些新居民的購物問題,零售商找到了開發商尋求解決之道。他們需要把零售業務拓展到郊區去,而不是嘗試吸引這些新移民到傳統的市中心去購物。

因為在郊區,他們添置家具、撫養子女;因為在郊區,人口在增長,消費在增加,未來具有高消費能力的人群正在聚集和成長。

作為響應,也是受當時蓬勃興起的美國購物中心的啟發,地產開發商在這些郊區新建了購物中心。

布裡斯班成為澳大利亞有史以來的第一個購物中心的發源地。1957年,可以讓汽車駛入的切姆塞得購物中心建成。(見圖1)切姆塞得購物中心也成為了在美國以外建造開業的第一個現代購物中心。700個不再沿路邊停靠的集中停車場和切姆塞得購物中心構成了「被停車湖泊環繞的購物之島」。

就在切姆塞得購物中心開業不久的同一年,雪梨的萊德購物中心開業。然後西田的兩位創始人約翰·桑德爾斯和弗蘭克·洛伊也於1959年在雪梨西邊的布萊克鎮開出了第一個西田購物中心——西田廣場。(見圖2)1960年,轟動澳洲的墨爾本查斯頓購物中心開業,查斯頓購物中心直至如今都是南半球最大也是業績最好的購物中心。

圖1 澳大利亞的切姆塞得購物中心

圖2 西田的第一個購物中心——西田廣場

與美國購物中心時尚和休閒定位的導向不同,澳大利亞購物中心首先要滿足基本的零售需求。

美國當時擁有1.5億全球最富裕的人口,汽車保有量和汽車普及率也都是全世界最高的。可以想像,60多年前美國人駕車奔馳在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上,那是一種多麼愉悅的體驗啊。

美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都助推了美國的消費主義的文化。而美國的購物中心擔當了先鋒的角色,引領這種理念。

美國購物中心裝飾豪華、停車便利,租戶組合主要是服裝、配飾、禮品、美容、咖啡和餐廳。

但是在澳大利亞,那些為了實現澳洲夢購買了土地和住房的家庭,並沒有剩下多少可供他們隨意支配的收入。因此,這些購物中心也沒有引進傳統市中心才有的高端品牌。更不用說像LV、Prada、Gucci和Dior等奢侈品牌。

澳大利亞的購物中心裡有超市和折扣百貨,還有獨立的水果蔬菜店、肉店、魚店、家禽店、麵包店和食店雜貨店。澳洲的購物中心還出售工作服和校服等日常服裝。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澳大利亞經歷了一個購物中心快速發展的時期,購物中心像雨後春筍般在澳洲大地湧現。到了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隨著購物中心數量的不斷擴大,由於澳洲總人口的限制,購物中心趨於飽和。(這也是西田於1977年開始決定試水進入美國市場的原因)。

澳洲的商圈之間開始重疊,購物中心之間都在為爭奪消費者而展開激烈的競爭。這時,市場調研承擔了前所未有的角色。

從細緻的人口統計學分析到消費者心理的研究,從詳盡的營銷策略制定到配合目標人群的焦點小組訪談,澳大利亞購物中心經理人開始在一個新的領域發展了一種技能,這種技能可以使他們把控未來。

他們變成了消費趨勢變化的專家,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他們會不斷地調整租戶組合在日常需求和開始顯現的消費主義的影響之間找到新的平衡。

由於澳洲人口規模很小,所以競爭都是設法從競爭對手的購物中心中吸引和爭取客戶,這使得澳大利亞的購物中心經理人很具有診斷性。

在澳大利亞購物中心行業,購物中心和零售商的關係的意義大大超出了單純的業主和租戶的關係。市場洞察是澳大利亞購物中心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是為什麼像澳大利亞西田和聯實等企業走向海外市場拓展的時候,都會帶上澳洲的市場調查公司。

而像杜拜Mall和酋長國購物中心等這些世界級的地標項目,聘請了如此多的澳洲團隊和澳洲顧問,就是因為看重澳大利亞購物中心的專業人士可以把一個人不多的市場做活的本事。

澳大利亞購物中心經理人在不間斷地展開市場調查研究的同時,有了一個巨大和飛躍的發現。雖然這一發現有些偶然,但卻對改變澳洲購物中心經理人的思維方式和整個行業的未來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這個發現也很簡單,就是「當你的購物中心更多地關注社區,更多地把購物中心當作並且開發和管理成為社區的焦點,而不是一個單純的零售設施,你的購物中心就可以賺更多的錢。」

澳洲購物中心經理人發現了存在於利潤和企業、對社會進步承諾之間的直接和無可爭議的關係。開發商和經理人更多地介入社區的事務,並將這些社區的關注點反映在其所在的區域型購物中心上,用純商業的術語,這些購物中心的回報就會更高。

澳大利亞的郊區一開始是沒有靈魂的,不過是將許多住宅連成一片而已。它們與任何社區設施隔絕,也遠離市中心。沒有心臟,沒有相聚的地方,平坦無奇,也缺乏特徵。

澳大利亞的區域型購物中心改變了這一切,成為了事實上城郊新鎮的中心,替代了鄉村的廣場,成為社區的焦點。

情侶相會、朋友相聚、孩子玩耍、人們舉辦各式各樣的社區活動。中庭廣場可以陳列孩子們的繪畫作品並作為藝術類競賽的場所。

不久之後,澳大利亞購物中心又引進銀行、福利聯絡中心、醫療援助基金、報亭、藥店、眼鏡店、五金店、書店、理髮店、鐘錶修理店、裁縫店以及電器專賣店等,還有一些大型或區域型購物中心設有醫療護理中心、牙醫診所、X光設備和理療師等。

進一步地,託兒所和寵物醫院等都搬進了購物中心。到20世紀70年代末,澳大利亞的購物中心已經很好地樹立起了自身特徵和形象。隨著時間的推移,澳大利亞的區域型購物中心成為所在市鎮的真正的中心,而不只是一個零售物業的載體。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澳洲幾乎很少再建造新的購物中心,一般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或擴建。(借用我們今天業內一句流行的話就是,從增量時代進入了存量時代。)改造和與時俱進的調整成為澳大利亞購物中心成功的一個最重要的術語。

改造不僅使澳洲購物中心可以與時俱進地保持與市場變化的相關和同步,而且每一次改造不但可以獲得收入的增長,還可以實現豐厚的改造利潤,極大地促進資產的增值。

澳大利亞購物中心從學習美國的購物中心起步,因為人口和環境因素與美國不同,走上了與美國購物中心不一樣的發展路徑。

美國購物中心是「產品導向」,更注重建築形態和內表裝飾,傾向於休閒奢華的定位。澳洲購物中心是「市場驅動」,更加關注社區的基本零售和服務需求。但是在投資回報方面,澳大利亞購物中心明顯更勝一籌,特別是對於機構投資人和養老金來說更受追捧和青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進入21世紀後,購物中心產業變得更加國際化,伴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美國和澳洲購物中心也在相互影響和靠近。

自西田進入美國市場後,美國的購物中心裡也開始出現了超市和食品店。澳大利亞購物中心也開始融入更多時尚和休閒的元素。

2005年,經過改造重新開業的西田邦迪樞紐購物中心,第一次將LV這樣的奢侈品大牌引入澳大利亞的購物中心。(見圖3)(比中國和泰國的購物中心都晚了好多年。)西田邦迪也成為了西田標杆購物中心的母版,由此開啟了西田集團在英國倫敦和美國舊金山和紐約等「最好的城市,塑造最好的購物中心」新的時代。

圖3西田邦迪樞紐購物中心

2

澳大利亞購物中心的國際領導地位和對行業的影響

澳大利亞購物中心今天正引領國際購物中心的發展潮流,在歐洲,西田倫敦和Land Lease的藍水購物中心,過去和現在一直都是歐洲購物中心的標杆。

在美國,西田洛杉磯世紀城和舊金山中心獲得巨大成功。在911廢墟上,重建中的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商場開業後,成為了紐約銷售坪效第一的購物中心。

隨著不久之後位於國際時尚之都米蘭的西田的建成,澳洲購物中心業者正在不斷為國際購物中心行業樹立全新的標杆。

1971年,澳大利亞聯實(Lend Lease)公司的創始人,迪克·杜塞爾多普創造性地發行了通用物業信託(General Property Trust)。這是全球第一個以公司形式,通過股票市場公開發行的商業地產信託。

比美國1976年9月公法稅務修正案94-455允許REITs以公司形式成立早了5年。杜塞爾多普按照古代英國信託法的精神構思了一個將建築所有權細分的構架,並全力遊說推動,最終獲得了澳大利亞議會和證券交易所的批准。

通用物業信託鼓勵澳洲普通百姓通過投資抵稅的激勵參與商業物業的投資,分享具有長期穩定收益的商業地產項目。

商業地產信託的精髓是:長期共贏、稅務激勵和全民參與。以公募形式和公司形式推出的商業地產信託擴展了開發和建設購物中心的融資渠道,促進了購物中心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

澳大利亞的URBIS公司長期跟蹤購物中心的市場表現數十年,每年都要發布澳大利亞CBD購物中心、區域型購物中心、次區域性購物中心和超市型購物中心的對標報告。

對各類購物中心的規模和組合、銷售額和人流量進行綜合報告。其詳盡程度細化到每一個品類,比如蔬菜水果店或童裝店的面積、銷售額、銷售坪效和租售比,包羅全部的零售和服務業態,大到百貨主力店,小到ATM機等,還有不同省份和地區同品類店鋪的規模和銷售的對比。使購物中心經理人和經營每一個品類的零售商可以很清楚地對標自己所在市場的情況。澳大利亞行業對自己的購物中心有一個形象的稱呼「槍」(GUN)。

CBD購物中心為「CBD 槍」,區域性購物中心為「大槍」,次區域型購物中心為「小槍」,超市型購物中心為「迷你槍」。「槍」很形象地說明了澳大利亞購物中心市場導向的精準性,而URBIS就是這把槍上瞄準的準星。

在國際上,URBIS為吉隆坡的KLCC和臺北101,為酋長國購物中心和杜拜 Mall等很多國際級和區域級的地標項目進行了基於專業市調基礎上的規劃。(見圖4)

圖4 澳大利亞URBIS參與的國際地標項目

西田集團於2006年提出「在最好的城市做最好的購物中心」的戰略。

開始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其將大量的位於美國中西部的購物中心出售,並將所得資金專注做好做精像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和聖荷塞等美國一線城市的旗艦購物中心。

西田的這一戰略轉變代表了國際購物中心發展最前沿的趨勢,也改變了行業的過份追求規模的做法。近年,全球主流商業地產企業像美國的西蒙、歐洲的尤尼白都在縮減規模,但這些企業的價值都不降反升。

2018年,歐洲最大的商業地產企業尤尼百-洛當科出資320億美元併購西田集團(美國和歐洲的購物中心),組成全球最大的旗艦購物中心集團。雖然西田在交易中屬於被收購的對象,但尤尼百-洛當科實際上購買的是西田的品牌。

合併後的公司更名為尤尼百-洛當科-西田集團(URW),並把西田的Logo作為新的合併後的公司標誌。(見圖5)

圖5 合併後的URW集團以西田Westfield的W作為公司的新的LOGO

尤尼白-洛當科之前自己的旗艦購物中心將全部改用西田的品牌。見(圖6和圖7)

圖6 巴黎第一的4 TEMPS購物中心如今掛上了西田的品牌

圖7 瑞典的斯堪地那維亞Mall如今也成為了西田品牌的購物中心

圖8和圖9是GreenStreet顧問機構根據國際經合組織、布魯金斯學院和摩根大通的數據統計做出的根據歐美頂級富裕城市的前三名購物中心的排名列表。

城市選取是以該城市的人均GDP超過所在國家的人均GDP的水準來確定的,所以包括了倫敦、巴黎、華沙、聖何塞、馬德裡、斯德哥爾摩、巴塞隆納、維也納、裡昂和德國的魯爾區,以及美國的紐約、舊金山、洛杉磯和聖地牙哥等。

Green Street然後根據相似的購物中心級別歸類,對歐洲購物中心採用人流量,對美國購物中心採用每平方英呎的銷售坪效確定每個城市排名前三的購物中心。

你可以看到在倫敦排名前三的購物中心:西田的斯特拉福特城和西田倫敦,以及聯實的藍水購物中心,都是澳大利亞人開發和營運的購物中心。

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聖何塞和聖地牙哥這些美國城市,只要是有西田購物中心的地方,西田就一定是這個城市的第一名。其中西田和尤尼百的購物中心都用顏色表示,佔據了全球旗艦購物中心的60%以上。

圖8 最好的城市最好的購物中心(來源:Green Street,其中彩色表示的是西田和尤尼百的購物中心,其餘灰色為競爭對手的購物中心)

最具震撼意義的是,合併後的尤尼百-洛當科-西田的旗艦購物中心全部採用西田品牌。西田品牌的購物中心將佔據歐美一線城市的2/3強。如圖3-10所示。

圖9 西田品牌的購物中心在歐美主要城市購物中心的卓越地位

這樣,再加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西田購物中心,西田品牌購物中心的價值無疑是全球最高的。

筆者研究和講述澳大利亞購物中心的目的:

1.樹立購物中心的組合意識,與筆者上一篇談美國購物中心(點擊左邊藍色字體可閱讀)樹立規模意識形成遞進關係,即從美國的規模定位講到澳洲的組合定位。

2.澳洲購物中心瞄準基本需求的組合定位導向。不盲目追求高端或奢侈品大牌。澳大利亞購物中心從滿足What You Need定位組合導向出發,和崇尚消費主義的美國購物中心的What You Want的產品組合思維形成鮮明對比。

3.澳大利亞每年發布的購物中心的市場對標報告是全球行業的唯一標杆。加上澳大利亞購物中心與時俱進的不斷調整和改造,以及長期的社區關注的理念和實踐,包括剛需導向的組合定位,都是非常值得全球購物中心業者研究的澳大利亞購物中心成功的DNA。

4.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購物中心行業受美式購物中心影響較大,人們還沒有普遍意識到,澳洲模式可以為中國的購物中心發展提供更具直接意義的啟發和借鑑。今天面對一個其實已經不是「存量」而是實實在在「過量」的年代,澳洲的「人少」和我們的「場多」反映了同樣問題的本質,所以澳大利亞可以把一個人不多的市場做活的本事就很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

參考文獻:

《Shopping Centre News》,New Shopping Centres in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market, by Michael Lloyd

《弗蘭克洛伊的第二生命》,作者Jill Margo,譯者:王瑋

《Westfield Fifty Years》by Westfield Group 2013

《Shopping Centres Benchmarks》by Urbis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雪梨著名購物中心擺放雄雞雕塑迎雞年
    新華社雪梨1月28日電(記者宋聃)中國農曆雞年春節到來之際,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雪梨的各大購物中心和商場披紅掛彩,擺設各種與雞有關的裝飾物,一派喜氣洋洋迎雞年的氣氛。  建於1898年的雪梨維多利亞女王大廈是當地著名的地標之一。
  • 澳大利亞購物清單|請收下這份雪梨購物指南
    許多人前往澳大利亞旅行,在做攻略之時還會準備一份澳大利亞購物清單,是的,除了美景與美食,沒有什麼能比買買買更讓人愉悅的事情了。因本人曾經常往返雪梨出差,因此,身邊許多朋友也會諮詢在雪梨有哪些可以購物的好去處,以及有哪些值得買的好物?別急,請先收下這份雪梨(Sydney)購物指南,mark一下,日後來拔草血拼吧。
  • 直播帶貨「下半場」:什麼才是「王道」?
    隨著直播帶貨進入所謂「下半場」,究竟什麼才是良性發展的「王道」?  買它!消費者反被「薅羊毛」  「下單時有多痛快,收貨時就有多失望。」家住北京的陳雪(化名)這樣形容自己的直播購物經歷。今年4月,她在某直播購物平臺看上一雙運動鞋,主播在直播時大喊「原廠正品」,鞋的價格也只有官網價格的三分之二,在低價的誘惑下陳雪下了單。  「拿到鞋我試穿了一下,並在網上查詢了正品信息,發現這雙鞋和正品在外觀上有差別。」陳雪將正品圖片發給客服要求退貨,但客服卻以「鞋已被穿過,影響二次銷售」為由拒絕,只返還陳雪50元作為補償。
  • 從兒童醫院看購物中心醫療業態發展與運營
    上海這兩家新型兒童醫療企業的創新設計相信能給國內購物中心的兒童區域設計帶來一定的借鑑意義。由於私立醫療目前尚不普及的國情,故中國大陸地區購物中心醫療發展尚處於起步嘗試階段,以非病診療保健、差異化的輕醫療、非醫保範疇醫療服務商為主。
  • 全歐洲最大的購物中心!倫敦西二區西田購物中心您真的了解嗎?
    這不?小編就統一給大家分別介紹下柏酈樓盤旁邊最重要的一些地標配套!今天首當其衝的肯定是項目出來一分鐘看到的購物中心——Westfiled西田購物中心!西田購物中心的前世——1908年法英展覽館說起西田集團(Westfiled),這在倫敦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該集團logo的所在就代表了一座城市最繁華的商業所在。
  • 澳大利亞旅遊、美食、購物最全攻略!
    它有澳大利亞最乾淨的空氣和水,也有這個國家最美味的紅酒和海鮮;它有著世界著名的酒杯灣和搖籃山,但更多的卻是無數同樣美麗卻無人踏足過的沙灘和森林。在這座南面的恬靜的小島上,你總能在不經意間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 Sydney - 雪梨
  • 泰國最大購物中心:Central World購物商場
    一個購物中心表現不簡單,創造了價值。——或許是豐厚的利潤,或許是不錯的客戶價值,它因此而進入我的視野。眾多旁觀者都會來給它的成功尋找理由,我相信一百個人的總結有百種的觀點。我也找,但我關注的是它怎麼樣通過商業模式點石成金那個環節。這就像面對一場迷離的風暴,風暴之外是眩暈與混亂,風暴的中心卻是通透與安靜。
  • 2004年:購物中心強勢發展期 萬象城開啟深圳高端購物中心序幕
    (贏商網報導) 中國的購物中心開始於1996年的廣州天河城,進入千禧年以後,尤其是到了2004年發展尤為迅猛。全國零售業市場全面放開,國內外零售企業百花齊放,而這也使得購物中心的商業品牌資源更加豐富,推動了購物中心的差異化和招商進程。   3.零售市場活躍,但由於受到國內政策影響,海外資金流入,掀起併購業大戰。
  • 番禺市橋商圈大起底:向高端「進化」的購物中心與升級節點
    但不斷變化的商業大環境,以及商圈內消費群體的需求提升,在2012年以後,多個購物中心陸續開業,彼時的市橋商圈才真正迎來「進化」。   抹去「客流偏低端」、「商業氣質有待提升」的標籤,市橋商圈在逐漸走向高端化的同時,也迎來更新換代的新節點。
  • 復星聯席總裁徐曉亮:房地產「下半場」核心點必定落在產業上
    12月12日,由復星打造的「蜂巢城市」標杆項目、上海外灘核心地標——BFC外灘金融中心宣布正式開業,這一復星花了十年來打磨的項目總建築面積約42萬平方米,包含了辦公、購物、藝術中心、酒店、健康管理五大業態。
  • 我的澳大利亞購物清單 在坎培拉可以買什麼?
    那麼,在坎培拉可以買什麼,又有什麼值得放入澳大利亞購物清單呢。List1:澳大利亞當地有機護膚品身邊的許多朋友都在我的安利下,開始成為澳大利亞有機護膚品的「忠實粉」,與市面上許多一線化妝品品牌相比也並不遜色呢,比如Jurlique(茱莉蔻),Aesop(伊索),Sukin Organics、The Perfect Potion等都是當地不錯的護膚品品牌。
  • 從長春歐亞賣場經營模式 探購物中心發展方向
    答案是否定的,在中國長春,世界單體面積第一大購物中心——長春歐亞賣場銷售額仍然穩固地節節攀升,追根溯源,長春歐亞賣場率先提出的「購物中心+」經營理念和模式成為其制勝的法寶,在12月即將啟幕的長春歐亞賣場15周年店慶到來之際,本報記者有幸深入了解到這一理念,遂將其全面解析,以求指出中國購物中心新時期的精準定位和發展方向,帶領那些生存於針尖上的中國購物中心走出迷茫和困境,走向通往未來的康莊大道。
  • 北京悠唐購物中心:打造白領社交型購物中心
    為了給商場「保鮮」,增強消費者黏性,調整升級八個多月的悠唐購物中心將定位瞄準為白領社交型購物中心。在悠唐購物中心總經理羅松看來,購物中心不再只是單純的消費場所,而更多地關注目標客群的情感需求將購物中心打造成多元的社交平臺。這也讓這家商場成為了國內首家社交型購物中心。
  • 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及技術邏輯的發展重點是什麼?北師真題
    下文答題思路是首先說明了網際網路的下半場是什麼,隨後解釋網際網路下半場的發展現狀及特點;網際網路發展下半場的技術邏輯發展的重點則是從三個方面來談,這個觀點也是有借鑑於喻老師的文章。 參考答案 1網際網路發展的下半場是什麼?
  • 解讀臺灣最早的大型購物中心_臺茂購物中心
    這是歷史的規律,也是商業項目的規律。掌握了商業項目的發展之道,較為容易從全局出發,其發展階段當然瞭然於胸。掌握這種全局感非常的重要,可以讓你在困難的時候見到希望,在繁華的時候見到敗落。在一將成名萬枯骨成的時候見到江山換代。  旁邊者事後分析一個項目的成功失敗,難免帶有事後諸葛亮的思緒,旁觀者永遠只能書寫墓志銘或讚歌,只有當局者才瞭然內心的甜酸苦辣,這才是最真實,那怕是失敗的回憶。
  • 這9座購物中心 見證上海體驗式商業發展進階之路
    擁有「中華第一街——南京東路」的上海一直是中國商業發展的先行者,中國第一批百貨公司永安 (今永安百貨)、大新 (今第一百貨)、新新 (今食品一店)、先施(今時裝公司大樓)在20世紀初就已出現,引領中國百貨行業。   到了20世紀末一批代表性購物中心逐漸出現,又奠定了上海在中國購物中心發展歷程上的領軍地位。
  • 2018年亞太地區消費者在線購物報告(澳大利亞篇)
    上周我們分析了「亞太地區消費者在線購物報告(新加坡篇)」,這次我們將目光轉向澳大利亞市場,繼續通過消費者購物渠道、購物需求和品牌互動方式三個方面對澳大利亞消費者在線購物的情況進行深度分析。消費者的購物渠道eMarketer預計,截至2018年底,澳大利亞的零售額將超過3000億美元,同比2017年增長3%。澳大利亞消費者則更傾向於線下購物。20%的澳大利亞消費者表示自己會專門在線下購物,這一比重高於本系列報告中所有的亞太地區國家。
  • 購物中心停車場多業態發展 停車場生意經不可忽視
    購物中心能否提供充足、便利的停車服務,正成為其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和課題。伴隨著購物中心運營者意識到停車服務對商業客源和業績的影響,停車服務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對此RET睿意德日前發布了《購物中心停車場報告》。
  • 澳大利亞:擬對海外購物課稅
    目前,澳大利亞聯邦、州與地方財政部門負責人已就「將額度不足1000澳元的海外在線交易商品與服務納入商品與服務稅(GST)課徵範圍之內」達成共識。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國庫部部長喬·霍奇近日在聯邦財政關係與稅制改革委員會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發言時表示,各級政府只要通過海外供貨商的註冊地,就可以足額對海外在線購物的民眾課徵GST。
  • 《2017中國城市購物中心發展指數報告》發布
    世邦魏理仕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受商務部委託,8月6日聯合推出《2017中國城市購物中心發展指數報告》,旨在及時、有效、客觀地反映市場的變化,為中國購物中心市場發展提供階段性指標,為各地政府和購物中心行業和參與單位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參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