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市橋商圈大起底:向高端「進化」的購物中心與升級節點

2020-12-18 贏商網

  2000年,番禺撤市設區併入廣州,到如今,已有近18年。但真正和廣州「連接」起來,還有賴於2006年地鐵三號線的開通。

  曾經的臨街散鋪、專業批發市場,隨著地鐵開通也帶動了商業升級,街區商業、小體量商場一時盛行,市橋商圈跟隨當時的商業形態走過了「上半場」。

  但不斷變化的商業大環境,以及商圈內消費群體的需求提升,在2012年以後,多個購物中心陸續開業,彼時的市橋商圈才真正迎來進化」。

  抹去「客流偏低端」、「商業氣質有待提升」的標籤,市橋商圈在逐漸走向高端化的同時,也迎來更新換代的新節點

  板塊規劃越發利好,消費影響力越發擴大,同場競技的各大商業項目,如何與商圈共生共贏,成為未來一道「必選題」。

  番禺市橋商圈的「雛形」:

  小體量+商業街盛行

  早在80年代初,市橋就被定為廣州市衛星城發展,作為番禺市的市中心,當時已有不少番禺居民紛紛遷徙到市橋居住,形成濃厚的居住氛圍。

  而隨著番禺規劃的不斷發展,市橋區域得到不斷延伸。

  · 2000年以前,市橋板塊中區一帶率先發展,並帶動西區、禺山大道以北發展;

  · 2001年-2005年,番禺併入廣州後,市橋撤鎮設街,拆分為市橋街和橋南街,建立多個功能區,其中市橋東區率先發展,更有在建的南沙快速幹線;

  · 2007年,隨著番禺首條地鐵3號線市橋站和番禺廣場站的開通,大市橋的東區和北區迎來崛起;

  · 2014年,市橋板塊確立了包括東區、西區、南區、北區、中區、石基區六個部分,市橋也由此確定了番禺區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的地位;

  然而,市橋板塊作為番禺區早期較為成熟的板塊,仍是以臨街散鋪、專業批發市場、傳統百貨商店為主,僅能滿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居住在番禺,消費在廣州」成為當時番禺的一種生活方式。

  隨後,番禺的商業迎來新一輪升級。其中地鐵3號線不僅串連起了番禺及廣州市中心,更依託市橋站、番禺廣場站兩站為中心,讓市橋商業區域發展集中在大北路、繁華路及東湧路等中區和東區內。

  自2005年以後,包括易發商業街、鑽匯廣場等商業項目相繼出現,讓市橋板塊的商業氛圍得到改善。

  彼時市橋板塊的商業以街區商業、小體量商場為主,這也與北京路、上下九等步行街看齊,在業態上,餐飲、娛樂佔據較大的比例,品牌則較為分散。

  包括隨後喜悅天地、海倫購物公園、哈街等商業項目亮相,雖然讓市橋的商業項目呈現遍地開花之勢,但卻並沒用完全脫離「體驗式步行街+商業」的商業模式。

(喜悅天地)

(鑽匯廣場)

(海倫購物公園)

  贏商網近期實地走訪發現,如鑽匯廣場雖然商場內主打珠寶鑽石商業市場,也配以滿記甜品、樂凱撒、肯德基、G2000、佐丹奴、EMU等餐飲+服裝品牌;而喜悅天地在保留小肥羊、貢茶、毛家飯店等餐飲品牌的同時,參雜了教育培訓、美容美甲這類業態;在逛、購方面保持人流和旺場的易發商業街,但番禺友誼、新大新等在百貨業態日漸式微而面臨轉型之痛……

  從現在看來,「客流偏低端」、「商業氣質有待提升」成為這類傳統商業項目的發展「瓶頸」,但隨著後續多個大型購物中心或商業綜合體相繼進駐,番禺市橋板塊商圈氛圍得到了提升。

  商圈升級的「下半場」:

  多個中高端購物中心湧現

  以時間為軸,如果說從2005年開始,各類以商業街、小體量商場出現是市橋商圈的「上半場」,那麼,在2012年以後,各大主打中高端的購物中心亮相,則是市橋商圈的「下半場」。

  時間回到2012年年底,位於市橋南區的番禺奧園廣場正式迎來開業,這不僅是奧園集團打造的首個購物中心,也是市橋迎來的首個高端購物中心,一改市橋商業定位偏低端的劣勢。

  彼時的番禺奧園廣場,在9萬㎡的mall當中開啟了快時尚之風,開業之初就包括ZARA、H&M在番禺的首度聯袂,以及後續引入的優衣庫。同時,購物中心不設百貨主力店,以華潤萬家、星美影院、稻香等主力品牌進行護航,共計引入127個品牌,滿足一站式購物需求。

(番禺奧園廣場)

  而開業5年期間,番禺奧園廣場不斷通過調整升級以適應商圈消費需求。僅僅在2017年,項目就引入了35個全新品牌,涵蓋運動零售、兒童遊樂、彩妝護膚、餐飲等業態,包括全品類Adidas旗艦店、華夏世嘉兒童樂園、Innisfree、海底撈、陸小鳳、開飯、東菊日本料理、胖哥倆肉蟹煲等。

  >>>相關閱讀:番禺奧園廣場6.5億銷售額背後:加碼體驗業態 零售業態全面升級

  自番禺奧園廣場亮相後,後續包括匯瓏新天地、荔園新天地、永旺夢樂城先後落地,也拉開了市橋商圈各大購物中心開業潮的「序幕」。

  在2013年,廣州番禺當時最大規模的單體購物中心匯瓏新天地迎來開業,該項目位於市橋東區,是市橋沙墟二村「舊村」改造項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擁有14萬平的商業體量,包括引進當時廣州首家永輝超市,還有廣州最大的堂會KTV、匯瓏奧萊等主力店助力,共500多個商家共同經營。

(除永輝等個別商鋪營業外,匯瓏新天地目前已空置)

  然而,匯瓏新天地後續卻並沒有在市橋商圈中脫穎而出,開業不到兩年,項目因經營不善、開發商捲款跑路等問題而「折戟」。贏商網近期了解到,目前商場已成空置狀態,僅剩永輝超市、泛洋國際影城等個別商鋪在經營,匯瓏新天地何時才能涅火重生也不得而知。

  與番禺奧園廣場同為市橋南區的荔園新天地則在2014年迎來開業,除了擁有餐飲、娛樂、零售等業態外,運動和體驗最具亮點。包括設有迪卡儂、健身房、S平方天台運動場,而兒童品牌則穿插在商場的每一層,構成娛樂遊玩體驗。

(荔園新天地)

  從現在來看,以「運動+兒童」為主線的荔園新天地,目前這兩個業態比較突出,而其他業態共同協調。此外,在2015年迎來亮相的荔購·番禺跨境商品直購體驗中心設在商場二樓,但如今跨境電商商鋪並沒形成鮮明特色,並且熱度減退,該項目二樓只剩下外圍一圈是跨境商鋪,裡側以兒童樂園來填充。

  相比番禺奧園廣場、荔園新天地,2015年年底亮相的番禺永旺夢樂城,在地段上擁有很大優勢,項目落址三號線終點站番禺廣場旁,交通較為便捷。而項目主打時尚元素,其中針對女裝、青年、男裝等客群引入多個服裝品牌,並加碼兒童業態,開設KIDSLAND、infokids、哈你運動館、環遊樂園,以及把永旺綜合百貨超市(GMS)嵌合到購物中心裡,輻射區域內家庭全齡層客群。

(番禺永旺夢樂城)

  據悉,永旺夢樂城2017年全年獲得1500萬的客流數,成為商圈內人氣較高的購物中心,目前擁有約200家品牌,其中零售54%、餐飲33%、體驗13%。而未來還將根據顧客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對業態和品牌進行定期調整更新,保持新鮮感。

  >>>相關閱讀:番禺永旺夢樂城成功法則:選址考究+日系服務 主打家庭時尚元素

  市橋商圈進入新節點:

  TOD模式擴圍與商場競技升級

  從臨街散鋪、專業批發市場到商業街、小體量商場,再到幾大高端購物中心出現,雖然市橋商圈的發展進程中也遇到如百貨行業式微、傳統零售受衝擊、匯瓏新天地折戟等挫折,但隨著高端商業項目不斷的湧現,番禺市橋商圈的商業潛力不僅得到進一步挖掘,而且在檔次上亦有所提升,逐漸呈現出規模化和高端化的趨勢。

  贏商網了解發現,相比市中心商圈來說,番禺市橋商圈的購物中心在保持較大規模的同時,分布也較為分散。有商業人士表示,大而不密的布局以及較多停車位的設置,再加上番禺聚集不少高端社區,也讓購物中心充分針對區域內家庭型消費群體,隨著市橋商圈商業項目不斷升級,將為消費者提供更為輕鬆、舒適的購物休閒體驗。

  「市橋商業進入了更新換代的新節點。」奧買家集團副總裁兼集團商管總經理雷易群在接受贏商網專訪時表示,不同項目的加入,可以共同把商圈做大做強,加快區域消費升級。

  市橋商圈的發展,也吸引萬科把商業項目落子於此。緊鄰番禺廣場的基盛萬科裡項目,體量約為5.5萬㎡,打造成半開放式街區,主打親子教育、文化藝術、社交娛樂,主力品牌包括梅沙社區營地、華夏太古影城、唐寧書店、QLAA兒童樂園等,項目將於今年4月29日正式開業。

  >>>相關閱讀:廣州基盛萬科裡試業 5.5萬㎡半開放式街區品牌布局曝光

  轉型城市配套服務商的萬科選擇在番禺市橋布局,正是看中商圈附近匯聚了近20萬本地居民及周邊辦公人口。此外,萬科也前瞻性地看到市橋商圈未來將有17、18、22號線開通,再加上已開通的3號線,4條地鐵線路交匯,也符合萬科「軌道+物業」的布局理念。

  「不僅僅局限於輻射市橋商圈,未來通過軌道交通優勢,將會影響整個番禺區。」永旺夢樂城廣州番禺廣場總經理小泉博典表示,便利的交通,和區域內不斷增長的人口,將會為商場帶來大量客流,因此商場也要在品質設施和特色服務上發揮優勢,才能保持商圈的競爭。

相關焦點

  • 東京日本橋商圈高島屋百貨店轉向購物中心
    跳出習慣性百貨店模式日本橋一帶最主要的老字號商業地標有三越百貨店、高島屋百貨店、東急百貨店等,要想把日本橋變成新的購物一條街,首先要看這些老字號如何轉型升級。比如1933年開業的高島屋百貨店,作為與高島屋大阪店、橫濱店並列的三大主力店之一,在2009年被政府指定為重要的文化財產,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它如何跳出傳統習慣型百貨店經營模式呢?
  • 深圳東門商圈「針灸式」改造 引進創新商業業態、打通商圈節點
    在電子商務、商業綜合體與新商圈的多重衝擊下,深圳老商圈——東門商圈沒有選擇大拆大建的改造,而是通過用創新商業業態、打通商圈節點來實現更平滑的「針灸式」改造,力圖重新打通商圈經脈。   東門,是有著300多年歷史的商業墟市——「深圳墟」所在地,東門商圈可以說是最具深圳本地特色的商圈。這裡一度是人們購物消遣的不二去處。
  • 迷路的朝外商圈與增長乏力的悠唐購物中心
    以朝外商圈為例,位於北京城寸土寸金之地,發展卻比較奇怪,商圈內消費客群充足,消費能力也足以支撐大型商業項目的發展,但至今為止,朝外商圈仍然沒有一個可以拿得出手的商業項目。      唯一被人想起的商業項目就是悠唐購物中心,目前也可以算是商圈「頂梁柱」,儘管如此,悠唐購物中心仍然表現出了增長乏力、後勁不足的狀況,究竟為何如此,商業地產觀察近距離了解。
  • 青島發布購物攻略 囊括市區七大商圈購物中心
    記者 李沛  中山路商圈  商家積極轉型謀出路  作為青島商業最早的發源地,中山路商圈曾經孕育過名噪一時的春和樓、亨得利、天真攝影等老字號品牌,然而隨著青島商業中心向東遷移,中山路商圈往日的繁華逐漸退去。然而,西部老城區大量集中的生活區域仍然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土壤。中山路商圈發展也許緩慢,但從未停滯。
  • 深圳商圈復甦情況如何?南都「夜試」把脈購物中心客流及交易量
    ,區域級購物中心是最先回暖的商業地標。在上一期的《商圈「夜試」榜單中》,客流密集度前三位的購物中心裡,除了第一位是位於中心區的城市級商業地標——福田星河COCO Park,緊隨其後的都是區域性購物中心,如龍崗萬科裡及萬科廣場、坪山益田假日世界。而最新數據顯示,環比2月線下交易,4月份增速創新高的出現了不少城市級商業地標的身影。相較於區域性購物中心,城市級商業地標主要是輻射全市的消費群體。
  • 觀音橋商圈升級:體驗式商業助力「千億商圈」
    擴容:觀音橋華麗「蝶變」  6月5日,在有「中國最具競爭力商圈」、「西部第一街」之譽的觀音橋商圈,由重慶新華書店集團、協信集團聯手打造的新華·協信中心項目舉行了奠基開工儀式。「這是協信星光68的升級擴容版,總建面為17萬㎡,建成後將成為西南最大的奢侈品購物中心,並涵蓋酒店、寫字樓。
  • 廣百續約百信廣場 購物中心擴容升級超2萬方
    11月28日,經歷半年升級改造的百信廣場,攜手廣百股份、香港稻香酒家等主力品牌全新亮相。整個購物中心擴容、改造升級面積2萬多平方米,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購物環境和多元化的營銷體驗。  基於對彼此發展前景的互相看好,廣百股份與百信廣場續約,「雙百」合力助推新市商圈發展。業內專家認為,以百信廣場、廣百百貨為代表的新市商圈,可與白雲新城形成錯位發展,打造白雲區龍頭商圈。
  • 卓悅匯購物中心引領梅林商圈升級 重釋「成長意義」
    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的提高,人們對購物中心的消費不僅僅單純停留在物質層面,而是逐漸上升至在消費過程中的精神層面,購物方式的極大變化直接體現在購物的多元化、個性化與情感化的傾向愈來愈明顯,體驗消費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深圳各大商圈更新、升級的夾擊之下,有一塊被忽略已久的「價值窪地」正在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
  • 一件事,沙坪垻商圈、西站,將同時迎來戰略性升級!
    歷來都是重慶核心區之一的沙坪垻,最近很多年來,他的中心商圈三峽廣場,存在感越來越低。 名牌大學教授、中學老師、小學老師,學生家長們,高知醫生、還有大量的原住民,想要逛逛街時,不得不把中高端消費去貢獻給大坪、楊家坪或者江北。
  • 廣州購物中心發展之路:天環廣場拿什麼撼動天河商圈?
    天環廣場是新鴻基在廣州的第一個純商業項目,作為天河商圈的「收官之作」,它是否能在廣州的核心商圈快速站穩腳跟?它的加入是否預示著華南地區最大的商圈——天河商圈大洗牌的階段已經來臨?在網際網路風起雲湧,電商衝擊導致百貨、大超市節節敗退的當下,廣州的大型購物中心醞釀著怎樣的嬗變?中國大型高端購物中心該何去何從?   帶著這些疑問,筆者開始了一次探尋大型高端購物中心未來發展之路的旅程。
  • 平度打造"品"字商圈 老城區再添大型購物中心
    :「 一核兩心七節點」。其中「 一核」是指中心城區的「市級商業中心」,主要包括北部老城區商圈、南部新城區商圈、西部火車站商圈,三圈聯動構成「品」字形商貿格局。 而北部老城區商圈是在原有商業繁華區域的基礎上,通過舊城改造實現優化升級的綜合型商圈。
  • 重慶商業大起底:18大商圈租金/空置率/存量/增量全數據_新聞中心...
    未來這些城市將重塑中國經濟新動能,推動消費全面升級。贏商大數據中心特別策劃「中國新一線城市商業發展分析系列報告」,解讀典型新一線城市商業發展潛力及最新走向。      數據顯示,2016年重慶GDP增長10.7%,增速位列全國第二。
  • 廣州番禺市橋學車
    小橙最近在番禺市橋中學車,別的駕校好不好,小橙真不好說,許多推薦都是坑。朋友曾經和小橙說,有的駕校的教練員直接對學員說,推薦一個學員給多少回扣,這樣的推薦你還相信嗎?反正我是不信了。那小橙是在哪學車呢,就在千橙樂駕了。
  • 長沙老商圈已建百貨店購物中心一覽表
    2012年10月12日,本報獨家權威發布的最新修訂版《長沙市城市商業網點布局規劃(2005-2020)》草案顯示,到2020年,長沙將形成「1+33」即1個市級商業中心、33個區域性商業中心的商業網點格局。其中,已建成的老商圈共12個,每個區域皆有。然而,在剩下21個新商圈關於五星級酒店、大型購物中心、商業街等令人眼花繚亂的近、遠期規劃中,老商圈顯得有些「寂寞」。
  • 沒有大型購物中心 農林下路商圈的生存法則在哪裡?
    但有意思的是,這一商圈以百貨及街鋪為主,沒有大規模的購物中心。多年來,一直看似不溫不火的商圈,現狀到底如何,其生存法則又是什麼呢? 現狀:三大百貨撐起一片天 農林下路商圈,真得沉寂了好久。最近的一次大新聞,還是發生在2012年。
  • 盤點觀音橋商圈購物中心、百貨商場等商業中心(組圖)
    盤點觀音橋商圈購物中心、百貨商場等商業中心(組圖) 贏商網重慶站綜合整理
  • 思貝思|北京「富人區」商圈,商業中心的格局是什麼樣?
    吃喝玩樂是大家日常消費的主要內容,而商圈讓這些消費變得更加便利、多樣。同樣,消費水平更高的地方,商圈更加密集。從商圈分布來看,北京商圈分布形態呈中心輻射狀,大部分商圈主要分布於四環以內,四環以外主要沿交通線路向外輻射,目前北京也開始了郊區化的商業建設。
  • 2016年深圳迎來卓悅匯等購物中心開業 新興商圈逐步成熟
    儘管深圳的購物中心數量自首家購物中心開業之後,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幾乎每大區都有購物中心的影子,而羅湖、福田、南山更是因購物中心、商場的聚集而形成一個又一個商圈,然而,深圳關外部分偏遠地區隨著人們消費能力不斷提升及對生活要求提高,關外區域對購物中心的呼籲聲更是越來越大。   這也就意味著深圳商業地產市場還未飽和,而這又能從購物中心的空置率及人流量來體現。
  • 各大城市購物中心排名,誰是中國最強商圈?
    如果把50億銷售額作為高端消費中心的起步線的話,那麼全國至少有21個項目達到這一指標。其中長沙、杭州、瀋陽、寧波、鄭州、深圳、南京各有1家,武漢2家、成都2家、廣州3家、北京3家、上海4家。上海、北京、廣州是第一梯隊,展現出一線城市的強大消費力。成都入圍2家,說明成都的消費能力也不俗,城市商業活力很足。
  • 長沙國金中心開業提升五一商圈品質 讓「三湘第一商圈」煥發新姿
    長沙國金中心總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由2棟塔樓及1個大型高端購物娛樂中心組成,最高的塔樓高452米,為湖南第一高樓。僅2017年,長沙就迎來華創國際廣場、CFC富興時代、天虹CC.MALL、保利MALL、旭輝國際廣場、沃爾瑪山姆會員店等10餘個購物中心開業。今年,星沙松雅湖邊的吾悅廣場、金星北路的砂之船奧特萊斯等大型購物中心也將相繼開業。  商場井噴改寫長沙商業格局,從「五一商圈獨大」演變為「群雄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