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大學後,很多同學在查成績時會發現多了一些相對陌生的名詞,比如:績點、學分、平均績點等。
這些不僅跟考試息息相關,更重要的是,還會影響我們的畢業就業,考研保研,獎學金、轉專業等很多方面。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好好講講:學分與績點如何換算,到底有什麼作用等問題。
學分,是用於計算學生學習量的一種計量單位,按學期計算,每門課程及實踐環節的具體學分數以專業教學計劃的規定為準。部分學校也有按學分收費的制度。
大學裡每一門課程都有一定的學分。只有通過這門課的考試,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只有學分積累到專業要求後才能畢業。因此千萬不要相信「不掛科的大學不完整」這種話。
對大學生來說,績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它代表著你在大學整個學習階段當中的學習課程水平。
績點是評估學習成績的一種方法,國內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計算方法是:績點=分數/10-5,學分績點=學分*績點=學分*(分數/10-5)(90分以上按90分計算)。如下圖:
平均學分績點(Grade Point Average,即GPA)是以學分與績點作為衡量學生學習的量與質的計算單位,以取得一定的學分和平均學分績點作為畢業和獲得學位的標準,實施多樣的教育規格和較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
平均學分績點(GPA)有多種計算方式,以標準4.0算法為例:將學生修過的每一門課程(包括重修的課程)的課程績點乘以該門課程的學分,累加後再除以總學分,公式如下:
平均學分績點(GPA)=(每門課程的學分數*對應課程的績點)的總和/學分的總和
(註:不同學校GPA計算方法存在差異,請以各自學校計算方式為準)
績點在大部分高等學校的研究生保送考核的時候,是一個必要的條件,一般要求平均績點達到2.8以上才能參與研究生的保送,進入最後的評選階段當然是越高越好!
考研自然不用多說,所有的研究生導師在面試裡面最願意要的學生都是那些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人,相信研究生導師也不願意要有掛科的人在自己的團隊裡。
平均學分績點是綜合評價學生能力和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能方便與美國的GPA制掛鈎,想出國留學的同學一定要重視起來。在招聘時,有些HR會看GPA,畢竟績點是衡量學生是否真正各科均衡發展的一個重要標準,績點越高,學習能力越好是個不爭的事實。除了GPA,像專業排名、大學期間獲得的證書有時也會是招聘者注意看的點。以上就是關於績點和學分的一些介紹,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在校期間大家還是要好好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另外在校務行小程序,
同學還可以查詢期末成績、列印電子成績單和學籍證明等!
學號+密碼登錄(一般為身份證後六位)
(點擊上圖可進入小程序進行成績查詢或者電子文件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