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波士頓大學人類學博士梅靜秋,怎樣才能讓大學四年不白讀,問我吧!

2020-12-17 澎湃新聞

我是波士頓大學人類學博士梅靜秋,怎樣才能讓大學四年不白讀,問我吧!

有媒體曾經票選大學「最後悔」的十件事,「沒利用好時間提升自我」排名第一位。畢業季,有人反思過往,有人期待未來。對於即將邁入大學校門的你們,想好怎樣度過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大學時光了嗎?怎樣平衡校內學習和校外實踐的時間?參加多個大學社團,能提升哪些自身素質?
我是美國波士頓大學人類學在讀博士梅靜秋,在過去一年裡,我以美國國務院贊助的富布賴特項目研究者身份在上海高校及中學訪問學習。準大學生的暑假該怎樣度過?邁入大學校門前,你需要了解些什麼?想知道怎樣做才能讓大學四年沒白讀,歡迎向我提問!

新穎、大膽、專業、有趣的好問題更有機會獲得回復,開始提問吧!

5個回復 共44個提問,

熱門

最新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1個回答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1個回答

說你什麼好呢

說你什麼好呢

梅靜秋 2019-07-08

說你什麼好呢

相關焦點

  • 我是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博士,關於兩性關係的問題,問我吧!
    我是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博士
  • 我的碩士博士白讀了嗎?
    我想無論是那種情況,後者都不足以因此被PK掉吧!因為一個更有後勁的人才自不待言,而一個更勤奮的人才也同樣有理由獲得更大的成就,至少這種進步趨勢可以給人這個信心。當然,在當前金融危機,求職者如麻的人才市場,用人單位似乎有理由提出更多苛刻的條件,以獲得更為優秀的人才,但終歸是人才市場,總得唯才是舉,以才能做定奪,而不是弄出一些不成理由的條框把一些人才拒之門外吧。
  • 大學四年一半學生等於「白讀」,一無所獲的四年何去何從!
    根據最新一份針對大學生的調研報告顯示:近一半大學生在大學前兩年幾乎一無所獲,36%的大學生讀了四年等於「白讀」。造成這種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今天的大學老師和大學生,未把教學和學習放在首位。調查結果發現,大學老師更喜歡聚焦在他們的學術研究上,而不是給年輕的大學生上課;大學生也不喜歡上課,而是喜歡參加交際活動。報告中的數據顯示:45%的大學生在大學前兩年,學習上沒有「有意義的」收穫;36%的大學生,經過大學4年學習後,幾乎毫無改變,仍在原地踏步。
  • 「選錯專業」,大學四年就白讀了嗎?
    很多準大學生們查到錄取結果後,對自己的專業很不滿意。之前認識的小馬就是這樣,當被親戚朋友問道情況的時候,總覺得臉上無光。到了大學他又整天把「選錯專業」這件事掛在嘴邊,怨天尤人,覺得自己四年肯定就這樣白讀了。
  • 讀博士可能後悔四年,不讀博士後悔一輩子!
    剛進入大學的時候,聽說有一位老鄉在讀博士。我對他可以用高山仰止來形容。甚至,對其他以為老鄉說,我要看看博士長的什麼樣子。
  • 我是劍橋大學物理系博士,關於光子晶體的問題,問我吧!
    我是劍橋大學物理系博士
  • 我在倫敦政經讀大學,從博物館開始,與人類學結下不解情緣
    採寫 燈塔學院編輯 彭思思 嘉賓 李明越李明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社會人類學大二在讀本科生坊間有這樣一種說法——讓一個人類學的學生閉嘴的最好方式就是問他:「什麼是人類學?」自進入 LSE 學習社會人類學以來,我也無數次面對這樣的提問。實際上,人類學是門包羅萬象的學科,它從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對人類進行全面的研究。而在人類學下有種眾多的分支,而我所學的叫作社會人類學(美國稱「文化人類學」),主要研究和比較研究人類各民族創造的文化,以揭示人類文化的本質。
  • 清華大學授予普京的名譽博士學位與我們的博士學位有什麼區別?
    問:最近普京獲得了清華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他的這個名譽博士學位與我們常說的博士學位一樣嗎?有什麼區別?京這次所獲得清華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與我們所說的博士學位不一樣!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名譽博士名譽博士學位名譽博士是授予的一種稱號,不屬於學歷學位,只是一種頭銜,事實上並沒有在該研究機構讀博,也不進行考試和論文答辯。所以,名譽博士其意義重點在於「名譽」,而非「博士」,不具備有實質的學位。
  • 我在菲律賓科技大學讀在職博士見聞
    而自己也只是個普通家庭的孩子負擔不起,即使上班工作,這些年的存款也不多,面對那麼多的國家、那麼多的大學也不知道如何去選擇,也不知道怎樣去篩選合格的留學機構和留學國家。菲律賓這個國家可能在我們的眼中是個經濟落後、社會不安全的國家。道聽途說的話我們可能從身邊的「朋友」口中聽過很多,但是真真正正去過那裡,體驗過當地人的淳樸善良的我,就完全不會有這種想法。因為我在這個國家生活過,所以我就著重給大家講講菲律賓的大學以及生活。菲律賓雖然經濟不算是很發達,但和我們國內的二線城市消費水平也差不多。當地的中國人差不多佔他們國民的1%,而70%的經濟是中國人提供的。
  • 讀博士可能後悔四年,不讀博士可能後悔一輩子
    剛進入大學的時候,聽說有一位老鄉在讀博士。我對他可以用高山仰止來形容。甚至,對其他一位老鄉說,我要看看博士長的什麼樣子。 此時,我隨便說了一句,聽說世界沒有考不上的博士,也沒有畢業不了的碩士。此時,博士在我心中的地位已經下降了很多。讀研究生的時候,看到滿走廊都是博士,看見一部分人天天后悔讀博士,天天埋頭苦幹陰著臉,也算是真實地感受博士生的生活。做博士後期間,小師弟直接對我說,「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碩士,三流的博士,不入流的博士後」。
  • 大學生畢業後不當白領,反而進入工廠打工,大學四年白讀了?
    大學是每一位父母的夢想,無論家庭環境的好壞,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學。他們始終相信讀書才是出路。從小父母就勉勵我們說: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才能改變貧窮的現狀,有一份好的工作。不管父母有多累,一定要供孩子上大學。
  • 涼了,「我的碩士博士白讀了嗎?」第一學歷「刷掉」了我!殘酷而不合理的現實……
    當然,在當前金融危機,求職者如麻的人才市場,用人單位似乎有理由提出更多苛刻的條件,以獲得更為優秀的人才,但終歸是人才市場,總得唯才是舉,以才能做定奪,而不是弄出一些不成理由的條框把一些人才拒之門外吧。倒不是說那些被如此PK掉的人才就一定更優秀,但至少這不該成為刷選人才的依據。
  • 我是劍橋大學教育系在讀博士,關於英國留學的問題,問我吧!
    我是劍橋大學教育系在讀博士
  • 怎樣讀大學?
    讀大學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一紙文憑。在大學裡,最重要的事情是打好基礎、學習如何學習、培養獨立思考學習、離開家庭獨立的機會、練習與人相處的技巧,這也是人生一次專注學習的機會。大學看似美好,但是很多大學生卻陷入荒廢中,新生一定要避免讀大學的陷阱與荒廢,大學的陷阱與荒廢可以歸納為:三放三迷(放鬆放縱放棄,迷茫迷思迷失),歷經艱難險阻考上大學的學生往往想在剛去大學的時候好好放鬆一番,討回高中時期失去的娛樂。
  • 大學四年,讀研三年,讀博四年!你能夠做到嗎?大學生:算了吧!
    可是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學歷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畢業必備利器,於是有很多學生不斷的在追求學歷的提升,慢慢的走上了大學、研究生、博士,一直在讀書,當然最終的結果或許是這部分的學生一定可以過上一個極為安逸的生活。不過,像這些能夠讀到博士的學生又有多少呢?肯定是少之又少,畢竟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只是極少數的一部分,所以都是那些能力出眾的人所做的事情。
  • 從放牧娃到人類學博士——我與西藏四十年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藏族碩士研究生、新中國培養的第一個人類學博士和藏族博士,家鄉的父老鄉親甚至以此認為我是「整個民族的驕傲」。但是說實話,我長期為此忐忑不安,因為我個人覺得自己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本事和能力,要說有什麼特殊的地方,那就是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這就是改革開放的時代。
  • 【訪談】 Maya Singhal | 少數族裔背景與我的人類學之旅
    閱讀英文版訪談全文請點擊:https://www.betterrelations.org/en/interviews/maya-singhal本期訪談中,我們邀請到哈佛大學的人類學博士Maya Singhal,分享她在人類學領域的學術歷程、她對種族主義、資本主義和美國不同種族社區合作的理解,以及作為少數族裔,她如何尋找自我身份認同的故事。
  • UMASS 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
    1974年搬遷至哥倫比亞角的新校區,1982年波士頓州立學院併入該校。學校的代表色為藍和白 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大學部擁有五個學院,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管理學院學院(College of Management)。校區位於地鐵JFK/UMASS站附近,緊鄰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圖書館。
  • 張藝謀獲得波士頓大學博士學位,喜笑顏開,在此前已獲耶魯博士
    導讀:張藝謀獲得波士頓大學博士學位,喜笑顏開,在此前已獲耶魯博士日前,中國知名導演張藝謀張導的妻子陳婷,在網上曬出了張藝謀近照,並稱:「畢業啦,美國時間520,波士頓大學授予導演榮譽人文藝術博士學位。」
  • 排名較低大學的博士PhD—讀還是不讀?
    《我放棄其他offer,選了排名130開外的大學》個人認為這跟「被排名很高的學校錄取要不要去讀」是一樣的。實際上做研究的話真的跟學校的排名關係不大。比如說我,在密西根州立大學(MSU)就讀,MSU全美排名吊車尾,並不有名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