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一份針對大學生的調研報告顯示:近一半大學生在大學前兩年幾乎一無所獲,36%的大學生讀了四年等於「白讀」。
造成這種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今天的大學老師和大學生,未把教學和學習放在首位。老師忙學術研究 學生忙交際活動。這項調研由美國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研究員埃斯特、美國最大私立大學紐約大學的教授理察·阿如姆等人合作完成。調研人員跟蹤調研了29所大學的超過3000個全日制大學生,調研基於這些大學生的成績單,對他們的問卷調查,以及對他們的學術評估:衡量學生批判性思維、分析推理能力和寫作技能的一種標準化測試。
調查結果發現,大學老師更喜歡聚焦在他們的學術研究上,而不是給年輕的大學生上課;大學生也不喜歡上課,而是喜歡參加交際活動。
報告中的數據顯示:45%的大學生在大學前兩年,學習上沒有「有意義的」收穫;36%的大學生,經過大學4年學習後,幾乎毫無改變,仍在原地踏步。大多數大學生畢業時,仍不能分辨閱讀材料中的哪些部分是事實、哪些部分是觀點。這些畢業生,無法分析鄰近地區犯罪率上升的原因,也無法拋開情緒性言辭、政治性謊言的幹擾,進而理性決策。理察說:「這真是讓人震驚、困惑的數據。」他說,接受調查的3000多個大學生,平均績點是3.2(註:績點是大學生成績的一個評價標準,簡單折算,績點3.2大約是百分制的82分),「現在的大學生不用很努力,就能通過考試,且獲得很好的成績!
一方面是大學生學習時間太少了 每周只有不到12小時,調研報告說,現在的大學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比幾十年前的大學生要少一半以上。每周168小時,現在的大學生,用於學習(課外學習)的時間只有7%(不到12小時)。反過來,他們每周花51%的時間(85小時)用於交際等大學課程之外的活動。
除了學習任務,還有非學術方面的任務,比如兼職——一方面可以賺錢交學費,另一方面,只是成績好的畢業生,在目前這種經濟形勢下已不管用。克裡斯蒂娜說:「如果你沒有一份好看的簡歷,你只能說『這是我寫的、幫助我形成批判性思維的優秀論文』,可惜這跟你的求職就業沒有關係。」
於此,大學生在社會中越發普遍,除了那些985,211名校畢業學生,普通大學畢業的學生,想要謀得一個好的前途,真的是越發困難,那寒門之中的大學生,也變的越來越水,但凡高中能夠按部就班,成為大學生,都註定是必然的了!然後在大學生表面數據不斷上升的過程中,四年裡,他們在學校又做了什麼呢?
虛度年華,在這自由的天堂裡,混吃等死,上課睡覺,下課玩耍,這或許就是當代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了,但凡缺乏一點自制力,荒廢的四年大學生活,註定是難以避免。
但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喚醒每一個頹廢中的大學生,指日可待,此刻的努力,不是為了他人,而是我們自己人生最後的捷徑,那些無謂的社交,無需我們刻意去維護,當你站起來,走在他們前面之時,你的圈子必定是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