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些行為,正在悄悄毀掉一個孩子

2020-07-15 光明網

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父母們都在為孩子的未來焦慮。他們為了孩子竭盡全力,陪孩子上興趣班、練琴、學奧數,買800萬的學區房,花3萬去撐一個暑假……就希望自己多付出點,換來孩子的成功。

更有一種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

他們時時刻刻監控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希望孩子的一切都在父母的掌控之中。可是,管得太多未必是好事,管得太多,就像給孩子戴上沉重的枷鎖,綁架了孩子的人生。

請家長先對照一下,是不是管太多了:

老是關心孩子該吃什麼

許多父母過度關心孩子的飲食,如果孩子確實食欲不振、日漸消瘦,你應該去諮詢兒科醫師。但如果不是,你就不必擔心他該吃什麼了。父母不要在飯桌上變成「控制狂」,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

與孩子的穿著「較勁」

父母不要過於苛求孩子們的穿著,即使有時你認為這樣穿很難看。父母要學會站在孩子們的角度來考慮,而不要總是從自己的觀點來看問題。

幹涉孩子如何做家庭作業

處處幫助孩子完成家庭作業不是個好方法。對於二年級或三年級以上的學生來說,父母就不要再幹涉孩子的家庭作業,父母如果給孩子的家庭作業提供過多幫助,會讓孩子們喪失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頻繁地給孩子打電話

打電話或發簡訊給在學校的孩子很不好。父母沒有必要幹涉孩子白天在學校的一言一行,這種不好的習慣尤其會干擾青少年,這樣做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要求孩子詳細匯報白天情況

向孩子詢問其白天的情況和「成為地方檢察官」是不一樣的。除非你懷疑他們出了嚴重問題,否則沒有必要強迫孩子向你匯報白天的詳細情況。

私自暗中搜查孩子隱私

監視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從無確定理由偷看孩子的博客到搜查孩子的臥室。專家說:「搜查孩子的臥室是一種卑劣手段。」你可以在遠處觀察孩子,而不要妨礙孩子在生活中的體驗。

學會如何管理他

其實,父母要做的不是管他,而是學會如何管理他。

管孩子,是大人要求孩子要怎麼做,孩子就得怎麼做,結果孩子充滿壓迫感和牴觸心理。因此,越管,孩子越不聽。而管理孩子,則是事先跟孩子商量共同認可的規則,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之上。因此,越管理,孩子越聽話。

舉個例子:

幼兒園放學了,孩子又要買零食。你突然想起最近已經吃過兩次外面的零食了,今天不能再讓他吃了,跟娃提出NO之後,迎來一陣哭鬧。而懂得管理孩子的父母,則會這樣做:我們說好一周只能在外面買兩次零食,這周你的次數已經用完了,我們一起遵守規定好嗎?媽媽回家給你做水果沙拉。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來看一下哪種方式是「管」,哪種是「管教」。

在一個商場的玩具店門口,兩個孩子都因為想要裡面的玩具大哭大鬧,非要讓媽媽給再買一個,但是這個月已經給孩子買過兩次玩具了。媽媽一:媽媽知道這已經是這個月的第三次了,知道不能慣著孩子,嚴厲地拒絕了孩子的請求,任由孩子哭鬧。媽媽二:媽媽先是抱了一下孩子,等孩子發洩一段時間後,情緒趨於穩定,溫柔且堅定地跟孩子說:「我知道你非常想要這個玩具的感受,但是按照約定,你這個月已經買了兩次玩具,我們共同制定的規則就要共同遵守,你再喜歡也需要等到下個月才能買。」

學會自我管理

真正成功的教育並不是家長對孩子多麼無微不至,多麼嚴厲盡責,而是如何讓孩子能夠做到自發的約束和管理。我們要做到讓孩子從心出發,真正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並把這些原則刻在心裡,成為他個人最亮的標籤,這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模式,而這項能力叫作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那麼,究竟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呢?

提高動手能力

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比如自己整理床鋪,自己去穿衣服、洗襪子、掃地等,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在孩子做自己的事時,爸媽可以給孩子一定獎勵,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加有勁頭去做事情。當然,由於孩子年幼,家長應該及時搭把手,比如給孩子倒一些洗衣服的水等。

制訂好計劃

在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中,很多事情都有先後順序和輕重緩急,每一天的安排也都比較有規律。如果要把這些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他們就需要學會制訂計劃,學會自我規劃。這也是衡量一個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標準。

當然,讓孩子學會制訂計劃和安排日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需要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當孩子處於學齡階段時,我們需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學會制訂計劃,並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了解自身責任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該孩子做的事就一定不要包辦和代替。學習是孩子的責任,收拾房間、清潔自身、掌控時間、接待自己的朋友也都是孩子的責任,父母不可越俎代庖。

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學會怎麼去和別人接觸,尊敬別人,才能有自己的目標,學會控制自己的叛逆,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

最後,父母不能一直當孩子還小,要像成年人一樣尊重和信任他。有的家長不論孩子多大還像對待小孩子一樣的方式來對待他。你不行,你還小,這個事情你做不了。很多事情都不跟孩子商量就自己決定,只是告訴孩子結果罷了。

家長可以把孩子當成家裡的一個重要成員,和孩子商量家裡面將要發生的事情,詢問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物中來,進而把一部分事務交給孩子來完成,讓孩子負責,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據新華網)

相關焦點

  • 父母這五種行為,正在悄悄毀掉孩子,可惜大部分父母都沒有察覺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 ——[美]泰曼·詹森教育的根在家庭,在父母,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一顰一笑中,一惱一怒中。孩子具有天生的模仿力,他會不由自主的模仿父母的行為、語氣和習慣,直到長大以後,活脫脫的變成父母的翻版。
  • 父母有四種行為,正在慢慢毀掉孩子,有的趕緊改掉
    導讀:父母有四種行為,正在慢慢毀掉孩子,有的趕緊改掉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有四種行為,正在慢慢毀掉孩子,有的趕緊改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幾種行為,正在慢慢毀掉孩子,後一個是很多80後爸媽的通病
    ,他們初始的行為認知都源於父母,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其產生深遠的影響,其中,對他們性格的影響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經常,父母一些不經意的行為,正在慢慢毀掉孩子。父母三種行為,可能正在毀掉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都比你懂事,我是怎麼生了你這麼一個孩子!」父母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內心煩悶的情緒雖然得到了宣洩,但是卻會刺痛孩子的心,他們會認為父母不認可自己,就會變得沮喪,自信心也受到嚴重的打擊,從而討厭父母,在心中埋下怨恨的種子。
  • 父母這五種行為,正在悄悄毀掉孩子,可惜,大部分父母都沒有察覺
    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首先要做這樣的人。這不是心靈雞湯,也不是說教,而是教育孩子的成功之道。教育的根在家庭,在父母,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一顰一笑中,一惱一怒中。孩子具有天生的模仿力,他會不由自主的模仿父母的行為、語氣和習慣,直到長大以後,活脫脫的變成父母的翻版。
  • 這「中國式禮貌」看似在培育孩子的品行,卻正在悄悄毀掉孩子
    這些禮貌行為,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內向,形成一個不健康的心理性格這5種常見的「中國式禮貌」,看起來是在培育孩子的品行,其實正在悄悄毀掉你的孩子,家長沒必要教,如果你也有,請一定要注意起來。,在父母諸多的否定之下,孩子也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 心理學:父母這些「暗示」,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心理學:你的這些「暗示」,正在毀掉你的孩子你知道嗎?經典條件反射學說創立者巴甫洛夫認為:孩子變笨,是被父母暗示的。巴普洛夫說,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當孩子在心理上「認可」了父母的負面暗示「我是一個笨小孩「」我是一個調皮的孩子「等等時,孩子就會不斷往父母所描述的形象上去靠攏。
  • 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
    這離不開專注力的培養,而現實卻是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如此這般,等孩子開始上學了,父母的焦慮只會有增無減。TA在一旁寫作業,你在一旁嘮叨個沒完;TA一點事兒沒做好,你就氣不打一出來;TA正在彈鋼琴,你會忍不住點評;TA報的一堆興趣班,你未必知道哪個是TA真心喜歡和擅長的?
  • 「啃小族」正在興起,毀掉孩子的童年,父母卻還沾沾自喜
    這種"啃小族"正在悄然興起,這樣的行為會毀了孩子的童年,這些父母卻在沾沾自喜。 "啃小族"毀掉孩子的童年 1、孩子淪為掙錢工具,失去天真 無論是讓孩子當模特,還是拿孩子來拍攝視頻求打賞,都會讓孩子成為父母掙錢的工具,孩子開始有了不一樣的經歷。
  • 5種常見的「中國式禮貌」,正在悄悄毀掉你的孩子,家長沒必要教
    我們國家歷來以「禮儀之邦」聞名,講文明懂禮貌成為固定的行為準則。禮貌的行為有助於人際交往,禮貌的人有助於社會和諧穩定。然而,有一些常見的「禮貌」並非有益,它正在一步步改變著我們的孩子,你中招了嗎?5種常見的「中國式禮貌」,正在悄悄毀掉孩子,家長沒必要教
  • 這3種嬰兒身邊常見物,正在悄悄毀掉孩子的視力,父母別忽視了
    這3種嬰兒身邊常見物,正在悄悄毀掉孩子的視力,父母別忽視了◆ 電子產品現如今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率非常之高。很多家長,不管是孩子的父母,還是孩子的爺爺奶奶等長輩,人手一部手機。孩子們也對這些閃光非常感興趣。
  • 父母的這些「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孩子日後難有出息
    當然了,在這樣的提倡下,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也會下意識去培養孩子節儉意識,畢竟賺錢養家過生活也不容易,讓孩子學會理性消費,引導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品質是每一個父母都希望的。不過女兒也比較喜歡舞蹈,於是找父親徵求他能給自己報一個舞蹈班,但又是被父親拒絕了,因為覺得學舞蹈作用不大,並且學費太貴了,只想讓孩子好好學習學校裡的知識,努力考試一個好的大學,將來有一個體面的工作就可以了。
  • 父母10種教養行為 毀掉快樂的孩子
    父母10種行為毀掉孩子(資料圖)有些父母常常對養育孩子抱有疑問:自己明明傾盡所有給孩子最好的愛,可孩子還是不領情,反而變得跟自己越來越遠,越來越不自信。這是為什麼呢?專家經過大量案例的積累,探究出父母如何用自以為是的愛毀掉原本自信快樂的孩子的十條共性問題,您不妨對照一看。
  • 中國式父母的「瞎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多數媽媽不知深淺
    important}導讀:對於有孩子的父母們來說,我們都知道想要養大一個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的到來就是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經濟支出。因此,有些家長們為了省錢供養孩子,往往有時候就表現得非常的節省,生怕在生活裡浪費掉一分一毫。
  • 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別不當回事
    導讀: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別不當回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的這種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別不當回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注意:一種「新暗傷」在幼兒園流行,可能正悄悄毀掉你家孩子
    而且這種流行的「新暗傷」,可能正在悄悄毀掉你家孩子。當好心分享變成固定任務,難保不會出現意料之外的傷害。比如之前因為親子作業而溺亡的那位父親,因此這種行為不應該過分提倡。還有就是孩子的三觀還在塑型的階段,若父母在中間沒有好好引導,可能會影響其三觀的建立。
  • 心理學家:父母的這3種行為,可能會毀掉一個孩子
    但批判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減少和杜絕這種環境的存在,因為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會毀掉了一個孩子。今天我們要論述的三種行為,也屬於這個類型。1、總讓孩子聽話的行為,其實是父母在彰顯自己控制的權力有兩種父母會充滿控制,一是沒有安全感的父母,這樣的父母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孩子為虛弱、沒有安全感的自己增加了力量。
  • 「中國式禮貌」,正在一步一步毀掉孩子,父母還在沾沾自喜嗎?
    導讀:「中國式禮貌」,正在一步一步毀掉孩子,父母還在沾沾自喜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式禮貌」,正在一步一步毀掉孩子,父母還在沾沾自喜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國父母的「敷衍」,正在毀掉孩子的「求知慾」,這3招可避免
    導讀:中國父母的「敷衍」,正在毀掉孩子的「求知慾」,這3招可避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父母的「敷衍」,正在毀掉孩子的「求知慾」,這3招可避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過度關心」的4種行為,正在悄悄破壞孩子的免疫力
    家長過度寵愛孩子,把孩子培養成溫室中的花朵,平時看著光鮮亮麗,但卻經不起風雨的洗禮。實際上,父母「過度關心」的4種行為,正在悄悄破壞孩子的免疫力。這樣一來,孩子一旦接觸到了外界環境,就很可能因為不適應而患病。2、讓孩子穿太多「有一種冷,叫我媽覺得我冷」,很多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凍到,不管什麼天氣都給孩子穿很多衣服。
  •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悄悄毀掉孩子,多數家長卻都還不自知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操之過急,更不能過度要求了,就像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一個懂禮貌的孩子,如果過於嚴格或引導不當,嚴重的話可能會慢慢毀掉一個孩子,你還在為自己那樣培養出一個「懂禮貌」的孩子而引以為傲嗎?那麼哪幾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悄悄毀掉一個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