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父母們都在為孩子的未來焦慮。他們為了孩子竭盡全力,陪孩子上興趣班、練琴、學奧數,買800萬的學區房,花3萬去撐一個暑假……就希望自己多付出點,換來孩子的成功。
更有一種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
他們時時刻刻監控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希望孩子的一切都在父母的掌控之中。可是,管得太多未必是好事,管得太多,就像給孩子戴上沉重的枷鎖,綁架了孩子的人生。
請家長先對照一下,是不是管太多了:
老是關心孩子該吃什麼
許多父母過度關心孩子的飲食,如果孩子確實食欲不振、日漸消瘦,你應該去諮詢兒科醫師。但如果不是,你就不必擔心他該吃什麼了。父母不要在飯桌上變成「控制狂」,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
與孩子的穿著「較勁」
父母不要過於苛求孩子們的穿著,即使有時你認為這樣穿很難看。父母要學會站在孩子們的角度來考慮,而不要總是從自己的觀點來看問題。
幹涉孩子如何做家庭作業
處處幫助孩子完成家庭作業不是個好方法。對於二年級或三年級以上的學生來說,父母就不要再幹涉孩子的家庭作業,父母如果給孩子的家庭作業提供過多幫助,會讓孩子們喪失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頻繁地給孩子打電話
打電話或發簡訊給在學校的孩子很不好。父母沒有必要幹涉孩子白天在學校的一言一行,這種不好的習慣尤其會干擾青少年,這樣做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要求孩子詳細匯報白天情況
向孩子詢問其白天的情況和「成為地方檢察官」是不一樣的。除非你懷疑他們出了嚴重問題,否則沒有必要強迫孩子向你匯報白天的詳細情況。
私自暗中搜查孩子隱私
監視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從無確定理由偷看孩子的博客到搜查孩子的臥室。專家說:「搜查孩子的臥室是一種卑劣手段。」你可以在遠處觀察孩子,而不要妨礙孩子在生活中的體驗。
學會如何管理他
其實,父母要做的不是管他,而是學會如何管理他。
管孩子,是大人要求孩子要怎麼做,孩子就得怎麼做,結果孩子充滿壓迫感和牴觸心理。因此,越管,孩子越不聽。而管理孩子,則是事先跟孩子商量共同認可的規則,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之上。因此,越管理,孩子越聽話。
舉個例子:
幼兒園放學了,孩子又要買零食。你突然想起最近已經吃過兩次外面的零食了,今天不能再讓他吃了,跟娃提出NO之後,迎來一陣哭鬧。而懂得管理孩子的父母,則會這樣做:我們說好一周只能在外面買兩次零食,這周你的次數已經用完了,我們一起遵守規定好嗎?媽媽回家給你做水果沙拉。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來看一下哪種方式是「管」,哪種是「管教」。
在一個商場的玩具店門口,兩個孩子都因為想要裡面的玩具大哭大鬧,非要讓媽媽給再買一個,但是這個月已經給孩子買過兩次玩具了。媽媽一:媽媽知道這已經是這個月的第三次了,知道不能慣著孩子,嚴厲地拒絕了孩子的請求,任由孩子哭鬧。媽媽二:媽媽先是抱了一下孩子,等孩子發洩一段時間後,情緒趨於穩定,溫柔且堅定地跟孩子說:「我知道你非常想要這個玩具的感受,但是按照約定,你這個月已經買了兩次玩具,我們共同制定的規則就要共同遵守,你再喜歡也需要等到下個月才能買。」
學會自我管理
真正成功的教育並不是家長對孩子多麼無微不至,多麼嚴厲盡責,而是如何讓孩子能夠做到自發的約束和管理。我們要做到讓孩子從心出發,真正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並把這些原則刻在心裡,成為他個人最亮的標籤,這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模式,而這項能力叫作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那麼,究竟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呢?
提高動手能力
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比如自己整理床鋪,自己去穿衣服、洗襪子、掃地等,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在孩子做自己的事時,爸媽可以給孩子一定獎勵,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加有勁頭去做事情。當然,由於孩子年幼,家長應該及時搭把手,比如給孩子倒一些洗衣服的水等。
制訂好計劃
在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中,很多事情都有先後順序和輕重緩急,每一天的安排也都比較有規律。如果要把這些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他們就需要學會制訂計劃,學會自我規劃。這也是衡量一個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標準。
當然,讓孩子學會制訂計劃和安排日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需要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當孩子處於學齡階段時,我們需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學會制訂計劃,並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了解自身責任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該孩子做的事就一定不要包辦和代替。學習是孩子的責任,收拾房間、清潔自身、掌控時間、接待自己的朋友也都是孩子的責任,父母不可越俎代庖。
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學會怎麼去和別人接觸,尊敬別人,才能有自己的目標,學會控制自己的叛逆,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
最後,父母不能一直當孩子還小,要像成年人一樣尊重和信任他。有的家長不論孩子多大還像對待小孩子一樣的方式來對待他。你不行,你還小,這個事情你做不了。很多事情都不跟孩子商量就自己決定,只是告訴孩子結果罷了。
家長可以把孩子當成家裡的一個重要成員,和孩子商量家裡面將要發生的事情,詢問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物中來,進而把一部分事務交給孩子來完成,讓孩子負責,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據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