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鬱「靠自己」不在少數 高校心理諮詢需醫教結合

2020-12-17 信網

原標題:有的學生不願意求助,有的學生卻「排不上隊」——高校心理諮詢,敲開這扇門難嗎

近段時間,又有多起大學生輕生事件登上熱搜榜。在為這些戛然而止的青春長嘆一聲時,許多人疑惑,行至崩潰的邊緣,他們有沒有去過學校的心理諮詢室求助?而高校的心理諮詢又該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切實有效的幫助?連日來,記者深入學校,採訪了部分學生和相關專家。

不願求助專業機構,抗抑鬱「靠自己」的情況不在少數

袁夢在研二的時候時常「情緒起伏很大,動不動就發火,一點事就哭」,結果去醫院檢查出患有重度抑鬱症。儘管醫生開了很多藥,但她「一個都沒吃,(因為)藥物有依賴性」。袁夢說她主要靠自己。

像袁夢這樣「靠自己」的情況不在少數。今年5月,有媒體在社交網絡上發起一項名為「當你覺得心理壓力大時,會怎樣緩解」的小調查,兩天時間裡共有2.3萬人參與調查,其中1.1萬人選擇「硬撐著,正常生活」,僅有543人選擇了「求助於專業機構」。袁夢說:「抗抑鬱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任何人都沒辦法幫忙,不添亂就很好了。」

北京交通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科普專家張馳根據自己多年工作經驗總結,抑鬱症患者的一個主要症狀就是自我否定、自我評價降低,覺得自己是最孤獨的、最差勁的,有一種無力感、無助感。張馳曾諮詢過這樣一個學生,他基本不與別人交往,封閉在自我世界裡。面對這樣的情況,張馳認為不能簡單地評判是學生抗挫能力差,這其實是有心理問題的表現,很多時候他們自己無法緩解,需要求助於專業機構。

青島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米振宏給出的抵抗抑鬱「藥方」是:開放的性格,要學會尋求幫助,學會傾訴。「諮詢師、精神科醫生,以及家人的幫助都很重要,整個社會支持系統非常重要。如果光靠一個人的話,療效肯定不是很明顯。因為本身患者的自我認知就出現了問題,沒有旁人幫助,恢復得就比較慢。」

記者採訪發現,在面對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時,許多學生擔心自己的心理問題會被告知學校,進而被告知家長。在某高校校園論壇上,有學生提問:心理諮詢之後,會不會通知輔導員和導師說這個學生有心理問題。另一位學生回答道:「講實話,對保密性不要有期待,親身經歷。因為這個問題,我曾經受到挺大的打擊。但是心理諮詢還是可以做的,只看你更想恢復心理健康,還是更注重私密。」

在2007年編制的《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中明確規定,諮詢師應清楚了解保密原則的應用及限度,在來訪者有傷害自身或傷害他人的嚴重危險時,作為保密原則的例外,諮詢師有預警責任。米振宏也證實了這一點:「在諮詢之前,學生要籤知情同意書,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保密原則,這是心理諮詢的職業倫理。但有三個保密例外,這也是必須讓學生知曉的。第一是出現了自傷自殺的行為;第二是需要轉介給精神科醫生;第三是觸犯了法律。」

選擇心理諮詢的學生數量逐年上升,需預約排隊

大四學生白鹿在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實習了兩個月,她說:「我以前從來沒有意識到有精神疾病、有精神困擾的人會如此之多。我們每天都會接到來訪者的電話,因為來訪的人太多,我們都不能及時回應他什麼時候能排上。」實際上白鹿所在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有20個心理諮詢師輪流值班,每天五六個人,都排得滿滿的。而來預約諮詢的同學,「大概排個兩周才能排到。」

米振宏比較了近5年學校新生開學心理普測的數據,發現篩查出有抑鬱傾向的學生數逐年上升,一學年的諮詢量變成5年前的3倍,從500多人次增長到1600人次左右。張馳認為,心理諮詢預約量越來越多,一方面是發病率有所升高,另一方面是通過科普等工作使得學生和社會的知曉率高了。「病恥感」降低,願意主動尋求幫助,實現了認知轉變。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球12億10至19歲青少年群體中,約20%存在心理健康問題,10至19歲青少年群體遭受的疾病和傷害中,約16%由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米振宏說,相關數據顯示,美國大學生自殺率是十萬分之七,日本是十萬分之十四,中國是十萬分之一至三。張馳認為:「我國高校除了心理諮詢中心會做科普、講座、培訓以外,輔導員也會對學生主動幫助、主動關心,這種機制能起到預防和保護的作用。心理問題就是要早發現、早評估、早治療。」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其中要求,加大對重點人群如青少年的幹預力度,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米振宏認為,抑鬱症篩查很有必要,「像有些抑鬱症很難通過觀察來判定,所以依靠抑鬱量表的篩查是很重要的。但光靠量表也不行,還要通過諮詢師一對一面談,排除假陽性。有的學生雖然量表上得分高,但實際上並沒有問題。」

「這裡面有兩個問題要注意,」張馳說,「第一,學校有沒有資質來進行抑鬱症篩查,在保護學生的前提下,如何去做好篩查服務還需要具體的落實措施;其次,最核心的是篩查之後必須要有應對方式,如何在生命權、知情權和保密性之間做出平衡,如何給學生做下一步的治療,這些都需要再做細節化的研討。」

用好醫教結合,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需要全員育人模式

今年疫情期間,青島大學心理諮詢服務團隊輪流24小時在線值守。一天晚上,一位同學留言說家人不關心自己,每天晚上都失眠,覺得生活毫無意義,「還不如早點死去」,當天諮詢師看到後立即與這位學生聯繫,進行危機幹預,並持續跟進,為學生解開心結。之後,這個學生再次留言說:「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和別人討論我的痛苦,我感覺有一束光照進了我內心的那片黑,感謝老師。」

米振宏說:「每個人生命可能都伴有創傷,分享和陪伴,會讓人感受到溫暖,更會讓人獲得力量。當學生遇到困擾的時候,有一個地方去尋求幫助,是很必要的。」

《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也作出要求,中學、高等院校均設置心理輔導(諮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學、高等院校所有學生的必修課,每學期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授課,指導學生科學認識抑鬱症,及時尋求專業幫助等。

「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只是心理諮詢中心的事情,需要形成合力。從心理中心到院系輔導員,再到班級的心理委員,至少有三級網絡體系。心理中心除了跟各個學院保持聯繫,還要跟學校的各個部門密切聯動,即使是樓管也需要懂得如何跟學生們相處,保護學生們的健康安全。這其實是一個全員育人的模式。」張馳坦言。

在張馳看來,醫教結合將是未來更好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模式。用「醫學+教育」的方式,實現提前幹預,具體幹預方案需要學校和醫院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共同商討,學校提供教育幫助和輔導,醫院則提供醫學資源和治療。「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系統和醫療系統,心理輔導和專業治療,形成聯動模式,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減少悲劇發生,助力整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古德]

相關焦點

  • 高校心理諮詢:有些學生不願求助專業機構 有些則需預約排隊
    在為這些戛然而止的青春長嘆一聲時,許多人疑惑,行至崩潰的邊緣,他們有沒有去過學校的心理諮詢室求助?而高校的心理諮詢又該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切實有效的幫助?連日來,記者深入學校,採訪了部分學生和相關專家。 不願求助專業機構,抗抑鬱「靠自己」的情況不在少數袁夢在研二的時候時常「情緒起伏很大,動不動就發火,一點事就哭」,結果去醫院檢查出患有重度抑鬱症。
  • 高校心理諮詢,敲開這扇門難嗎
    在為這些戛然而止的青春長嘆一聲時,許多人疑惑,行至崩潰的邊緣,他們有沒有去過學校的心理諮詢室求助?而高校的心理諮詢又該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切實有效的幫助?連日來,記者深入學校,採訪了部分學生和相關專家。不願求助專業機構,抗抑鬱「靠自己」的情況不在少數袁夢在研二的時候時常「情緒起伏很大,動不動就發火,一點事就哭」,結果去醫院檢查出患有重度抑鬱症。儘管醫生開了很多藥,但她「一個都沒吃,(因為)藥物有依賴性」。袁夢說她主要靠自己。像袁夢這樣「靠自己」的情況不在少數。
  • 打通高校心理諮詢與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據《光明日報》報導,高校校園內個別學生患有抑鬱症,但是不願求助專業機構,抗抑鬱「靠自己」的情況不在少數。今年5月,有媒體在社交網絡上發起一項名為「當你覺得心理壓力大時,會怎樣緩解」的小調查,兩天時間裡共有2.3萬人參與,其中1.1萬人選擇「硬撐著,正常生活」,僅有543人選擇了「求助於專業機構」。
  • 河北在線心理諮詢平臺典型案例丨怎麼判斷自己是否抑鬱及抑鬱程度?
    2月8日,由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與長城新媒體集團共同推出的河北在線心理諮詢平臺上線,聯合河北省精神衛生中心、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等多家省級醫院,為全省群眾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疫情期間,你是否恐慌焦慮不知如何應對?復工在即內心充滿擔憂?一線工作壓力過大?心理專家來為你答疑解惑!河北在線心理諮詢平臺。
  • 高校心理諮詢,能否解救被抑鬱症裝在套子裡的人?
    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約四分之一的中國大學生承認有過抑鬱症狀。不久前,網紅李雪琴向媒體透露,自己在北大讀書期間罹患抑鬱症,在學校心理諮詢中心治療時,雖然她曾殷切地懇請心理老師為她保守秘密,但老師最終還是將她的情況告知了學校,致使她對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徹底失去信任。這個故事,再次引起了公眾對於大學生抑鬱群體和高校心理諮詢工作的廣泛關注。
  • 特殊兒童康復教育中的「醫教結合、綜合康復」體系
    2007年,美國華盛頓大學言語病理與聽力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教授、言語聽覺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黃昭鳴先生提出了特殊教育學校「醫教結合、綜合康復」體系的構建與實施計劃。多重障礙是指生理、心理或感官上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障礙。
  • 圓桌討論 + 公益預諮詢|性少數群體:願你在諮詢之中勇敢做自己
    如果你是性少數群體,並且有意願體驗公益預諮詢,你可以掃描文中的二維碼填寫公益預諮詢的預約表單。沒有提供二維碼的諮詢師暫時不參加本次活動,但歡迎你與他們聯繫討論直接諮詢的可能。如果你願意進入一段長程諮詢,也歡迎直接與「開始諮詢」的諮詢師們聯繫。
  • 幫你走出抑鬱的15條有效建議|心理諮詢師說
    國家衛健委近日出臺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將抑鬱症的檢測納入了高中、高校的入學體檢中。這無疑是一次極大的進步,但也從側面反映了抑鬱問題的嚴重性與普遍性。這些自動化的思維往往是偏激不理性的,我們的情緒也會受此影響。比如在舉例中,回頭看看當時的情景,我們自然能夠想到老師說我變了很多,有著很多種可能,至少不是百分百的認為我醜,但對於當時的自己而言,受到的影響就是被「百分百的可能」所影響。如果不回頭梳理,可能這份「百分百」就會持續影響自己。回顧並理清這些偏激的想法的過程,就如同在抓住一根脫離苦海的繩子往上爬。
  • 抑鬱篩查納入學校體檢:應該期待怎樣的高校心理支持體系?
    雖然中文叫做「自評量表」,但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自己做的意思。這是一份就醫時醫生會提供給病人做的臨床量表。通過這份量表得出的分數需要結合專業人士如心理醫生的諮詢問診,才能得出最終診斷。根據美國心理學學會(APA)提供的信息,PHQ-9的內部一致性較高,在一項包含兩個病人群體的研究中達到.86和.89(Kroenke et al, 2001),作為臨床使用是比較可靠的。
  • 抑鬱篩查納入學校體檢:應該期待怎樣的高校心理支持體系?
    雖然中文叫做「自評量表」,但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自己做的意思。這是一份就醫時醫生會提供給病人做的臨床量表。通過這份量表得出的分數需要結合專業人士如心理醫生的諮詢問診,才能得出最終診斷。根據美國心理學學會(APA)提供的信息,PHQ-9的內部一致性較高,在一項包含兩個病人群體的研究中達到.86 和.89(Kroenke et al, 2001),作為臨床使用是比較可靠的。
  • 心理諮詢的經驗告訴我:孩子的厭學或許只是抑鬱的一個症狀
    是的,其實我想說的就是厭學孩子與抑鬱的關係。我在厭學孩子的心理諮詢過程中,發現這些孩子都有明顯的抑鬱症狀,而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們通常難以理解孩子,以為孩子就是偷懶,不上進。我諮詢的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小男孩,他非常形象的描述他自己為什麼不願意去學校,他說自己每天一到學校門口就好像有個機器啟動了,要把他吃掉一樣,每天在學校裡是一種生不如死的感受。
  • 「心理諮詢之抑鬱治療的作用一」如何選擇合適的心理諮詢師?
    本文會教大家一些方法,普及一些關於心理諮詢師的知識,以便大家能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諮詢師判斷訪客是什麼樣的心理問題。但是,在我國法律中,是不允許心理諮詢師對訪客下診斷報告的。如果心理問題不是很嚴重,就像有了抑鬱情緒,可以直接找心理諮詢師。
  • 抑鬱症的8個自我治療辦法,靠自己走出抑鬱
    目前,除了到專門的心理諮詢中心或心理治療機構尋求專業治療外,個人採用一些切實的自我調適方法也是可以有效緩解甚至消除抑鬱症狀,這其中主要是指輕度或中度的抑鬱症狀。  抑鬱症患者可在早晚的時間練習觀息法,練習時輕輕閉上雙眼,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無論任何念頭出現,你都要以不推、不抗、不糾纏的心接納它,而你所需要做的就只是純然的觀察呼吸,以盤腿的姿態,二十分鐘時間為基礎,半個月至一個月後,可以延長練習時間至四十分鐘到—個小時。
  • 「特寫」中國首次從制度層面關注高校抑鬱群體,他們因何不快樂?
    抗抑鬱的最常用藥中,文拉法辛100多元一盒,還有百適可、百憂解、曲唑酮都是幾十元一盒。在各醫院精神科看診,診費有所差異,不過以田亮所在的平安醫院精神科進行專業心理諮詢為例,50分鐘不到200元。界面新聞記者採訪的抑鬱學生,全都來自小康家庭。不過,對於我們未能採訪到的高校貧困抑鬱症患者,由於抗抑鬱症的藥物和診費大多能走城鎮醫保,治療費用理應不成問題。
  • 5年心理諮詢經驗看「中國抑鬱」和「美國抑鬱」的區別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其實我做心理諮詢工作目前已經五年,在這五年當中,由於網絡的發達,我接觸到很多美國成長的華人。很好奇的是美國人在做心理治療過程中特別害怕對關係上癮,尤其是害怕自己依賴他人。而中國人在做心理治療過程中特別害怕對藥物成癮,尤其在痛苦時期特別擔心自己只能通過藥物來對抗情緒問題。
  • 吃香蕉抗抑鬱?| 心理科普 Vol.18
    在一節心理課上,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道。咦,香蕉不僅能治便秘還能緩解抑鬱?我們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呢?如此神奇的水果真的存在嗎?由此,我們對香蕉的功效產生了好奇。香蕉抗抑鬱是真的嗎據了解,目前國內外只有天津醫科大學在2019年發表了有關香蕉和抑鬱之間關係的研究。此研究通過食物頻率問卷對天津24673名成年人進行了香蕉食用量評估,並採用抑鬱自評量表(SDS)評估其抑鬱症狀。問卷調查的結果讓我們感到很詫異:男性攝入的香蕉越多越不容易抑鬱,而女性攝入的香蕉越多越有可能抑鬱。
  • 「擺脫抑鬱」實用乾貨!如何找到靠譜的心理諮詢機構
    心理諮詢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被人們所熟知,但普及度不高,許多人對心理諮詢有很深的誤解。那麼我們又該從哪些方面判斷一個心理諮詢機構靠不靠譜呢?許多商人嗅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機,紛紛湧入心理諮詢行業。但是這些新的諮詢機構往往魚龍混雜,經營不成熟,存在著對諮詢師的專業度把控不嚴,諮詢流程不規範等問題,不僅沒有真正幫助到來訪者,而且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 江西南昌妙齡少女情感抑鬱心理諮詢案例
    人都有抑鬱的時候,因為生活受了打擊,因為身邊的人離開等等,人生就是這樣波折,誰都不會一帆風順,接納生活中的各種考驗,經歷考驗才會讓我們更好的成長。 今天江西南昌格天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為大家帶來關於情感抑鬱心理這方面的一個真實案例。
  • 中國有5400萬抑鬱症患者:抑鬱後到底該吃藥、諮詢還是自助?
    有人走出家門和人相處,結果情不自禁要去和優秀的朋友對比,和他們呆在一起越久越抑鬱。有人鼓起勇氣和父母溝通,結果父母不僅不理解,還不停斥責孩子。ta對家庭、親情還有整個世界越發失望了,覺得自己一輩子都好不起來。
  • 教了三個月心理諮詢課 我看到曾經的自己
    「老師,我在家裡快要待不下去了,和爸媽三兩句話就能吵起來……」「我每天熬夜打遊戲,停下來就頓感索然無味,知道這樣不好,但控制不了自己……」……3個月前的我,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在家裡開設遠程心理諮詢課,現在卻成了我的暑假常態,並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