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態環境部到環境保護部 兩字之差有何深意?

2020-12-27 東方網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和環境保護部,兩字之差有深意

  告別多頭治理。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塵埃落定。

  一個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部門——生態環境部,即將登場。

  首位生態環保部部長李幹傑在「部長通道」上直言:自己責任更重、壓力更大、信心更足。

  從環境保護部到生態環境部,雖然只有兩字之差,卻意味深長。

  中新網記者 李卿 攝(來源:中新網)

  環保部歷史沿革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已對國家環保機構進行過多次改革。

  1988年7月,環保工作從城鄉建設部分離出來,成立獨立的國家環境保護局(副部級)。

  此後在1998年、2008年,國家環保機構又發生兩次大的改革。

  1998年國家環境保護局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部級),2008年升格為環境保護部,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但這次對環保機構改革的思路似乎不同於以往:不是提升地位,而是著重調整職責。

  李忠果 攝(來源:中新網)

  在現行體制下,中國環保相關職責分布在多個機構。

  以汙水防治為例,地下水歸國土部;河流湖泊水歸環保部;排汙口設置由水利部管;農業面源汙染歸農業部治理;海裡的水則由國家海洋局負責。

  用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的話說,長期以來中國生態環保領域體制機制有兩個突出問題:

  一是職責交叉重複,「疊床架屋、九龍治水、多頭治理,出了事責任不清楚」;

  二是監管者和所有者沒有很好區分,「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有些裁判員獨立出來,他的權威性、有效性也不是很強」。

  本次機構改革方案對此作出了有針對性的改進。

  根據改革方案,將原環保部的職責,國家發改委的應對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國土資源部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汙染職責,水利部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汙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農業部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汙染治理職責,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職責,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南水北調工程項目區環境保護職責都進行了整合,統一組建成生態環境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術語很多,部委也很多,可能很多人看了一頭霧水。總結為一句話就是:告別多頭管理!

  告別多頭管理

  在實踐中,老百姓經常會遇到投訴無門的問題。

  「一隻蛤蟆跳進水裡,歸農業部管,蹦到岸上就歸林業局管。我種牡丹歸林業局管,改種芍藥就得歸農業部了,因為一個是草本,一個是木本。」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會長樓繼偉的一番話,引來一片笑聲。

  雖然是一句戲謔,但卻折射出機構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行政機構的「條塊化」職權分割。

  這經常導致的結果是,部門間相互扯皮推諉,老百姓的問題無法根本解決。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來源:中新網)

  環保部此次改革,正是將分散在農業、海洋、水利等個部門的職責歸攏到一起。用李幹傑的話來說就是,將實現「五個打通」:

  第一,打通了地上與地下

  第二,打通了岸上與水裡。

  第三,打通了陸地和海洋。

  第四,打通了城市和農村。

  第五,打通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即大氣汙染防治和氣候變化應對。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看來,很多汙染往往是交叉重疊和相互貫通的,僅靠單個部門的力量是很難達到整體治理效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必要從體制上把現有的機構理順。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此次組建生態環境部,是對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的落實,也是在彌補過去中國在生態環保上的短板。

  如今,汙染防治已被列為中國未來三年要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

  從中共十九大報告明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到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再到組建生態環境部,中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可見一斑。

  附:首位生態環境部部長簡歷

  李幹傑,男,漢族,1964年11月出生,湖南望城人,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高級工程師。

  1981年9月在清華大學核反應堆工程專業學習,1986年7月在清華大學攻讀核反應堆工程與安全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9年7月研究生畢業後在國家核安全局北京核安全中心參加工作,歷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管理司副司長,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核安全中心主任、黨委副書記(正局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核安全司司長等職務。

  2006年12月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國家核安全局局長。2008年3月任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核安全局局長。2016年10月任河北省委副書記,省委黨校校長。2017年5月任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2017年6月任環境保護部部長。

  2018年3月19日任生態環境部部長。(簡歷來源:環境保護部官網)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如何簡稱?聽聽發言人怎麼說
    一個多星期以前,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整合了原環境保護部、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水利部等部門的職責。在原環境保護部二樓的新聞發布廳內,藍色的背景板上的字樣已經替換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 【環境保護】環境保護部《「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解讀
    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補齊生態環境保護短板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解讀《「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5編制實施《規劃》,要求我們把五大發展理念真正地落實到環保工作中去,以創新突破瓶頸,以協調促進平衡,以綠色補缺生態,以開放加強融合,以共享激發動力,補齊社會發展中的短板,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面小康社會普惠的公共產品和民生福祉。第三,編制實施《規劃》,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第一個百年目標的迫切要求。
  • 生態環境部1號令
    生態環境部令部令 第1號關於修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
  • 生態環境部等四部門發文:全面禁止進口固廢
    原環境保護部、海關總署、原質檢總局辦公廳《關於加強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和執法信息共享的通知》(環辦〔2011〕141號),原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原質檢總局2015年第69號公告,原環境保護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原質檢總局2017年第39號公告,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2018年第6號公告,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2018年第68號公告同時廢止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
    機構改革後,《生態環境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規定生態環境部負責「組織制定各類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制度並監督執法」,承擔自然保護地相關監管工作。《關於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負責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工作。近年來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不斷加強,取得顯著成效。
  • 環境保護部部長會見挪威氣候與環境大臣
    6月27日,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幹傑在京會見挪威氣候與環境大臣維達爾·赫爾格森先生一行,雙方就中挪環境保護合作進行了會談。會後,雙方共同籤署了兩國環保部門《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合作諒解備忘錄》 中國環境報王亞京攝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幹傑今日在京會見了挪威氣候與環境大臣維達爾·赫爾格森先生,雙方就促進綠色發展、深化環境領域合作等共同關心的議題交換了意見。李幹傑首先代表環境保護部對維達爾·赫爾格森一行的來訪表示歡迎,並簡要介紹了當前中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
  • 環境保護部發布2016年環境日主題
    環境保護部今日向媒體通報,2016年環境日主題為「改善環境質量 推動綠色發展」,旨在動員引導社會各界著力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綠色發展理念,從身邊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環保責任,呵護環境質量,共建美麗家園。
  • 生態環境部:關於徵求《環境空氣臭氧汙染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
    北極星大氣網訊:北極星環保網獲悉,7月6日生態環境部公布關於徵求《環境空氣臭氧汙染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內容如下:聯繫人:生態環境部吳豐成 陳勝通信地址:北京市西直門南小街115號郵政編碼:100035電話:(010)66556641/66556209傳真:(010)66556206電子郵箱:chen.sheng@mep.gov.cn附件:1.徵求意見單位名單2.環境空氣臭氧汙染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
  • 環保部不再保留,組建生態環境部,任務重:增6職責,2個不再不留、1個保留
    (來源:人民日報)兩會 | 國務院將組建生態環境部 此前經歷六次大變革來源:中國經營報 兩會記者 石英婧 北京報導根據3月13日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組建生態環境部。將環境保護部的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應對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國土資源部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汙染職責,水利部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汙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農業部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汙染治理職責,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職責,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南水北調工程項目區環境保護職責整合,組建生態環境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生態環境部對外保留國家核安全局牌子。
  • 生態環境部發布《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及配套環境監測標準修改單
    按照《大氣汙染防治法》相關規定和國務院印發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要求,近日生態環境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2012)修改單,修改了標準中關於監測狀態的規定,並修改完善了相應的配套監測方法標準,實現了與國際接軌。
  • 環境保護部發布2017年環境日主題和宣傳海報
    環境保護部發布2017年環境日主題和宣傳海報 環境保護部今日發布2017年環境日主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旨在動員引導社會各界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自覺踐行綠色生活,共同建設美麗中國。
  • 生態環境部:6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沒有獨立管理機構
    潘晟昱 攝 中新網6月29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消息,在今日的生態環境部例行記者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16個省區的6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沒有獨立管理機構,有26個省區的11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沒有管理機構。
  • 生態環境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徵求意見稿)》。聯繫人:謝慧地址:北京市西直門南小街115號(郵編:100035)電話:(010)66556425傳真:(010)66556424聯繫人: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姜昀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苑路28號院(郵編:100012)電子郵箱:jiangyun@acee.org.cn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 環境保護部發布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向汙染宣戰」
    環境保護部發布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向汙染宣戰」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15 12:29 來源: 環境保護部網站   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今日向媒體公布,2014年「六·五」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為
  • 生態環境部繼續加大約談力度
    原標題:「環保約談」地方政府 威力有多大?  九成以上地方沒被第二次約談 生態環境部繼續加大約談力度  「對於問題通報,我深受教育和警醒,我作為市政府分管這項工作的領導,應該進行深刻檢討,廣州市政府作為屬地政府負有重要責任,應該進行深刻反省。」
  • 生態環境部關於印發《生態環境部政府信息公開實施辦法》的通知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19年7月18日(此件社會公開)生態環境部政府信息公開實施辦法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生態環境部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設法治政府,充分發揮生態環境政府信息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活動的服務作用
  • 環境保護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做好環境保護規劃財務工作,是加強環境保護、有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今天的發布會,我們邀請到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負責人尤豔馨女士、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先生,稍後,他們將向大家介紹環境保護規劃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先簡要介紹一下環境保護部近期幾項重點工作情況。
  • 環境保護部關於發布《建設項目竣工環境
    《暫行辦法》中涉及的《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指南汙染影響類》,環境保護部將另行發布。「全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信息平臺」將於2017年12月1日上線試運行,網址為http://47.94.79.251。可以登錄環境保護部網站查詢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相關技術規範(kjs.mep.gov.cn/hjbhbz/bzwb/other)。
  • 環境保護部發布施行《環境保護部公文處理辦法》
    第六條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歸口管理環境保護部公文處理工作,並負責指導派出機構、直屬單位的公文處理工作。    第二章 公文的種類及使用範圍    第七條 環境保護部公文種類主要有:    (一)命令(令)    適用於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發布部門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行政措施;嘉獎有關單位及人員。
  • 生態環境部組織完成長江經濟帶120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指示精神,切實做好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17-2018年,生態環境部(原環境保護部)聯合原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原農業部、原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原國家海洋局等六部門組織開展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