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約談地方政府威力多大?生態環境部繼續加大約談力度

2021-02-10 企事業環保

原標題:「環保約談」地方政府 威力有多大?

  九成以上地方沒被第二次約談 生態環境部繼續加大約談力度

  「對於問題通報,我深受教育和警醒,我作為市政府分管這項工作的領導,應該進行深刻檢討,廣州市政府作為屬地政府負有重要責任,應該進行深刻反省。」 5月11日,在生態環境部機關裡舉行的約談會上,廣州市副市長馬文田就該市多家企業非法轉移傾倒危險廢物、政府部門監管失職表態。

  這樣的環保約談已實行多年。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取代原環保部後,約談力度依然不減。5月前兩周已密集約談了多個地方政府。5月3日,約談山西省晉城、河北省邯鄲和山西省陽泉3市政府;5月11日,約談廣州等7市政府。

  這些年有哪些城市被約談了?

  北京青年報記者根據公開報導統計,截至目前,已有61個地方政府被生態環境部(原環保部)約談。

  從2014年下半年原環保部正式啟動對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的約談以來,已有以下地方上過約談名單。

  2014年,被約談的地方政府有6個,分別是湖南省衡陽市、河南省安陽市、貴州省六盤水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遼寧省瀋陽市、雲南省昆明市。

  2015年,是新環保法實施的第一年,除了1月和10月沒有約談外,其餘每個月都約談了地方政府。

  其中,2月約談了吉林省長春市、河北省滄州市、山東省臨沂市、河北省承德市;3月約談了河南省駐馬店市;4月約談了河北省保定市;5月約談了山西省呂梁市;6月約談了四川省資陽市、江蘇省無錫市、安徽省馬鞍山市;7月約談了河北省邢臺隆堯縣、河北省邢臺任縣、河南省鄭州市;8月約談了河南省南陽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9月約談了甘肅省張掖市;11月約談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2月約談了山東省德州市。

  2016年,約談了山西省長治市、安徽省安慶市、山東省濟寧市、河南省商丘市、陝西省鹹陽市、山西省陽泉市、陝西省渭南市、山西省呂梁市。從約談的城市可以看出,山西成為約談的重點。

  2017年,約談了山西省臨汾市、天津市北辰區、河北省石家莊趙縣、河北省邯鄲永年區、河北省衡水深州縣、山西省運城河津縣、河北省唐山開平區、吉林省四平市、吉林省公主嶺市、江西省景德鎮市、河北省衡水市、山東省淄博市、河南省滎陽市、山西省長治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津市東麗區、河北省邯鄲市、河北省保定清苑區、河南省新鄉牧野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黑龍江省鶴崗市等。

  2018年,5月上旬,已約談山西省晉城市,河北省邯鄲市,山西省陽泉市,廣東省廣州市、江門市、東莞市,江蘇省連雲港市、鹽城市,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和浙江省溫嶺市。

  顯而易見,2015年新環保法實施後,原環保部對地方政府的約談開始加速。

  2014年總共約談6個地方政府,2015年、2016年、2017年這一數字分別為18個、8個和23個。

  今年5月,被環保約談的地方城市數量已達到10個。

  從約談城市所屬的省份來看,被約談的城市已經覆蓋了23個省(市、區)。

  在各省的約談城市數量上,河北省位居第一,先後有滄州、承德、保定等12個市(縣)被約談,佔總數的近20%;並列第二名的是河南省和山西省,各有7個城市被約談;接下來是各有4個城市被約談的山東省和黑龍江省。

  從被約談城市的行政級別來看,被約談最多的是地級市,超過總數的五成。

  縣級市也有被約談的,如河北省邢臺市下屬的隆堯縣和任縣。對縣級市的約談體現了環保壓力從中央向基層政府的傳導。

  省會城市也有被約談的。目前已有哈爾濱、瀋陽、昆明、長春、鄭州、廣州6個省會城市被約談,佔總數的10%。東三省的省會全部被約談過。

  此外,河北省邯鄲市、山西省陽泉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山西省呂梁市等城市已經被約談過兩次。

  在約談形式上,通常包括非公開約談和公開約談,單獨約談和集體約談,由生態環境部直接進行的和由生態環境部委託各個督察局進行的約談,前者通常在北京,後者一般在督察局所在城市或被約談城市舉行。

  以《環境保護部約談暫行辦法》實施後第一個被約談的衡陽市政府為例。2014年9月15日,因為汙水處理廠建設嚴重滯後,當時的衡陽市市長周海兵被原環保部華南環保督查中心約談,這是一次單獨的和非公開的約談。

  從2017年開始,原環保部開始啟動大規模集中約談,將被約談城市的政府主要領導請到了位於北京的部機關裡,城市數量有時候達到了7個,而且基本都是公開約談。這種趨勢變化反映了約談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當然,儘管組織的難度加大,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從被約談的兄弟城市那裡,我們學到了整改的好經驗和好做法;對於他們出現的問題,我們會堅決避免。」這是多名被約談官員表態時說過的一句話。

  哪些問題會觸動環保約談機制?

  至於被約談原因,要分多種情況。

  在環保領域,涉及大氣汙染問題出現頻率最高,空氣品質指數「爆表」的地方頻繁被約談。接下來是水環境、土壤環境和自然保護區破壞問題。最近對廣州等7市的約談是關於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的,這是生態環境部首次因非法轉移傾倒危險廢物問題集體約談地方政府。

  從點出的問題來看,政府監管不到位、重汙染天氣應對流於形式、企業違法排汙問題突出、「散亂汙」企業汙染整治不力、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未批先建、監測數據造假等都是高頻問題。

  北青報記者梳理發現,具體約談原因通常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類是中央環保督察或其他專項督查發現問題較多且整改不力。

  今年4月下旬以來,生態環境部密集通報了多起中央環保督察後汙染反彈及整改不力的事件。4月20日,生態環境部先後通報了湖南省邵陽市威凌金屬有限公司、湘西自治州永順縣鴻升紙業有限責任公司、江蘇省鹽城市上市公司輝豐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多起環境汙染事件。鹽城市政府就在5月11日的約談名單中,因對輝豐公司查處不力受到點名批評。

  在各類專項督查中,約談城市最多的是京津冀「2+26」個城市大氣治理強化專項督查。從2017年4月開始,原環保部從全國抽調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3個月後,河北省衡水市、河南省滎陽市、山東省淄博市以及山西省長治高新區等地方政府負責人被約談。原環保部負責人在會上介紹,之所以約談這4個市(區),是因為在正在進行的京津冀「2+26」個城市大氣治理強化專項督查中,這些地方被發現對存在的汙染問題整改不力。「這項史上最大規模的督查已經持續了3個月,但依然有企業在頂風作案,有政府部門弄虛作假」。

  一個月後,天津市東麗區、河北省邯鄲市、保定清苑區及河南省新鄉牧野區4地政府主要負責人也被請到原環保部接受約談,原因也是在「2+26「城強化督查中整改工作進行緩慢。

  第二種是年度或季度考核不達標或排名靠後。

  本月剛被約談的山西省晉城市、河北省邯鄲市和山西省陽泉市就屬於這種情況。生態環境部根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空氣品質改善目標評估考核結果,確定晉城、邯鄲、陽泉3個城市考核結果為不合格,它們因而被約談。再往前一些的2015年,作為數月全國大氣環境質量倒數前十名的城市,鄭州被原環保部約談。

  第三種是中央領導批示或新聞媒體曝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

  典型情況如2015年因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約談甘肅省張掖市,2016年因山西華興鋁業發生礦漿洩漏事故造成環境汙染約談山西省呂梁市等。

  從這些約談原因便能看出,環保約談的主要目的是督政,督促地方政府切實傳導環保壓力,落實整改具體環境問題。

  被約談的各地市長們如何表態?

  從目前約談的實際情況看,代表當地政府接受約談的,通常是當地政府的「一把手」,有時是分管環保工作的副市長,陪同者包括市政府秘書長和當地環保部門負責人等。

  拿最近的兩次約談會來說。

  5月3日,代表晉城、邯鄲、陽泉市接受公開約談的均是市長。11日被公開約談的7市中,除廣州為分管副市長,鹽城、連雲港為代市長,其他4市皆為市長參加。

  當然,約談會上被公開曝光的不僅有各市的環境問題,還有各位市長的名字。

  那麼這些被約談對象在現場是什麼表現呢?

  北青報記者在多場約談會現場看到,來自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生態環境部有關業務司局的負責人坐在一側,被約談地方的政府負責人坐在對面一側。

  約談會通常由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指出問題,有關司局負責人提出要求,被約談地方的政府負責人表態和籤署會議紀要這四個程序組成。

  約談在嚴肅而緊張的氛圍中進行。在約談會開始的大約十分鐘前,各位市長已經在帶有自己名牌的座位坐好,低頭看桌上的材料,熟悉自己的發言稿。

  約談開始,在當地存在的環境問題被一一指出時,他們會拿筆飛快地在本子上做筆記。而在接下來的市長們依次發言表態環節,有的發言順序靠後的市長會繼續在自己的發言稿上修改圈畫相關的措辭和內容。

  整場約談會沒有掌聲,有的是市長們的歉意和承諾。「心情沉重」、「觸動很深」、「對不起當地百姓」、「壓力很大」、「深感自責」、「倍感羞愧」、「痛定思痛」、「知恥後勇」……在接受約談時,各地方政府負責人的表態充滿感情色彩。

  除了個別城市因為缺少公開報導,尚不清楚被約談者的態度和當地整改措施以外,其餘城市的政府負責人均當場明確表示,對於生態環境部指出的問題照單全收,回去後認真研究整改落實。

  可以發現,大多數市長的表態非常具體,並明確列出了整改舉措和整改期限。

  值得一提的是,來接受約談的有時還有剛履新的市長。剛上任就被約談,他們的觸動也很深。

  「我到連雲港工作兩個月,就到生態環境部來了兩次,一次是我自己來,一次是今天被約談,連雲港確實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欠帳和存在問題很多,我認為約談指出的問題符合實際情況,我們照單全收,認真整改。」連雲港市代市長方偉在11日的約談中說道。

  今年環保約談力度會加大嗎?

  不斷加碼的約談效果如何,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給出的評價是,「環保約談這些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北青報記者發現,接受約談時,多市市長表態稱保證不會有第二次。從公開的約談名單來看,截至目前,90%以上的城市沒有被第二次約談,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約談的效果。

  再把範圍縮小到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26」城。生態環境部的評估考核結果顯示,曾經被約談的保定、德州、衡水、安陽4市考核結果為優秀;長治、滄州2市考核結果為良好;鄭州、濟寧2市為合格,均完成了《攻堅行動方案》中確定的空氣品質改善目標。

  「環保約談是環保部很重要的督政手段,通過約談,切實發揮了傳導壓力、推動整改、震懾警醒等效果。」劉長根在去年12月的記者會表示。

  據他介紹,約談工作在今年將會繼續加大力度,約談工作重點圍繞在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上,約談對象擬主要聚焦在幾個方面:一是力度不夠、工作滯後、問題集中的地區。二是沒有完成大氣、水、土壤三個「十條」目標任務,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的地區,特別是造成了不好影響、不良影響的情況。三是整改不力、問題反彈,並造成不良影響的地區。

  不過,劉長根坦言:「約談是手段不是目的,也不是越多越好。」重點是發揮教育、警示和震懾作用,督促當事者加大工作力度,警示其他地方以此為鑑,查找不足,主動作為。通過約談一個,推動一片工作,這才是目標,所以約談要加強針對性、典型性。

  與此同時,作為督政的兩柄利劍,約談正在和量化問責緊密結合。

  除了約談之外,5月3日,生態環境部還致函山西、山東、河南省人民政府,要求對有關責任人依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量化問責規定》實施量化問責。根據有關規定,具體問責工作由相關省委、省政府組織實施,並應於2018年6月15日前完成,問責結果應徵得生態環境部同意,並向社會公開。

  以晉城市為例,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PM2.5平均濃度下降3.7%,僅完成任務目標的37%,低於60%的下限要求,應對負有領導責任的晉城市分管副市長及有關人員實施問責。

  約談與問責的緊密結合無疑將持續傳導環保壓力,讓環保不是「一陣風」,而是地方政府工作的常態。

  內存

  環保約談

  2014年,原環境保護部出臺《環境保護部約談暫行辦法》,明確規定,約談是環境保護部約見未履行環境保護職責或履行職責不到位的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有關負責人,依法進行告誡談話、指出相關問題、提出整改要求並督促整改到位。記者 邢穎

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環保約談」地方政府,威力究竟有多大?
    5月11日,在生態環境部機關裡舉行的約談會上,廣州市副市長馬文田就該市多家企業非法轉移傾倒危險廢物、政府部門監管失職表態。這樣的環保約談已實行多年。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取代原環保部後,約談力度依然不減。5月前兩周已密集約談了多個地方政府。5月3日,約談山西省晉城、河北省邯鄲和山西省陽泉3市政府;5月11日,約談廣州等7市政府。
  • 環保約談是什麼意思?環保約談目的是什麼哪些地方被約談?
    原標題:環保約談就要動真格本報特約評論員 今日社評必須堅決維護法律權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地方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及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這是最基本的權力倫理。
  • 侵佔破壞自然保護區等 生態環境部約談8市(州、區)政府
    中新網9月26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消息,9月26日,生態環境部就侵佔破壞自然保護區問題約談遼寧錦州市長於學利,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州長金壽浩,江蘇鎮江市長張葉飛,安徽宣城市長張冬雲,重慶沙坪垻區區委書記江濤、北碚區區長何慶,雲南麗江市長鄭藝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州長羅紅江,以及安徽省林業廳廳長牛向陽、重慶市林業局局長沈曉鍾、雲南省林業廳廳長任治忠。
  • 自然保護區遭侵佔破壞 生態環境部約談多地政府和部門負責人
    這是今年生態環境部約談席上人數最多的一次集中約談,遼寧錦州市長於學利,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州長金壽浩,江蘇鎮江市長張葉飛,安徽宣城市長張冬雲,重慶沙坪垻區區委書記江濤、北碚區區長何慶,雲南麗江市長鄭藝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州長羅紅江,以及安徽省林業廳廳長牛向陽、重慶市林業局局長沈曉鍾、雲南省林業廳廳長任治忠一起坐在了被約談的位子上。
  • 深感自責、倍感羞愧、痛定思痛……環保約談現場市長這樣表態
    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取代原環保部後,約談力度依然不減。5月前兩周已密集約談了多個地方政府。5月3日,約談山西省晉城、河北省邯鄲和山西省陽泉3市政府;5月11日,約談廣州等7市政府。5月11日,生態環境部集中約談廣州等7市政府。這些年有哪些城市被約談了?
  • 因違規審批侵佔破壞保護區 6省8市政府負責人被生態環境部約談
    9月26日,生態環境部就侵佔破壞自然保護區問題約談6省8市(州、區)政府及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
  • 生態環境部約談石柱玉林宜春3市(縣)黨委政府
    生態環境部提供  新京報快訊(記者鄧琦 實習生餘華尊)今日(6月4日),生態環境部集中約談重慶市石柱、廣西自治區玉林和江西省宜春等3市(縣)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  約談指出,近期生態環境部專項督察發現,石柱、玉林、宜春3市(縣)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不力、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突出:石柱區採取對自然保護區「瘦身」的辦法應對整改,甚至設法調減自然保護區範圍;玉林市擅自將大面積生態公益林和天然林調出保護範圍,擬使該自然保護區面積削減87.7%;宜春市長新電源長期利用雨水渠超標外排含鉛廢水,今年1月以來甚至在廠區違法填埋含鉛汙泥約200噸。
  • 因環境問題山西臨汾市長兩次坐上約談席:痛定思痛
    臨汾市長兩次在約談席表態:從「如芒在背」到「痛定思痛」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針對環境空氣自動監測數據造假問題,生態環境部8月6日聯合山西省政府對臨汾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進行了約談。這是繼西安環境監測造假案之後,依法懲處的又一起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典型案件。
  • 住建部密集約談12城威力有多大?6城加碼樓市調控
    住建部密集約談12城威力有多大?6城加碼樓市調控 原標題: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16日電 (王培文)成都15日晚間出臺限購新政,成為近期被住建部約談後,第6個加大樓市調控力度的城市。
  • 縣(區)動態|資陽市樂至生態環境局集中約談問題企業推進環保問題整改
    12月16日,資陽市樂至生態環境局召開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約談會,對四川海辰日用化工有限公司、樂至縣興城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和樂至縣軍彩建築材料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進行約談。約談會上,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分別通報了三家企業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分管副局長卿勇就三家企業存在的環境問題提出具體整改要求,並指導企業要進一步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加強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和環境管理。
  • 資陽市環境保護約談整改成效明顯
    按照《環境保護約談工作暫行辦法》的規定,近期,西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會同四川省環保廳組成聯合督察組,對資陽市落實約談要求的情況進行了後督察。  後督察表明,資陽市將環境保護約談整改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以前所未有決心和力度,認真貫徹國家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著力解決畜禽養殖汙染突出問題,推動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的進步,較好地完成了約談要求的限期整改任務。
  • 玉田縣召開生態環保工作公開約談會議
    12月11日,我縣召開生態環保工作公開約談會議。縣領導劉建峰、張勇軍、張懷舉出席會議。縣紀委監委、組織部、生態環境分局、生態環保辦主要負責同志,被約談縣直及鄉鎮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 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加大塑料廢棄物分類收集處理力度
    來源:中國新聞網兩部門:加大塑料廢棄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中新網1月19日電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今日公布《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和清運,結合實施垃圾分類,加大塑料廢棄物等可回收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禁止隨意堆放、傾倒造成塑料垃圾汙染。
  • 永州丨劉衛華約談禁止露天焚燒、生態環境工作不力縣區
    —分享— 為推動永州市禁止露天焚燒和中心城區生態環境工作落實
  • 生態環境部點名北海市、南昌市,環保虛假整改、監管形式化
    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網站)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 6月12日下午,生態環境部接連通報廣西北海市和江西南昌市在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中存在「虛假整改」、走形式等問題。中央環保督察組指出,北海市存在監管形式化、整改走過場等問題,導致環境汙染問題進一步加劇;南昌市存在「虛假整改」,走形式、打折扣、搞變通等問題,致使突出環境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 8地主要負責人和3省市林業部門負責人因侵佔破壞自然保護區被約談
    來源:經濟日報生態環境部26日就侵佔破壞自然保護區問題,約談了遼寧錦州,吉林延邊,江蘇鎮江,安徽宣城,重慶沙坪垻區、北碚區,雲南麗江、西雙版納等8地主要負責人,以及安徽、重慶、雲南等3省市林業部門負責人。
  • 青海海西州嚴肅約談慶華礦業公司,要求立即組織環境恢復治理
    ,嚴肅約談青海慶華集團副總經理、格爾木慶華礦業公司經理雷正榮及慶華礦業公司管理層,要求格爾木慶華礦業公司全力支持配合部、省、州、市四級工作組的調查,按照黨的十九大關於生態環保的部署要求,快速啟動整改工作,給社會輿論、給黨和政府一個滿意的交代。
  • 長江豚類保護區變遊樂場還敷衍整改,鎮江市市長被約談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是長江下遊江豚優良棲息地和重要生態走廊,中央環保督察進駐江蘇時發現,保護區內非法佔用面積高達7000多畝,嚴重破壞豚類保護區的生態功能。中央環保督察近日發現,就在該保護區內,非法農業種植和漁業養殖面積高達7000多畝,嚴重破壞生態功能。鎮江市在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進駐後,不僅沒有按要求清退違規項目,而是繼續加大開發力度,繼續建設大江風雲影視實景園。
  • 水質超標 省環保督察領導組省水利廳市政府公開約談4家單位負責人
    4月30日上午,山西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山西省水利廳、太原市政府召開約談會,就太原市汾河溫南社國考斷面水質超標問題公開約談山西省汾河流域管理局、山西省汾河一壩管理局、太原市城市管理局和太原市汾河景區管理委員會4家單位主要負責人。
  • 空氣品質落後 環保問題突出 棗莊市嶧城區被約談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0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環境空氣品質約談會議,對大氣汙染防治問題突出的棗莊市嶧城區政府進行約談。會議通報,2020年以來,棗莊市嶧城區環境空氣品質排名持續下滑。省生態環境廳督察組調查發現,嶧城區存在建築工地、道路運輸揚塵汙染突出的問題。主要工業汙染源排放量未明顯下降,廢棄礦山整治汙染防控措施流於形式,機制砂、建築骨料生產企業環境管理水平不高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約談會議上,省生態環境廳督察辦向棗莊市嶧城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展示了近期發現的部分案例:(一)城區揚塵汙染問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