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和資管看商品:2020年剩餘時間的策略配置邏輯

2020-12-20 金融界

來源:對衝研投

作者:敦和資管

在近日舉辦的敦和資管春季投資策略報告會股票及大宗商品投資專場上,敦和資管基金經理楊依雷、方濤與投資人分享大宗商品投資展望。

大宗商品投資展望——能源化工板塊

楊依雷:

今年節後不確定性較大,是過去從未經歷過的,無論是對比2015年的熊市還是2008年的熊市,都沒有經歷過疫情導致的短期需求休克,未來如何演變也不清楚。國內需求確定性可能相對清楚,但海外需求能否恢復、恢復速度都在認知範圍之外。

當前的大背景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相對確定性的,一類是相對不確定性的。相對確定性的其一是短期疫情導致需求大幅下降,站在短中期角度概率很大,至少是今年上半年。其二,海外需求佔比大的需求端下滑大於海外需求佔比小的。國內消費可能好一些,偏海外消費即便回來恢復也會比較慢,可能衝擊影響更大。其三,油頭的成本支撐弱於煤頭的成本支撐,或者說油頭的供應更容易估算。動力煤價格國家有保底價,雖然成本能不能撐住有不確定性,但油現在是顯性矛盾,儘管價格降低但利潤還可以,油頭供應減少比較難。不確定性的有兩方面,一是價格提前反映了多少悲觀預期需要甄別,例如原油二季度消費會斷崖式下降,累庫存幅度可能會是近20年最高的,但價格如果跌到20美金則也接近現金流,此外月差也拉的很大,這其中有多少反映了二季度供需是需要甄別的。第二,絕對價格低了以後,無序波動放大,對我們來說交易的難度也在增加。

這次原油的背景和80-90年代很類似,當時石油危機之後,非OPEC供應持續增加,價格增加供應量增加也較大,以美國為代表的原油消費下降較多,且持續時間較長,這種背景之下,OPEC在原油價格跌了的時候減產,價格高了的時候增產,整體背景是需求弱、供應大,低價格也難刺激需求,86年沙特增產把價格打到10美金,在低位橫盤了接近10年。所以我們認為現在的背景和當時很類似,如果參照歷史油價可能有較長一段時間會在低位。原油供需情況來看,2016年減產之後,美國供應一直在增加,而全球需求近年來是穩中偏下行的,價格不高的情況下也沒有額外的需求增速,這是與2015年不同的。這樣一來,總體產能偏大,原油可能要壓縮一定的供應,遠月價格也不能太高,如果遠月價格超過45美元,供應縮減速度會很慢。另一方面,原油價格如果在20美元以下,也是很難持續的。加拿大WTI貼水可能12美元,拿到手的價格大概在8-10美元,沙特拿到手大概是12-13美元,現金流大概是10-12美元,所以下限位置也可以測算,WTI在17-18美元以下的空間也不大。參考80年代,未來幾年原油可能會在這個區間內擺動,但幅度很大。從平衡表角度,近期來看,悲觀預期可能是一季度累380萬桶,二季度570萬桶,三季度不到100萬桶,這個量可能是近20年最大的。即使是中性和樂觀的情形假設,原油累庫存也是很大的。但參考目前的原油存儲空間,即便在悲觀假設下,二季度累的庫存完全可以放下,三季度也可以,未來半年的角度存儲空間是有的。從月差角度,這次也接近08年,這個月差基本上覆蓋了無風險,意味著油價近端如果跌到20美元左右,也到了現金流。從這個角度,油在這個位置擺動的概率比較大,連續殺跌的概率比較低。如果沒有存儲空間就會不一樣,價格其實已經部分提前反應了比較悲觀的預期。WCS折合當地價格10美元也接近了現金流。油在二季度可能會測試一個比較低的底,然後在區間內擺動。

油的定位決定了很多化工品的中心。第一,汽油-石腦油-聚酯產業鏈來看,汽油裂解價差已經比原油便宜了,石腦油和汽油價格差不多,儘管利潤相比於自身不高,但相比於汽油是高的。聚酯產業鏈來看,PTA雖然價格已經跌到三千多,但利潤還可以,供應穩定性基本沒有問題。聚酯消費爆發很難,庫存壓力較高,產業鏈格局相對清晰,相對於自身供需偏弱,站在成本角度石油腦略高估。乙二醇5月需求不少,庫存很高,短期難以去庫存,壓到現金流很正常,核心要判斷近端最極限的現金流,即煤最低的現金流成本。此外遠月如2101這種合約,可能那時疫情的權重就不大了,如果在沒有煤化工、乙二醇不夠的情況下價格打到現在煤最低的現金流是不合理的。第二,原油-瀝青產業鏈,可能也有矛盾但有分歧。之前瀝青供應減少但利潤很高,估值相對較高,是很大的矛盾,但當下瀝青的矛盾沒有原油大,但其產業鏈放在中期是相對確定、能看清楚的。第三,PE-PP產業鏈,整體在產能相對偏大的周期裡,海外消費對其損傷是逐步進行的,尤其是PE,壓低價格疊加國內高庫存,矛盾也比較清晰。PP相對複雜,分歧點在於國內煉廠負荷在回歸,但主營煉廠負荷還是比較低,對丙烯的供應可能有不確定性。外盤汽油很差之後,如果聯儲FCD開工率降低,丙烯產量會降低,也是不確定的。

從交易的角度,商品的盈利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價差套利,二是beta,即漲跌,三是波動率交易。既有確定也有不確定的情況下,如何應對?第一,短期不確定性背景下,保持低倉位。很多不確定性都在二季度,半年之後很多東西是會有確定性的。第二,在能化範圍內,抓取行業矛盾,多做套利性機會。相對來說這樣防守會比較好,儘量多做品種相關性更強的,跨行業對衝儘量少做,因為現在行業之間的劈叉很厲害,有些套利做不好可能是兩個單邊,加劇資產組合的風險。第三,根據中長期確定性,測準上下限,抓取波動性機會。半年或者一年之後疫情可能會看得比較清楚,遠月供需也會比較清楚,上下限相對容易測算。第四,評級做好,不符合評級的儘量少做。

Q&A

Q:大宗商品2020年剩餘時間的策略配置邏輯及風險管理的框架和想法是什麼?

楊依雷:策略和風控有些共通之處,基本也是通過剛剛匯報的四點應對措施來做。今年的行情既有確定性也有不確定性,原來我們比較擅長的是在宏觀比較穩的情況下基於行業相對強弱做一些頭寸,而今年宏觀疫情的巨變完全在傳統認知範圍之外,這種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防守比進攻更好。

Q:當前時點按照您的投資評級框架,您覺得2020年大宗商品中哪些品種目前看起來有更高的投資評級機會?

楊依雷:各個品種確定性的機會可能要把時間放長一些。很多合約有近期合約和遠期合約,近期殺到哪裡很難判斷。中期角度,如果疫情過去需求慢慢恢復正常,遠月合約如12月之後的合約,上下限可能是可以測算的。比如12月之後可以認為消費逐步恢復正常,原油保持100萬桶每天的消費增量,OPEC供應300萬桶的產能都出來的情況下,頁巖油現金流成本可能在27左右,如果價格在20或25,是可以估算出頁巖油在半年或者一年的時間供應大概縮減多少。遠月價格上下限是可以測量清楚的,比如原油遠月價格如果跌到25美元,可能是確定性機會。國內有些品種如液化,當下壓力很大,和原油類似,如果認為未來供需恢復正常,即使是悲觀情況下遠月價格的下限也是可以錨定的。此外每年都有確定性機會,尤其是疫情穩定之後確定性機會可能會比較多,尤其是下半年以來。下半年抓住行業矛盾來做可能會比較好。

大宗商品投資展望——過為已甚,遵養待時

方 濤:

疫情對需求影響非常大,只要各國效仿中國的嚴控隔離措施,疫情終歸還是會過去。目前資產價格如美股、大宗商品的拋售,估值也打到了很低的位置,除了黑色之外其他資產反映比較充分,這個位置不太看空。基本面上,短期觸底需要看到三個信號,一是主要央行重啟QE,二是大規模財政刺激,三是OPEC停止價格戰緩釋信用風險。因為美國高收益債規模逾1萬億美元,10%存量為頁巖油氣,原油價格暴跌對頁巖油企業影響很大,高收益債信用利差會持續上升。三個條件中,前兩個已經兌現了,市場情緒上最恐慌的時間應該已經過去了,長期看現在還說不清楚。

從大宗商品中幾個有代表性的商品價格來看,銅是大宗商品裡與宏觀關係最密切的,銅上周四已經達到了75分位的成本線,2016年差不多也是這個位置,比較大程度體現了目前的悲觀預期,這個位置做空是有風險的。原油角度,沙特和俄羅斯打價格戰導致非市場化,但頁巖油是市場化的,價格低會導致停產,企業可能會破產,目前頁巖油生產成本是40美金,WTI近月20美金,遠月30美金,價格已經遠低於成本。從美國棉花來看,棉花受疫情影響很大,在商品裡也是重災區,很多國內企業因為海外疫情訂單被取消,棉花跌幅也是最大的,但也跌到了歷史低點。歷史上有3個低點,2008年在10000左右,2016年9800左右,這一次也差不多跌到了這個位置,價格上看也反應比較充分了。美豆也跌到了成本區間下,橡膠也接近成本,原料來看杯膠價格是30泰銖,整體來看商品價格都跌到了歷史低位,這個位置已經充分反應了悲觀預期,不適合再去做空,隨著三個信號的逐步兌現,跌得比較充分的商品可能會迎來一波反彈。

Q&A

Q:在目前甲冠疫情導致的弱現實與政策面強預期,而且全球疫情拐點還沒到來的情況下,您個人認為商品的最佳投資策略是什麼?

方 濤:弱現實強預期背景下,因為需求很可能一下子沒法起來,所以與實物需求相關的商品很可能是價格超跌之後有情緒性的反彈。強預期可能對金融屬性佔比較大的資產更多,比如權益類資產、貴金屬,例如黃金與實物需求沒有太大關係,是宏觀類的資產,這樣的資產可能會更好一些。當然實物類資產如棉花、銅前面價格已經釋放比較充分了,可能會也反彈,但反彈高度可能受限。

相關焦點

  • 敦和資管董事長施建軍:商品要做好,優勢來自哪裡?還是要產業鏈的...
    「我們衍生品市場天生就是為風險管理服務的,我們敦和堅持走大類資產配置的道路。在大類資產配置裡面,很核心的是要有不同邏輯的或者不同驅動因素的、相關性比較低的資產。
  • 敦和俞培斌:零利率時代對股票、商品等資產的影響及配置設想
    來源:對衝研投文 | 俞培斌 敦和資管副總經理、多資產組合系列基金經理 經授權發布敦和資管副總經理、多資產組合系列基金經理俞培斌先生在近期舉辦的「2020敦和資管春季投資策略報告會——大類資產配置專場」線上會議上分享「零利率時代的資產配置設想
  • 群雄逐鹿 2020年保險資管收益幾何?
    Wind數據統計顯示,以公開披露的、有2020年度淨值增長數據的80隻股票型保險資管產品和68隻混合型保險資管產品計算,股票型產品的平均收益為40.36%,混合型產品平均收益為34.98%,相較2019年均有提升。
  • 資管機構重視金融衍生品資產配置功能
    而資產配置對工具的需求,包括交易成本低、流動性高、跟蹤誤差低、持有成本低,金融衍生品是符合需求的配置工具。具體到不同的金融衍生品,他分別介紹,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商品期貨等期貨品種,是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除了替代現貨、套保對衝等傳統用途外,還可以應用於CTA策略和跨品種套利等和傳統資產類別相關性低的策略上,擴展整體投資組合的有效邊界。
  • 資管老將王錦海正式掌舵華泰資管,20多年資管從業經歷,高管變動...
    業內人士指出,券商資管高管變動的背後是行業加速洗牌,資管新規後,資管規模的「蛋糕」不斷縮小。截至今年1月底,券商資管規模僅剩9.35萬億元,不到三年時間已遭腰斬。業內預計,王錦海或將為華泰資管在資源開拓上提供助力。
  • 商業銀行如何開展投行與資管業務?
    投行業務的本質就是金融產品的創設、融資結構的設計,這樣便可以和資管業務有效對接起來,資管業務需要投行業務為其產品創設提供源泉,而資管業務本身也有助於解決投行業務模式單一和產品設計不具有針對性的缺點。債券研究框架和2020年宏觀經濟與債券市場展望;債券交易基本概念:「知」(交易策略);債券交易微觀操作:「行」(交易感悟);商業銀行持債策略和債券業務風險管理;債券市場盈利模式與結構分析;債券市場相對價值與投資策略;利率債、信用債投資與交易邏輯;固定收益投資系統搭建和交易管理;
  • 中國資管行業轉型之他山之石
    從起源看,資產管理業務具有如下兩個特徵一是以「資金池」作為資產管理行業的最小經營單位;二是「資管產品」同「管理人」是天然分離的。從邏輯上並沒有義務為其他出資者的本金收益提供擔保,也沒有剛性兌付的義務。這使得資產管理行業從誕生起就不依賴受託人信用,而強調管理人勤勉盡責和投資者風險自擔。
  • 會議回顧|後疫情時代資管行業的競合之道
    海通資管投資部熊偉……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誕生30周年,也是資管新規加速落地和深化金融開放之年。面對依然嚴峻的國際疫情形勢,在當前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資管行業如何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助力我國經濟繼續高質量平穩發展,構築資管行業的競合新未來,是當下以及未來資管行業發展的著眼點。可以看到的是,在當下,資管行業仍具有持續增長的潛力: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居民的財務配置面臨從不動產向金融資產配置的拐點。
  •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當如何「破局」?
    不僅是規模上的差距,銀河期貨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郝剛表示,未來期貨公司資管業務還將呈現明顯的差異化發展趨勢,每家公司都會有自己的特色,在FOF大類資產配置、固收類、權益類、商品CTA、期權等方面百花齊放。郝剛認為,隨著資管業務的不斷發展,創新模式的出現,各家期貨公司都將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 《中國資管科技發展報告2020》發布:資管科技六大核心能力重塑資管...
    來源:金融界網站11月25日,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JDDiscovery-2020(JDD2020)在京舉辦。在以「科技聯結,生態增長」為主題的金融行業數位化論壇上,京東數字科技集團(以下簡稱京東數科)聯合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畢馬威中國重磅發布了《中國資管科技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
  • 世紀證券資管部副總經理喬偉:FOF引領投資者穿越牛熊
    世紀證券資管部副總經理喬偉:清華大學軟體工程碩士,12年金融從業經驗,擅長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投資方式,積累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基金篩選和配置模型。歷任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經理;上海光大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投資經理、固定收益投資部副總經理;東吳證券資產管理總部投研總監;國聯證券證券投資部副總經理。
  • 中信信託副總經理劉小軍:不是所有資管機構都適合做大類資產配置
    來源:《財經》「現在有一定規模的資產管理機構都在講大類資產配置,也在做大類資產配置。我認為不是所有的信託公司都要去做,因為大類資產配置要求你必須熟悉各類產品,不能聽起來好,沒有研究就去配置。」中信信託副總經理劉小軍9月6日在由《財經》、《財經智庫》、北京資產管理協會主辦的「2020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如此表示。
  • 券商資管淨利潤排名出爐,華泰資管大賺13.13億
    2018年,5家券商資管實現營收超過10億元,分別是東證資管、華泰資管、國君資管、廣發資管和招商資管,分別實現營收24.66億元、23.55億元、18.4億元、16.57億元和12.26億元。其中,國君資管排名較上一年上升一位。業績同比出現上升和下降的券商資管在數量上幾乎兩分天下。
  • 近兩年權益基金絕對收益行業第一 財通資管領跑券商資管公募轉型
    得益於始終堅持的「主動管理+風險防控」核心發展戰略,財通資管優秀的整體投資能力再次得到印證。海通證券《基金公司權益及固定收益類資產業績排行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財通資管權益類產品業績斐然,近兩年絕對收益率達到152.31%,行業排名1/121,近一年排名8/134;固收類產品穩紮穩打,近3年絕對收益率為16.14%,排名行業前1/5。
  • 百萬億大資管的最後一塊拼圖,來了!
    十大要點3月25日下午,銀保監會發布公告,《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已於2019年7月1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辦法》共八章六十七條,包括總則、產品當事人、產品發行設立、產品投資與管理、信息披露與報告、風險管理、監督管理和附則。
  • 阮健弘:資管產品有序轉型 形成直接融資+間接融資並重配置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特邀成員、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和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統計制度處副處長張璇撰文認為,經過兩年多的治理,金融機構資管產品平穩有序轉型,來自住戶和非金融企業的穩定資金來源持續增加。整體上看,風險明顯收斂,服務實體經濟的總量擴大、方式優化,逐漸形成「直接融資+間接融資」並重的配置結構。
  • 華泰證券資管榮膺「2020卓越券商資產管理公司」
    9月27日,由《中國經營報》主辦的2020(第四屆)中經財富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著眼於外部環境和我國經濟發展的變化和需求,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當前和未來較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向。順應經濟發展方向,我國財富管理領域亦需要實現新的變革與突破。
  • 投資中國從「選修課」變成「必修課」,瑞銀資管陳章龍:看好這些...
    來源:證券時報·券商中國快速發展壯大的中國「大資管」市場成為群雄逐鹿之地。在金融持續開放背景下,外資資管機構如何看待和布局中國市場?瑞銀資產管理(上海)總經理陳章龍接受券商中國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市場是全球少數幾個投資潛力最好的市場,兼具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的投資價值。對外資投資者來說,投資中國從選修課變成必修課。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釋放什麼信號?
    8月1日14:00天弘基金股票投資研究部總經理助理 于洋,基金大V 揭幕者,分享主題:食品飲料行業2020下半年策略。  8月1日20:00富國興泉回報擬任基金經理易智泉:先考慮不虧錢,再考慮賺錢。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的「靴子」終於落地!
  • 第18家券商資管獲準開業,天風資管將承接天風證券全部資管業務,與...
    分析人士表示,依託天風證券研究所強大的投研能力,在資管產品評審方面,研究所可提供專業支撐,依託金融工程與金融產品的研究成果輸出,推出被動指數型資管產品、策略型資管產品。從2018年12月,天風證券董事會表示發起設立資管子公司至獲批計算,歷時1年4個月時間。 天風證券將為天風資管提供的13.18億元淨資本擔保承諾。券商母公司為資管子公司提供擔保是行業的普遍做法。5月18日,國投資本就為安信資管新增最高額度為3億元的淨資本擔保承諾,當前安信證券對安信資管提供的累計淨資本擔保總額為1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