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4日訊 近日, 北京大學金融系17級本科生吳一凡 ,將魯迅所寫的數篇散文詩進行改編,寫成一首與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同名的說唱歌曲。「因為我個人對魯迅的作品比較感興趣吧,從小學到初中的課文裡一直有,之後自己也去接觸,受魯迅影響挺深的。」吳一凡介紹到,自己用了兩三天的時間,對散文詩進行重新調整和改編,組成了比較完整的情節。
像吳一凡這樣深受魯迅作品影響的中國青年還有很多,恰逢今天又是五四青年節。一直關心中國青年發展的魯迅先生早在80多年前,就曾為他們寫下了「寄語」。
談讀書
談到讀書,「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這句魯迅先生關於讀書的名言,你還記得嗎?它常被掛在學校的走廊上、教室裡用於勉勵學生。「說到讀書,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書來讀就是了,但是並不這樣簡單。」正如魯迅先生在《讀書雜談》中說,讀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鄉下人常常誤認一種硫化銅為金礦,空口是和他說不明白的,或者他還會趕緊藏起來,疑心你要白騙他的寶貝。但如果遇到一點真的金礦,只要用手掂一掂輕重,他就死心塌地:明白了。我看現在青年常在問人該讀什麼書,就是要看一看真金,免得受硫化銅的欺騙。而且一識得真金,一面也就真的識得了硫化銅,一舉兩得了。」(《隨便翻翻》)
看書也要多方涉獵,魯迅在《給顏黎民的信》中特別說到這一點:「不過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談擔當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他對中國的青年寄予了厚望。「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熱風·隨感錄四十一》)
談歷史觀
他也不希望青年人忘卻歷史,「人們因為能忘卻,所以自己能漸漸脫離了受過的痛苦,也因為能忘卻,所以往往照樣再犯前人的錯誤。」(《娜拉走後怎樣》)
談人生觀
他更不希望青年人在面對困難時選擇沉默,「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紀念劉和珍君》)
談未來觀
魯迅先生當年寫給青年人的這些話,如今再看仍然振聾發聵。那也許有很多青年人會問:「那未來的路,我該怎麼走呢?」魯迅先生在《北京通信》中就給出了答案:「倘若一定要問我青年應當向怎樣的目標,那麼,我只可以說出我為別人設計的話,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有敢來阻礙這三事者,無論是誰,我們都反抗他,撲滅他!可是還得附加幾句話以免誤解,就是:我只所謂生存,並不是苟活;所謂溫飽,並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
閃電新聞記者 嵇豪 整合報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