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川木雕產業扶貧放異彩

2020-12-22 雲南網

「雕得金龍騰空舞,刻出雄雞報五更,鑿成百鳥枝頭唱,鏤花引蜜蜂,阿咿喲……」一首傳統白族民歌,唱出了劍川木雕技藝的精湛。依託木雕這一特色產業,劍川縣以市場為導向,加強規劃引領,突出典型示範,實施品牌戰略,努力將「指尖絕技」轉化為「指尖經濟」。2019年,全縣木雕產業實現產值4.74億元,同比增長11.8%,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360多戶1200多人,木雕成了當地的「增收產業」和「致富產業」,成為引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中堅力量。

劍川木雕

精雕產業 擦亮「金字招牌」

為擦亮「劍川木雕」這塊「金字招牌」,讓古老的木雕產業重新煥發生機,在脫貧攻堅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劍川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將木雕產業作為促進當地經濟增長和群眾增收的支柱產業來培植,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培育新型主體,強化龍頭引領。發展了以興藝木雕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國藝木雕有限公司、宏盛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金達有限公司、獅河木雕協會等龍頭企業為主的一批新型經營主體。通過「黨支部+公司+協會+基地+木雕戶」模式,既推動木雕產業飛速發展,又帶動大量周邊群眾就業。目前,經全縣合理整合後,全縣1500餘經營戶中,木器木雕工商登記私營企業、個體經營戶有199家、古建公司95家,已有4家規模以上企業。木器木雕產業從業人員達2100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60多戶1200多人,月收入3000到4000元左右,木雕產業已經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細分品種品類,提升聚集效應。劍川全縣8個鄉鎮均有木器木雕加工戶和從業人員,多集中於甸南鎮、金華鎮,按產品區分成甸南鎮獅河、回龍、天馬、朱柳4個專業村和金華鎮新仁、文榜2個專業村,獅河村以生產格子門窗類為主,回龍村以掛屏、茶盤等工藝品類為主,天馬村以裝飾件、貴重木雕等工藝品類為主,朱柳村以家具類、工藝品類為主,新仁村和文榜村以家具、古建、格子門窗為主。產品專業化提升了產業聚集效應,帶動了周邊村落大量農村貧困富餘勞動力從業,獅河等木雕村整村收入遠高於其他農業村,帶貧益貧效果明顯。

細琢市場 做活「指尖經濟」

瞄準國內外市場,準確進行市場定位。劍川縣在吸引旅遊業信息流的同時提高品牌知名度、在實施品牌引領戰略的同時走集約化和品牌化道路,逐漸提高短期市場的佔有率;長期市場定位鼓勵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劍川木雕旅遊產品的出口,鼓勵有條件的龍頭旅遊企業通過海外聯合經營、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積極傳播劍川文化,開拓國際市場。

拓寬銷售市場,電商平臺全鏈條推動產品市場化及產業化。藉助大理州旅遊大數據設備、一部手機遊雲南、劍川電子商務平臺及2188網絡銷售渠道,建立劍川木雕等非遺產品的購物平臺,在網絡平臺實時推送劍川木雕等優秀傳統工藝品、木雕家具、創意木雕作品,實現群眾增收致富、企業盈利的良好態勢,積極推動劍川全域旅遊發展、木雕產業發展及經濟社會發展。通過行業聯合指導、非遺人才培養、非遺時尚產品打造、電商公益售賣等舉措,探索出一條「電商+非遺+扶貧」的非遺扶貧新經濟特色化路子,在精準扶貧的同時實現非遺活化傳承,創新踐行電商精準扶貧。

廣育人才 帶動「匠心傳承」

「走出去、請進來」,培育能工巧匠。劍川縣高度重視木雕人才培育工作,先後與中央美術學院、雲南技師學院、大理大學等一批高校,籤訂了劍川木雕人才中長期培養協議。依託與中央美院對口幫扶戰略合作協議,和雲南大學「縣校合作」等機遇,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組織開展美術工藝、工匠技藝、農村實用技術等方面的專題培訓。

助推殘疾人「居家就業」。鼓勵動員各企業、木雕協會加大對貧困勞動力和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培訓力度,進行殘疾人木雕技能培訓,開創殘疾人「居家就業」。開辦每期30名學員的殘疾人木雕技能「定向性」培訓班,受訓學員可直接留下就業,也可回家雕刻加工,再由廠方驗收後進行統一組裝、統一銷售,為殘疾人實現「居家就業」創造條件。

助力「三區三州」共同富裕。針對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有豐富的木材資源,獨龍族群眾希望「變柴為寶」但又缺乏開發技能的實際,2015年,在大理、怒江兩地黨委、政府的積極協調下,劍川縣依託木雕藝術師資力量,通過舉辦培訓班的方式,為貢山縣43名獨龍族、傈僳族、藏族、怒族學員等學員舉辦了為期3個月的木雕技藝培訓;2016年至今,劍川縣與雲南技師學院合作,先後在迪慶州維西縣高泉村開展4期木雕扶貧培訓班,累計培訓學員162名,實現「培訓一人、轉移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讓傳統木雕技藝成為不同地區、不同民族脫貧致富的重要保障,變外部「輸血」為內部「造血」,帶動怒江、迪慶同胞脫貧致富。

雲南網通訊員 蘇金泉 蘇春莉

相關焦點

  • 劍川木雕千年技藝雕刻時光
    木雕藝術小鎮的建設,將引領獅河木雕片區木雕文化產業園的建設。木雕藝術小鎮設計商戶2000家,一期入駐500家,將做成西南地區最大木產業交易平臺、地標性產業,預計明年6月正式開業。」劍川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陳衡松說,「結合一帶一路建設,文旅融合,打造木雕產業交易、展示、人才培養、技能鑑定綜合平臺,南亞東南亞合作交流平臺。」
  • 中央美術學院發揮藝術優勢開展扶貧工作 幫扶雲南劍川走民族特色...
    2016年4月,我校黨委書記高洪一行赴劍川縣進行深入調研,對縣職業高中教育狀況,獅河木雕文化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沙溪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2016年8月,黨委副書記王少軍帶隊的黨外人士調研團一行到劍川縣開展為期一周的專項扶貧調研活動。調研團入鄉村,訪農戶,聽真言,看實情,通過實地調研,為推進我校與劍川縣的對口精準扶貧及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礎。
  • 劍川木雕小鎮9月對外開放!是你期待的樣子嗎?
    劍川木雕小鎮 從獨具特色的木雕牌坊步入劍川木雕藝術小鎮,寬闊的湖面上一座九孔石橋連接兩岸,木雕藝術博物館、風水塔、戲臺、白族院落……一座以劍川白族木雕風格為主,兼具多種特色的獨特小鎮徐徐展現眼前。
  • 旅遊精準扶貧燃動劍川「幸福引擎」
    規劃引領,優化旅遊扶貧發展思路堅持政府主導、規劃引導、策劃先行,組織並指導鄉鎮、旅遊扶貧村根據自然條件、特色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結合鄉鎮總體規劃、產業發展、扶貧開發和美麗鄉村建設等規劃,因地制宜編制鄉村旅遊規劃。
  • 大理劍川:把詩情畫意刻在木頭上
    劍川木雕藝術小鎮一景。(9月15日攝)。「雕得金龍騰空舞,刻出雄雞報五更……」一首傳統的大理白族歌曲,唱出了白族人對劍川木雕技藝的讚美。走進大理劍川木雕藝術小鎮,隨處可見木雕這項技藝在當地的創新與傳承。
  • ——中央美術學院定點扶貧典型案例
    一、組織深入調研,為精準扶貧把脈   2016年4月,我校黨委書記高洪一行赴劍川縣進行深入調研,對縣職業高中教育狀況,獅河木雕文化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沙溪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2016年8月,黨委副書記王少軍帶隊的黨外人士調研團一行到劍川縣開展為期一周的專項扶貧調研活動。
  • 為現代劍川而設計-光明日報-光明網
    【扶貧藝話】    我對雲南以及劍川的印象,最初是小時候從連環畫和電影中獲得的。《捕象記》和《五朵金花》不知看過多少遍,人物的形象和情節都印象深刻,幾乎連臺詞都記著。而我與劍川的情緣始於父輩,他們曾在那裡工作調研過。
  • 雲南有個縣,位於滇藏線上,以木雕聞名,被稱為「木雕之鄉」
    芒果旅行日記:雲南有個縣,位於滇藏線上,歷史悠久風景秀麗,名人輩出登科及第者眾多被稱為「文獻名邦」,又以木雕聞名雲南,被稱為「木雕之鄉」。劍川是個山區縣,山區面積佔87.78%,主要山脈有石寶山、老君山、金華山、鹽路山、雪斑山等,又是個多民族聚居區,以白族為主,有14.98萬人,佔總人口的88%。
  • 劍川:滬滇情濃共演「山海之戀」
    在滬滇幫扶中,以浦東新區為主的上海「親家」,在產業發展、基礎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對劍川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幫扶,有效助力劍川脫貧摘帽。  精準幫扶 助力增收  不久前,西南片區最大的奶牛養殖場——雲端牧場在劍川縣羊岑鄉投入運營。
  • 名勝古蹟:劍川景風閣古建築群
    你知道劍川古城嗎?你知道劍川的景風公園嗎?它是劍川著名的旅遊風景區,裡面有一片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今天小編大家一起去景風公園去看看,看看它是否像別人說的那麼吸引人。景風閣矗立在劍川縣城西門外的景風公園內。景風公園是劍川著名的風景區,它西依金華山,北傍永豐河,四周古柏參天,環境極為幽雅。
  • 劍川七日深度遊:滇西北最不能錯過古鎮,原汁原味文化和民俗民風
    二、劍川的民俗與木雕1| 劍川太子會農曆二月初八,是佛祖釋迦摩尼出家的日子,這一天雲南省劍川縣城舉辦「太子會」遊四門活動,自明朝開始,已經有六百多年歷史。太子會」這一天是劍川全城的節日,人們要前三天開始吃素、念經。初八中午開始用八抬大轎抬著太子,人們排著長隊跟隨,遊歷全城全城東西南北四門,所到之處人們簇擁歡呼,鳴放鞭炮。遊太子不僅走大街,也會穿行在人們居住密集的傳統小巷,而沿途的商家與民眾會紛紛捐獻公德香火錢,用於活動的費用。
  • 致敬經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木雕!
    泉州的木雕藝術精雕細刻,花團錦簇,是恰如其分。泉州市的惠安縣、泉州臺商投資區是木雕產業和技藝傳承的集中地,也是當地的文創產業支柱。木雕工藝師黃泉福連續榮獲第一、二屆中國雕刻藝術節一等獎。盧思立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光榮稱號,其龍根木雕《悟》獲得全國第四屆工藝美術百花獎希望杯。
  • 中央美院藝術家攜手抖音走進雲南劍川 為愛畫畫的孩子和想做傳播的非遺傳承人上了堂生動的課
    剛過去的周末,中央美院藝術家攜手抖音走進雲南劍川,"DOU藝計劃-美在劍川"系列活動在劍川落地。10月31日,在中央美院6位藝術家的見證下,當地15位愛畫畫的孩子將家鄉大好秋色畫上畫板並展出,得到藝術家們的認可。
  • 挖掘消費潛力助力脫貧攻堅 高新區產業扶貧消費活動走進田間地頭
    當天上午,西安高新區產業扶貧消費活動在龐光街道爐丹村舉行,吸引了大批市民遊客前往。聖女果、西紅柿、黃瓜、土雞蛋、蜂蜜等特色農產品藉此機會,在廣大消費者面前大放異彩,收穫了口碑和訂單。市民吳先生現場嘗了一口煮熟的土雞蛋,便一口氣買了4大盤;劉女士買了兩盒聖女果,還沒等離開已經吃掉了大半,臨走前回頭又買了幾盒,她說:「爐丹村的聖女果圓潤香甜,看著就忍不住想吃。」
  • 劍川石鐘山16窟距今1000多年,精美絕倫,堪比敦煌
    久居麗江,周末節假日的閒暇時間卻經常泡在大理鶴慶、劍川。麗江周邊最好的這兩個壩子吃住都比麗江舒服,潤潤的空氣,花花綠綠的田地四季飄香。特別是劍川白族自治縣,文化氛圍和漢族極為相似,來沙溪小住兩日,仿佛回到了遙遠的故鄉。石寶山就在沙溪旁邊。
  • 「專線改造」助力傳統木雕村產業升級
    4月18日,在福建省晉江市東石鎮潘山村藝達木雕的生產車間,工人在對機器製作的木雕工藝品進行精修。   福建省晉江市東石鎮潘山村是閩南著名的木雕之鄉,這裡出產的木雕製品遠銷東南亞國家和地區。近些年,我國各地逐漸加強對古村落和古建築的保護和修復,潘山村的木雕產業發展迅速,以該村「非遺」傳承人鄭銀聘創辦的「藝達木雕」為龍頭的木雕企業訂單激增,原有手工勞作已經無法適應市場需求。   2019年以來,該村一些木雕企業主動申請用電改造,安裝變壓器,架設專用線路,引入大型切割、除塵、電腦微雕等設備,在確保工藝傳承的同時,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滿足市場需求。
  • 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無人機大放異彩
    打開APP 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無人機大放異彩 李倩 發表於 2018-08-27 15:13:22 8月23日,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
  • 走進劍川的秋天
    桑嶺古木早晨推開窗戶,一陣陣涼爽的風吹來,全身就會感覺到清爽而舒適,這時就意味著劍川炎熱的夏天已經離我們而去,那帶有詩意而多彩的秋天已經向我們走來。沙溪田園劍川的秋天是金色的季節、收穫的季節、多姿多彩的季節,走進劍川的秋天仿佛是走進了夢幻般的天堂。田野裡到處是一片片金黃色的豐收的景象。
  • 臺灣寫真:客家「創意藍染」臺中重放異彩
    中新社臺中10月23日電 題:客家「創意藍染」臺中重放異彩  中新社記者 楊傑 陳立宇  展現「藍白之美」的客家藍染,在臺中消失多年以後,於今重放異彩。記者近日來到臺中市太平福石園生態教育園區走訪,但見陽光下,一塊塊藍染布隨風輕舞,漂亮的色彩、獨特的創意,編織出一道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