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得了腎病不必過分擔心,但是千萬不要耽誤孩子!

2020-12-22 愛腎網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來自黑龍江鶴崗的萌娃李欣蕊。她在28個月大的時候就得「腎病症候群」,一般4歲的孩子,身高都在1米以上,但4歲的李欣蕊現在身高只有0.9米。胖嘟嘟的臉蛋兒,其實是因治療腎病用藥的緣故,每次發病,李欣蕊渾身都會水腫,有時候腫得眼睛就只剩一條縫。現在,她不僅是綜藝節目的常客,還是快手上的紅人,更重要的是,她還是個在對抗腎病病魔的「堅強娃」。

孩子生病最痛苦的莫過於父母,尤其是腎病這樣的疾病,看著全身水腫的不成樣子的孩子,父母心疼、害怕、擔心、顧慮重重、度日如年,他們憂慮的不僅僅是當下的治療效果,更多的是孩子日後的生活健康等等。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講述一下關於兒童腎病症候群的話題。

兒童的腎病雖然起病急、表現重,但是經過合理的治療90%是可以完全治癒的。

腎病症候群患兒最常見的表現是:水腫、少尿、疝氣,少數有高血壓的表現:頭痛、易激惹等。

▲上圖的患兒就是非常典型的兒童腎病症候群。

需要做的檢查有:尿常規、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尿肌酐比、電解質、腎功能、肝功能、血脂等,10歲以上有系統性紅斑狼瘡表現的查抗核抗體,必要時查B肝、C肝、HIV等。12歲以下不建議腎活檢,除非病情特殊需要。

兒童腎病症候群的診斷如下:

處於腎病範圍的蛋白尿:每日尿蛋白排洩量超過50mg/kg

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濃度低於3g/dL(30g/L)

水腫

高脂血症

有上面4條中的前兩條就可以診斷兒童腎病症候群,後兩條可以有也可以沒有。

微小病變腎病MCD是兒童期腎病症候群最常見的組織病理類型。

ISKDC研究中(納入了521例在1967-1974年間因不伴系統性疾病的腎病症候群而就診的患兒),根據腎活檢結果得到了如下:

微小病變腎病MCD:77%

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MPGN:8%

原發性局灶節段腎小球硬化FSGS:7%

增生性腎小球腎炎:2%

繫膜增生:2%

局灶性和球性腎小球硬化:2%

膜性腎小球腎病:2%

另外,對於激素的治療反應分為:

激素敏感性腎病症候群激素耐藥型腎病症候群

激素敏感性佔90%,這類患兒預後好,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極低。

10歲以下的患兒約有10%對激素無反應,這類對激素耐藥型的腎病症候群的預後較差,高加索人種患兒的10年腎臟存活率約為50%,而非亞裔或西班牙裔人種患兒的10年腎臟生存率更差。人種和基因缺陷或許是激素耐藥的原因。

因絕大部分對激素治療有效,故兒童腎綜的治療主要是類固醇激素。一旦診斷開始激素治療,90%可以達到完全的臨床治癒,還有10%的出現激素耐藥、效果不理想或者在早期就出現腎功能的受損,建議可行腎活檢檢查,明確。

除了激素的治療以外,還包括:限制鈉鹽、適當利尿,對於嚴重低蛋白血症合併高凝狀態則不建議使用抗凝治療。

預防措施包括:規律下床活動、避免低血容量、避免中心靜脈導管、及早治療感染和容量不足。補充鈣片和維生素D,不推薦降脂治療。控制血壓可使用ACEI和ARB 類藥物。

飲食:注意限制熱量的攝入、低脂飲食等。

相關文章連結:兒童腎病症候群營養指導

兒童腎病症候群因激素治療效果好,不建議各種中藥或其他方式的治療,造成兒童慢性腎臟病進入腎衰的首要原因是藥物的損傷。所以,請謹慎選擇給孩子看病的機構。

參考資料:

1.Nephrotic syndrome in children: prediction of histopathology from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characteristics at time of diagnosis. A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Kidney Disease in Children.

2.Epidem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nephrotic syndrome-associated thromboembolic disease.

相關焦點

  • 寶寶總滿頭大汗?不必過分擔心,這其實是健康的正常狀態
    寶寶總滿頭大汗?不必過分擔心,這其實是健康的正常狀態夏天又到了,我都替我們家寶寶發愁。三歲的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就那麼愛出汗,總是滿頭大汗。早晨起來剛吃了兩口飯,就開始出汗了,下樓和小朋友們玩,別的小朋友最多是熱的臉紅,我們家寶寶早就熱的往下滴汗了。晚上睡覺也是,睡著了也經常熱的一頭汗。開始的時候我特別擔心,因為我們家寶寶體型屬於正常的那一類,按理說不該那麼愛出汗,反而是體型偏胖的愛出汗才對呀。
  • 不會爬的寶寶智力有問題?兒科專家提出反對,家長不必過分擔心
    &34;,很多寶寶在八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會爬,我們經常說,讓孩子多爬行有助於寶寶的感統發展,還有的育兒專家指出,孩子最好能夠爬滿500個小時。但是有的寶媽發現,自己家孩子從來沒有爬過,好像跳過了這段時間就已經會走了。
  • 女性得了腎病 能不能懷孕生健康寶寶?
    女性得了腎病究竟能不能懷孕生子,得了腎病在營養和飲食方面你該注意啥?梁馨苓指出,原發性的腎臟病是「IgA腎病」,較多發生在一些經常扁桃腺發炎、喜歡熬夜、有慢性炎症的女病人身上。其次是「膜性腎病」,這種病「偏愛」愛美的女性,經常接觸質量不可靠的美白產品、染髮劑的女性,要警惕膜性腎病。第三種是「狼瘡性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是女性高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腎臟是系統性紅斑狼瘡較常累及的重要器官,如不及時、系統的治療,亦可能導致腎衰竭。
  • 新生兒出生一周內,出現以下這些,不必過分擔心
    就拿我們家兩個寶寶來說吧!在他們身上就發生了以下這些:出生後第 1 周.新生兒會出現臍帶脫落.排胎便,體重減輕等特殊生理現象,然後才會進入平穩發展期,開始正常的生長發育進程。弟弟在出生後的第二天,經皮黃疸值已到達13點多。後來抽血化驗血值更是到達了220之多。在第二天就住進了新生兒ICU。
  • 千萬不要因為家長的錯,而耽誤孩子的一生
    保證家庭環境健康這句話看起來似乎沒啥用,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但是,家長們真的做到了嗎?有的家長會過分的溺愛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 由著孩子任性,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還有的家長會打孩子,也會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吵,甚至動手,這種支離破碎的家庭讓孩子缺少一定歸屬感。
  • 尿裡有泡沫,檢查蛋白尿為陽性,就一定是得了腎病嗎?聽聽腎病專家...
    前幾日,一家長帶著孩子焦急的來到門診,大夫你快幫我孩子看看啊,才十五六歲的孩子,怎麼就有腎病了呢?原來,在醫院查體時查出了蛋白尿,聽說蛋白尿跟腎病相關,家長就開始著急了。 蛋白尿確實是診斷腎病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檢查出蛋白尿就一定是得了腎病嗎?為什麼會出現蛋白尿呢?
  • 寶寶得了母乳性黃疸,是否就不能母乳餵養了呢?還真不一定的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寶寶得了母乳性黃疸,不要盲目暫停母乳餵養,可能適得其反如今新生兒寶寶最為常見的一種病症,就是黃疸問題。但是一般來說,寶寶黃疸都是生理性黃疸的,都是可以自愈的。還有一些寶寶可能是母乳性黃疸,是否就不能母乳餵養寶寶了呢?
  • 千萬要當心!寶寶經常乾嘔、吐奶、很可能得了這種病
    幾乎每個小寶寶都有過吐奶的經歷,這是因為孩子的胃是水平的,而且賁門口比較松,寶寶吃的多了,或者吞入空氣,就容易吐奶,一般吐的不多。這種吐奶屬於是正常的,不必太擔心, 可如果3、如何緩解胃食道反流的症狀 如果懷疑寶寶得了胃食道反流症
  • 得了腎病不可怕,可怕的是這5點
    很多腎病患者都在為自己得了腎病而深感不幸,甚至惶惶不可終日。有的人說腎病是「不死的癌症」,也有人說腎病是治不好的,最終只能是透析。得了腎病,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做,生活、工作、飲食、運動等多方面都會受到限制。
  • 半夜要不要叫醒寶寶尿尿?很多家長做錯了,孩子發育被耽誤
    原來老人嫌尿不溼透氣性不好,擔心寶寶起痱子,晚上基本都不用,總是半夜把孩子叫起來尿尿,每天晚上至少兩次,持續有快兩年了。醫生感慨,晚上沒睡過完整覺,難怪長不高。事實上,不僅是老人,很多家長在這個問題上也做錯了,導致孩子的發育被耽誤。
  • 千萬要當心!寶寶經常乾嘔、一吃奶就哭鬧打挺,很可能得了這種病
    幾乎每個小寶寶都有過吐奶的經歷,這是因為孩子的胃是水平的。而且賁門口比較松,寶寶吃的多了,或者吞入空氣,就容易吐奶,一般吐的不多。這種吐奶屬於是正常的,不必太擔心,可如果3、如何緩解胃食道反流的症狀如果懷疑寶寶得了胃食道反流症
  • 糖尿病腎病患者請注意,這4條飲食禁忌,千萬不要碰!
    糖尿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慢性疾病,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會很容易導致各種併發症的出現,其中糖尿病腎病就是一種很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而對於糖尿病腎病患者來說,想要防止腎臟繼續惡化,需要注意好日常的飲食,尤其以下4個飲食禁忌千萬要牢記。
  • 孩子感冒發燒不要慌 護理大全奉上
    每一次寶寶發燒時都會有抗體的產生,所以免疫力也會漸漸增加,可以說偶爾發燒也算得上是好事,是寶寶免疫系統抗體獲得唯一途徑。1.不要一發燒就送醫一發燒去了醫院,肯定是要驗血的,感冒驗血出來就只有兩種結果,就是細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而孩子感冒多半是病毒感染。
  • 寶寶時常「口吐泡泡」,不要誤以為可愛,很可能是得了「肺炎」
    導讀:寶寶時常「口吐泡泡」,不要誤以為可愛,很可能是得了「肺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時常「口吐泡泡」,不要誤以為可愛,很可能是得了「肺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給寶寶餵藥千萬不要強灌,後果很嚴重
    我以為那個藥是甜的,寶寶應該會比較喜歡喝,沒想到他就嘗了一口就不願意喝了,但是我又擔心寶寶不吃藥,感冒沒那麼容易好。所以就在逗寶寶笑的時候偶爾給他灌一口,一開始餵到他嘴巴裡面去,他還會吃掉,但是多餵幾口以後他也會把藥吐出來,我母親就說:「寶寶還小,藥吃了幾口就行了,吃多了也不好!」所以我也沒有強行逼著寶寶繼續吃。
  • 雖然此時腎功能正常,但是這5種腎病仍難避免尿毒症及預後很差!
    周遜 腎內科主任腎病朋友盲目悲觀不可取,過分樂觀也是要不得的。只要患了腎病,認為都會發展成尿毒症,就屬於盲目悲觀;只要現在的腎功能還好好地,認為尿毒症與自己無關,就屬於過分樂觀。關於盲目悲觀,這不是今天筆者想要談的重點。
  • 寶寶為什麼總是喜歡吃手?可能因為這幾個原因,寶媽也不要太擔心
    有很多寶媽發現當寶寶到了一定的階段之後,非常的喜歡吃自己的手,但是因為手上有很多的細菌,很多寶媽看見寶寶吃手之後就會阻止他去吃手,但是一會兒看不到寶寶,就又會吃自己的手。寶寶6個月之後就會開始長牙,這個時候他嘴裡就會感覺非常不舒服,他就會通過吃手,或者是吃其他的一些玩具,來緩解心裡不舒服的情況,這個時候家長也不需要去阻攔,只需要每天給是玩具消毒,保持手乾淨就可以了。如果寶寶已經超過了三歲,但是還是會經常的吃手,那麼這時候家長就要想一些方法,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不要再讓他經常吃手。
  • 寶寶一直不長牙,愁壞父母可咋辦?醫生:不必太擔心,問題不大
    朋友則告訴說不妨下回去醫院給孩子做檢查的時候看看,省的擔心。後來,小安去正常帶孩子做檢查的時候,就跟醫生說起了這件事,醫生給孩子檢查完告訴小安,孩子長牙都是各有不同的,有的可能會慢一些,有的可能會快一些,孩子現在這種現象屬於正常情況,不用太擔憂。而且還告訴小安可千萬別再給孩子過多的補鈣了,對孩子沒有幫助反而可能還耽誤孩子。聽到醫生這樣說,小安這顆心裡的石頭才算是落了地。
  • 千萬,千萬,千萬不要用力搖晃寶寶!
    但同時我轉發了這條微博,想讓家長們了解搖晃嬰兒症候群的危害,不要讓悲劇重演。[燈泡]搖晃嬰兒症候群,到底是啥?搖晃嬰兒綜合症(Shaken Baby Syndrome)最常見於2歲以下的寶寶,在孩子最容易哭鬧不止的年齡,即6~8周時,發生率最高。
  • 老師翻看孩子衣服標籤,大多出於這4個原因,家長不必過分擔心
    但是也有部分家長,對於自己孩子將要前往的新環境暗含一絲擔憂。擔心被區別對待,寶媽剪掉孩子衣服標籤:我怕老師偷看萱爸有位朋友,孩子還沒出生,就開始打聽孩子上幼兒園的事情。而當老師發現寶寶的皮膚被衣服標籤磨紅、或者寶寶因為衣服感到不適時,就會幫寶寶直接把標籤剪掉。3、避免孩子穿錯衣服老師看孩子的衣服標籤,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防止孩子穿錯自己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