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歲的小龔青春靚麗,活潑開朗,但兩年前身上出現難以啟齒的變化——乳房時不時地會分泌一些液體出來,白白的,像乳汁一樣,時常會打溼衣服。
「我沒結婚,更沒生小孩,怎麼老是有乳汁流出來呢?」驚訝、迷惑、害怕,既羞於向親朋好友啟齒,夏天還得躲避他人異樣的眼光,這對小龔無疑是沉重打擊,她因此寢食難安,暗自落淚。
終於,小龔將此事告訴了媽媽,並在家人陪同下來到醫院,而醫生的判斷更猶如晴天霹靂——「可能是腦子裡長了東西。」經過磁共振檢查,醫生發現她腦垂體裡長了一個腫瘤,正是它促使小龔的身體出現了一系列反常的變化。通過血液化驗,還發現她體內的泌乳素很高,這個腫瘤屬於垂體瘤的一種——泌乳素腺瘤,會導致女性乳房分泌乳汁和月經失調等症狀。
現在,經過神經內鏡下經鼻-蝶腫瘤切除手術,小龔的血泌乳素已經降至正常水平,溢乳消失。
垂體瘤可導致內分泌紊亂、失明
垂體瘤是顱內良性腫瘤,成年人多見,兒童相對少見。根據瘤體細胞類型,可分為泌乳素細胞性、生長激素性、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性、促甲狀腺素細胞性、促性腺激素性等,以前三者多見,常造成內分泌紊亂表現。女性青少年患有泌乳素細胞腺瘤,可出現溢乳,或月經停止;生長激素腺瘤患者可出現生長增快,呈「巨人症」;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可致患者向心性肥胖,皮膚細嫩,臉如滿月。
無論何種細胞類型,隨著垂體瘤增大,雙側視力會逐漸減退,看東西範圍縮窄。一旦懷疑本病,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化驗血清性激素系列,查頭顱共振(MRI),一般多可早期確診。
是少數通過吃藥能治的顱內腫瘤
臨床上,泌乳素型垂體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放射性治療等選擇。
通常來說,首選口服溴隱亭來治療。泌乳素腺瘤是臨床上少數可能通過吃一種藥來治療的顱內腫瘤,但一般需要終身服藥。通過口服溴隱亭來治療的泌乳素型垂體瘤患者70%的女性2個月後能夠妊娠。經過長期治療,腫瘤體積可縮小,部分患者可以治癒。
但當瘤體逐漸增大,影響視力時,應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有多種,開顱顯微鏡下垂體瘤切除,經鼻內窺鏡垂體瘤切除。通常對於瘤體較大,尤其是向兩側發展,特別是瘤體呈啞鈴狀,視力顯著減退或是喪失者,應考慮開顱手術瘤體切除。
術後定期複查很重要
垂體瘤手術後複查主要有以下幾個目的:
(1)腫瘤是否復發。絕大多數患者的腫瘤徹底切除後不再復發,但仍有個別病例腫瘤再生長,生長的部位一般在原來腫瘤部位。一般術後第一年複查1~2次,若無臨床症狀及影像學異常,複查次數逐漸減少。
(2)腫瘤是否再生長。嚴格來講,腫瘤復發與腫瘤再生長定義不同,前者指手術將腫瘤已徹底切除,以後顱內又生長同類腫瘤;後者係指手術將腫瘤部分切除,顱內仍殘留一部分,以後殘瘤再生長。後者複查次數較前者為多,因病情各異,複查次數、間隔時間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出現臨床不適症狀或原有症狀加重應及時複查。經過複查及時發現問題,給予及時治療。
(3)了解患者身體狀況。一些患者手術後出現許多機能和臟器變化,如垂體瘤患者術前血糖高、血壓高、內分泌功能紊亂、不孕、心功能衰竭、骨折等,術後恢復怎樣?是否還需要給予降血糖、降血壓治療?不孕問題是否與其他疾病有關?內分泌紊亂是否需要激素替代治療?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在複查後才能處理。有些問題比較容易解決,如不孕,可能服用幾次藥物即能生育,但一些患者不注意複查,延誤了治療機會。
總之,垂體瘤雖為良性腫瘤,但也會慢慢復發,目前術後輔以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如伽馬刀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垂體瘤復發速度。術後應密切觀察內分泌和視力變化,動態複查影像,以期早期發現垂體瘤復發證據。瘤體復發,可考慮二次手術。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到正規醫院諮詢。
⊙版權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