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龍城飛將在,龍城飛將指李廣還是衛青?

2021-02-13 地圖帝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詩但凡上過學的都很熟悉,出自於唐代大詩人王昌齡的《出塞》。但是對「龍城飛將」指的是誰卻有不同的看法,教科書上解釋為飛將軍李廣,也有人認為是單指大將軍衛青,還有人認為指兩個人:衛青和李廣,到底哪種看法更合理一些呢?

讓我們先看一下王昌齡寫這首詩的時代背景,這首《出塞》的寫作時間大概是725年前後,當時是唐玄宗時期。二十多歲的王昌齡正準備投筆從戎,在河西玉門關外體驗邊塞生活,有感而發而做出此膾炙人口的詩作。

當時社會什麼是個情況呢?唐初徵服西域,設置安西四鎮,唐高宗時四鎮屢次失守,至武則天時,王孝傑等率軍擊破吐蕃,收復安西四鎮、並加強邊塞防禦後,塞外對大唐的襲擾主要來自於位於青藏高原地區的吐蕃,河隴地區是雙方主要交戰區,但是大唐當時還是國力強盛時期,並無大礙。王昌齡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有感而發,如果像漢朝一樣擁有「龍城飛將」,就可以解決邊塞問題了。那王昌齡心目中的「龍城飛將」到底是指誰呢?

一、李廣說

李廣說認為詩中「龍城飛將」指李廣,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李廣擁有「飛將軍」的美名,這和李廣的傳奇經歷和強悍的個人騎射能力有關,可惜生不逢時。(二)、李廣在防守匈奴方面是有很大功勞的。平定七國之亂時,李廣一戰成名,之後他的一生大都在北部邊疆防守匈奴,歷任上谷郡、右北平郡、代郡、雁門郡、雲中郡等地太守。而他鎮守的這些地方大都位於陰山一線,因而後面那句「不教胡馬度陰山」,就顯得合情合理了。(三)、「龍城飛將」就和「九原呂布」、「常山趙子龍」等這些出生地+人名號的說法類似。李廣是甘肅天水人,天水是伏羲、女媧、軒轅故裡,古代就有龍城之名。

二、衛青說

衛青說認為「龍城飛將」指的是大名鼎鼎的漢代大司馬、大將軍衛青,主要原因在於:(一)、這種說法認為「龍城」指的是匈奴單于的王庭龍城,位於今內蒙古託克託縣境內。衛青的名氣實在太大了,戰績大家都很熟悉也不多說了,就幾個字足矣:奇襲龍城、漠南無王庭。正是他讓匈奴聞風喪膽,不敢再踏足陰山之南,正好和「不教胡馬度陰山」相呼應,順理成章。

(二)、我們一般看到「飛將軍」,都會第一反應想到李廣。「飛將軍」也可以說是李廣的專屬標籤。實際上,衛青奇襲龍城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用飛將軍一詞來形容他,也是可以的。而且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李廣雖然名氣大,但是論戰績和衛青比起來就差遠了。(三)、王昌齡可以說是衛青的鐵桿粉絲,對衛青的崇拜之情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可以想像在這樣一首詩中,對自己的偶像進行讚譽,是很正常的事情。

三、衛青李廣說

正是因為衛青和李廣二人名氣都非常大,對「龍城飛將」持不同看法的又都有各自的理由,很難斷定「龍城飛將」到底是衛青還是李廣,畢竟我們沒法去找王昌齡問出個答案來。衛青、李廣二人在漢朝對戰匈奴的過程中,一攻一守,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就有人認為,「龍城」對應奇襲龍城的衛青,「飛將」對應飛將軍李廣,王昌齡的詩中所說的「龍城飛將」實際上是統指像衛青、李廣這些在對抗匈奴的過程中做出重要貢獻的一類人。

至於上面的這三種觀點,你認同哪一種呢?王昌齡所處的時代,雖然吐蕃的不斷襲擾無法對大唐造成致命的威脅,但也讓大唐勞民傷財、損耗國力,因此他希望能出現強有力的將帥統領唐軍,讓吐蕃永遠無法進犯大唐,像漢朝那樣「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至於「龍城飛將」到底是指誰,其實已經無所謂了。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相關焦點

  • 《古詩中的名將》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李廣帶兵有自己的一套辦法。衛青衝到匈奴的根據地龍城,小有戰果,其餘三路都打了敗仗,就是我們之前講衛青的成名之戰。李廣被匈奴抓住,當了俘虜,盛在一張網兜裡,兩匹馬左右拉著網繩,李廣躺在網中間,他軟軟地,不作聲,裝死相。
  • 秦時明月,萬裡長徵,龍城飛將,邊塞詩《出塞》詳解!
    龍城飛將:漢朝名將李廣。這裡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教:令、使。讀[jiào]胡馬:指侵擾中原的北方遊牧民族騎兵。陰山:位於今內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三、作者簡介。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哪一句詩能讓你瞬間熱血澎湃?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此句出自唐代王昌齡的《出塞》,詩全文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這本是一個悽涼的基調,壯士出徵,萬裡不還,家國禍亂,壯志難酬。
  • 「飛將軍」李廣的生前身後事(一)
    大漢朝廷也相應調整李廣將軍的任職,自上谷調出後,又先後擔任上郡、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邊郡的太守,皆以力戰匈奴著稱。可以說,哪裡有匈奴兵進犯,哪裡就有李廣將軍的身影,絕不給匈奴兵南下之機。唐代大詩人王昌齡通過《出塞》一詩對李廣給予了高度評價:「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飛將軍李廣的兒子戰功赫赫,卻因打了衛青,就被霍去病一箭射死,是...
    李廣這人也頗有意思,他的名氣很大,"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飛將軍李廣似乎是一個令匈奴膽戰心驚的人物,然而還有一個詞語叫"李廣難封"。 赫赫有名的李廣,要非問他有什麼出名的歷史戰績,似乎也說不出來,至少沒有衛青,霍去病這麼耳熟能詳,李廣這次迷路也給衛青帶來不小的麻煩,李廣的迷路導致衛青軍隊數量,質量對陣單于主力都沒有優勢。 還好,衛大將軍一如既往的穩,最後也打贏了,如果輸了,誰來承擔後果?
  • 可愛到犯規的句子,但使龍城飛將在,come on baby don't be shy!
    1、但使龍城飛將在,come on baby don't be shy!認真的嗎?那我來啦!2、我悄悄放了一個屁,希望風把它吹進你嘴裡。又怕風吹不到,於是我放了個連環屁。6、跟朋友吃飯的時旁邊的嬰兒一直在哭,搞得我很煩,朋友說大家都不容易,要我換位思考一下,現在我坐在嬰兒車裡,還是有點煩!!哦!這糟糕的腦迴路!7、誰能教我罵人?
  • 龍城是這些城市的別稱,有你家鄉嗎?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是千古名句,這裡的「龍城」一般認為是河北盧龍城,兩漢時期的龍城指的是龍城是匈奴王庭所在,那麼現在還有城市被稱為「龍城」嗎?實際上,不僅有「龍城」,還有很多以此為別稱。常州「龍城」之名的由來眾說紛紜,有說是因南朝時出了眾多皇帝,有的說是因為關於龍的神話傳說,也有的認為是跟古常州城形似龜,而龜為龍種故稱「龍城」。可以確定的是,明朝時期常州就有「龍城」之稱,清朝時乾隆到常州時就親筆題寫了「龍城象教」的牌匾。現在,常州有一個著名的中華恐龍園。
  • 李廣是命運不濟,還是「自作自受」 ——論李廣的命好不好
    3.勇猛無比   《出塞》中讚揚李廣「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表現了李廣戰鬥時的勇猛,使匈奴人聞風喪膽,《史記》也肯定了這一說法:「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 飛將軍李廣戎馬一生,為封侯而戰,卻至死未能如願封侯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出現在語文課本裡的詩句,讓大家從小便熟知了漢朝名將李廣將軍,在《史記》中司馬遷對李廣也進行了很高的讚美,對他的讚美甚至超過了當時的衛青、霍去病。漢武帝第一次決定攻打匈奴時,共派出四路人馬為戰,分別為李廣、公孫敖,公孫賀與衛青。此時的衛青初出茅廬,人生中首次上戰場。而李廣已歷經漢文帝、漢景、漢武帝三朝,由於長期駐守邊境與匈奴對峙,與匈奴之間小規模戰爭時常發生,對匈奴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脅。不論是在匈奴方面還是西漢方面李廣均最為知名,因此匈奴也打出了活捉李廣的口號。
  • 飛將奇數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飛將奇數,飛將:漢朝名將李廣;奇數:命運不好。泛指人不走運。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老,數奇。」近義詞有:李廣不侯,飛將奇數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人命運不好。飛將奇數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飛將奇數(fēi jiàng jī shù)成語釋義:飛將:漢朝名將李廣;奇數:命運不好。泛指人不走運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老,數奇。」
  • 中國城市許多別稱為「龍城」,其中有5個比較出名,你知道是哪些嗎?
    在我國有許多城市的別稱為「龍城」,這些城市都與「龍」有淵源,才被稱作「龍城」,小編大概統計了一下,大約有36座城市的別稱是「龍城」,其中,比較出名的「龍城」有5個:山西太原市、廣西柳州市、河南濮陽市、江蘇常州市、甘肅天水市。 1、山西太原
  • 飛將軍李廣有個特點,他的雙臂不是一般地長,故此才成為了神箭手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飛將軍李廣,是西漢時期有名的大將軍,他奉旨鎮守北疆,多次戰勝北方強大的匈奴人。可浪花淘盡英雄,李廣死後埋在何處,這個問題吸引著我們,其實可以憑藉李廣的這個特點,確定他的埋葬之處,李廣究竟和旁人有什麼不一樣的特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