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是命運不濟,還是「自作自受」 ——論李廣的命好不好

2021-02-23 水窮齋

    (兒子學習《史記研讀》課程,寫的人物評論,他選的是「李廣」,雖然文字稚嫩,但是文章已見雛形,現將草稿曬出,請大家不吝賜教。 )

多數人對於李廣將軍的記憶僅存於王昌齡的《出塞》,盧綸的《塞下曲》及高適的《燕歌行並序》這三首唐詩中,而且李廣將軍也是漢朝所有將軍中唯一的一位被匈奴稱讚為「飛將軍」的將軍。

一.李廣將軍的優點

1. 武藝高強

在盧綸的《塞下曲》中描繪了李廣將軍打獵時一箭射入石中,再也拔不出來的「傳說」《史記》中也描繪了這一畫面:「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2. 驍勇善戰

  《史記》中說李廣「嘗從行,有所衝陷折關及格猛獸。」所以文帝讚揚他說:「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3.勇猛無比

   《出塞》中讚揚李廣「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表現了李廣戰鬥時的勇猛,使匈奴人聞風喪膽,《史記》也肯定了這一說法:「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二、李廣命運不好的原因

看來,李廣將軍的優點的確很多,但他身處於西漢,又正是秦統治的陰影還未散去之時,大漢天子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刑法,但是這套法律會讓李廣變成一個守法的將軍嗎?這不見得。李廣將軍也是一位受天子敬佩的將軍,但是他在打完了70餘年的最後一場戰役後,抹脖自殺了,這又是為何呢?李廣將軍真的是命運不濟,還是自作自受呢?讓本文來告訴你。

   讀過《史記•李將軍列傳》的讀者可以了解到李廣將軍在其七十多年的徵戰生涯中犯下了一些錯誤。

這些錯誤使他命運不順,而且也得不到封侯的機會。

1.政治經驗不足

    在「七國之亂」這一場戰役中,李廣可是立了大功的,但是他沒被封侯,原因在於漢王看到了他腰間的一顆授印,這個授印是梁王給他的將軍印。這也正說明了李廣不識時務,他只知道的事是:只要有了這個將軍印,那麼自己就可以指揮漢軍,那麼我想請問:皇上給的封侯難道不好嗎?為什麼要把梁王給的將軍印掛於腰間呢?這不就等於把梁王當成了皇上。而皇上變成了一個掛名的CEO。結果自己倒引得皇上大怒,只給了錢,沒給爵位。

2.對管理軍士一竅不通

讀過《周亞夫軍細柳》的讀者都知道。霸上、棘門兩地的守軍制度極為鬆散,匈奴來了,這兩地的守軍也束手無策,而李廣所帶領的軍隊也正是霸上及棘門兩地的守軍這一情況。司馬遷說李廣帶兵「行無部伍行陳」而又「人人自便」。匈奴不來侵犯李廣的部隊是因為李廣武藝高超,而李廣手下的兵士,如果不是李廣像一塊救命碑立在他們面前,恐怕這群匈奴兵不用吹灰之力就會大敗漢軍,人家程不識的軍營中倒是處處警戒,唯恐被匈奴偷襲,匈奴才不敢去攻擊他,如果武帝在此地,那麼程不識肯定會受到獎賞,而李廣卻會被殺頭。

3.不聽勸阻,硬要

 李廣後來年老的時候,匈奴又來侵犯,本來衛青已經出徵,結果李廣在皇上面前申請了幾次,硬要自己陪衛青出徵去打匈奴。皇上先「以為老,弗許」但經不起李廣的請求,最後也無奈地讓他跟從衛青出徵,他又想自己去打匈奴。本來皇帝都給衛青密詔,叫衛青保護好李廣,不要讓李廣率軍去面對匈奴,結果李廣不聽,還是去了。最後呢,自己跑出軍營,反倒在大漠中迷路,好不容易才回到漢營當中,結果又被叫去中軍大營進行審問,最終自殺。

4.只知正面硬抗,不知道用智慧來解決問題

《史記》記載:李廣跟從大將軍出定襄打匈奴:「漢軍死者過半,漢矢且盡。廣乃令士持滿毋發,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殺數人,胡虜益解」本來這一段話是描寫李廣的英雄氣概的,但是。戰後的結果卻是李廣的軍隊差點全軍覆沒。自己卻因為功過相抵,什麼都沒得到。而且,李廣將軍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長城內打仗還有點頭腦,一旦出了長城,便馬上「懵逼」了。據《史記》記載,上郡,馬邑兩地在長城內,所以李廣本可以打贏這兩場戰爭,但他只知道正面硬打,不去學習前人打仗的經驗,所以打贏了一場戰爭也是他運氣好,出了長城,便馬上迷路,繞到晚上才繞回軍營。

5. 心如磐石且心胸狹隘,把人命當成垃圾,

 李廣將軍當不成侯的重要原因,也是漢帝討厭他的原因就是他不把人命當回事。他當隴西郡的郡守時,羌人造反,他誘降了800多羌人,結果下午就把這些人全殺了。商鞅看到這一幕,估計內心也會發顫,所以王朔才會說:「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綜上這5點我們不難發現李廣將軍在這些問題的衝擊下,他肯定不可能被漢王封侯,最後還反倒自殺了,那麼。李廣將軍不幸的一生也結束了。不過他的兒子們還有可能為他爭了一點光。但這根本就不可能

.後代的命運好得起來嗎?

    《史記》描寫了李廣將軍的事跡之後,就開始寫他的兒子們了。他的兒子們呢,也都是習武之人,也都武藝高超,但是這三人以及他的孫子李陵四人的命運都因為李廣「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大兒子李蔡以丞相之名侵犯了漢景帝的墓地,最終畏罪自殺,二兒子李敢倒是有功,但是他自己卻認為父親是被衛青將軍所害。擊傷了衛青將軍,被衛青將軍「匿諱之」,最終被驃騎將軍射死,李敢的兒子因為好利,成了個不重用的酒囊飯袋,孫子李寧又投降了匈奴。自此。本應煊赫無比的李廣之家,但卻因為李廣將軍的一意孤行,而且子孫後代也效仿李廣將軍的做法,因此而衰弱了下來。

綜上而言,李廣將軍的命運就像一個扇形統計圖。其中他命運好的時候是佔28%,而不好的時候卻佔了72%。從這裡可以看出來,李廣的命運真的太差了,就連本應該享受榮華富貴的後代也受到了影響。真的是太可悲了。而在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人在不經意間就效仿了李廣將軍的做法,最終自己一無所得。做一件事,就要考慮做的過程及結果如何,否則就不能怪上天,而是「自作自受」。

相關焦點

  • 李廣為何難封,命運還是性格?不,是軍功
    二、李廣難封:究竟是因為性格、命運1.性格的原因七國之亂時,李廣給自己的未封侯埋下了伏筆。梁王是漢初諸侯王之一,在七國之亂時跟朝廷一起抗擊叛亂諸侯國的軍隊。李廣作為當時太尉周亞夫的屬下和梁王軍隊共同作戰。而這時發生了一件令人懷疑的事情。李廣接受了梁王的將軍印信。
  • 飛將軍李廣,一生沒有封侯,晚年在陣前自盡,可悲可嘆
    李廣一生可悲可嘆,有一經典語句就是感慨他的命運,被稱為「李廣難封」,此句一語中的講了這個有著傳奇經歷的飛將軍李廣的一生。李廣有著飛將軍之名,他身經百戰,在抗擊匈奴的戰鬥中可謂是戰功累累,許多邊塞詩中對李廣的讚揚是非常多的。而李廣之勇也是令匈奴聞風喪膽。
  • 「飛將軍」李廣的生前身後事(一)
    由於兵力懸殊,李廣寡不敵眾,受傷被俘。李廣傷勢嚴重,匈奴兵就將他置於兩馬之間的繩索網上。拖行十餘裡後,甦醒了的李廣側眼看見旁邊一個匈奴兵騎著一匹好馬,於是李廣攢足力氣,從繩網上一躍而起,飛身跨上那匹好馬,將匈奴兵推於馬下,策馬疾馳脫身。自此,李廣「飛將軍」的名號在匈奴軍方廣為流傳。
  • 成語「李廣難封」,李廣為啥難封?
    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無論是在當時還是今天,李廣都是武帝時代除了衛青和霍去病以外最知名的漢朝將軍。可是耐人尋味的是李廣跟衛青和霍去病這兩位少年得志的將軍相比,實在是命運坎坷,勤勤懇懇拼殺了四十年到死都沒有封侯。於是就有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名句,成了後來中國式人才感嘆生不逢時的公式和典故。有關李廣難封的分析有很多版本。有研究管理學的學者說,跟漢朝的考核制度有關。據考證,漢朝封侯的標準是按照斬首匈奴的數量,也就是按人頭的數量封侯。
  • 但使龍城飛將在,龍城飛將指李廣還是衛青?
    唐初徵服西域,設置安西四鎮,唐高宗時四鎮屢次失守,至武則天時,王孝傑等率軍擊破吐蕃,收復安西四鎮、並加強邊塞防禦後,塞外對大唐的襲擾主要來自於位於青藏高原地區的吐蕃,河隴地區是雙方主要交戰區,但是大唐當時還是國力強盛時期,並無大礙。王昌齡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有感而發,如果像漢朝一樣擁有「龍城飛將」,就可以解決邊塞問題了。那王昌齡心目中的「龍城飛將」到底是指誰呢?
  • 難封的不是李廣,而是心胸
    詩人讀史與人,很能讀出一種感動興發的力量,從而讓一個人的性格或者命運得到一種全新的塑造。
  • 李廣射石虎
    昏暗的樹林中風吹草動,李廣誤將草叢中一塊巨石當作老虎,張弓怒射,箭鏃深沒石中。第二天早上,李廣發現那是一塊石頭後,重新再射,卻怎麼也射不進去了。這個故事給了你怎樣的人生啟示?請據此寫一篇文章。要求:結合材料內容,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 飛將軍李廣為什麼難封?不是能力不行,而是運氣不好
    但由於當時漢朝對匈奴採取的是防禦策略,所以李廣與匈奴對戰,首先都規模不算大,沒有大的戰果,也就談不上立功封侯了;而且當時漢朝是想結好匈奴的,所以於情於理,都不可能將李廣這樣的人大肆宣傳,大加封賞。公元前129年,李廣終於等來了這個機會。當時匈奴騎兵大舉入侵,漢武帝命久經沙場的李廣和初出茅廬的衛青便共同去抵抗匈奴,因李廣名聲在外,所以在匈奴人的口中將李廣被稱之為「飛將軍」。其實,這是第二次李廣能夠封侯的機會。可能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正是因為李廣的名聲太大,所以遭到了匈奴大舉圍攻被俘,導致李廣通過詐死的方式才能從匈奴手中逃脫。
  • 李廣為何一生未能封侯,難道僅僅是因為運氣太差?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本視頻時長為6分36秒,請在wifi環境觀看,土豪隨意,嘻嘻~~前幾天,我們剛說完王勃寫下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其中一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讓人不禁唏噓李廣的命運多舛。一個經歷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的將軍,身經百戰,為什麼始終得不到封侯呢?
  • 【1018】大富靠命,小富靠運:你有富的命嗎?
    看到這個題目,你可能會想,這不是宣揚宿命論,或者出身論嗎?倒還真不是,我想講的恰恰是要破除那些出身決定命運的舊觀念。
  • 共讀國學 |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2356-2360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唐·王維《老將行》品讀:漢朝的衛青屢次討伐匈奴,從來不曾失敗過,這是由於天幸;李廣勇猛過人,卻總是無法建立戰功,這是因為他的命運不好啊。作者借衛青和李廣二人的成敗,是由於命運的好壞不同,來抒發自己內心失意落魄的感傷。後世的人評論衛青、李廣二人的成敗得失,常用這兩句詩來形容。原詩: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 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 李廣因為旁門左道受到了皇帝的寵信,最後卻被逼自殺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李廣因為旁門左道受到了皇帝的寵信,最後卻被逼自殺!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叫做李廣的人,他是一個宦官,但卻是很受皇帝的寵愛,當他最後的下場卻很是悽慘,死了以後還不得安寧,而明孝宗可是我國古代一個極為能幹的皇帝,他繼位以後明朝迎來了弘治中興,而且他還是古代只娶一個老婆的皇帝,但是到了最後明孝宗的一世英名全都毀在這個叫做李廣的宦官身上。
  • 李廣調研新區學校辦學工作
    李廣一行先後前往各受災學校,實地調研災後清理情況和損失統計情況。李廣強調1 9月16日,教育衛健工委書記、社區治理和社事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廣,教育衛健工委委員、社區治理和社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遠東到天府實驗中學、天府實驗小學、天府三小調研學校辦學推進情況,社區治理和社事局教育處相關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 飛將軍李廣終其一生未能封侯?不是生不逢時,只能怪他自己
    這位被後世人銘記的將軍就是西漢一代名將李廣。李廣,出生年月不詳,是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他出生於軍人世家,他的祖先是秦朝時期的將軍李信。因為出生於軍人家,從小他耳濡目染,加上家庭的薰陶和自身的努力,他練就了一身的武藝,尤其擅長射箭。一個人的成長和成功離不開時代。李廣生活的年代,是漢文帝時期。
  • 李廣為何難封,冥冥中自有定數,去過西域的張騫跟著他都迷路了
    漢武帝時,因與匈奴交戰有功而被封侯的有幾十人之多,為什麼抗匈名將李廣卻「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了呢?大鵬覺得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就是李廣雖然個人戰鬥力比較強,但是不善於指揮大軍團作戰,所以小戰則勝,大戰則敗。其二,就是李廣的運氣真的不太好。
  • 官場中,一招不慎就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飛將軍李廣是最好例子
    ,看到草叢裡的石頭,以為是老虎,就拉開弓,把箭射進石頭裡仔細一看,原來是石頭,後來一射,怎麼也射不進石頭裡李廣還問老虎是從哪裡來的,他想親自射殺老虎他·口才不好的李廣人種間安靜地,不是沒有餡的兵油子除了練武殺敵報國,他什麼也不願意即使和部下喝酒,也經常用射箭助興像李廣愛兵子一樣,擁有自己的兵的方法他說,即使不來參加各種嚴格的紀律管制,他們也能在相對寬鬆的環境中度過每一天
  • 他名聲不弱於李廣,訓練軍隊要求極其嚴格,總能讓匈奴咬牙切齒
    但是李廣恰恰相反。李廣祥對於士兵的訓練,更看中士兵們是否團結一致。一旦士氣高漲,不管敵人有多強大,只要我們團結一致,我們一定會取得最後勝利。但是程不識李廣會這樣做,等到人們打電話來,他的士兵雖然願意聽他的電話,願意獻出自己的生命,但這只是徒勞無功。雖然他自己的部隊訓練非常嚴格,但是有了強大的軍隊,敵人總是害怕自己。眾所周知,李廣在歷史上也非常有名。
  • 中國大案紀實:河南310國道,連環殺人案兇手李廣均
    然而,就在第二天(10月27日)6時30分許,還是在310國道附近的鞏義市回郭鎮清西村附近一涵洞內,一女子賀某在被歹徒侵犯後打成重傷。這時,警方基本可以確定,沿310國道一路走來,大開殺戒的很可能是同一個兇殘歹徒。隨後,三門峽警方在310國道沿線嚴密布防。
  • 大案要案偵破紀實:殘害無辜女性,跨越甘豫兩省的殺人案李廣均
    然而,就在第二天(10月27日)6時30分許,還是在310國道附近的鞏義市回郭鎮清西村附近一涵洞內,一女子賀某在被歹徒姦淫後打成重傷。這時,警方基本可以確定,沿310國道一路走來,大開殺戒的很可能是同一個兇殘歹徒。隨後,三門峽警方在310國道沿線嚴密布防。
  • 飛將軍李廣和不敗將軍程不識,打仗都挺厲害,為啥沒能封侯?
    衛青完全貫徹了領導的最高指示,只讓李廣率領輔助部隊,此舉引發後世對他的超多惡評,說衛青欺負李廣,嫉妒李廣的才華,李廣之死也完全賴他。要說衛青是真冤,他只是按最高領導的要求辦事。那麼怨漢武帝嗎?漢武帝雖說脾氣不咋地,在人才方面卻是相當愛才惜才,這事歸根結底還是賴李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