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國學 |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2021-02-16 曹班長讀國學

    挑戰書

你我已不再早起讀書,也鮮少夜讀。以後,咱們返璞歸真,繼續每天讀點國學。讀書不在三更五鼓,功中最怕一曝十寒。天下事大多不難,貴在堅持,大家互助共勉!敢挑戰自己不,能堅持幾天?

2356-2360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唐·王維《老將行》

品讀:漢朝的衛青屢次討伐匈奴,從來不曾失敗過,這是由於天幸;李廣勇猛過人,卻總是無法建立戰功,這是因為他的命運不好啊。天幸:上天寵幸,就是指好運。緣:因為。數奇:單數代表不吉利。作者借衛青和李廣二人的成敗,是由於命運的好壞不同,來抒發自己內心失意落魄的感傷。後世的人評論衛青、李廣二人的成敗得失,常用這兩句詩來形容。

原詩: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 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 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勳。

富閒來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明·唐寅《言志》

品讀:我閒來無事就畫些青山綠水來賣,即使生活窮苦,也絕不使用一分半毫不義的造孽錢。此詩作者唐寅以賣畫為生,高風亮節,清貧自守,絕不貪取一文不義之財。造孽:佛教注重因果報應,人生在世多一份罪惡,便是為來生多添一分罪業。「不使人間造孽錢」常用來表示一個人對金錢的淡然態度。

原詩:

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共讀規則】

學完轉發微信圖文到朋友圈,留言回復「共讀國學多少天」,能堅持再加群

同學,咱們組團對抗惰性,肯下功夫學習你再進班,已淘汰四百多人了!


簡介:真實,坦誠,生動,有血有肉的曹班長。回鄉書生創辦者兼主編,共讀國學發起人。愛自己想愛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同學,如果你認同如此價值觀,請關注公眾號:曹班長讀國學。跟班長一塊兒善良,一塊兒刁民,一塊兒學習,一塊兒玩耍,一塊兒碉堡這個世界吧!

相關焦點

  • 但使龍城飛將在,龍城飛將指李廣還是衛青?
    但是對「龍城飛將」指的是誰卻有不同的看法,教科書上解釋為飛將軍李廣,也有人認為是單指大將軍衛青,還有人認為指兩個人:衛青和李廣,到底哪種看法更合理一些呢?讓我們先看一下王昌齡寫這首詩的時代背景,這首《出塞》的寫作時間大概是725年前後,當時是唐玄宗時期。二十多歲的王昌齡正準備投筆從戎,在河西玉門關外體驗邊塞生活,有感而發而做出此膾炙人口的詩作。
  • 飛將軍李廣的兒子戰功赫赫,卻因打了衛青,就被霍去病一箭射死,是...
    但為人方面卻頗為耐人尋味,史書記錄漢武帝曾賜他一壺酒,他倒入河中與將士共飲,顯示他善於拉攏人心,體恤將士們行軍不易。但同時史料又記錄了他奢侈不識民間疾苦,如此矛盾倒像記錄兩個人,而讓後世議論紛紛的李敢事件,說明霍去病還有輕狂的一面。
  • 飛將軍李廣和不敗將軍程不識,打仗都挺厲害,為啥沒能封侯?
    漢武帝初年,在衛青、霍去病橫空出世之前,有兩位抗匈名將並駕齊驅,一位是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另一位是在歷史上默默無聞的「不敗」將軍程不識。這兩位擔任的職務很相似,李廣是現在河北省的太守,程不識是今天山西省北部的太守,當時的太守可不是文職,而是邊境上的守將。
  • 李廣是命運不濟,還是「自作自受」 ——論李廣的命好不好
    3.勇猛無比   《出塞》中讚揚李廣「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表現了李廣戰鬥時的勇猛,使匈奴人聞風喪膽,《史記》也肯定了這一說法:「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 飛將軍李廣為什麼難封?不是能力不行,而是運氣不好
    同是漢武帝麾下將領,身為晚輩的衛青第一次出徵就封侯,而隨衛青的年輕將軍也都一個一個封了侯,而李廣經歷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身經百戰,戰功赫赫,卻始終不得封侯。那麼李廣為何難封?在漢朝,封侯算是武將的最高榮譽。眾所周知,漢朝沿用秦制,而秦朝的軍功爵位制度共分二十等。其中封侯是最高的兩級,分別為關內侯和列侯。
  • 「飛將軍」李廣的生前身後事(一)
    」詩中所提「龍城」,即唐代的盧龍城,也就是李廣將軍經常練兵的這一帶。而「飛將」一詞的出處,則是源自李廣在漢武帝時期的一段故事了。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李廣以驍騎將軍之職、年過半百之軀,帶領萬餘騎兵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單于素聞李廣將軍的威名,選派數倍於李廣軍的精兵前來應戰,志在必得。
  • 飛將軍李廣戎馬一生,為封侯而戰,卻至死未能如願封侯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出現在語文課本裡的詩句,讓大家從小便熟知了漢朝名將李廣將軍,在《史記》中司馬遷對李廣也進行了很高的讚美,對他的讚美甚至超過了當時的衛青、霍去病。漢武帝第一次決定攻打匈奴時,共派出四路人馬為戰,分別為李廣、公孫敖,公孫賀與衛青。此時的衛青初出茅廬,人生中首次上戰場。而李廣已歷經漢文帝、漢景、漢武帝三朝,由於長期駐守邊境與匈奴對峙,與匈奴之間小規模戰爭時常發生,對匈奴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脅。不論是在匈奴方面還是西漢方面李廣均最為知名,因此匈奴也打出了活捉李廣的口號。
  • 難封的不是李廣,而是心胸
    對於李廣,唐人王昌齡有一名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對李廣的追慕與懷想可見一斑,也讓人再次重溫其赫赫戰功。但同時,關於李廣的詩還有一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任是戰功赫赫,也未能封侯。而且,到了後期,李廣因不能忍受別人的閒言碎語而自我了斷,這樣的命運,更讓人替李廣的不幸而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