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有這5個表現,說明你溼氣重!喝2湯吃2粥揉一茶,溼氣一掃光

2020-12-17 大醫本草堂

天氣越來越熱了,你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感覺:

一天比一天乏累,總有睡不完的覺。腳也像灌了鉛似的,走幾步就累得不行,工作也提不起精神。

臉上還容易冒油、長痘,渾身有溼漉漉、黏糊糊的感覺,整個人不清爽。

為啥會這樣呢?

很可能是體內溼氣在作祟!

身體有這5個表現,說明你溼氣重

從中醫角度來講,體內有「溼」,主要是脾胃出了問題。

脾胃作為運化水谷的重要臟腑,很脆弱,容易被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壞習慣所損傷,導致水溼運化失常,溼氣內生。比如,吃太多甘甜肥膩的食物和生冷瓜果,以及菸酒不離手等等。

溼氣重的人,往往會有以下這些表現:

①舌頭舌頭胖大,兩側有齒痕,舌苔厚膩。

②大便:大便不成形,容易粘馬桶,難衝乾淨。

③身材:一般來說,「肥人多溼」。

④精神狀態:頭腦昏沉,身體困重,仿佛被厚衣包裹一般,整個人懶洋洋的,不願意活動。

⑤皮膚狀態:溼氣重的人,身上很容易出現瘙癢或皮疹,特別是在下半身陰囊、小腿、腳等部位。

大家可以自行對照看看,如果有以上症狀,那麼說明你該祛溼了。

簡單4招,幫你去除體內溼氣,恢復神清氣爽

第1招:避環境的「溼」

減輕溼氣,首先要「避外溼」。

遇到春雨淋漓不盡的潮溼天氣,應關好門窗、少出門,避免去溼氣濃重的地方遊玩,如樹林、湖泊、水塘等。

遇到下雨淋漓不盡的潮溼天氣,應關好門窗、少出門,避免去溼氣濃重的地方遊玩,如樹林、湖泊、水塘等。

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

若發現室內相對溼度高於70%,及時開啟除溼機或空調除溼。

第2招:勤運動,增加水分代謝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室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溼度的能力變差。

適當多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試試跑步、健走、遊泳、瑜伽、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水分代謝。

第3招:食療祛溼

食療是很便捷的祛溼法——薏仁、赤小豆有消水腫、益脾胃之效;玉米、白扁豆健脾除溼;土茯苓除溼解毒、通利關節。

體內溼氣嚴重的時候,不妨適當多食用這些食材。

日常做菜時,還不妨多加一些蔥、姜、蒜、茴香、香菜提味。這些食材性辛溫、芳香化溼,有助於加強脾胃運。

下面推薦大家4款食療方,照著吃,體內溼氣一掃光。

①茯苓雙豆祛溼湯

材料:茯苓30克、赤小豆30克、炒扁豆20克、陳皮5克、生薑2片、瘦肉300克(2~3人分量)。

做法:

將茯苓、陳皮洗淨,生薑切片備用;

赤小豆、扁豆用清水洗淨,浸泡數小時;

瘦肉洗淨,切大塊備用;

將所有原料放入大燉盅內,加適量清水,加蓋後隔水燉2小時,即可調味食用。

功效:

本祛溼湯選用茯苓和赤小豆配合,可加強祛溼利尿消腫的功效;加上炒扁豆,可增強健脾祛溼的作用;再輔以少量陳皮運氣化痰燥溼,四者可共奏春夏季祛溼之神功。

PS:別把赤小豆和紅豆弄混了,紅豆基本上沒有祛溼功效,就是一種普通食品;而赤小豆則藥食同源,具有利水滲溼的功效。

②白朮茯苓山藥湯

做法:取白朮10克、茯苓30克、山藥30克、大棗2枚、豬排骨100克煲湯服用。

功效:益氣健脾,燥溼利水,適合祛脾胃虛導致的「溼」。

③芡實薏米粥

做法:取芡實30克、薏米30克(浸泡2小時),小米100克,加水適量,煮粥代早餐食用。

功效:利溼止帶,對寒溼所致的帶下量多、清稀如水、腰膝酸軟、全身乏力、精神萎靡,伴飲食不香、手足不溫者頗有良效。

注意:

本品「寒下滑利」,孕婦少用,尿頻便秘者少用,也不適合陰虛羸瘦者,以防耗傷陰液,助長虛火。薏米中澱粉、油脂含量高,容易走油,建議放冰箱密封儲存。薏米健脾作用弱,針對脾胃功能差所引起的溼效果不大。

④白朮陳皮粥

做法:取炒白朮10克、陳皮3克、大米50克一起熬粥服用。

功效:補氣健脾、和胃,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人群。

溼氣不分體質、男女、老少,隨時都能趁虛而入,所以有「十人九溼」一說。

有些人溼氣較輕,沒有明顯症狀,但它會埋伏在體內,伺機行動;當溼氣只增不減或與熱、寒等交織時,就會在身體中找各種發洩的出口,並以各種症狀表現出來。

① 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易起痘;

② 大便粘滯不暢,小便渾濁;

③ 面色淡黃髮暗,胸悶乏力,嗜睡肢腫;

④ 小腿肚子常發酸、發沉,身體困重;

⑤ 睡覺流口水,起床時頭髮昏,耳內溼;

⑥ 小肚子變大,體型肥胖,人懶不愛動。

仔細對照以上情況,

如果你有1-2條以上相符,

就說明已經是頑固性溼氣了。

祛溼調理刻不容緩!

溼氣不僅影響人的皮膚、容貌、體型

還會誘發100餘種疾病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

痛風、心腦血管等疾病,

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和溼邪有關。

祛溼調理刻不容緩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

能食療則不藥補

祛溼必然先調脾胃

以健胃養胃、利水滲溼為主

每天3分鐘 輕鬆祛溼

隨著溼氣危害被大家所認知,很多人採取了各種方法來祛溼,但總感覺效果不明顯。其實,無論男女,普通溼氣人是感覺不到太多症狀,一旦出現了溼氣的某些症狀,就是頑固性溼氣的表現,採用一般的去溼產品很難有效。

1、祛溼先調脾,脾好祛溼強

中醫祛溼早就有了嚴密的邏輯和方法,《黃帝內經》認為:脾主運化,根除溼氣,關鍵在脾臟。所以溼氣侵體,必然先調脾胃,以健胃養胃、利水滲溼為主。脾胃好了,人體自身的排溼能力自然就變強了。

我們知道紅豆薏米可祛溼,但熬煮麻煩,體質不合或用錯原料只會加重溼氣。

所以除了紅豆薏米,還需合理、周全的添加其它食材,講究君臣佐使。消除溼氣的主要病因,並輔助改善其它症狀,提高整個機體的功能,合力抵抗溼氣,才能達到平衡、快速祛溼的狀態。

山東衛視《大醫本草堂》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婦科朱旭華主任

曾介紹和紅豆薏仁有關的

調理溼氣的實用妙方

2、天然食材,名醫組方,輕鬆根除溼氣

紅豆薏仁芡實顆粒出自名醫組方,祛溼快、很、準!每天只需三分鐘,衝泡一包紅豆薏仁芡實顆粒,就能輕鬆祛溼。很多人連續吃了1個月,溼氣症狀明顯緩解,連氣色都好了許多!

採用了中醫裡藥食同補的原理,在紅豆、薏米的基礎之上,選用芡實、魚腥草、荷葉、茯苓、梔子、橘皮、大棗、蜂蜜9種道地食材,科學配伍,使其性質更為溫和、平性,可長期食用;又有健脾、益氣、溫中、理氣、祛溼之效,可全面調和五臟六腑,根除溼氣的同時修復受損。

【 紅豆薏米芡實顆粒 】

薏米:利水滲溼,健脾胃清肺熱止洩瀉

紅豆:行血補血,健脾祛溼,利水消腫

芡實: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

魚腥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荷葉:清熱解暑、升發清陽、涼血止血

茯苓:利水滲溼,健脾寧心,固精消腫

梔子:清熱利溼、清肝明目、消腫止痛

橘皮:健脾開胃、理氣消食、燥溼化痰

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蜂蜜:益氣補腎、滋補腸胃、改善睡眠

每天泡一杯,3個月喝出好氣色

上班一族工作壓力大,平時加班熬夜、作息不規律,皮膚容易出油冒痘,精神狀態差,服用一段時間的紅豆薏仁芡實顆粒,痘痘消失了,皮膚變好了,整個人精神了很多!

而身材肥胖的人,體內溼氣被清除後,腸胃改善,大便通暢,口臭沒了,身體浮腫、虛胖的情況也隨之消失。

經常失眠多夢的人,每天喝一杯,益氣養血、緩解疲勞、吸附身體濁氣,睡眠質量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體內溼氣重,喝一茶、吃二物、做三事,或可以幫你祛除溼氣
    體內溼氣重,喝一茶、吃二物、做三事,或可以幫你祛除溼氣導語:夏季的天氣是比較潮溼的,在這個季節人體也非常虛弱,體內的溼氣特別重,容易出現乏力的現象,還會偶爾的拉肚子,其實這些現象都是體內溼氣重的表現,千萬不要小看了溼氣,它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的傷害。
  • 溼氣重的男人,身體多半會有這6個表現,一發現最好及時去除溼氣
    溼氣重的男人,有一些明顯的表現,可能自己卻渾然不知,比如早晨起來昏昏沉沉,挺著大肚腩,任憑運動還是節食都無法瘦下來。那麼男人如何知道自己體內溼氣重不重呢?接下來我們就先具體看看溼氣重的男人,身上都有哪些表現吧。
  • 小滿溼氣重只能吃紅豆薏米?錯,營養師教你喝兩種祛溼茶遠離溼氣
    進入小滿節氣後,溼氣重是很多人都面臨的一個問題,在中醫上把溼氣分為兩種,一種是內溼,還有一種是外溼。一旦溼氣入侵,容易損害陽氣,甚至有一溼難去的說法。那我們應該如何判斷是否有溼氣呢?大家可以在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觀察身體健康情況。
  • 身體出現這4種反應,就說明體內溼氣「超標」,教你3招祛溼氣
    那麼,對普通人而言,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溼氣呢?快來看看你有這些症狀嗎?身體出現這4種反應,就說明體內溼氣「超標」1、口臭、舌苔較厚這是體內溼氣比較重的一個表現。2、體虛,容易疲勞溼氣重,在生活中主要表現為體內的溼氣無法正常排洩,加上身體的代謝更新緩慢,氣血循環不流暢,不管是運動還是晨起總是感覺身體沉重,沒有精神,其實這是溼氣重的表現。若是情況較為嚴重,就需要謹慎啦!
  • 中醫:溼氣重的5大異常表現!你中了幾個?佔2個以上,勸除溼!
    俗話說:「溼氣重百病生。」身體內溼氣重,會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溼氣太嚴重的話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那麼如何判斷體內溼氣是否重呢?溼氣重有什麼表現呢?如何祛除溼氣呢?一、中醫:溼氣重的5大異常表現!你中了幾個?佔2個以上,勸除溼!
  • 中醫:身體若出現這4個表現,可能你的溼氣偏重了,不妨了解一下
    一、中醫:身體若出現這4個表現,可能你的溼氣偏重了,不妨了解一下1、早上刷牙噁心生活當中有些人在早上起床刷牙的時候,經常會感覺到特別的噁心,嗓子不舒服,而且還容易咳痰,其實這是由於體內溼氣過重造成的。2、頭部感到昏昏沉沉如果體內溼氣過重的話,會使人感覺到身體特別的疲憊,而且昏昏沉沉,四肢比較沉重,全身也會有不適感。
  • 身體有這7個表現,可能體內溼氣太重,一個方法或幫你祛除溼氣
    身體有這7個表現,可能體內溼氣太重,一個方法幫你祛除溼氣導語:在夏天雨水比較多,所以空氣比較潮溼,在這個季節身體比較虛弱,體內的溼氣非常重,經常感到乏力,還會拉肚子。這些現象都是因為溼氣重的表現,它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大。
  • 體內溼氣重的表現 舌苔黃膩說明有溼氣
    體內溼氣重的表現有哪些呢?溼氣侵入機體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如果身體內有溼氣,那麼我們要及時的排出溼氣。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身體是否有溼氣呢?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體內溼氣重的表現。中醫認為,因於溼,首如裹,溼熱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長,短為拘,弛長為痿。
  • 溼氣重的人,身體會有這4個表現,看看你佔了幾條?
    導語:如果一個人溼氣重,那麼身體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反應,我們國家的中醫覺得,溼氣是身體出現各種疾病的源頭。雖然看起來身體很健康,體內也會有一些隱藏的疾病,你們可能不知道,就比如溼氣,溼氣我們也只能通過一些身體上的表現和變化才能得知,溼氣重的話也會讓身體產生這幾種表現。
  • 中醫師:溼氣太重時,身體會發出7個信號,符合2個就要祛溼了
    祛溼做好才能身體好!導致溼氣重的原因找到了,看看你佔了幾種?1、愛吃寒涼食物一到夏季,大部分人就喜歡吃冰凍西瓜、冰凍荔枝、還有冷飲冰淇淋等,常吃這些寒涼食物,食物的寒氣也會隨之進入體內,那麼就容易轉化為溼氣鬱結在身體裡了。
  • 若身上出現這5個表現,說明身體溼氣過重,若佔3個,該考慮祛溼了
    如果體內溼氣過重的話,對身體也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引起一些疾病,生活在潮溼的環境中或者是生活飲食不當,都有可能引發體內溼氣過重,如果體內溼氣過重的話,身體上會有什麼表現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溼氣重的人,身體多半有4個表現,做到「2多1少」,或能趕走溼氣
    大多數人對溼氣沒有那麼了解,其實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溼氣,只是有的人溼氣很重,會引發身體出現各種疾病,而且溼氣重的人身體上會有四個特點,只要做到兩個多一個少,就可以做到沒有溼氣一身輕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一、溼氣是什麼溼氣又叫水溼,分為外溼和內溼。
  • 「溼氣重,百病生」,早晨起床這3種表現,說明體內溼氣過重
    溼氣過重會讓人感到疲倦,無精氣神,身體沉重,食慾降低,體內溼氣長期排不出去還會傷害人體的五臟六腑,實際上,體內溼氣重,早晨起床後的表現就能夠輕鬆判別。一、「溼氣重,百病生」,早晨起床這3種表現,說明體內溼氣過重1、油光滿面晚上睡覺時,我們身體內的器官是處於放鬆狀態的,身體代謝狀況穩定,早晨起床臉上不會出很多油,如果脾胃出現問題,腸胃中的食物不能夠及時消化,就會在早晨表現在臉上,
  • 溼氣重的症狀 經常頭昏腦脹多是溼氣太重
    有人說「溼氣是百病之源」,這句話或許不全對,但也沒有什麼錯誤,溼氣重很容易讓人患上多種疾病,因此在生活中想要保護好身體的健康,祛溼是很關鍵的,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溼氣重的症狀有哪些,溼氣重怎樣調理,相信可以幫大家輕鬆祛除體內溼氣。溼氣重的症狀我們常說一個人溼氣很重,那麼溼氣重有哪些症狀呢?接下來一起看一看吧。
  • 女性體內溼氣重有什麼表現?
    溼氣--萬惡之邪。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裡有汙染,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溼邪內鬱,所以大便無法正常。為什麼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醫裡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穀雜糧為食,以肉食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覺得很虧,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溼的,脾受到傷害,水溼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有溼氣。
  • 去溼氣喝什麼粥比較好?推薦這4個去溼氣的做法,祛除溼氣補氣血
    去溼氣喝什麼粥比較好?推薦這4個去溼氣的做法,祛除溼氣補氣血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溼氣重的問題。身體溼氣重的話就會出現各種不舒服的症狀,特別容易出現流口水,皮膚出油,臉上出現油光等表現。情況嚴重的話,還容易導致風溼疾病出現。
  • 溼氣重怎麼辦 溼氣重的表現有哪些
    2、膝窩膝窩又稱膕窩,在窩的中心點上,有一個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溼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汙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溼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所以平時可拍打此處5~10分鐘至淤斑痧點顯出,每一至兩周拍打一次。
  • 夏季,溼氣重的人,5種食物要遠離!去除溼氣,做到「四個一」
    很多人,都知道,夏季雨水多,容易導致體內溼氣重,危害健康。 等秋冬到來,溼氣和寒氣勾在一起,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
  • 溼氣重的人,通常有這7個表現,尤其第2個,說明溼入脾胃了
    這幾天全國各地仍處高溫天氣。廣東山東等地雨水增多,整個環境的溼氣增加,人體特別容易疲勞睏乏。溼氣重是指溼為重濁有質之邪,屬陰,溼邪致病,有身體沉重感等臨床表現。2、口氣臭有口臭,可能是肺、脾、胃有溼氣,然後產生臭味。連吃口香糖都不可解決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通過祛溼來解決了。
  • 溼氣重的人,有這3個危害,醫生建議:經常吃3物,或不讓溼氣再來
    一、溼氣重的人,有這3個危害,醫生建議:經常吃3物,或不讓溼氣再來1、食欲不振溼氣和脾密切相關,溼氣過重時,脾會受傷,導致脾胃不和,因此就會出現消化問題。具體地說,也就是會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痛、腹瀉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