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堵」「假日堵」成常態,深圳東部交通擁堵如何破題?

2020-12-18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2019年4月,深圳惠深沿海高速上擁堵的車流。前往深圳東部的道路,每逢節假日都會車流激增。 南都資料圖

2020年6月,將在今年通車的深圳地鐵8號線一期工程。位於鹽田區政府旁的海山站基本完成站內裝修。 南都資料圖

2020年6月,將在今年通車的深圳地鐵8號線一期工程。位於鹽田區政府旁的海山站基本完成站內裝修。 南都資料圖

新改建多條戰略通道,數條地鐵、城際、國鐵規劃建設……近年來,深圳加快推進東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通南山、福田、羅湖等至龍崗、坪山、鹽田、大鵬的交通網絡,支撐城市空間向東部地區的拓展。通過推進軌道交通、重大通道、各區內部路網的建設,深圳東部交通網絡不斷完善。

不過,交通依然是困擾深圳東部發展的瓶頸之一,東部「假日堵」、「通勤堵」常見。

在剛剛結束的端午小長假,因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轉好,深圳消費活力重現,市民出遊「東部後花園」回暖明顯。深圳東部景區火爆,東行道路接近飽和,熟悉的「東部堵」又重回深圳人的生活。如何破解東部交通出行困局?市、區有哪些舉措?

有業內人士表示,完善軌道交通網絡被視為解決交通擁堵,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出行需求的長久之道。事實上,深圳東部軌道交通建設近幾年正在提速,今年將有8號和10號兩條地鐵線開通,其中10號線下月就將開通。此外,還有多條城鐵在規劃中。其中,串聯深圳中心區與東部組團聯繫的深大城際、深惠城際也將於今年底開工建設。

  A

  問 題

「通勤堵」

工作在東部生活在市區,上下班擁堵成常態

在龍崗中心城片區居住一年多的小姚對龍崗的交通深有體會。因為公司總部在南山的原因,小姚幾乎每周都有一個早晨要開車到市裡開會。而這,正是他苦惱的地方。

「每次開車去市裡,趕的都是早高峰。看地圖,差不多有一半的路程呈現紅色(擁堵)。」小姚介紹,他住在鹽龍大道邊上,公司在華僑城附近。一般來說,他選擇的路線有三條。「要麼是鹽龍大道、水官高速、南坪快速,然後從塘朗山隧道出去轉深雲路;要麼就是從南坪上坂銀通道,轉北環,再轉深雲路;或者從南坪上北環後,轉到僑香路。」小姚介紹,但在早高峰,每一條路線都是擁堵的。

據他介紹,第一個擁堵點在鹽龍大道轉水官高速的地方。因為下橋的時候左側道路變窄,這裡車流量一大,就容易出現擁堵。而這種擁堵,早高峰的時候一般持續一兩公裡。第二個擁堵點,則在水官高速的收費站附近。而出水官之後進入南坪快速,也幾乎是一路堵過去。這時候,如果想從坂銀通道走,則南坪轉坂銀的位置是擁堵的,坂銀轉北環的位置同樣擁堵。按照小姚的說法,平常不堵車的時候,從他的住處到公司,只需要50分鐘左右,而如果是早高峰出門,往往需要花上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最長的一次,他花了兩個半小時。

除了像小姚這樣的東部上班族,家住龍崗中心城、在坪山上班的朱女士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朱女士每天下班從坪山回龍崗,需要在路上花費70到80分鐘,而不堵的時候只要35分鐘。朱女士告訴記者,因為發展時間較短,坪山交通路網不完善,連接龍崗、市區等地的主幹道並沒有太多選擇,加上坪山近年來常住人口增多,車輛保有量增加,坪山近年來的道路擁堵加劇。

不難看出,除了與市區之間的聯繫亟須加強,東部各區域組團之間的聯繫也十分迫切。

「假日堵」

東部「後花園」難進難出

除了容納大量的居住人口,風景優美、水清沙幼的鹽田和大鵬片區一直是深圳人休閒度假的後花園,東部「逢假期必堵」。今年的端午「小長假」,東部華僑城迎來了遊客逾3.8萬人次,同比去年有所增長;大梅沙海濱公園累計入園遊客超3.5萬人次,小梅沙度假村迎來2萬人次客流。

「每逢節假日,深鹽二通道、羅沙路到梧桐山隧道這段路就特別堵車。」在鹽田工作的胡先生告訴南都記者,鹽田的兩條對外通道在節假日塞車已成家常便飯。多年來,鹽田區對外戰略通道短缺、西向通道單一,導致旺季交通存在擁堵嚴重問題。

同為旅遊熱門地區的大鵬新區也是如此。大鵬因為得天獨厚的山海資源,周末和節假日會吸引不少遊客前來遊玩。每逢節假日或夏季周末,大鵬半島車流量便會激增。從市區到大鵬、南澳,下高速後的坪葵路是必經之路,這一路段是大鵬常堵的路段,而進入東西湧等熱門海灘的道路,也經常發生擁堵。此外,大鵬的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靠山臨海,不少道路路窄彎多,如果有車輛發生意外,便很容易導致道路擁堵。

據統計,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進入大鵬新區車輛共計7.12萬輛車次,東西湧、楊梅坑、較場尾及大鵬所城等主要景區周邊路段出現擁擠緩行。南都記者從大鵬交警處了解到,端午節假期第一天,湧入大鵬的車輛便有3.8萬輛,「可以說是日車流量的頂峰。」

客貨混行

集疏運體系不健全加劇擁堵

與大鵬片區有所不同的是,鹽田區還擁有全球單體吞吐量最大和效益最佳的貨櫃碼頭——鹽田港。作為國內超大型幹線班輪首選港之一,鹽田港每周有40多家船公司的100多條航線掛靠,是華南地區國際航線最密集的港區,外貿貨量居全國港口前列。

據了解,鹽田區道路網裡程168.3公裡,路網密度9.5公裡/平方公裡,處於全市前列。全區共有公交線路46條,公交500米覆蓋率達100%,公交出行分擔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但作為依港而設、因港而興的城區,鹽田區存在對外通道單一、客貨交通混行較嚴重、旅遊交通承載不足等問題。

在疏港交通方面,鹽田區現存公路集疏運比例高,客貨交通混行較嚴重,港城矛盾相對突出;疏港道路體系不完善,拖車停車場和堆場等設施配套不足的問題。的士司機劉女士曾多次把客人從龍華送到鹽田梅沙,其表示特別是每次颱風過後碼頭重新開閘期間,四處集結的貨櫃車洶湧而至,大路小路都被堵死,有時排隊長達數十小時。為破解港城交通擁堵難題,有人士建議,要加快提升海鐵聯運和水水中轉比例,儘快啟動平鹽鐵路升級改造、加快鹽田港內陸港布局建設,減少公路運輸在集疏運中的佔比,對於緩解片區交通擁堵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同時作為旅遊大區,鹽田的旅遊交通在旅遊旺季也凸顯承載能力不足的問題。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鹽田區旅遊旺季交通需求呈爆發式增長,但交通需求超出片區交通承載力;且旅遊交通出行結構不合理,小汽車佔機動化出行比例約60%;旅遊旺季停車設施供給失衡,車輛巡遊、等待甚至違停加劇交通擁堵。梅沙街道一酒店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片區的酒店、餐飲店主要依賴遊客,既需要優質的旅遊資源,也需要良好的旅遊交通通道,「希望能夠優化轄區交通布局,讓更多的人選擇來大梅沙度假」。

  B

  破 局

打通東部過境高速等交通動脈,增強各組團間的聯繫

面對東部出行難的問題,首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更好更快地連接市區各個組團,儘快打通東部地面交通的大動脈。目前,東部過境高速公路、外環高速、坪鹽通道等重大交通項目都已經開工建設,建成後將進一步增強深圳市中心區及東部各組團之間的快速聯繫。

南都記者從深圳市交通運輸局龍崗管理局了解到,目前龍崗正全力推進東部過境通道、鹽龍大道南段、丹平二期工程等高快速通道建設,建設鹽龍大道(如意路南延通道)-東部過境通道、如意路-東深二通道-丹平快速、水官高速-清平高速(南坪快速)-深汕第二高速3條東部中心與市中心區之間聯繫的快速通道。

據介紹,鹽龍大道南段(如意路南延通道)-東部過境通道形成後,龍崗中心至市中心及香港有了新的直接快速對接通道選擇,將較大程度分流既有的進入市中心區的通道壓力;在與外部連接的高速方面,正在建設中的深圳外環高速通車後將極大分流穿過龍崗區內部的過境量,惠鹽高速公路深圳段改擴建工程、瀋海高速深汕西改擴建項目龍崗段、機荷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的完工也將極大緩解或甚至消除機荷-惠鹽高速通道的擁堵。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鹽田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鹽田區正在全力推動發展灣區協同,對對外交通提速擴容,鹽壩高速市政化改造、坪鹽通道、鹽港東立交、鹽龍大道南段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均在穩步推進。其中,鹽港東立交工程作為銜接鹽壩高速、鹽龍大道、坪鹽通道及東港區進港路的互通立交,將發揮東部濱海旅遊資源和鹽田港疏港的樞紐節點,目前正在全力建設中。鹽田港東港區至水官高速龍崗收費站,作為鹽田港東港區疏港主通道,將加強鹽田與龍崗的快速客運聯繫,預計2021年開工建設;鹽壩市政化改造則西起大梅沙隧道,東至深惠邊界,全長約31.5公裡,全線改造為快速路,雙向6車道,預計2021年開工建設,2023年底完工。

規劃建設多條軌道交通,結束多區不通地鐵歷史

有觀點認為,當下城市發展正由汽車時代轉向軌道交通時代。鑑於地面交通動脈有限的通行能力,完善軌道交通網絡被視為解決交通擁堵,滿足人們日益增長交通出行需求的長久之道。目前,深圳東部地區正在加快軌網建設,通過圍繞軌道站點,配套優化常規公交系統的方式打造綠色交通圈。

近些年,深圳大力推進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建設,地鐵線網不斷完善。今年6月,深圳地鐵8號線一期工程順利完成列車熱滑實驗,意味著8號線全面進入綜合聯調、試運行階段,為實現今年開通運營目標打下堅實基礎。作為鹽田區首條地鐵,8號線是優化東部交通格局的重大工程,開通後將和已運營的2號線無縫聯通,實現南山、福田、羅湖、鹽田四區的快速通達。已開工建設的8號線二期還將從鹽田路站末端接出,東延至小梅沙,建成後,將進一步緩解東部景區「假日堵」。

另外,串聯福田中心區和龍崗區的地鐵10號線也將於今年8月開通。作為兼具幹線和局域線功能的「南北動脈」,即將開通的10號線,將串聯福田、龍華、龍崗三大行政區,不僅將終結龍崗平湖、坂雪崗、華為新城等片區不通地鐵的現狀,也將大大緩解福田中心區至龍崗的交通壓力。

近年來,深圳東部軌道交通網絡建設全面提速。2018年初,深圳城市軌道交通四期工程5條線路全面開工,其中14號線和16號線都是東部片區軌道交通網絡的骨幹線路。14號線起於福田中心區崗廈北樞紐站,經羅湖和龍崗兩個區,止於坪山區沙田站,建成後將搭建坪山、龍崗等東部地區與福田中心區「45分鐘交通圈」。16號線則是深圳第一條位於城市外圍組團內部的區域骨幹線,由龍崗大運站引出,連接坪山,建成後將大幅提升龍崗和坪山市民的出行便利,緩解東部區域交通壓力。

除了城市內部的軌道交通網絡,深圳還大力推動國鐵、城際的規劃建設,為深圳東部未來的長久發展布局。據深圳地鐵消息,今年底,深汕高鐵(深圳-深汕合作區)、深惠城際(深圳-惠州)、深大城際(深圳-大亞灣)將開工建設,爭取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其中,深惠城際從深圳前保到惠州南,在五和站與深大城際互聯互通,總長度130公裡,將進一步加強龍崗中心區、龍華中心區、南山中心區、前海自貿區間的快速聯繫,彌補現有軌道交通聯繫的空白,落實深圳東進戰略。深大城際從深圳機場的T4航站樓到惠州大亞灣,全長86公裡,主要經過龍華、石巖、龍崗、坪山、大亞灣,將加強坪山區、龍崗區、龍華區等與深圳機場的快速聯繫,並帶動周邊片區城市更新。

同時,龍大城際(龍崗至大鵬支線)也正在規劃中。該線全長42公裡,從龍崗龍城經過坪山到大鵬新區新大站,通過與深惠城際、深大城際的銜接,實現大鵬新區與市中心城區、重大對外交通設施間的快速聯繫,改變大鵬新區無城市軌道覆蓋的現狀,並緩解大鵬新區節假日客流的交通壓力。

探索區域交通精細化管理,有景區推出預約通行措施

除了各個組團間的交通聯繫,各個區域內部的交通管理也在不斷細化、優化。

就鹽田而言,疏導港區交通,緩解港區與城區的交通矛盾,實現客貨分流,是當務之急。面對港城突出的問題,鹽田區加快建設港城協調、客貨分離的疏港交通。一是推進鹽田港東港區建設,推動平湖南及觀瀾黎光內陸港建設以及平鹽鐵路改造,優化疏港交通結構。二是加快明珠道改造、西禾路、明珠道接鹽排高速隧道、鹽排高速主輔匝道等項目建設,完善疏港道路體系,進一步實現「客貨分離」。三是加快鹽田港拖車綜合服務中心建設,計劃2023年完工,建成後能夠進一步緩解集卡停車位不足,減少貨車停車對後方陸域的影響,開展後方陸域倉儲物流潛力用地的立體集約化開發利用研究,緩解拖車停車難題。此外,鹽田區還致力於打造「快旅、漫遊、優體驗」旅遊交通體系。

為了緩解「假日堵」擁堵,深圳東部景區大鵬半島創新推出了預約通行措施。在節假日自駕前往大鵬片區、梅沙片區需提前預約,方可進入指定區域,未預約成功進入指定區域的車輛將按照「違反禁令標誌」處以相關處罰。

為挖掘存量交通設施潛力,龍崗綜合施策,對重點片區、路段、節點開展專項整治,優化貨運交通組織,緩解交通擁堵,提升交通環境品質。今年以來,龍崗克服疫情影響,推動斷頭路續建項目復工復產,力爭全年至少打通10條斷頭路,解決區域交通「腸梗塞」問題。

坪山在完善區域內部網絡、著力打通微循環方面也有不少動作。為解決困擾坪山人多年的龍興南路擁堵問題,坪山啟動龍興南路改造項目。為解決學校等區域擁堵,坪山區設置循環單行道,在車流量較大的路口設置固定或動態可變車道,「借道」排堵;在一些車流人流較大的小區路口,嘗試實行潮汐車道類管理,探索交通擁堵治理。

統籌:南都記者 張豔麗

採寫:南都記者 顏鵬 謝粵蕾 張豔麗 曾海城

攝影:南都記者 趙炎雄

相關焦點

  • 濟南「堵」情洶湧如何突圍 軌道交通破題「舒」泉
    省會經濟圈,省會是龍頭,圈內客便於行、物暢其流,離不開省會「交通樞紐」打造。然而,南山、北河、地下泉的狹長帶狀城市框架,把濟南變成了一座易患腸梗阻的「堵城」。  「堵」情洶湧,省會如何突圍?  爭論20年的軌道交通  一朝破題  路暢了,「圈」就緊了  2013年12月29日,濟南軌道交通
  • 有堵必疏! 破解交通擁堵難題
    市交警部門在細緻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不斷加強警力部署與疏導措施,使以往這些交通易堵地段的通行順暢起來,這裡只是一處縮影。  車輛的快速增長與城市道路的不匹配由此顯現,「堵、堵、堵……」成了汽車駕駛人口頭禪。為緩解城市擁堵,我市大力倡導綠色低碳出行,擴寬或新建城市道路、建設高架快速路、地鐵等,滿足人們的交通出行需求。但在城市建設中多少總會造成道路擁堵,堵與疏,如何緩解城市道路擁堵問題?相關職能部門都做了哪些工作來緩解擁堵?
  • 高德地圖三季度交通報告:全國三甲醫院就診哪最堵?
    深圳南山「難」:平均通勤直線距離顯著高於全市基於高德交通大數據,《報告》還挖掘分析了深圳潮汐通勤起終點分布情況。以2019Q3期間深圳市早高峰通勤為例,從深圳市總體來看,早高峰通勤起點相對分散;而通勤終點相對集中,主要集中在深圳市南部的幾個片區。
  • 百度地圖中國城市研究報告:第二季度擁堵形勢依然嚴峻 省會尤甚
    近年來,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擁堵這種最典型的「城市病」在各地愈演愈烈,報告的道路交通部分公布了「二季度主要城市擁堵排行榜單」,中國60個主要城市二季度擁堵情況依然嚴峻,解決擁堵任重道遠。中國擁堵形勢依然嚴峻,省會更堵從榜單中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成為「堵城「主力。
  • 2018上海五一避堵攻略 限行限號時間區域及違規罰款規定
    不過從上海交通委真實,這個是不實消息。市交通委表示,外牌限行仍在根據現期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將根據評估結果再予決定是否調整。  也就是說,2018年上海限行規定仍然執行的是2016年4月發布的限行新規。
  • 道外家樂福門前擁堵 10排車擠入3車道不堵才怪
    」活動正式啟動,僅一天的時間便接到市民有效意見和建議200餘條,部分熱心市民甚至直接趕到報社向記者反映堵點和治堵建議。在昨天的建議和意見中,記者發現,受道路或交通基礎設施影響的「硬傷堵點」成了市民關注的焦點。其中,道外區家樂福超市周邊10車道並3車道的擁堵問題,更引起多位市民熱議。     家住道外區太平橋附近的張光明先生說:他每天上班必經東直路家樂福門前,由於每天早晚高峰的嚴重擁堵,自己不得不放棄開車出行。
  • 深圳針對高新園片區推出治堵舉措
    三大原因導致擁堵!如何解開堵局?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針對高新園南區軟體產業基地,量身打造一套緩解方案,效果顯著!深圳高新區,位於南山區中部,為濱海大道、沙河西路、南海大道、廣深高速圍合區域,面積 11.5 平方公裡,園區內建築總體約 1500 萬平米,其中辦公建築佔比超 70%,崗位規模超 45 萬。深圳灣高新園片區日均出行總量超 100 萬人次,其中主要為通勤、商務出行,早晚高峰約佔全天出行總量的 80%,早高峰係數達到 0.45。
  • 高德地圖發布三季度報告:深圳南山 「難」,還有三甲醫院擁堵榜
    深圳南山「難」:平均通勤直線距離顯著高於全市《報告》還分析了深圳潮汐通勤起終點分布情況。以2019Q3期間深圳市早高峰通勤為例,從深圳市總體來看,早高峰通勤起點相對分散;而通勤終點相對集中,主要集中在深圳市南部的幾個片區。早高峰通勤起點分布相對密集區域,如西鄉、南山、上沙等地;通勤終點則主要集中在高新園、後海等地。
  • 重慶暴雨致交通大擁堵 公交車在路上堵5小時(圖)
    昨天傍晚,主城遭遇持續強降雨襲擊,多處積水,其中隧道、下穿道尤為嚴重,路面出現緩堵,江北觀音橋大轉盤交通幾近癱瘓,致使江北渝北大堵車,609路等公交車甚至堵在路上5小時,有的線路的公交車無車可發,公交公司不得不延遲收班幾個小時。截至記者昨晚10點發稿時,觀音橋附近仍然處於緩堵狀態。
  • 北京上班通勤4小時是常態,為何在深圳,超過1小時就沒人能接受了
    北京人上班通勤4個小時是常態,為何在深圳,超過1小時就沒人能接受了?一種觀點認為,北京那邊大把人在市區上班,在燕郊通州買房,通勤4,5個小時都行,深圳為什麼不能在龍崗光明?北京對此觀點不敢苟同,首先,深圳那麼小,即便在龍崗光明通勤,也不需要四五個小時。
  • 高德地圖發布Q3報告:北京醫院「排長龍」,北京兒童醫院「堵得慌」
    深圳南山「難」:平均通勤直線距離顯著高於全市基於高德交通大數據,《報告》還挖掘分析了深圳潮汐通勤起終點分布情況。以2019Q3期間深圳市早高峰通勤為例,從深圳市總體來看,早高峰通勤起點相對分散;而通勤終點相對集中,主要集中在深圳市南部的幾個片區。
  • 深圳掀起「交通革命」,解救堵在路上的深圳人
    這是深圳第一條「潮汐車道」。在靠近醫院、企業單位且住宅區聚集的新洲路,早高峰「潮汐交通」現象顯著,進入中心城區北往南方向交通流量大,經常出現交通擁堵,而南往北出城區方向車流量則相對較小。作為一個從基層做起的交通警察,他認為自己對深圳的道路交通狀況已足夠了解,不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毫無意義。潮汐車道有效地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
  • 堵!堵!堵!新莊立交堵了 南京的快速通道(組圖)
    快報記者 田雪亭  有什麼辦法才不堵呢?專家說「難」!  既然環島改造並不能從根本上緩解交通擁堵,那麼,有沒有其他的方式,能夠從根本上緩解呢?對此,鄧衛教授表示,從目前新莊立交橋的現狀及周邊交通狀況來看,難度非常大。  鄧衛表示,目前的新莊立交橋並不是全互通的立交橋,這也是造成車輛無法分流的最根本原因。
  • 今年國慶假期深圳交通平穩有序 未出現明顯擁堵高峰
    10 月 8 日,深晚記者從深圳市交警局獲悉,2020 年國慶、中秋假期期間,深圳全市交通整體情況平穩、有序,未發生較大的交通擁堵情況。今年假期,深圳人出去玩的多了,來深圳的少了。市民合理規劃出行時間,更注重錯峰出遊,未出現明顯的擁堵高峰。
  • 濟南推十大治堵舉措:經十路推雙向四排公交道
    濟南部分路段交通擁堵嚴重    交通擁堵一直是為濟南市民所詬病的話題,部分路段高峰期堵成一鍋粥成了每天的常態。在優化提升131處社區微循環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造微循環社區7處,設置停車泊位1.5萬個,以靜制動改善交通秩序。據統計,去年濟南共快處事故5.7萬起,快處率達99%。  曹鳳陽表示,今年濟南市交警部門仍將花大力氣治擁堵,但不會遷就日益增長的機動車數量,而是將繼續從「疏」字入手,並繼續倡導「自行車+公交」出行模式,打造市區慢行交通網絡。
  • 景點以及高速公路堵不堵?這裡有一份攻略送給你
    這份由高德地圖發布的2020中秋、國慶假期安全暢行指南顯示:受高速免費通行以及集中出行影響,預計9月30日和10月1日將出現出程高峰,10月5日至8日返程較為分散,整體擁堵程度低於出程,部分路段易出現擁堵、緩行現象。1、高速哪裡會堵?
  • 百度地圖發布2020Q3中國城市交通報告,揭示百城交通「滿血復活」
    《報告》顯示,全國100座主要城市中,超半數的通勤擁堵指數較第2季度出現上漲,城市交通較疫情期間進一步復甦。工作日交通擁堵排名前三的城市依次為重慶、貴陽、北京,與去年同期一致。周末交通擁堵排名前三的城市依次為西安、貴陽和重慶,均為網紅旅遊城市。
  • "堵城排行"是對城市規範的反諷
    二季度全國重點城市擁堵排名TOP10依次為:上海、杭州、北京、重慶、深圳、廣州、福州、瀋陽、成都、濟南。而坐穩榜單前十的城市有杭州、上海、瀋陽、北京、深圳和福州。報告顯示:二季度,部分特大型、大型城市擁堵延時指數均在2以上,即因為交通擁堵,公眾出行需花費非擁堵狀態下2倍以上的時間到達目的地。上海擁堵程度排名居首,擁堵延時指數2.16,出行平均擁堵時長15.73分鐘;杭州趕超北京成第二擁堵城市,季度平均擁堵延時指數2.10。
  • 江蘇建了那麼多大橋隧道 為何過江擁堵又成常態?
    擁堵成常態現有過江通道捉襟見肘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江蘇過江通道現實狀況捉襟見肘,已經顯現出新一輪「不適應」。2018年清明假期前夕,江蘇省交通運輸廳通過大數據分析出,4月5日—4月7日,江蘇全網高速公路日均出口流量預計將達到292-305萬輛,南京長江二橋、江陰大橋、蘇通大橋等過江通道和每次節假日一樣,又被列入特別擁堵路段。
  • 百度地圖第三季度城市研究報告:省會城市擁堵加劇 廣州大連「堵...
    但以擁堵為代表的一系列城市化副產品也日益顯著,並逐漸顯示出抑制城市化進程的趨勢。近日,百度地圖發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基於百度地圖開放平臺海量位置數據、交通出行數據挖掘計算,通過呈現中國60個主要城市的交通狀況,多維度立體化展現擁堵成因以及解決建議,為公眾、機構和政府提供多方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