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立交
立而不交
這座立交
居然不互通
堵因分析
「突然出現這麼大的車流量,跟城東幹道隧道開通有直接關係!」路口一位執勤警官告訴記者,在早高峰的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他們能夠明顯感受到從九華山隧道口湧出的車流量源源不斷,而從紅山路、312國道、龍蟠路、火車站方向湧進廣場的車流,80%左右都直接駛進了九華山隧道。
如此大的車流量進出九華山隧道,新莊立交的壓力由此可見一斑。
記者在現場觀察發現,新莊立交橋為四層橋面,最高的橋面連接火車站和太平門一線;緊鄰下面的一層橋面連接玄武湖隧道和312國道,中間還有一段坡道與紅山路相連;之後,二層橋連接太平門和紅山路一線;最下面是個轉盤,轉盤與五個路口直接相連,分別是312國道、紅山路、龍蟠路火車站方向、玄武湖隧道和九華山隧道、龍蟠中路太平門方向。
問題就在於,因為這個立交不互通,大部分車子必須進入最下面的環島,繞轉盤才能出去。
具體到五個路口來看,從312國道方向上高架後,只能通往玄武湖隧道,通往其他路口的車子,必須從轉盤繞行;從紅山路方向,上高架後可以通往玄武湖隧道和太平門方向,但通往剩餘道路的車子,也必須從轉盤繞行;從龍蟠路火車站方向,上高架後只能通往太平門方向,通往剩餘路口的車子也只能繞到轉盤;從玄武湖隧道方向出來的車子,可上高架通往紅山路和312國道,剩餘則須繞到轉盤;而從九華山隧道出來的車子,無論駛往哪個路口,都必須繞到轉盤;從龍蟠中路太平門方向來的車子,從高架可通往火車站和紅山路,剩餘路口也必須繞到轉盤。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可以這麼說,新莊立交橋是存在較大缺陷的!」東南大學交通學院交通工程研究所副所長鄧衛教授認為,當初有關部門在建設新莊立交橋時,並沒有充分預計到會有今天的兩條快速隧道與其直接相連,因此,設計上的缺陷導致立交橋無法適應今天的飛速發展,由此導致瓶頸出現。鄧衛表示,如果當初新莊立交的設計不是簡單設計成定向匝道,而是像雙橋門立交那樣預留分流車道的話,就不會出現這種立交橋卻不「立交」的尷尬了。
快報記者 田雪亭
有什麼辦法才不堵呢?專家說「難」!
既然環島改造並不能從根本上緩解交通擁堵,那麼,有沒有其他的方式,能夠從根本上緩解呢?對此,鄧衛教授表示,從目前新莊立交橋的現狀及周邊交通狀況來看,難度非常大。
鄧衛表示,目前的新莊立交橋並不是全互通的立交橋,這也是造成車輛無法分流的最根本原因。據此,有人認為,何不像雙橋門立交一樣,在上面再架設一些匝道,將從九華山隧道出來的車流分流呢?但鄧衛認為,這樣的思路沒錯,但是,從新莊立交橋的面積及周邊的情況來看,修建新的定向匝道基本上沒有可能,「因為面積太小了,這麼大點的地方,怎麼弄?」特別是,隧道本身是低於地平面的,在如此狹小的範圍內,從隧道直接修建高起的定向匝道,落差太大,反倒會影響行車安全。
鄧衛認為,此前曾有專家提出地下立交的概念,這種方式應該是比較適合新莊立交橋面臨的現狀的,但是,這種地下立交的方式不僅施工成本非常大,還需要克服很多的技術難題,因此,這種方式面臨的難度也很大。
架設地下立交橋?
難度太大
巨大的車流緩緩駛入新莊立交環島 快報記者 泱波 攝
環島增設信號燈?
效果有限
堵!
汽車如蝸牛爬入環島找路
堵!從新莊立交一直堵進了玄武湖隧道
昨天,黃金周長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城東幹道隧道正式開通後,新莊立交橋迎來第一個真正的早高峰。從早上7點20分開始至9點鐘,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連接5個路口和兩個隧道的新莊立交出現嚴重擁堵,儘管有十餘名交警聲嘶力竭地拼命指揮,但大量車流依然從幾大路口滾滾而來,最後堵在新莊立交下面的環島轉盤處,難以動彈。
昨天早上8點鐘,市民黃先生駕駛奧迪轎車從火車站方向駛往新莊立交,準備去312國道上的單位上班,沒想到,在花木公司附近便給堵上了。走走停停,十分鐘過去了,還是沒有看到新莊立交下面的環島,這下,黃先生沉不住氣了,他推開車門,下車探頭往前查看,看到的是一片如長龍般的車流。
「都說上班第一天會堵,怎麼今天堵得這麼厲害啊!」黃先生每天都從這條道路進出,儘管每個周一早高峰都會出現不同程度排隊,但像這種情況,黃先生真是沒有想到。這時,一名騎著警摩的交警正好經過,黃先生趕緊將他攔了下來詢問情況,這才得知,原來是九華山隧道出來的車流量實在太大,導致新莊立交下面車都在排隊,交管部門不得不對廣場環島轉盤實施逐步放行的措施。
沒有辦法,黃先生不得不掏出手機,跟單位打了個招呼,然後就坐回車子慢慢等候通行。10分鐘後,好不容易到了新莊立交附近,這時,黃先生才看到,整個環島的五個路口全部擠滿了排隊車子,十餘名民警跑來跑去,一邊提醒車主慢行,一邊勸說車主服從指揮,還有民警在協調發生碰擦的車子撤離現場。
如此這般,又等了五六分鐘後,黃先生才終於擠進了新莊立交下面的轉盤,在近乎「洶湧」的車流和自行車流中幾經「衝殺」,這才駛進了312國道路口。進入路口後,路面頓時開闊起來,很快,幾分鐘時間便到達了單位。
同樣,昨天早上7點多鐘,市民莊女士駕車準備從奧體中心駛往紅山路,她先上賽虹橋立交橋,之後沿著緯七路高架駛上雙橋門立交,隨後鑽入隧道,等要到新莊立交時,才用了16分鐘。但就在這時莊女士卻發現,車子竟然在隧道口排起了長隊,從排隊處到新莊立交轉盤短短數百米的路段,她駕車竟走了近20分鐘!
昨天早晨,從新莊立交「一瀉而下」的車流又把玄武湖隧道堵了個結結實實。
城東幹道,是南京快速內環東線,通車後大大緩解了整個城東地區的交通壓力,昨天,通濟門隧道、西安門隧道全線暢通,車速能保持在60公裡左右。「城東幹道不堵了,作為城市快速內環北線一部分的玄武湖隧道卻遭遇大堵車」,計程車司機李師傅告訴記者,他剛從玄武湖隧道出來,裡面堵了近一公裡路。據了解,從新莊立交出發,開到玄武湖隧道的中央路出口,一共2.3公裡的路程,車子幾乎是爬著出來的,8點34分上車,8點49分才到,整整跑了15分鐘,而以前不到5分鐘就可以跑完,時速只有5至10公裡左右。
據值勤的交警介紹,因為城東幹道通車,大量進城的車輛通過通濟門隧道、西安門隧道,抵達玄武湖隧道,巨大的車流一下子讓玄武湖隧道承受不住。不僅隧道內車行不暢,隧道兩端也形成了兩大堵車節點:想路過新莊立交,得先堵上10多分鐘才行,而在玄武湖隧道的中央路出入口,因為大量的汽車都要左轉往鼓樓方向,一般需要等五次紅燈才能通過。另外,昨天早晨8點左右,因為隧道內車輛多,還發生了一起碰擦事故。事故雖然在15分鐘內就得到了處理,但客觀上進一步加劇了隧道的擁堵。
據記者了解,從4月30日隧道正式開通後,交管部門便對出現擁堵的新莊立交橋一帶進行了調研,相關部門也在密切關注此事。有關人士透露說,新莊立交有可能設置信號燈,通過信號燈的方式對廣場周邊交通進行調節。
對此,東南大學交通學院交通工程研究所副所長鄧衛教授表示了贊同意見。鄧衛教授表示,從交通組織方式上來說,環島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交通壓力,但如果車流量超過一定限度後,這種交通組織方式反而會起到副作用。而這個限度,從理論上來說,一般是在每小時流量為1800輛時,一旦超過了這個限度,環島的組織方式便無法起到疏導作用了。鄧衛介紹說,當年的山西路轉盤、鼓樓廣場,甚至草場門轉盤、鹽倉橋廣場等處,都是遇到了這種問題,目前這些地方的轉盤有的已經取消,改成了紅綠信號燈路口,有的改成了環島和信號燈結合,由信號燈調控車流量進出環島,這些改造,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交通壓力。因此,鄧衛認為,新莊立交增設信號燈,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緩解作用,但是,這種方式客觀上也會造成路段內的車輛排隊,因此,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新莊立交當前面臨的巨大交通壓力。
堵!近兩小時10多名交警嗓子「冒煙」
「早上我還專門提前出門,但沒想到,還是遇到了這樣的擁堵,眼看著上班時間都過了,急死了!」昨天上午8點20分,在新莊立交九華山隧道出口不遠處,被交警攔下來的市民馬先生有點生氣,他忍不住與交警吵了起來。「你進來沒有問題。可你進來了,能出得去嗎?你進來了,別人能走得了嗎?」已經忙得滿頭是汗的交警一大隊老民警張警官語速極快,說話像打機關槍似的。
張警官今年已經50歲了,同事都知道老張脾氣好,從來不發火,說話也是慢條斯理,但昨天上午,在新莊立交執勤現場,老張也發火了。
「不這樣怎麼辦?沒有辦法,嗓子都喊啞了!」老張說,跟他一起在現場執勤的,還有一位56歲的同事,面對那麼大的車流量,他們幾個老同志也不得不像小夥子一樣活蹦亂跳起來。「停停停!說你呢,慢點開,搶不過去!」「等等等!先讓他的車子過去,排隊!」「快走快走,前面空下來了!」……攔下紅山路路口的車子後,老張轉身疾步,趕緊又對312國道的車子進行疏導,之後又跑到龍蟠路路口,攔下車子,讓行人和自行車先行通過。
記者從交警一大隊獲悉,在城東幹道隧道開通前,新莊立交附近只需要兩個民警疏導,路段基本不會出現擁堵。但昨天,儘管交管部門進行了充分準備,調集了近一個中隊的十多名民警現場疏導,但巨大的車流量還是讓民警直喊吃不消。
快報記者 田雪亭 毛麗萍
昨天上午9點鐘過後,新莊立交橋頓時暢通起來,橋面和橋下的車流都有序過往,跟此前幾分鐘的擁堵狀況相去甚遠。有關人士表示,之所以出現新莊立交難行,跟大量車流在一定時間內積聚新莊立交橋有直接的關係,因此,可以採用在周邊路段調整信號燈的方式,延緩車輛進入新莊立交的速度。
對此,交管部門有關專家表示,目前他們確實在考慮這種方式,但是,因為城東幹道隧道沒有一個信號燈,而在隧道出口設置信號燈會產生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這種方式只能作用於除隧道之外的其他路段。312國道、紅山路等路段現在都是連接城東、城北的主幹道,車流量非常大,採用這種方式後,可能對新莊立交的擁堵有一定緩解,但卻把排隊壓力推向外圍,因此,也並非最佳方案。
周邊道路先分流?
並非最佳
東南大學交通學院交通工程系副主任過秀成教授認為,當初建設新莊立交橋時,該立交橋周邊的紅山路、312國道一線還比較荒涼,交通流量並不大,當初的立交主要以定向匝道為主,比如連接火車站和太平門一線的直線匝道、連接紅山路和太平門一線的直線匝道等,後來玄武湖隧道修建完畢後,312國道的匝道也直接貫通進來,從當初的定位來看,該立交橋原本就沒有承擔兩個隧道車流量的「義務」。但如今,當該立交橋不得不面對這個較大的交通擁堵矛盾時,我們應該做的,絕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從整體考慮,對該立交橋的定位進行重新規劃,從整體的角度協調周邊交通流量,並嘗試進行改造。
過秀成認為,什麼樣的定位決定了什麼樣的交通組織方式,不定位進行實施,一味地進行修修補補,對緩解擁堵的作用,只能是皮毛,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新莊立交應該進行改造
南京市新莊立交工程,為4層立交,橋梁面積52012平方米,由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於1999年10月完成設計,工程先後獲部級優秀勘察設計三等獎、省第十屆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省城鄉建設系統優秀勘察設計一等獎、南京市優秀設計一等獎。
另據了解,南京市中央門立交橋也為該單位設計,該工程獲得省級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南京市優秀設計、南京十大明星工程 。
大家一起來磨合?
不是辦法的辦法
「新莊立交橋一下子出現這麼多車流,這很正常,因為路段好走啊!」東南大學過秀成教授表示,任何新建的道路、隧道、橋梁等在剛剛開通時,優良的通行狀況都會吸引大量車流前來,也就是俗話說的,路修得越好,吸引來的車子便越多,那麼,擁堵便是自然的了。過秀成表示,這種情況就跟單行線一樣,單行線的優勢大家都知道,每當一條新的單行線產生的時候,車流量肯定很大,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節後,車流量會趨於正常化。
過秀成表示,交通流量有這種自覺調節的特性。隧道開通後,從雙橋門到新莊,一個信號燈都沒有,這樣的路段實在太暢通了,那麼,這樣自然會吸引大量的車輛前來。在這種情況下,其通行量必然會超過一定限度,便加劇路面擁堵。但是,當市民逐漸意識到這種出行方式並不便捷後,他們就會重新進行權衡,重新做出選擇,最終,路段的車流量在這種自覺調節的作用下,趨於理性。因此,過秀成認為,黃金周過後的第一個上班高峰,新莊立交出現這樣的擁堵,應該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快報記者 田雪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