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課程把祖國大好河山和豐富文化作為課堂,創造了把一切有利於、有益於學生成長的資源轉化為課程內容的條件。將豐富多元的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居家課程內容。按照我校學生年齡特點和已有知識及技能經驗為基礎,以原汁原味的項目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將天七校本綜合實踐課程做實做細。
在這段特殊的時間裡,天七學子秉承自主自律的精神,不僅完成各個科目的學習,更充分利用宅家期間相對寬裕的課餘時間和便利的網絡條件,進行更廣泛、更綜合、更燒腦、更符合探究興趣的研究性學習。根據課題小組的研究內容屬性,學校研學課程項目組為各課題小組配備了研學專業指導老師。老師們利用電話、網絡,雲端指導各小組同學們的報告撰寫。經過多次的深入討論、細節指導、修改完善。通過長時間的「孵化」,很多同學滿懷激動地創作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學術小論文。
根據2019年秋季研學旅行活動的初步整理和記錄,同學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繼續展開項目式、探究式學習。經過一個多月的修改、完善,同學們形成了研學項目式學習成果——研學課題報告。——物質和精神文明角度的初探
作者:唐卿予
年級:初2019級9班
指導教師:朱舒婷
研究方向:三星堆與金沙遺址
摘要:對於古蜀國文明的進化,過去大多是以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來展現,由於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考古技術的更新,位於四川廣漢市的三星堆遺址和成都的金沙遺址被發掘,古蜀國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本文的主要是從歷史發展、思想崇拜、文物形態、材質和工藝、地理環境的角度找出金沙文化對三星堆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關係。本文通過大量的精神文明和文化文明之間的對比,對遺址的歷史、思想、文物、地理等方面進行了探討。本文以兩地文明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為基礎,研究了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共同所屬的古蜀國文明及繼承發展關係。
關鍵詞:三星堆、金沙遺址、古蜀國文明、進化
片段精選:
歷史發展的角度
古蜀文明距今約五千至三千年,歷經了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五位君王的統治,疆域在今四川。三星堆文化時期的統治者有蠶叢、柏灌、魚鳧;而金沙文化時期的統治者有杜宇、開明。也就是說,它們都出自於古蜀國人之手。從年份來看,金沙遺址比三星堆晚了近五百年。很有可能,金沙文化就是在三星堆文化突然消失後,遷徙到了以金沙為政治中心的廣闊地帶,並將原有的三星堆文化,不斷發展與革新形成的。
文物形態角度
遺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雖略有差別,但風格極其相似。接下來,讓我們來看幾組文物。
這兩張圖片,圖一是三星堆的青銅大立人,圖二是金沙遺址的青銅立人。他們手中都好像拿了什麼東西,莊嚴肅穆的站著。
仔細觀察,可以看到金沙遺址的青銅立人的帽子是太陽神鳥,而三星堆大立人的頭上卻沒有這樣傳遞信仰的物件。這個小細節透露了從三星堆時代到金沙時代,同一職業(大祭師)配飾的進步。
圖三是三星堆的面具,圖四是金沙遺址的面具。兩個面具都擁有三角眼大耳朵,其實對於這一形態,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據說,古蜀國國王蠶叢長著一雙大眼和一對大耳朵,古蜀人民按照他的形象製作青銅面具是為了表達自己對王的景仰;第二種,四川屬於盆地地形,百姓很難看到山外的景象,所以他們製作了具有千裡眼順風耳的面具,以表現自己對外面世界的美好嚮往。
這幾組風格相似的文物似乎在暗中說明了三星堆與金沙具有極大聯繫。它們各有不同,但風格及大體形態相同。這也應證了上文中提到的—金沙文化是由三星堆文化不斷進化而來的。
作者:初2018級13班 楊希、初2018級15班 吳泓慶、王梓銘摘要:現代高考,一般指高等教育入學考試,現有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自學考試和成人高考三種形式。高考是考生選擇大學和進入大學的資格標準,也是國家教育考試之一。科舉制度,又稱科舉、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自己報名參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這一點是科舉制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察舉制最根本的區別。
本文主要探討現代高考和清代科舉制度在考試程序、時間地點、考試內容、考試目的、競爭對手、限制條件等方面的區別,並從科舉制度的起源、隨歷朝歷代的文化發展而演變的過程,和中國現當代高考的發展等方面展開探究。
關鍵字:清代科舉;現代高考;異同
片段精選:
科舉制度溯源
科舉制度內容繁雜,各個朝代也不盡相同, 但它自隋朝創始後,一直成為隋以後中國各封建王朝基本的考試制度和選官制度, 經過唐、宋、金、元諸朝的發展,至明、清則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科舉制度是中國封建會中一種比較成熟、完備的考試選官制度 , 應試者一般不受門第、家世、地位的限制,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考試權力,將讀書、考試、做官有機的融為一體。與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 制相比,無疑是歷史的進步。科舉制度在其創立—發展(唐朝、宋朝)時期,對封建社會的進步曾起過一定的推動作。但隨著歷史演變,到了晚清時期,由於政府腐敗無能,同時因為科舉考試內容的局限性,不能適應近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已經失去了其原有存在的目的,最終被歷史所拋棄。
清代科舉制度與當代高考制度的對比
作者:李唐國熙
班級:初2019級18班
指導教師:鍾源
相關學科:歷史
研學線路:建川博物館
摘要:談及戰爭,我們往往會想到國家的博弈,戰場的炮火,英雄的事跡……可影響戰爭走向的的因素遠不止這些。就連日常生活中的杯壺碗碟也在行軍打仗中也不可或缺。更關鍵的是,這些小器物就像一個放大鏡,讓我們能夠從中窺見軍隊背後國家的綜合國力,這對於戰爭的走嚮往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本次研學,我們來到了位於大邑安仁的建川博物館。在侵華日軍罪行館中,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日軍使用的餐具。想起日軍的作惡多端,於是我決定從餐具入手,探尋中日雙方在餐具上的差距。此處簡單對中國軍隊餐具進行簡單介紹。當時中國軍隊並沒有相對高級的餐具。其主要問題有兩點,一是沒有大量生產,二是工藝粗糙。據網頁查閱資料,當時中國僅有兩家廠生產鋁製飯盒,其中上海林笙第一廠生產的飯盒雖然進行了改制,使其更符合中國人飲食習慣,但依然被收藏家認為「品質較差」,而且位於淪陷區。而另外一家則在雲南地方軍閥手中,可以想像裝備數量上的劣勢。而所熟知的「粗瓷大碗」,則是工藝簡略,既不美觀,又很笨重,還易碎,不能與日軍的飯盒相提並論。博物館中也陳列著日軍用過的漆盤,盤壁使用紅漆噴塗。全盤大小比茶杯託盤略大,盤底用金色顏料畫出了四個空心圓環相互鎖扣的圖案。盤緣也用金漆刷塗,同樣看起來很精緻,作用應該是紀念或供給高級軍官進餐使用。綜上,日軍餐具大概分為兩類。其一為實用型,代表為抗戰初期日軍使用的老式飯盒。另一類為精製型,其代表為酒具和漆盤。無論是哪一類,其作用和工藝水平相比同時期中國軍隊的餐具是非常領先的。本表來自網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b658660102w6ke.html該表也是日軍餐具發展的一個有力佐證,正是因為豐富的食物,才使種類繁多的餐具有了用武之地。雖然日軍前期達到了該標準,但是由於後期資源匱乏,有時會靠搶食物果腹。單從前期上來說,可見中國無論是從食物還是餐具上來講,都遜於日方。而食物和餐具一直都是軍隊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總而言之,從餐具可以窺見一個國家的輕工業水平。不難看出,日本在這方面和中國相比是絕對佔有優勢的,所以日軍才有自信喊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口號。同時,透過在餐具和飲食上這個小角度,抗日戰爭中敵強我弱的力量對比更加明顯,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抗戰的艱苦卓絕以及抗戰勝利的來之不易。摘要:郫縣豆瓣有「川菜之魂」之稱,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其製作工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研究其製作工藝具有重要的傳承意義。本人通過訪談了解、實地觀察、查閱資料的研究方式,研究了郫縣豆瓣的家庭傳統製作方法和郫縣川菜博物館現代製作工藝,並總結了兩種製作方法的特點和不同。傳統製作具有口味獨特、個性化強、親情十足的特點;現代工藝具有質量可控、批量生產、衛生環保、食品安全的特點,但兩者在產量與效率、口感與品質、個性與情感、安全與環保、季節性影響等方面存在差異。
關鍵詞:郫縣豆瓣 傳統製作 現代工藝 特點區別
片段精選:
傳統和現代工藝的對比
(1)家庭傳統製作的特點
①口味獨特。可以自由調整麻辣程度和其它口味;
②個性化強。用作炒菜,辣椒可以粗一些;用作夾饅頭的配料醬,辣椒切細;
③親情十足。在快節奏的今天,許多人都不願花時間自己動手製作,往往傾向於去超市直接購買。而家人製作的豆瓣醬傾注了心血與感情,讓人感到親情十足。
(2)現代工藝的特點
①質量可控。製作過程實時監控,保證質量無差錯;
②批量生產。全程有專業機器現場清洗辣椒豆瓣、機械化剁椒、機械控制豆瓣的翻曬露,製作效率得到提升,生產成本降低;
③衛生環保。因為全程使用機械化生產,人員不直接接觸原料,更加衛生環保;
④食品安全。最後還會進行安全檢測,所以食品安全程度值得信賴。
(3)兩者區別
這兩種製作工藝異曲同工,均能製作出美味可口的郫縣豆瓣。製作工藝的差異也讓它們各有特點,具體區別見表1;
①用家庭傳統製作方法所生產的豆瓣與工業化生產的豆瓣相比,用途廣泛的同時也個性化。並且親自製作的豆瓣具有獨特性,富有情感價值,而工業化生產的豆瓣大同小異;
②現代工藝是根據傳統工藝,採用現代科學技術簡化方法和過程,達到同樣的目的,並且大大增加產量與效率,品質、口感可控。
③家庭傳統製作過程中,人員直接接觸原料,不夠衛生環保,最後也沒有進行安全檢測,安全程度不能得到保證,而現代工藝製作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④家庭傳統製作季節性強,一般在辣椒成熟時的夏季溫度高時製作,有利於發酵、翻曬,而現代工藝受季節性影響小,長年可製作。
表1:家庭傳統製作工藝和現代化工藝製作郫縣豆瓣的差異比較
作者:初2019級18班 張樂溪,吳承柳,翁嘉瑜
指導老師:陳思吉 銀杉 張若蘭
相關學科:物理,化學,地理
研學線路:綿陽線
摘要:核實驗基地是進行核武器實驗的專門場所。當前,世界知名核實驗基地逐漸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核實驗基地地理位置的選擇,必須同時滿足隱蔽性和安全性這兩個條件。美國內華達核試驗場地處沙漠,法國穆魯羅瓦核實驗基地位於太平洋孤島,中國902核實驗基地建於深山密林之中,它們有的符合隱蔽性和安全性的特徵,有的卻沒有達到安全性要求。
關鍵詞:核基地;核汙染;隱蔽性;安全性;
片段精選: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收集了美國美國內華達核試驗場、穆魯羅瓦核實驗基地相關資料,結合研學過程中考察到的中國902核實驗基地,通過對比分析三大三大核試驗基地選址的共性。
(一)美國內華達核試驗場
「美國內華達核試驗場位於拉斯維加斯西北100公裡處,這裡是灌木、雜草叢生的沙漠帶,南北長80公裡,東西寬56公裡,面積大約3300平方公裡。」美國人將核試驗場建在這裡,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首先從保密角度來看,因為核基地是國家機密,所以要選擇一個較為隱蔽的位置,不會為其他國家所發現而被破壞,也可以使實驗人員放心地進行實驗工作。所以,核基地必須具備隱蔽性。其次,從核實驗效果的角度來看,核爆炸後會產生放射性沾染物以及部分被輻射後的物體,周圍不適合有人煙、動物居住。沙漠地帶人煙稀少,其廣袤的面積滿足了核試驗的以下需求:1、可以進行多次核爆實驗。2、離聚居區較遠,民眾不會受到核爆傷害。因此,在沙漠進行核試驗,安全性得到了充分保障。內華達核試驗場主要進行的是地下核試驗,至今,在拉斯維加斯西北的沙漠中,仍然可以看到地上一個個巨大的碗狀圓坑。總而言之,選擇在沙漠建立核試驗場,既有隱蔽性,又有安全性。
(二)穆魯羅瓦核實驗基地
穆魯羅瓦核實驗基地屬法國管轄。這個基地在南太平洋玻里尼西亞群島中的一個孤島上,在熱帶範圍內,終年炎熱。從地理角度來看,它在南太平洋中,位置十分隱秘,不易被發現。同時,它是在一片群島中,周圍都是水,人煙稀少,反覆的核爆實驗不會有傷及平民的負面效應。然而,穆魯羅瓦核實驗基地卻在國際上引發了巨大爭議,遭到了鄰近海域紐西蘭、澳大利亞的強烈反對。海水是流動的,核試驗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對海洋造成了極大汙染。因此,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法國不再在太平洋進行核試驗。
這個事例說明,穆魯羅瓦核實驗基地的地理位置,雖然符合隱蔽性要求,卻不太符合安全性的要求。
(三)中國的902核實驗基地
中國的902核實驗基地,也就是我們參觀的兩彈城。
從歷史資料中我們得知,「中國第一個核基地221廠,是在蘇聯專家指導下選址並建成的。後來中蘇關係惡化,黨中央為預防萬一,決定在四川地區建立第二個核基地」 ,因此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902基地。這個核實驗基地位於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何家灣,四面環山,谷深林密,隱蔽性非常高。從保密角度來看,當時有許多大國知道中國在研製原子彈,都想盡辦法要來破壞。那時梓潼縣還是一個不為人知的縣城,而科學家們在大山腹地的防空洞裡進行實驗,也不會走漏風聲。且四川盆地易守難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要地,可以說這裡是研究原子彈的非常理想的位置。再加上大山深處本身人口密度就不大,又有山體阻隔,從安全角度來看,902基地的安全性能也非常高。
從以上美國、法國、中國核實驗基地的例子來看,核實驗基地的位置都十分隱秘,一般都鮮為人知;並且,基地應以沙漠、深山等地廣人稀之地為主,必須有效保證核實驗範圍的安全,儘量避免核汙染對居民生活環境的影響。
綜上所述,核基地選址必須具備隱蔽性和安全性這兩大特徵。如果有條件的話,應儘量進行地下核試驗,減小核汙染對地表的影響。
本次研學,通過我親自實地考察、現場體驗、交流調查、探索實驗等方式,協同同學一起探尋了古蜀源流,展望了天府新生;為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而驕傲,擁有中華民族自豪感!同時認知了農業、工業、科技的現代化正在影響著繁榮昌盛的天府之國以及未來國際大都市的成都宏偉藍圖,所以國家發展現代化也是我們祖國的核心內容。11月3日早晨7點半,大家興致勃勃地坐著大巴車隊出發了,第一站來到了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廣漢三星堆。進入雄偉而神秘的三星堆博物館,館內陳列著豐富多彩精妙的文物,有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5米的青銅樹(神樹共3層,有9隻神鳥),還有薄如紙的金面具,象徵權威的金杖(長1.42米,直徑2.3釐米,淨重500克),以及有各種圖案的玉石器,都是前所未見的稀世珍寶。三星堆遺址的鼎盛時期是在魚鳧國王的統治下,遺址的建築基址是杆檻式,房屋結構為滑泥牆,和半坡人、河姆渡人的房屋結構相似。這些文物讓我們真實的感受到了古蜀文化的燦爛及驚嘆不已的精湛工藝。參觀完博物館後,我們小組還用廢舊紙箱、泡沫和丙烯顏料手工製作了一個青銅鼎模型呢,就整個製作過程都感覺有些不容易,想想古人用青銅那麼堅硬的材質製作出了那麼多精美絕倫的藏品,心裡不禁對古人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藝佩服不已!11月5日,第三天一大早,我們便趕到成都規劃館。規劃館座落於成都市高新區,規劃館的外形十分方正嚴肅莊重,很有大師設計感和現代風,講解員首先講了關於成都從古代歷史文化名城到今天的國際現代化都市的發展歷程,成都能從古至今都如此繁華有很多因素:一是地理位置好,處於成都平原;二是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不再有洪水乾旱,讓岷江之水灌溉成都平原,造就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民安居樂業,讓成都成為富裕安適的天府之國;三是這裡的人民勤勞智慧、辛勤勞作,建設著美麗的家園;四是這裡還誕生了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那層出不窮的菜品和麻辣鮮香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走進成都規劃館,不僅可以看到成都的過去、現在,還可以看到成都的未來發展。講解人員帶我們看了成都未來的規劃短片,讓我體會了一個國際大都市的氣勢,成都正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世界文化名城,以後將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我和同學們都深深被成都未來的規劃所震撼,感覺到我們更應該拼盡全力好好學習,為建設成都這個美麗的家園,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研究背景、學術前史、資料查閱、觀點提煉……這樣的學習不僅一次嚴謹的學術規範訓練,更是一次思維品質的提升,對中學生的綜合思維形成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大有裨益,它帶給孩子們的不僅包含對知識探究欲望的增長,更有對虛擬世界抵抗能力的提升,引導和推動青少年立足現實,關注真實世界,成為「底線牢固、底色亮麗、底蘊豐厚」的現代公民。極富張力的研學旅行課程豐富了「全景立人」的課程體系,完善了天七學子在抗擊疫情期間線上學習內容,展現了天府七中「停課不停學」的教育生態和課程魅力。希望同學們能夠繼續保持一顆充滿好奇,不斷探索的心,研學天下,知行合一!諮詢電話:028—80518790 028—80518762
微信查詢:關注公眾號— — 更多精彩可 「查看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