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應用光學」課程線上教學策略及教學實施

2020-12-14 騰訊網

「應用光學」課程

線上教學策略及教學實施

光電工程學院 劉冬梅

01

課程背景及建設情況

「應用光學」課程是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工)」「測控技術與儀器」等多個專業的重要學科基礎課程,主要面向大學二年級本科學生開設。課程組多年來一直持續進行全方位的課程改革與建設工作,先後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吉林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長春理工大學網絡課程」等。課程2013年在「愛課程網」正式上線,2015年在長春理工大學「BLACKBOARD平臺」正式上線,2018年在「智慧樹平臺」正式上線。

02

「應用光學」課程線上教學的前期準備

1

重新思考教學設計原則

線上教學不同於「線下教學」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師嫻熟的教學技巧、精心的教學設計、慣用的師生互動等在線上教學中很難發揮優勢。單純的視頻學習必將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心理需求,如何在充分利用好現有學習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拉近師生距離,增進師生情誼,讓學生以更加愉悅的心情來完成枯燥、乏味的線上教學學習,是每一位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無論是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充實性,還是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主動性,原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都很難適用。因此,教學設計應該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重新進行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教學規劃,讓師生能夠真正深入教學過程,最大限度地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保障線上教學質量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課堂約束力,以迎合、滿足學生的「在線學習需求」。

2

重新設計課程過程性考核評定方案

對於線上教學,強調「教、學、測、思」相結合,而「測」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其具體體現就是過程考核+總結性考核,故加強過程考核是教學實施的重中之重。各種過程考核的任務設定、成績結果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學習質量,是教學效果的真實信息反饋,而過程考核的每一步都應與學生的平時成績密切相連。

(1)成績構成

課程總成績為100分,由三部分成績構成:平時成績(40%)、實驗成績(10%)、期末考試成績(50%)。

(2)平時成績及過程環節(40分)

見表1,過程環節考慮到一定的分層次教學,拓展性訓練不計分值。

註:除拓展性訓練外(自願原則),每一個環節(作業、測試、小組任務、平臺學習)都有一定的分值相對應,均在線上提交,且有一定的截止時間限制。

(3)實驗成績10分(8個實驗)。

(4)期末考試50分。

3

教學方法及手段

利用智慧樹、BB平臺、愛課程多平臺相融合的教學方式開展線上教學工作。主導思想及策略為: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積極引導」相結合的方式,實現課前、課中、課後學習內容的有機結合。

03

「應用光學」課程的教學設計

1

課程總體布局設計

「應用光學」課程面向光電工程學院全體大二學生開設,學生人數較多,課程共由6位教師主講。為確保課程的順利實施和教學質量,同時兼顧諸多外在因素的幹擾及影響(如網絡平臺擁堵、學生情緒、學習興趣等),故課程原則上秉承「求大同存小異」的教學設計原則,實現「七統一、四彈性」。「七統一」是指: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學平臺、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環節、統一線上任務、統一考核方式、統一教學分工。「四彈性」是指:教學進度適度彈性、教學手段適度彈性、直播平臺適度彈性、教學時間適度彈性。

2

具體教學設計

策略:通過「課前+課中+課後」三段式教學服務,深層次實現對學生的線上、線下教學介入。開展規範、完整、科學的線上教學工作,線上教學以教師積極引導為主,學生自學+答疑為輔的教學工作。課前、課中、課後的所有教學活動均在線上開展或以線上調控線下。

(1)課程組實現教學進程統一安排。具體到每周教學內容、每次教學內容的基本統一,允許少量彈性調整,不建議學習過快或過慢。具體進程安排應在智慧樹「學習任務」中上線,確保每位教師、學生均有明確、統一認識。

(2)在「七統一、四彈性」的基礎上,各教師可自行擬定教學方案實施過程,並允許進行反覆嘗試,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改善教學思路及教學設計。建議採用如下的流程環節(見表2):

在嘗試、調整教學方式期間建議廣開言論,充分尊重學生及同行的意見及建議,通過不斷調整教學方式來適應線上教學,滿足學生的使用要求,最終達成教學目標。

(3)開展教學的平臺

智慧樹平臺、愛課程網、BB平臺等多平臺融合使用,以智慧樹平臺(MOOC知識點)為主要教學使用平臺。完成學生視頻學習、各類任務提交、師生在線互動、見面課開展(遠程直播)等工作。愛課程網(全程教學視頻)為輔助性教學平臺,主要用於「智慧樹」網絡教學平臺的補充學習。該平臺課程資源豐富,可用於各類資源學習及下載。BB平臺為備用性平臺,以備智慧樹平臺不暢、擁堵時實現任務提交、在線測試等功能。

(4)線上環節教學任務由課程組派專職教師統一安排,並下達通知通告,確定統一的提交截止時間。各位教師有反覆提醒學生的責任,學生有自覺查看各類通知通告的義務。

(5)由於教學環境的不可預測性,教師掌有一定程度的彈性權利,在不違背大的教學環節、教學思路、教學策略前提下,適度調節進度、直播平臺、上課時間(經過上報申請,學校允許情況下)均可接受。

(6)教學內容需遵守課程教學大綱涵蓋的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各位教師可靈活掌握,具體教學內容設計、方法不限。課程進度應與教學大綱的時間進度基本保持一致。

04

「應用光學」課程具體教學實施

教師應嚴格遵守課前+課中+課後三段式教學服務的具體實施策略。

1

課前準備

教師網上布置彈性學習任務,學生按照學習任務進行課前準備及學習工作。如任務準備、下載資源、預習教學內容(含電子教材、教輔材料)等。

課程平臺及通知通告

部分上傳的學習資源

部分布置的學習任務

2

課中學習(共90分鐘)

(1)1-5分鐘,教師發起一次籤到。

線上學生籤到

(2)6-40分鐘:期間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線上答疑為輔(智慧樹平臺)。

學生方面:學生自學,以觀看智慧樹知識點視頻為主(反覆看),愛課程全程視頻為輔(建議儘量課前、課後學習使用)。在視頻學習期間,間或不定時回答知識點視頻中出現的各種彈幕題(視頻自帶),以確保學生時時在線,真正學習。此環節能夠實現「MOOCS視頻+真人視頻+電子教材+問題訓練+教師在線輔導答疑」等多環節融合的學習模式。

教師方面:教師答疑。教師全程在線,隨時輔導。答疑可通過智慧樹「問答討論」、群聊、見面課彈幕等功能實現,此環節能夠實現綜合性教學服務(該環節對教師提出了極高要求,教師應具有反應快、能力強的特質,教師教學強度大、壓力大)。

教師直播答疑(學生彈幕)

教師群聊答疑

教師發起話題及平臺答疑

(3)41-45分鐘教師發起二次籤到。

在此環節中,籤到不是主要功能,主要是學生召集令,以確保學生能夠參加下一步的學習環節。

(4)46-90分鐘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為主。

此環節不是視頻環節的再現及重複,而是基於視頻教學內容的知識強化與訓練。教師需在每一次課前準備大量的、有針對性的問題,題型靈活多樣,如問答題、平臺分析討論題、判斷題、選擇題等。各類問題設計應以夯實學生理論基礎為目的,不求難但求穩,以促進學生對知識點視頻的消化理解。該過程可通過智慧樹平臺的「見面課」功能實現。教師通過在線上發起各種問題討論、問題投票(答題)、隨機點名回答問題、搶答、讓學生攝錄小視頻、上傳圖片等方式,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及講解,循序漸近地引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促進學生的理解及記憶,以達到課程目標及畢業指標點的相關要求。期間,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需求(學生發射彈幕、文字、語音)進行隨機答疑。

見面課課堂報告

見面課強化訓練

工作環境

見面課互動

在此環節中,學生將完全由教師引導,採用「教師主導+學生主動(或被動)」的學習方式,師生之間藉此實現深入的溝通交流及信息反饋。

3

課後知識鞏固及訓練

(1)學生方面

學生將對線上課堂所學的知識進行複習,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查缺補漏及進一步強化訓練。通過採用課後練習(作業)、章節在線測試、章節訓練、拓展訓練等進行知識的進一步記憶及理解,夯實基礎的同時,促進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

此外,通過設置不同的小組任務,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將理論知識、實際應用相融合。同時,將積極引導部分有熱情的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學習(自發性)。

課後知識鞏固及訓練任務發布

課後作業 章節在線訓練

章節測試

學生視頻學習情況

(2)教師方面

在課餘時間,教師將開展定點答疑工作,每天均安排一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線上答疑(時間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同時對學生完成的各項任務進行批改。

4

將碎片化知識進行系統梳理

由於MOOC教學是一種採用碎片化的知識點學習模式,知識點內容相對獨立、完整,但知識點之間銜接卻有欠緊密,也會存在極少量的知識點沒有體現的問題。故將碎片化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梳理、融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此環節可通過發起「見面課」加以實現,通過章節總結、課程總結的方式進行開展,把以知識點為單位的分散知識串接在一起,進一步促進知識整合,讓學生對課程有著更全面的理解和認知,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見面課屬直播性質,採用PPT開展遠程教學,見面課的開展能夠實現與學生的深層次互動,可實現籤到、答疑、投票、彈幕、單向語音等功能。

05

學生反饋及教學反思

1

學生反饋

目前,從學生的私下反饋信息來看,課程線上教學效果良好,一些學生表達了對本課程開展模式、教學方法的喜愛之情。

2

教學反思

「應用光學」課程經過多周的線上教學實施,課程組深深感受到線上教學的不易,眾口難調是最真切的感受。課程組教師幾乎每天都會進行彼此間交流,各環節如何進行實際操作、如何改善教學質量、如何增進師生情誼、如何做到師生盡歡等等,幾乎成為教師時時刻刻在思考的問題。

(1)教學環節設計應靈活,需具有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由於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性格各異,故在採用線上教學過程中,其進度的把握不好控制。雖然提供了明確的進度安排(也允許彈性調整),但過快過慢現象時有發生。某一次課前準備時,我突然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50%以上)課前預習充分,在課前便已完成視頻學習環節,故如何在課上滿足各類學生的學習要求就變得非常重要。

(2)為確保教學過程的順利實施,應形成多套備選方案(主要針對平臺、網絡問題)

由於高質量的教學平臺有限,故在實施線上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平臺擁堵問題,平臺的擁堵會導致各種奇奇怪怪的現象出現,為此一定要有各種備選方案加以應對,以確保線上教學順利實施。

例如:「應用光學」課程組教師採取的方式

方案一:智慧樹平臺(共享課+翻轉課APP直播+群聊)

方案二:智慧樹平臺(翻轉課APP互動功能)+騰訊會議(直播功能)

方案三:智慧樹平臺(翻轉課APP直播+共享課)

(3)建議增加互動比例,強化知識訓練

當代學生自我展示意識強烈,參與課堂教學的意願很高,他們希望教師提供給他們更多展示的空間和舞臺。

我每次上課和學生互動頻繁,最多一次互動達18次(1次互動從發起到投票、到講解,平均需要4分鐘左右)。課後詢問學生的意見(我認為互動有點多了),學生有如下反饋:若時間允許,請進一步增加互動頻率,可見學生有多麼強烈的求知慾。同時,強化訓練確實有助於學生夯實基礎,也能夠及時將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信息反饋,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在線上教學中開展大幅度的強化訓練,你情我願,師生雙贏。

(4)應適度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線上教學因其特殊性,面對網絡擁堵時(或學生感覺學習效果不佳時)部分學生會較為焦慮,也會對線上教學質量產生質疑,故教師應用平和的心態來加以應對,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及安慰。同時,在答疑過程中儘可能以輕鬆、幽默、通俗的文字或話語與學生進行溝通,儘量讓學生有如沐春風之感,減少排斥或敵意。

其實,實施一門線上教學課程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實施一門好的線上教學課程。對課程教學進度的把握、教學內容的把握、教學方式(手段)的把握,對語言表達的把握、對學生心態的把握,都成為了一門課程運行成功的關鍵。

供稿:光電工程學院、教務處

編輯:賈惠淇 黃曉萱

責編:程力

審核:於英煥

相關焦點

  • 線上教學優秀案例(70)| 基於「鬥魚直播」的《高等數學II》課程線上教學實施方案
    本課程採用線上自學+線上共享屏幕直播授課+線上線下輔導的形式教學。這種線上教學模式的選擇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一)從課程本身的特點來看,《高等數學II》中的數學概念、計算推理和技巧方法相對抽象,對數學基礎知識要求較多。
  • 應用型院校大學物理課程線上教學探索與實踐
    對於大學物理教學,這些年,網際網路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有大量的物理類國家精品在線課程[4]。然而,當線上教學真正展開的時候,人們才發現網際網路教學實施面臨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可以說,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面對突如其來的考驗和全方位線上教學,如何保證教學秩序不亂、如何保證教學質量不降低,都將是一場嚴峻的挑戰。抗擊疫情以來,關於大學物理線上教學探索和討論也如火如荼地全面開展[5-7],本文以我校這樣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物理教學為例,從教學組織、實施、管理、考核等環節進行探索和實踐,希望能夠對下一步深化教學改革發揮線上教學優勢,構建適合線上教學需求的新模式。
  • 教育學院線上教學第二周:三大主推手 助推線上教學高質量
    第二周為線上教學技術提升周,在使用釘釘建立線上教學通用形式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師線上教學技術能力,學院推出「釘釘+」系列技術培訓講座,旨在彌補釘釘線上教學功能的不足,打造線上混合式教學新理念。第一講為「釘釘+雲班課」,由我院教學副院長葉新東教授主講,葉教授從線上教學思考、釘釘+的優勢、教學流程再造、混合教學展望四個方面介紹「釘釘+雲班課」線上課程應用。
  • 線上課程教學如何改進升級
    因為時間倉促,線上課程質量參差不齊,教學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所難免,但我認為課程設計不對路是首要問題,需要加緊改進和優化。線上課程教學有何特點線上和線下是兩類不同的教學活動,線上課程設計要符合線上教學的特點,如果按照線下教學的思路去設計線上課程和教學,必然會產生較大偏差。
  • 線上教學課程設計的突破策略
    線上教學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清楚,這節課我要學什麼,上完這節課以後我要達成一個什麼樣的效果。因此,線上課程設計要突出考量多方面因素,包括:線上學生如何學習,課前課中課後任務怎麼設置,各個學生會遇到哪些問題,怎麼提供差異化支持,重難點在線突破的方法,
  • 教學研討|2.5圓錐曲線的光學性質
    藉助生活中圓柱形手電筒由小燈泡發射出較強的平行光線得出拋物線的光學性質:從焦點發出的光線,經過拋物線上一點反射後,反射光線平行於拋物線的軸。隨後再次將性質在生活中進行應用。橢圓與雙曲線的光學性質課文直接提出,然後介紹了橢圓與雙曲線的光學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
  • 清晰的課程目標——有效教學策略(一)
    有效教學策略沒有一名教師會說,我不在意自己教得怎麼樣、學生學得怎麼樣。如何教得更好、讓學生學得更好是所有負責任的教師都關注的話題。而教學策略作為教與學的組織方式和實施方式,深刻地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 線上教育與課堂教學銜接的信息化協同策略
    2.線上教育全面實施階段  2020年2月25日,廣東省教育廳下發《通知》,明確全省中小學校3月2日起開展線上教育,學生不返校。我校根據韶關市教育局及曲江區教育局有關「停課不停學」文件的精神和目前形勢,為精心做好學生學習輔導服務工作,維護線上教育的教學秩序,結合我校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制訂了切合學校實際的工作方案。
  • 疫情背景下《PHP網站設計》課程線上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實踐研究
    3.2 分段教學的實施3.2.1 線上教學階段在線上教學階段,主要採用的是改進的SPOC教學模式,以解決線上教學中遇到的系列問題。SPOC英文全稱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是指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在以往的經驗中,一般在設計SPOC時,按照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教學設計。
  • 「問題解決」教學的實施策略學習心得
    「問題解決」教學的實施策略永清縣韓村鎮中心校  王秋月今天聽了北京大的興區教研員馮文凱教授專題為:「問題解決」教學的實施策略的講座
  • 龍王小學疫情防控期間 線上教學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保證線上教學為全校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突出師生互動,著重心理關懷,堅持「國家課程與防疫工作」相結合,「課程學習與體育鍛鍊」相結合,「多種學習方式與集中答疑」相結合的策略,保證停課不停學,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息與生活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 論文 |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小語種口語教學中的應用——以初級日語口語課程為例
    本研究是一項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的綜合性改革研究,藉助於「藍墨雲班課」平臺,根據日語課程特點以及教學實際,以初級日語口語課程為例,嘗試探索以課堂學習和基於在線教學平臺的線上學習相結合,形成線上和線下學習相輔相成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其他小語種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提供參考。
  • 教育學院線上教學:三大主推手 助推線上教學高質量(二)
    呂小君老師以《教師口語(二)》語音教學設計為例,主要從教學設計依據、教學主要環節、目標達成判據和教學存在問題四個方面進行介紹。呂老師根據本課程的「3能4維」的教學內容和目標體系,結合學生學情和學習條件,提出選擇線上教學輔助工具和結合多平臺進行線上教學的必要性。
  • ...網上教學第一天,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30000餘師生線上互動教學
    網上教學第一天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30000餘師生線上互動教學目前,全國疫情依然嚴峻,學校根據「返校延遲,授課及時」的既定教學目標,本著質量不減、標準不降原則,紮實推進網上教學工作。2月17日,網上開課第一天,17個教學單位如期組織開課,授課教師404人,開展線上授課314門1632學時,聽課學生31248人次。
  • 當線上線下教學混融共生,課程、教材、教學如何創新與重塑?
    2020年上半年在中國大地上被迫展開的在線教育實驗為信息化時代的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按下了快進鍵。未來,基礎教育將逐步走向「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混融共生」,並帶來教育理念、課程、教材、教學等的改變與重塑。值此變革關鍵時期,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數字教育研究院定於2020年9月26日在北京召開第五屆中小學數位化教學研討會。
  • 生活化理念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基於此,首先介紹生活化理念,然後從三個方面提出生活化理念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策略,以此來供相關人士交流討論。關鍵詞:生活化理念;高中英語教學;實施策略(官網網址:http://www.chinaxinkecheng.cn)隨著時代的發展,深化素質教育改革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這對高中英語的教學任務也提出了一定的標準,傳統的教學已經很難滿足素質教育所給出的任務目標
  • 微積分課程線上教學的「心」路歷程 ——線上教學大家談(一)
    微積分課程開展線上教學已經一周了,面對如潮水般湧來的讚譽,回想課程從建設到應用的一路坎坷,給大家分享一下微積分課程的五「心」歷程
  • 語感教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的最優策略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將「審美鑑賞與創造」列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之一,這是語文教育界對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正確定位,那麼,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這一要求呢?筆者以為,通過語感教學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實施美感教育的最佳途徑。下邊筆者將從兩個方面來談談這個問題:語感教學為什麼是語文教學實施審美教育的最優策略,語感教學實施審美教育的基本途徑。
  • 報名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設計線上研訓課程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英語學科的重要教學方式。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也是英語課程的基本要求之一。隨著廣大教育工作者越來越意識到閱讀對提高少年兒童英語能力和興趣的重要性以及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深遠影響,針對閱讀教學方面的研究探索也成為了近些年很多一線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的重要課題之一。
  • 基於「KWKL」自主學習任務單的小學英語線上教學策略
    線上教學,與傳統的面對面授課形式相比,更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自動自覺的學習習慣的養成。為提高線上教學的時效性,筆者所在的梁溪區教師發展中心本著嚴重控制線上學習時間,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積極研發線上學習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