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光學」課程
線上教學策略及教學實施
光電工程學院 劉冬梅
01
課程背景及建設情況
「應用光學」課程是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工)」「測控技術與儀器」等多個專業的重要學科基礎課程,主要面向大學二年級本科學生開設。課程組多年來一直持續進行全方位的課程改革與建設工作,先後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吉林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長春理工大學網絡課程」等。課程2013年在「愛課程網」正式上線,2015年在長春理工大學「BLACKBOARD平臺」正式上線,2018年在「智慧樹平臺」正式上線。
02
「應用光學」課程線上教學的前期準備
1
重新思考教學設計原則
線上教學不同於「線下教學」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師嫻熟的教學技巧、精心的教學設計、慣用的師生互動等在線上教學中很難發揮優勢。單純的視頻學習必將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心理需求,如何在充分利用好現有學習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拉近師生距離,增進師生情誼,讓學生以更加愉悅的心情來完成枯燥、乏味的線上教學學習,是每一位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無論是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充實性,還是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主動性,原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都很難適用。因此,教學設計應該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重新進行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教學規劃,讓師生能夠真正深入教學過程,最大限度地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保障線上教學質量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課堂約束力,以迎合、滿足學生的「在線學習需求」。
2
重新設計課程過程性考核評定方案
對於線上教學,強調「教、學、測、思」相結合,而「測」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其具體體現就是過程考核+總結性考核,故加強過程考核是教學實施的重中之重。各種過程考核的任務設定、成績結果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學習質量,是教學效果的真實信息反饋,而過程考核的每一步都應與學生的平時成績密切相連。
(1)成績構成
課程總成績為100分,由三部分成績構成:平時成績(40%)、實驗成績(10%)、期末考試成績(50%)。
(2)平時成績及過程環節(40分)
見表1,過程環節考慮到一定的分層次教學,拓展性訓練不計分值。
註:除拓展性訓練外(自願原則),每一個環節(作業、測試、小組任務、平臺學習)都有一定的分值相對應,均在線上提交,且有一定的截止時間限制。
(3)實驗成績10分(8個實驗)。
(4)期末考試50分。
3
教學方法及手段
利用智慧樹、BB平臺、愛課程多平臺相融合的教學方式開展線上教學工作。主導思想及策略為: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積極引導」相結合的方式,實現課前、課中、課後學習內容的有機結合。
03
「應用光學」課程的教學設計
1
課程總體布局設計
「應用光學」課程面向光電工程學院全體大二學生開設,學生人數較多,課程共由6位教師主講。為確保課程的順利實施和教學質量,同時兼顧諸多外在因素的幹擾及影響(如網絡平臺擁堵、學生情緒、學習興趣等),故課程原則上秉承「求大同存小異」的教學設計原則,實現「七統一、四彈性」。「七統一」是指: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學平臺、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環節、統一線上任務、統一考核方式、統一教學分工。「四彈性」是指:教學進度適度彈性、教學手段適度彈性、直播平臺適度彈性、教學時間適度彈性。
2
具體教學設計
策略:通過「課前+課中+課後」三段式教學服務,深層次實現對學生的線上、線下教學介入。開展規範、完整、科學的線上教學工作,線上教學以教師積極引導為主,學生自學+答疑為輔的教學工作。課前、課中、課後的所有教學活動均在線上開展或以線上調控線下。
(1)課程組實現教學進程統一安排。具體到每周教學內容、每次教學內容的基本統一,允許少量彈性調整,不建議學習過快或過慢。具體進程安排應在智慧樹「學習任務」中上線,確保每位教師、學生均有明確、統一認識。
(2)在「七統一、四彈性」的基礎上,各教師可自行擬定教學方案實施過程,並允許進行反覆嘗試,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改善教學思路及教學設計。建議採用如下的流程環節(見表2):
在嘗試、調整教學方式期間建議廣開言論,充分尊重學生及同行的意見及建議,通過不斷調整教學方式來適應線上教學,滿足學生的使用要求,最終達成教學目標。
(3)開展教學的平臺
智慧樹平臺、愛課程網、BB平臺等多平臺融合使用,以智慧樹平臺(MOOC知識點)為主要教學使用平臺。完成學生視頻學習、各類任務提交、師生在線互動、見面課開展(遠程直播)等工作。愛課程網(全程教學視頻)為輔助性教學平臺,主要用於「智慧樹」網絡教學平臺的補充學習。該平臺課程資源豐富,可用於各類資源學習及下載。BB平臺為備用性平臺,以備智慧樹平臺不暢、擁堵時實現任務提交、在線測試等功能。
(4)線上環節教學任務由課程組派專職教師統一安排,並下達通知通告,確定統一的提交截止時間。各位教師有反覆提醒學生的責任,學生有自覺查看各類通知通告的義務。
(5)由於教學環境的不可預測性,教師掌有一定程度的彈性權利,在不違背大的教學環節、教學思路、教學策略前提下,適度調節進度、直播平臺、上課時間(經過上報申請,學校允許情況下)均可接受。
(6)教學內容需遵守課程教學大綱涵蓋的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各位教師可靈活掌握,具體教學內容設計、方法不限。課程進度應與教學大綱的時間進度基本保持一致。
04
「應用光學」課程具體教學實施
教師應嚴格遵守課前+課中+課後三段式教學服務的具體實施策略。
1
課前準備
教師網上布置彈性學習任務,學生按照學習任務進行課前準備及學習工作。如任務準備、下載資源、預習教學內容(含電子教材、教輔材料)等。
課程平臺及通知通告
部分上傳的學習資源
部分布置的學習任務
2
課中學習(共90分鐘)
(1)1-5分鐘,教師發起一次籤到。
線上學生籤到
(2)6-40分鐘:期間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線上答疑為輔(智慧樹平臺)。
學生方面:學生自學,以觀看智慧樹知識點視頻為主(反覆看),愛課程全程視頻為輔(建議儘量課前、課後學習使用)。在視頻學習期間,間或不定時回答知識點視頻中出現的各種彈幕題(視頻自帶),以確保學生時時在線,真正學習。此環節能夠實現「MOOCS視頻+真人視頻+電子教材+問題訓練+教師在線輔導答疑」等多環節融合的學習模式。
教師方面:教師答疑。教師全程在線,隨時輔導。答疑可通過智慧樹「問答討論」、群聊、見面課彈幕等功能實現,此環節能夠實現綜合性教學服務(該環節對教師提出了極高要求,教師應具有反應快、能力強的特質,教師教學強度大、壓力大)。
教師直播答疑(學生彈幕)
教師群聊答疑
教師發起話題及平臺答疑
(3)41-45分鐘教師發起二次籤到。
在此環節中,籤到不是主要功能,主要是學生召集令,以確保學生能夠參加下一步的學習環節。
(4)46-90分鐘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為主。
此環節不是視頻環節的再現及重複,而是基於視頻教學內容的知識強化與訓練。教師需在每一次課前準備大量的、有針對性的問題,題型靈活多樣,如問答題、平臺分析討論題、判斷題、選擇題等。各類問題設計應以夯實學生理論基礎為目的,不求難但求穩,以促進學生對知識點視頻的消化理解。該過程可通過智慧樹平臺的「見面課」功能實現。教師通過在線上發起各種問題討論、問題投票(答題)、隨機點名回答問題、搶答、讓學生攝錄小視頻、上傳圖片等方式,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及講解,循序漸近地引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促進學生的理解及記憶,以達到課程目標及畢業指標點的相關要求。期間,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需求(學生發射彈幕、文字、語音)進行隨機答疑。
見面課課堂報告
見面課強化訓練
工作環境
見面課互動
在此環節中,學生將完全由教師引導,採用「教師主導+學生主動(或被動)」的學習方式,師生之間藉此實現深入的溝通交流及信息反饋。
3
課後知識鞏固及訓練
(1)學生方面
學生將對線上課堂所學的知識進行複習,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查缺補漏及進一步強化訓練。通過採用課後練習(作業)、章節在線測試、章節訓練、拓展訓練等進行知識的進一步記憶及理解,夯實基礎的同時,促進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
此外,通過設置不同的小組任務,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將理論知識、實際應用相融合。同時,將積極引導部分有熱情的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學習(自發性)。
課後知識鞏固及訓練任務發布
課後作業 章節在線訓練
章節測試
學生視頻學習情況
(2)教師方面
在課餘時間,教師將開展定點答疑工作,每天均安排一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線上答疑(時間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同時對學生完成的各項任務進行批改。
4
將碎片化知識進行系統梳理
由於MOOC教學是一種採用碎片化的知識點學習模式,知識點內容相對獨立、完整,但知識點之間銜接卻有欠緊密,也會存在極少量的知識點沒有體現的問題。故將碎片化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梳理、融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此環節可通過發起「見面課」加以實現,通過章節總結、課程總結的方式進行開展,把以知識點為單位的分散知識串接在一起,進一步促進知識整合,讓學生對課程有著更全面的理解和認知,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見面課屬直播性質,採用PPT開展遠程教學,見面課的開展能夠實現與學生的深層次互動,可實現籤到、答疑、投票、彈幕、單向語音等功能。
05
學生反饋及教學反思
1
學生反饋
目前,從學生的私下反饋信息來看,課程線上教學效果良好,一些學生表達了對本課程開展模式、教學方法的喜愛之情。
2
教學反思
「應用光學」課程經過多周的線上教學實施,課程組深深感受到線上教學的不易,眾口難調是最真切的感受。課程組教師幾乎每天都會進行彼此間交流,各環節如何進行實際操作、如何改善教學質量、如何增進師生情誼、如何做到師生盡歡等等,幾乎成為教師時時刻刻在思考的問題。
(1)教學環節設計應靈活,需具有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由於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性格各異,故在採用線上教學過程中,其進度的把握不好控制。雖然提供了明確的進度安排(也允許彈性調整),但過快過慢現象時有發生。某一次課前準備時,我突然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50%以上)課前預習充分,在課前便已完成視頻學習環節,故如何在課上滿足各類學生的學習要求就變得非常重要。
(2)為確保教學過程的順利實施,應形成多套備選方案(主要針對平臺、網絡問題)
由於高質量的教學平臺有限,故在實施線上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平臺擁堵問題,平臺的擁堵會導致各種奇奇怪怪的現象出現,為此一定要有各種備選方案加以應對,以確保線上教學順利實施。
例如:「應用光學」課程組教師採取的方式
方案一:智慧樹平臺(共享課+翻轉課APP直播+群聊)
方案二:智慧樹平臺(翻轉課APP互動功能)+騰訊會議(直播功能)
方案三:智慧樹平臺(翻轉課APP直播+共享課)
(3)建議增加互動比例,強化知識訓練
當代學生自我展示意識強烈,參與課堂教學的意願很高,他們希望教師提供給他們更多展示的空間和舞臺。
我每次上課和學生互動頻繁,最多一次互動達18次(1次互動從發起到投票、到講解,平均需要4分鐘左右)。課後詢問學生的意見(我認為互動有點多了),學生有如下反饋:若時間允許,請進一步增加互動頻率,可見學生有多麼強烈的求知慾。同時,強化訓練確實有助於學生夯實基礎,也能夠及時將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信息反饋,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在線上教學中開展大幅度的強化訓練,你情我願,師生雙贏。
(4)應適度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線上教學因其特殊性,面對網絡擁堵時(或學生感覺學習效果不佳時)部分學生會較為焦慮,也會對線上教學質量產生質疑,故教師應用平和的心態來加以應對,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及安慰。同時,在答疑過程中儘可能以輕鬆、幽默、通俗的文字或話語與學生進行溝通,儘量讓學生有如沐春風之感,減少排斥或敵意。
其實,實施一門線上教學課程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實施一門好的線上教學課程。對課程教學進度的把握、教學內容的把握、教學方式(手段)的把握,對語言表達的把握、對學生心態的把握,都成為了一門課程運行成功的關鍵。
供稿:光電工程學院、教務處
編輯:賈惠淇 黃曉萱
責編:程力
審核:於英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