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解決」教學的實施策略
永清縣韓村鎮中心校 王秋月
今天聽了北京大的興區教研員馮文凱教授專題為:「問題解決」教學的實施策略的講座,馮老師開頭以觀察一個切巧克力的視頻為例,告訴我們要創設一個創造性的、有意思的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馮老師從三方面進行了分享,第一方面問題解決是什麼?問題解決經歷了兩次變化,從應用題變成解決問題,從解決問題變成問題解決。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獲得分析。問題解決在第一學段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簡單方法,體驗與他人合作的過程。第二學段是從日常生活中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探索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判斷結果的合理性。
第二方面,問題解決的過程和方法是什麼,伯利亞解決問題的四步,首先要思考問題,然後制定解題計劃,然後實施計劃,第四步回頭看,看一下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發現了什麼規律,在看一下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遇到了哪些困難。人教版解決問題分成三步,在一年級的時候,圖裡有什麼,怎樣解答,解答正確嗎?二年級的時候,知道了什麼,怎麼解答,解答正確嗎?到了高年級變成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這兩種解決問題的過程都是相似的。學生解題失敗是因為沒有有效的利用所學的知識,通過解決問題建構知識系統,建構聯繫,掌握新知識,採用各種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不僅是靠算,可以用簡化策略,把複雜問題簡化,把陌生轉化成熟悉,也可以抓住關鍵問題去思考。
第三方面,如何安排課程、開發問題。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兩類,一類是傳遞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通過新的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類是應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思想方法,加強對策略的體驗和方法的領悟。解決問題的方法,基本方法有分析法、綜合法,輔助方法有圖示法和列表法,還有特殊的方法有假設法倒推等。
如何安排問題解決的策略,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二年級,積累一些簡單的經驗和方法,從而形成興趣,通過模擬操作、動手操作、畫圖等方法解決問題,不要光靠算。從三年級開始,開始教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綜合法,從關鍵條件突破,向問題推理,從條件入手,經歷過程,逐一列舉 ,經過體驗策略到應用策略到掌握策略。之二分析法,體會從問題出發的推理過程,選擇合適的問題引導學生嘗試從問題出發,突出幾何直觀在理解和分析問題中的作用,通過相似問題的比較,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對策略的理性認識,不要排斥從條件想起。之三列表整理條件和問題,從條件和問題出發分析數量關係,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列式計算,體驗反思。之四,通過描述和分析,探尋截圖思路,教給學生畫圖描述問題的方法,通過有層次的練習,逐步學會畫圖描述和分析問題的方法,經過讀圖、補圖、畫圖到想圖的過程。之五用枚舉法解決實際問題,選擇典型問題,突出列舉的基本思考過程和特點,聯繫曾經解決過的問題豐富對策略的認識,在列舉過程中合理使用列表和畫圖等輔助性手段。 之六馮老師還講解了轉化策略,回顧曾經的轉化活動,體驗轉化是解決問題的常用策略,通過典型問題逐步加深對轉化的認識,藉助圖形直觀,把複雜的計算,轉化成簡單計算。之七靈活多樣的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馮老師還說到要注意培養學生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檢驗有三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原來的方法在解一次,只能看出計算錯誤,不能看出列式錯誤,不建議採用,第二種方法,用另一種方法解,這種方法適用於這道題有兩種解法的前提下,第三種方法,將結果作為已知條件,將條件作為問題,輸出一道新的問題去解決 。
在以後的教學中,優化教學方式,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索式教學,爭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教一批會思考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