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年「大世界」重開 昔日文化標誌如何轉型?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上海12月29日電 題:上海百年「大世界」重開 昔日文化標誌如何轉型?

  新華社記者 吳霞

  有著百年歷史、曾被譽為中國文化「東方之門」的上海大世界遊樂場,12月28日以「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的新身份復業試運營,計劃於2017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這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隔13年後再度向世人敞開懷抱,百年「大世界」重新開放,昔日的重要文化標誌面臨新的轉型。

  見證「中國百年」

  上海大世界遊樂場始建於1917年,以遊藝雜耍和南北戲曲、曲藝為特色,12面哈哈鏡成了大世界獨有標誌。新中國成立後曾改名「人民遊樂場」,1958年恢復原名,1974年改名「上海市青年宮」,1981年1月25日復業,定名為「大世界遊樂中心」。2003年5月停業。

  創辦之初,大世界就因其大規模、豐富的表演內容以及超前的運營理念而獲得「遠東第一俱樂部」的美譽。根據《中國戲曲志·上海卷》的記錄,大世界遊樂場「設劇場多處,演出各地戲曲、曲藝,中外歌舞音樂,古今雜技魔術、木偶、皮影、氣功、武術,日夜放映電影,並有各類體育、智力遊藝活動室」。

  著名作家沈寂在《上海大世界》一書中這樣描述當年盛況:「大世界周圍開設了各種商店:菜館、布莊、百貨店和糖果鋪。這些店家的前面擺滿了各地特色的吃食攤。」

  女作家虹影更是將大世界看成上海的精髓所在:「上海的藝人有的來自中國的各個角落,有的來自西方,像猶太人在上海的就特別多。而最典型的場所就是『大世界』,那裡面各種人都有,他們玩雜耍、賣藝,在那裡為生存尋找出路。外灘只是一個外殼,『大世界』才是上海真正的東西。它代表上海精神,中西混雜,無所不有。整個上海都可以裝到這個特定的小小世界裡來。」

  復原「歷史原貌」

  大世界的建築同樣頗具特色,它由12根圓柱支撐的多層六角形奶黃色的尖塔構成,主樓為三幢建築相連,另有兩幢附屬建築。該建築初建於1917年,1928年改擴建後形成目前的建築形態,1989年大世界主體建築被列為上海市優秀近代保護建築。大世界總面積1.68萬平方米,U字形結構,共四層,專業內容分布在二至四層,每層4個,共12個展廳。

  此次大世界建築改造以保持歷史原貌為總體原則,在重點部位、特殊材質方面進行修繕和復原。建築外立面採用斬假石,經人工斬鑿出優美裝飾紋路,既保留原有特色,同時具有厚重質感。建築內部,大舞臺和中庭連廊作為大世界獨有的建築風格,同樣進行了原樣復原。

  修繕一新的大世界,還保留了當年紅極一時的12面哈哈鏡,它們能使人變長、變矮、變胖、變瘦,千姿百態,引人捧腹。「這些哈哈鏡當時在荷蘭定製,非常珍貴,前幾年荷蘭有關機構一度想回購這批哈哈鏡。12面哈哈鏡中的10面保存相對完好,有兩面由於年代久遠出現一定破損,已進行復原,在試運行中,這12面哈哈鏡都在原位展出。」上海大世界傳藝中心主任邱衛東說。

  定位「非遺展演」

  重開後的大世界將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俗、民族、民間」為主題,定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內設五大功能業態:非遺展覽、非遺表演、非遺傳習、數字非遺、非遺美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10大門類均可在此呈現。展示內容上,大世界設有戲曲、民樂、創新劇目輪演,手工藝、民俗、文化主題輪展;還將定期舉辦技藝、禮儀培訓和專業互動活動,立體化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內容。此外,大世界作為非遺活態傳承平臺,還將通過豐富的業態和展演項目及時輪轉,凸顯互動性、體驗性、趣味性與參與性。

  大世界傳藝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美食是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大世界正式對外開放後將常設中華非遺美食和國際非遺美食餐廳,而且是大眾型消費,並結合民俗文化,不定期舉辦美食技藝表演、製作培訓、美食品鑑等活動。

  專家表示,大世界近百年曆程是上海文化生活、經濟發展的縮影。如今,人們的文化、娛樂、休閒方式更加多元,大世界不再是上海的「唯一」,而是「多元」中的「一元」。

相關焦點

  • 大世界起落背後是百年上海人口變遷史
    闊別13年的上海大世界明年要重開了,今天開始試運行,試運行期間不對公眾開放,明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 1917年開張的大世界,明年就100歲了。近百年間,大世界幾經起起落落:1917年由商人黃楚九創建,1924年擴建後進入鼎盛時期,上世紀30年代大世界易主,1954年被收回國有,1966年之後一度關門被改為倉庫,1987年恢復營業,2003年再次關門,13年後重新亮相。新開後的大世界重新定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演與互動平臺。
  • 南京東路上又一商業體今年「回歸」,12月底新世界城重開
    原標題:南京東路上又一商業體今年「回歸」,12月底新世界城重開  「十裡南京路 一個新世界」,開業24年的上海新世界城,以其中西合璧的外貌、摩肩接踵的人氣、不斷嘗鮮的魄力,成為上海商業的一道亮麗風景。
  • 「稀奇好白相」:立足於非遺傳承,百年哈哈鏡重現上海大世界
    「稀奇好白相」:立足於非遺傳承,百年哈哈鏡重現上海大世界 澎湃新聞記者 賈茹 2016-12-29 08:52 來源:
  • 傳續百年經典 上海大世界藝術名家「回娘家」
    傳續百年經典 上海大世界藝術名家「回娘家」 2017-07-20非遺嘉年華」百年大世界系列活動「大世界藝術名家回娘家」活動現場。
  • 外媒:上海迪士尼樂園謹慎重開
    來源:環球網英國路透社5月11日報導,原題為:全部戴口罩,沒有焰火表演:上海迪士尼樂園在因新冠病毒停業後低調重開。疫情使這個「魔法王國」陷入停頓數月後,上海迪士尼本周一成為迪士尼公司首個重新開放的樂園。
  • 上海「大世界」百年歷史將排成連臺本話劇
    > 作為承載著上海百年記憶的地標性建築,「上海大世界」今年迎來了開業100周年的紀念,這個關閉了15年之久的歷史建築也在今年3月重新開放。
  • 百年「大世界」將以「傳藝中心」新形象復出
    圖說:「大世界」即將迎來百年「誕辰」圖說:「大世界」一樓沿街商戶停業裝修告示「大世界」是承載著眾多上海人兒時記憶的懷舊之地。2017年,停業十餘年的「大世界」將迎來它的百年「誕辰」。記者昨天下午從「黃浦區對接中央活動區」新聞通氣會上獲悉,這座昔日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遊樂場,未來將以「大世界傳藝中心」的全新形象「復出」,打造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展示傳承平臺和「民族、民俗、民間」文化集聚高地。據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展示傳承平臺的定位將重點圍繞非遺表演、非遺展示、非遺傳授等內容。
  • 「不去大世界,枉來大上海」,上海大世界百年往事
    大世界舊照 資料照片修繕一新的上海大世界於2016年年底開始試運行,至2017年3月正式對公眾開放。大世界開辦於1907年,曾是人們記憶中的遠東第一遊樂城,深受中外遊客的青睞。當時的上海,有句流行語叫「不去大世界,枉來大上海」。
  • 百年大世界回歸,感受昔日「遠東第一俱樂部」新生_正在直播_澎湃...
    百年
  • 2020世界城市文化論壇(上海)開講
    央廣網上海12月8日消息(記者周洪)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城市文化建構有怎樣的新趨勢?今天(8日),2020世界城市文化論壇(上海)在上海市虹口區正式舉行。本文圖片:論壇現場(央廣網發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供圖)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全球經濟政治秩序加速調整,引發東西方文化劇烈碰撞,並影響未來全球秩序和格局的演變走勢。
  • 百年來中國大學的三次轉型發展的歷史回顧
    根據學習對象的轉變,可以認為百年來的中國大學發展過程發生了三次重要的轉型:第一次轉型是20世紀20年代,以1922年新學制的頒布為標誌,中國大學主要以美國高等教育模式為參照系進行的變革;第二次轉型是新中國成立後,以1950年中國人民大學的成立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改革為標誌,中國大學開始了對前蘇聯高等教育模式的全盤照搬
  • 上海大世界3月31日將正式重開 市人大視察試運行工作
    圖片說明:試運行期間,市民排隊入場參觀大世界  東方網通訊員龔宇一3月23日報導:具有百年歷史的上海大世界將於3月31日重新對外開放。今天,市人大常委會部分組成人員視察大世界試運行工作,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殷一璀參加。  殷一璀一行實地察看了中庭大舞臺、非遺主題展、民俗文化展等,體驗了全息聲音樂《江南絲竹》,並了解了大世界修繕和試運行等情況。
  • 圖憶:昔日的上海遊泳池
    原創 莫輝 上海老底子圖憶:昔日的上海遊泳池文/莫輝1980年前的大上海,全市室內溫水泳池只有兩個,暑期能開放的室外遊泳池也不多,其中大多還是25*10米的非標小泳池。
  • 上海迪士尼下周重開,疫情下的華特迪士尼現狀如何?
    新京報訊(記者 王真真)閉園三個多月的上海迪士尼樂園,在接連錯過清明假期、五一假期後,將於5月11日起重新對公眾開放,這也是全球首個重開的迪士尼樂園。據透露,受疫情影響,全球迪士尼樂園接連關閉對華特迪士尼相關業務造成了10億美元的損失。有分析報告預測,迪士尼主題樂園到2022年可能面臨210億美元的收入損失。
  • 上海大世界籤約入駐安徽淮南 打造影視旅遊文化產業園
    7月11日,上海大世界(開業時間:2017-03-31)基尼斯(淮南)影視旅遊文化園區合作協議在淮南洞山賓館籤署。淮南市長王宏,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陳儒江,副市長錢力,市政府秘書長洪淵,上海大世界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蔡豐,大世界基尼斯總部總經理王以卓和來自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客商,市直有關部門、金融機構以及毛集實驗區負責同志出席籤約儀式。  上海大世界創立於1917年,是當時遠東最大、最現代的綜合娛樂場。
  • 華僑名校暨南大學迎百年華誕 校慶標誌正式亮相
    在該校今天舉行的百年校慶首次新聞發布會上,校長胡軍教授宣布,百年校慶慶典將於11月18日舉行。同時,精美的校慶標誌也於今天首次正式亮相。>   據介紹,暨大百年標誌設計創意為:「百年樹人桃李天下 百年校慶四海同慶」。
  • 浙江「文化大省」,上海「文化沙漠」?到了重新定義上海文化的時候!
    7月6日,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5處、全球第1102項世界遺產。繼西湖和大運河之後,良渚古城遺址成為浙江的第三個世界文化遺產。一時間,浙江風頭無兩,而浙江越風光,相鄰的上海就顯得越尷尬。要知道,杭州和上海的較量,這些年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洶湧。
  • 上海南京東路上又一商業體將「回歸」,年底新世界城將重開!
    2019年11月17日,上海,在南京東路步行街上的新世界城裙房區域有施工人員正在忙碌,目前,新世界城裙房還被施工維護遮擋,塔樓部分已煥然一新。南京東路上這一商業體將「回歸」,年底新世界城將重開!2019年3月份,上海新世界城啟動大調整,這也是自1995年新世界城開業以來,最大規模的調整。南京路上的新世界城預計今年12月底將重新開業,打造「一樓一特色」的場景體驗,豐富提升「全球買全球賣」的國際化商品體驗,啟動「時尚魔都」獨一無二的IP項目體驗。
  • 探訪昔日地王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 日系品牌數量搶眼
    2015年初上海商業地產界的開年大事件便是地處南京東路的新世界大丸百貨試運營,筆者近日對其進行了實地探訪。雖為試業,但不得不說其幾大特徵依然讓人眼前一亮,其或為市場樹立旗艦型百貨的全新標杆。
  • 全城有戲 上海「演藝大世界」裡轉角就能遇見藝術
    這裡,名家、名團、名劇紛至沓來;這裡,首演、首秀、首映頻繁上演……城市的原點,環人民廣場區域,上海「演藝大世界」的品牌標識度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  「演藝大世界」不僅淬鍊出一座城市鮮明文化標識,提升了文化軟實力,更有力助推了城市經濟、產業、旅遊進一步邁向高質量;「演藝大世界」的空間概念也遠遠不止於「人民廣場周邊1.5平方公裡」——對標世界頂級,一個會自我呼吸、自我擴容的「文化星圖」正逐步勾連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