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平等#
「距離我最近的,既有這片子的排片,又能放輪椅的影院,遠在五十公裡以外。」
前段時間以慰安婦為題材的電影《二十二》,讓大家關注了少數者。有人說:她們正在等待日本道歉,可日本正在等待她們死亡。
而在另一個少數者群體中,影評人羅罔極用《抱歉,「二十二」我沒看》這篇文章發出呼聲:「距離我最近的,既有這片子的排片,又能放輪椅的影院,遠在五十公裡以外。」
對照發達國家社會為特殊群體提供的福利,不得不說,這方面我國還任重道遠。
又到大學開學季,在這個新生紛紛踏入校園的日子裡,東北師範大學新生王寵的入學之路卻並不平坦。王寵今年剛升入東北師範大學,在其辦理入學手續時,因為他是一名盲人,校方以「出於安全考慮」為由,要求他在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在校外租房,不能住在學校宿舍。
王寵及其家人對學校的做法表示不解。王寵的父親王庭槐提出,希望學校配備導盲犬或助殘車、點讀筆、助視器等無障礙服務,以方便兒子在校學習和生活。
多篇評論指責東北師範大學「沒人情味兒」,有網友認為學校歧視殘障人士,也有網友批評王寵的父親要求太多,是強人所難。
在網友譴責學校的同時,東北師範大學作出回應:學校尚無針對盲人學生的特殊生活環境,但已為王寵租房一套,方便母親陪讀,租房費由學校全額承擔。輿情反轉,很多網友紛紛譴責媒體片面報導,他們認為學校已經做到「仁至義盡」,盲人學生本就不該住在宿舍裡。
網友紛紛選擇「站學校」,他們的理由主要有三點:
1.學校沒有針對盲人學生的特殊生活環境,非要住進宿舍,只會給其他學生造成不便;
2、學校提供了住處(兩室一廳),家長還希望學校為王寵配備導盲犬、助殘車、專門工作人員等,這是典型的「你弱你有理」,「蹬鼻子上臉」;
3、家長太 「作」了,以後還有哪所學校敢錄取殘疾人。
其實,王寵並不想要什麼「特殊」待遇。當初在參加普通高考和面向盲人學生的單招單考之間,他選擇了普通高考,就是希望擁有與普通人一樣的大學生活。可是,殘障人士參加普通高考畢竟還是少數,目前高校的無障礙設施還尚未完善,也不能說社會教育方面對殘障人士是完全公平的。
社會的每一次進步,每一次對「習以為常」的改變,不僅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也需要一個契機。殘障學生上大學的事情,就成為這樣一個契機,隨著殘障人士參加高考的人數越來越多,一個校園如何對待特殊群體,也從一定角度上反映了整個校園甚至是社會的良心。
最好的方法就是專門設立殘障人士高校,讓殘障人士在同樣的環境中,或許會避免一些社會上的一些不完全公平現象。
當然,普通高校設施的建設也尤為重要,無障礙的環境包括圖書館、實驗室、食堂、教學樓等地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小到一個電梯的按鈕,大到專用通道,以及為殘疾人配備專門的師資等。
人性的關懷,考慮到殘障人士各方面的需求,不能因為學生有聽覺障礙,就不和他溝通交流,多一份關心,就會讓師生少了抱怨,多了溫暖。
智慧的尊重,通常說「身殘志不殘」,其實身體條件有欠缺者,往往志向更大,智慧更高,因為他們的生存更多地依賴智慧。能讓殘疾人的智慧都有用武之地,或許各行各業一定會湧現出更多智者。
才華的激發,試想一下,每個院校的學生中都有一批坐輪椅者、盲人或者其他有生理、心理障礙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效果?首先,對體魄健全的學生是一種激勵。自然而然會想到,這些殘疾同學要弄懂一種知識,掌握一種技能,該比正常人多付出多少代價!正常人看到這種景象,就會勉勵自己更加發奮努力,學習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人人平等,平等不僅表現在不同的性別、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年齡上,而且還表現在不同的身體條件上。如果讓殘障人士具有跟正常人一樣的施展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體現的是一種平等、公平。
隨著對這一群體重視,再加上福利分配到位、無障礙設施的逐步健全,社會從心理上對他們尊重、幫助,這一群體在我國肯定能生活得越來越好,越來越不「特殊」。
對於殘障人士考生入學,住校園集體宿舍,你有什麼看法?
--今日作者--
編輯/王雅聰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持續關注
歡迎常來漫遊
♢
(點擊圖片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