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沘水,即泌陽河,後為泌水。這一條河流,發源於河南省泌陽縣白雲山,流經唐河、新野,入湖北注入漢江。
近期友聚有議論說,唐河縣有「泌陽河是唐河支流」的說法,實則與史實不符。為此,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
一、查《辭海》知:沘水,古水名。沘本作比,唐以後作「泌」。即今河南省泌陽縣及其下遊唐河。
以上釋義,既說明了「沘水」改名「泌水」的時間,又說明了沘水包括現在的唐河。
二、民國初,唐河縣因縣名與河北省唐縣重名,改為沘源縣;再改為今名。
《明成化河南總志》載:南陽府唐州,洪武二年改為縣。
據《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疆域志:(唐河縣)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縣名為沘源,十二年(公元1923年)再改沘源為唐河縣。
有時縣紳李環瀛等呈文為證:「縣名不符,懇請轉呈更正。因與直隸唐河重疊,改稱沘源縣。查《泌陽縣誌》,沘水源出縣東北太湖山,東(西)南流經縣南.按之實跡是沘水實發源於泌陽,非發源於唐縣也.」
此上,說明了當時的唐河下遊也稱沘水。
三、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夾沘而軍」戰爭發生地的記述,也說明了現在的唐河,即是當時的沘水。
《後漢書》載「夾沘而軍」之戰:更始元年,漢軍(劉縯)復與莽軍甄阜、梁邱賜戰於沘水西,大破莽軍,獲輜重無數。此書其中《齊武王縯傳》記述:齊武王縯,字伯升,光武之長兄也,性剛毅,慷慨有大節.於是分遣親客使鄧晨起新野,光武與李通、李軼起於宛。伯升自發舂陵子弟七八千人.
四、查《河南省政區圖》知,泌水(即沘水)發源於泌陽縣白雲山(古稱太湖山)南麓,流經縣東南,納周大山馬谷田河(古稱營盤河);至縣西納盤古山甜水河(古稱蔡水)到澗嶺店出境入唐河縣。至源潭南納唐河,一路西行至郭灘,下遊為唐河縣和新野縣的界河;再至新野縣出境,入湖北省鄢埠口,到襄樊匯入漢江。
因此我們可知:沘水河裡程之長、流域之廣,是漢江上遊左岸的主要支流;不是「泌陽河是唐河的支流」,而是「唐河是泌陽河的支流」。
文: 周文化 圖:周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