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是21世紀的關鍵能力,但它不像語文、數學、英語等學術能力,能在學校進行大規模培養和標量化測試,這也是為何「創造力的培養」讓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如此頭疼的原因。
所以,創造力該如何培養?玩耍與創造力間有著怎麼樣的聯繫?到底怎麼玩可以提升創造力?在孩子學習過程中,教師或家長可以如何通過引導來進行培養呢?」
玩耍與創造力間存在什麼聯繫?
玩耍性學習(Playful Learning)是創造力的源泉,更愛玩的孩子往往更有創造力(Bateson & Martin, 2013; Solis et al., 2019)。同時,創造性地利用事物也能增加玩耍性(Bateson, Bateson, & Martin, 2013)。
玩耍如何提升孩子的創造力?
玩耍為孩子們提供了多問問 「假如……會怎樣?」的機會、讓他們發現問題並想像可能的解決方法(Solis et al., 2019)。在玩耍中,孩子們能在人、想法、材料和世界之間形成新的聯繫;能創造、冒險、制定和改變規則;能在協商中學習如何與他人合作;他們會以玩耍的心態去探索並從錯誤中學習(Solis et al., 2019)。
實際生活中,
玩耍能提升孩子的創造力嗎?
在一些早期的研究中,Dansky和Silverman 通過實驗發現,在完成創造力測試前被允許與不同物體進行玩耍的兒童比沒有得到這種機會的兒童表現要好。兒童的玩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發散性思維的能力(HowardJones, Taylor & Sutton, 2002; Whitebread & Basilio, 2013)。
此外, 一項考察兒童在6-10歲玩假裝遊戲(Pretend Play)對未來23年影響的研究結果顯示,即使長大後兒童的玩耍時間變少,兒童在玩耍中表現出的想像力水平仍顯著增加(Russ & Dillon, 2011; Bateson et al., 2013),且兒童在學齡前的假裝遊戲與青少年時期的創造力發展有密切關係(Mullineaux & Dilalla,2009; Whitebread & Basilio, 2013)。在Karwowski和Soszynski的研究中,實驗結果顯示出本科生進行角色扮演遊戲,顯著提高了他們創造力中的流暢性和獨創性(Originality) (Karwowski & Soszynski, 2008; Whitebread & Basilio, 2013)。
怎麼玩耍可以提升創造力?
1. 允許兒童按照自己的方向進行玩耍,不要進行過多計劃和幹預。
2. 成人作為孩子的合作者,而不是指導者,與孩子一起培養能力。例如:以角色扮演遊戲為例,共同培養表演時的自信心、語言表達能力等。
3. 把孩子的興趣、文化環境和社區實踐融入在玩耍中。例如: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參觀一下社區周圍的消防站,回到家後可以通過角色扮演遊戲,跟孩子扮演消防隊滅火的場景。
4. 鼓勵孩子從流行文化中,汲取現實世界相關知識,融入玩耍中。例如:從兒童動畫片《消防員山姆》和成人電視連續劇《倫敦大火》中,尋找關於「消防」的現實世界知識,將其融入在消防角色扮演中。
5. 允許孩子進行玩耍環境的構建、規劃和開發。
例如:孩子可以自行決定在哪裡玩耍、自行布置玩耍區域的環境等。
引導式玩耍中,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看到這,你可能對自由玩耍和創造力的關係有了新的認識,孩子能在自由玩耍時提升創造力了。那對於引導式玩耍呢?在孩子學習過程中,老師或家長該如何引導,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呢?
(關於什麼是引導式玩耍和自由玩耍,以及引導式玩耍和自由玩耍的特點,可以回看這篇文章:想要玩耍促進學習?怎麼玩,有講究!)
1. 幫助學生認識到什麼時候需要創造力,什麼時候不需要。
有哪些時刻需要創造力呢?-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過去的經驗不能作為有用指導-任務沒有固定的規則
2. 模擬現實生活情境的材料,幫助學生理解生活情境與學習任務之間的相似性。
具體做法:-引導學生關注在玩耍時的心理過程以及重複練習的重要性。-給學生介紹不同玩耍策略,並舉例說明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應用它,幫助他們將策略從原來的環境中應用到新的情境。
3. 幫助學生養成反思的態度,理解不同技能在特定情境或創作過程特定階段中的重要性。
具體做法:-當學生遇到一個創造性的問題時,可以引導他們提問自己:*這是哪種情況? *可以採取什麼策略? *哪種策略是最相關的?
4. 幫助學生選擇、執行和監控策略的應用 。
具體做法:-引導學生在玩耍時意識到他們正在進行的心理思考,幫助他們察覺自己對知識的應用——藉助提問方式引發孩子思考:*你現在想做什麼? *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現有的資源(時間、材料等)是否足夠讓你去完成? *你是否達到了目標? *你認為是繼續前進還是換個策略更好?
5. 鼓勵學生追求新的方法,而不是依賴熟悉的反應。
具體做法:-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在實施創造性策略之前和之後的情緒,並在他們完成任務時,利用這些情緒發揮他們的優勢;-幫助孩子認識到,當他們試圖進行創造性的思考時,他們可能不得不面對許多混亂、衝突和含糊不清的想法,因此不能期望有一個快速和準確的反應;-引導學生學會接受一段不確定或焦慮的時期,並理解這種麻煩對發展創造性的方法的必要性。
我們知道玩耍是兒童的天性,它和創造力一樣,可以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會玩或者會創造性地玩其實也是我們越來越需要具備的一種能力,可是如果沒有適合的環境和發展條件,這樣的能力便會漸漸消失。
90年代,美國關於創造力減少的託蘭斯數據早已證明了危機的存在。不管是能夠讓孩子們自由玩耍,還是引導式的玩耍的時間和空間都越來越少,很多家長或老師越來越忽視在玩中學的影響和「留白」的作用。希望你讀了這篇文章之後能夠重新思考玩耍和創造力、和學習之間的關係,一起為孩子們創造更加適合成長的環境,成為富有創造力的終身學習者!
參考文獻:
Antonietti, A. (1997). Unlocking creativity.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4, 73-75.
Bateson, P., Bateson, P. P. G., & Martin, P. (2013). Play, playfulness,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hitebread, D., & Basilio, M. (2013). Play, culture and creativity. Cultures of Creativity. Billund, Denmark: The LEGO Foundation.
Wood, E. (2009). Developing a pedagogy of pla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 27-38.
Solis, L., Khumalo, K., Nowack, S., Davidson, E.B., & Mardell, B. (2019). Towards a South African Pedagogy of Play. Pedagogy of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