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廣角鏡】野球場上的老外:因為足球,愛上中國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4日電(王思碩) 剛剛結束的北京之夏依舊酷暑難耐,8月某個周六的下午,北京理工大學足球場不見往日喧囂。陽光炙烤下,一群膚色黝黑的外國人身著不同的足球隊服走了過來。打頭的是個羅馬隊球迷,名叫羅曼,來自喀麥隆,在北理工交流學習。每個周末,他與朋友們都會挑一天來到學校的足球場,和趕在休息日出來踢球的校外的人們踢上一兩個小時。

資料圖:踢野球的人,也多半擁有一套自己的專業裝備。

中新網

記者 李美多 攝

  即便來自火熱的非洲,羅曼依然被高溫折磨的不輕。抵達球場整理裝備時,他特意向一旁的朋友展示著背包裡的冰凍飲料,然後朝天空做了個呲牙的鬼臉。彼時,正巧有一片場地人不多,羅曼徑直走過去,用生澀的中文與對方交流,沒過多久,一場「中外對抗賽」便在這裡展開。看得出來,身材高瘦的羅曼出任單箭頭角色,身後幾位隊友為他不停送上妙傳。

  羅曼所在球隊憑藉技術上的壓倒性優勢,很快掌控了比賽節奏,極具想像力的傳球和配合也漸漸呈現在球場。在一次進攻中,羅曼完成馬賽迴旋擺脫防守後,在身體失去平衡的情況下勉強打門,球擦著左側立柱偏出球門,幾位正巧路過的學生隔著柵欄發出了一聲驚呼。顯然,在國內業餘球場,這樣精彩的連貫動作並不常見,而近距離目睹羅曼的表演,的確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

    資料圖:周末時分,很多在中國生活的「老外」摩拳擦掌,去綠茵場享受足球的快樂。

    中新社

    記者 泱波 攝

  站在羅曼一行人對面的球員,彼此或許談不上熟識,但羅曼與朋友們卻組成了一支雷打不動的隊伍。「距離家鄉上萬公裡,我們都是背井離鄉的外國人,我們之中有的在這裡上學,有的在北京工作,足球將我們聯結在一起,每個周末的足球時光,對我們來說就是最極致的享受。」羅曼踢完半場休息時,邊擦著汗邊說:「一直都是我們幾個,正好夠一隊不是嗎?」

  像羅曼一樣的外國人,在國內的野球場上並不少見,他們或三五成群,或者帶著完整隊伍奔赴球場。而埋藏在校園中的留學生,也確實是其中極為重要的力量。上海體育學院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的新生演講環節,像孫楊一樣登上演講臺的,還有作為留學生代表的摩洛哥籍新生綠鷹。曾在摩洛哥U20國家隊擔任主力球員的他,原本擁有一段充滿希望的足球旅程,卻被突如其來的傷病扭轉了人生。

資料圖:上海體育學院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與孫楊(中)一起登臺發言的「綠鷹」(右)如今已成為學校裡的明星。 圖片來源:上海體育學院官方微信

  綠鷹的原名是阿什拉夫-坦塔維,來自摩洛哥卡薩布蘭卡,6歲時便進入法國最大的專業足球學校學習。作為一名極具天賦的中場新星,他入選過摩洛哥國家隊U15、U16 、U17、U18、U19、U20國家隊。但在踏入職業足壇後不久,他遭遇重傷,醫生告訴他,再也無法參加高強度的足球比賽了。「那對我來說是一段非常困難的時光,我想忘記關於足球的一切,忘掉我自己。」

  上海,是綠鷹人生的下一站,受傷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上海體育學院的一位老師。他聽從老師的建議,在等待膝蓋康復的同時,來到上體學習體育管理方面的知識。「當我來到中國,我就選了『綠鷹』作為名字,因為常常有人這麼叫我。」而原計劃來中國養好傷就回家的他,也被新環境打動,堅持在中國多留一些時日。

  「我喜歡中國的球場,因為這裡的人們很純粹,我從他們的眼神裡看到了對於勝利的渴望。」職業球員出身的綠鷹,對勝利的執念異常深刻,他說,踢足球不僅僅是為了享受和娛樂,如果你想踢球,你就要贏。「我想幫助這裡的人們創造屬於自己與足球的嶄新故事。」無論代表學校出戰,還是平日裡在野球場上和新同學一起享受快樂時光,這些記憶都將綠鷹的心牢牢吸引在中國。

資料圖:綠鷹(左)在比賽中。 圖片來源:上海體育學院官方微信

  「我很想在中國辦一所足球學校,教授足球。」綠鷹的心願能否達成,只有讓時間來檢驗,而上海體育學院也不止一個「綠鷹」。2012年為了學習漢語來到中國的韓國人金鳳泰,正在國際交流學院就讀,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接觸足球的他,已經中國的校園聯賽中徵戰4年多。他表示,無論在比賽中,還是私下裡,中國球員都不會因為外國人的身份而對自己另眼相待。

  幾年前校內『足普杯』聯賽,金鳳泰代表學院出戰終奪冠軍。8強戰時,半場0:1落後的逆境沒有壓垮他的球隊,易邊再戰後,他們連入兩球逆轉取勝。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至今依然是金鳳泰踢球以來印象最深的比賽。「來中國時間很久了,在這邊的球場上,也留下了很多難忘的回憶,我很享受代表集體參加比賽的感覺,榮譽感會油然而生。」金鳳泰說。

    資料圖:遍布全國的綠茵場,同樣對異域面孔敞開大門。

    中新社

    記者 王剛 攝

  當然,在中國球場踢球的「老外」並不只有在校生,那些在中國生活工作多年的外國足球愛好者,約球的難度有多大?正在進行時的中國國際足球聯賽秋季聯賽,為這些苦於尋找對手與隊友的外國人提供了一個不錯的選項。雖然只是業餘聯賽,但相對專業的規則與機制卻讓比賽「像模像樣」,自9月3日起,為期兩個多月的聯賽將分5級別,分別在北京紅領巾公園與四得公園進行。

  記者從聯賽官網了解到,該聯賽並不限定國籍,外國人可以報名,中國人同樣也可以參與到比賽中。以個人名義提交簡要報名資料的球員,在徵得相關工作人員確認後即可加入聯賽徵程。聯賽比賽日,來自不同球隊、不同國家的球員匯聚到同一片場地,彼此像老友一樣打招呼,只因他們有著共同的熱愛。

  事實上,類似的國際足球聯賽,還散落在中國的多個城市。其中,廣州國際足球聯賽舉辦已長達15年,成都的國際足球聯賽也有8年歷史,當地的外國足球迷紛紛匯聚一堂,在異國他鄉為自己痴迷足球的狂熱之心找到了最好的歸屬。因為熱愛足球,球員在聯賽中結識了更多朋友,也對中國與他們所在的城市,多了幾分熱愛。(完)

相關焦點

  • 一個老外七年報導中超 威爾森:中國足球的窗口
    也就是在同時,他開始固定在一個上海的英文服務性網站上寫關於申花的稿子,並接受其他英文媒體的約稿,給那些找不到機會在中國看球、也看不懂中文足球報導的老外們提供中國足球的資訊。而這樣的單打獨鬥發展到後來就有了「狂熱東方足球」網(Wild East Football)。
  • 讓更多孩子愛上足球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足球是一項充滿快樂、激情和團隊精神的運動,娃娃們盡情在綠茵場上奔跑,能揮灑汗水、收穫快樂,能增強體質、錘鍊意志 「足球要從娃娃抓起」,正在越來越多地方成為現實四川大涼山,「運動夢想課」公益項目12月7日啟動,通過向當地學校捐贈體育運動器材和裝備、為體育教師提供足球青訓課培訓等形式,讓當地孩子體驗足球運動,為他們打下健康、堅實的成長基礎。 雲南保山施甸縣,大山深處的莽林小學,一群女孩從「擁有一個自己的足球」的小夢想開始,在支教老師的指導下接觸足球。
  • 蘇格蘭球迷自建網站:讓老外了解中國足球
    在中國,韋侃侖看得最多的是中超和中國隊比賽,再加上平時喜歡寫寫東西,他開始從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寫中國足球。韋侃侖還找到一個在北京的志同道合者、也非常喜歡中國足球的美國人「老成」。韋侃侖說:「我們都喜歡寫中國足球,就想為什麼不自己建個網站把這些搬上來,讓更多的老外看呢?」  2011年,韋侃侖創建了「狂熱東方足球」網站。
  • 幼兒體育(球類•足球)專項基金在京啟動
    」就如何充分利用體育的社會公益功能,他表示,幼兒階段是一個習慣、性格和意志品質的重要養成期,期待未來在各界愛心人士和專業人士的支持下,讓更多的孩子愛上運動,感受運動的快樂,在參與中更健康地成長、更全面地發展。
  • 北京體育大學:中國職業足球新玩家
    在近日,這樣一則名稱與股權結構的變化,在工商管理系統中成為了實錘,外加入股中乙河北精英俱樂部,雖然還有待足協公示,但目前我們基本可以確定,北體大這座中國最高的體育學府,成為了中國職業足球的新玩家。文/ 宋 鑫宇 編輯/ 郭 陽北京北控+河北精英,北體大強勢入局?
  • 北京體育大學成立中國足球運動學院
    成立儀式上,蔡振華對北京體育大學積極回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貫徹落實中央、體育總局黨組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關於體育改革,特別是關於足球改革重要部署,成立中國足球運動學院和國家足球、橄欖球俱樂部,積極探索、高端化、貫通化、國際化和協同化高素質新型體育運動人才培養模式,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讚許。
  • 劉建宏:中國足球要從教育找出路,教育也必須補上體育課
    北京時間7月16日,著名足球媒體人、前央視解說員劉建宏在社交媒體上再次回應了王小東的爭議言論,他認為中國足球真的要從中國教育找出路,中國教育也必須補上體育這一課。劉建宏微博全文如下:按照王先生的意思,以後中國足球隊出徵,只能叫中國(不代表所有國人)足球隊?按照王先生的意思,兩彈一星是我們教育的偉大成果,可是作為最大功臣的錢學森(他從海外歸來,大大縮短了我們的研發進程)先生有過令人深思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教育搞了這麼多年還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 (體育·國際足球)警惕境外博彩公司在中國利用足球轉播搞營銷
    新華社倫敦1月15日電 題:警惕境外博彩公司在中國利用足球轉播搞營銷  新華社記者王子江  明陛、一二博、萬博、樂天堂、永樂國際、體育滾球……如果你喜歡看歐洲足球比賽轉播,應該對球員胸前或者賽場周邊廣告牌上的這些漢字並不陌生。
  • 這個老外叫「快樂」 要帶廈門足球去義大利
    昨日晴好,高高瘦瘦的義大利人阿德裡亞諾,在市體育中心足球場上,帶著一大群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膚色的孩子們踢球。他在的地方,一定五顏六色——因為他喜歡布置場地,掛上各國國旗,還有他自己製作的中英雙語橫幅,標語很醒目,比如「我們愛足球,我們愛廈門」、「我的遊戲是一個公平的遊戲」、「我們一起玩」……他說:「廈門也是我的故鄉,中國人對我很好,我喜歡叫大家一起踢球,我要讓更多外國人知道廈門。」
  • 產品分析報告:上PP體育,過足球癮
    PP體育是一款獨立垂直化體育類的APP,也是中國較為早的開始進行網際網路體育直播類的平臺。通過「上PP體育,過足球癮」這個極具霸氣的slogan,以及背靠蘇寧這個大平臺,近年來通過購買昂貴的賽事獨家版權和打造其自身的豐富運營模式,不斷形成自己的網際網路+足球全產業鏈生態布局,帶給用戶許多的新鮮體驗。
  • 2019中國體育產業與社會足球發展論壇在餘杭舉辦
    12月15日,適逢2019年「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杯」首屆全國體育新聞工作者足球聯賽總決賽舉辦之際,2019中國(餘杭)體育產業與社會足球發展高峰論壇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舉辦。
  • 中國足球不行,是教育界,尤其是學校忽視體育的必然結果
    到了推翻清朝統治以後,有識之士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指出了體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求職類綜藝節目當中,也有大學的體育特長生前去求職,他們都提到,長期從事體育訓練,讓他們養成了吃苦耐勞,勇於面對挫折的精神,這得到了企業家的一致肯定。從歐洲的教育看,他們的教育,尤其是面對貴族的精英教育,也非常重視體育。比如很多人都是板球,壁球,馬術運動的愛好者。
  • 老外全英文方式報導中國足球 不以盈利為目的
    中國足球的吸引力  網站一半受眾是在中國的外國人,他們喜愛中國的聯賽,但看不懂中文的足球新聞;去年網站流量有一萬多人次,北京國安、上海申花和廣州恆大的新聞點擊量最多。  英國球迷的注意力  網站創辦人威爾森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促進文化交流,也希望能扭轉其他國家球迷和媒體對於中國足球只有醜聞和賭球的偏見。  作為中國球迷,我們對中國足球罵聲居多,但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有一群老外卻在關注中國足球,通過全英文的報導方式向全球宣傳中國足球。
  • 軟式足球打開學校體育新思路
    龍潭中學地處北京東二環內的一片居民區裡,學校四周被密集的居民樓包圍,三片緊緊相連的籃球場構成了學校操場的主體,「我們學校以前根本不敢開展足球運動,因為場地有限,而且學校四面都是樓,踢到人就是人身傷害,踢到玻璃就是財產損失。」趙慶毅顯得很無奈,「現在,安全是學校管理的頭等大事,在我們學校這麼小的場地上,學生一踢球就很可能傷及他人。」
  • 【愛高見證】北京體育大學中國足球運動學院開學,國家主導下的足球青訓體系正式啟動!
    昨日上午,北京體育大學中國足球運動學院開學儀式在國家體育總局秦皇島訓練基地(中國足球學校)盛大舉行。
  • 【校園】淄博市第23屆「市長杯」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暨「中國體育彩票杯」中小學生體育聯賽足球比賽成績
    淄博市第23屆「市長杯」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暨「中國體育彩票杯」中小學生體育聯賽足球比賽成績通報各區縣教育和體育局,高新區
  • ...實驗學校小學部為讓孩子們愛上體育課 打造創新體育課教學模式
    隨著今年十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學校體育教學工作進入新階段,體育教育成為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綜合性教育方式⋯⋯12月7日,《中國教育報》來深考察全市中小學校全員普及的校園體育活動、校園足球培訓等創新教育經驗。
  • 《足球少年養成》團隊:中日足球差距是對體育認同的差距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高中足球的目的還是在教育上,這一點是我們國內依然無法真實體會的一點,足球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一個工具。並不是為了培養職業球員的,如果能理解這點,就會有更多人去踢球了吧。這次拍攝第二季與第一季相比,你們在拍攝中有遇到哪些新困難呢?
  • 魯能球員妻子:無法給剛愛上足球的兒子解釋發生了啥
    網易體育10月23日報導:昨晚在魯能與國安比賽結束後,魯能球員張弛妻子也更新了自己的微博表達不滿,她用了一張全黑的配圖,以下是其微博全文——
  • 中國體育的痛點:輸在了起跑線上
    在曾經的世界盃舉辦場地上演、全國電視直播、超過4萬的上座率……相比較日本高中聯賽的高調,中國的高中足球錦標賽則顯得無比低調,低調到它還沒有屬於自己的百度百科……」近日,澎湃新聞一篇《日本高中足球大賽刷屏,中國高中錦標賽連百科都沒有》的文章讓人深思,也讓人清醒。足球,是中國球迷心頭始終繞不開的「坎兒」,解不開的「結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