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開始》:沒有一個故事褪下悲傷

2020-12-23 莀唐

在上大學的時候,幾米漫畫幾乎承包了我所有無聊的夜晚,我也曾模仿著畫,不過是形似罷了。因為,幾米筆下的悲傷,很難模仿出來。

直到我讀了幾米的故事。

一.故事

一九九三年底,幾米還在廣告公司上班。那一年,他在工作上遇到前所未有的低潮。

一個寒冷的冬夜,迷迷糊糊地走進一家位於地下室的命相館,我還清楚記得,那個文著兩道濃黑誇張彎月眉、聲音粗啞的女相士,用幾乎是命令式的口吻,叫他從眼前一個盛著米粒的小圓盒中,隨意捏出幾粒米來。

她用豔紅的指甲撥動米粒,又隨手畫了一些符號,然後面無表情地對幾米說:「你不要再寄人籬下了,要自己創業。一九九五年將會大發,獨當一面,不費吹灰之力,財源滾滾,從此平步青雲走上人生高峰!」這些話讓幾米心甘情願地付錢,快樂地走出命相館,覺得人生一片光明。

第二年,幾米結束長達十二年的廣告生涯,做一個全職的插畫工作者,沒日沒夜地畫圖。日子簡單平靜而美好,但是他實在想不透,這樣的工作,這樣的收入,憑什麼會大發。我幻想著美好的未來,心中一直默默期待一九九五年快點到來。

九五年才剛過完農曆新年,二月下旬,幾米在睡夢中被右大腿的劇烈抽痛所驚醒。

三天後大腿失去知覺,一開始他仍天真地以為,只是一時不小心撞傷或者肌肉拉傷。醫生找不出疼痛的原因,治療無效,幾米也不以為意。一邊四處求醫,一邊畫畫。

疼痛持續加烈,而他日漸衰弱。在一個初夏的午後,幾米幾乎昏倒在求診的街頭。

第二天,在母親節前夕,主治大夫面色凝重地暗示他得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也就是血癌。幾米就像八點檔連續劇中遭逢天人慘劇的主角,放肆地大哭大鬧,一直哭到昏昏沉沉地睡著了。

再醒來時,病床外的花籃已堆得滿滿的,甚至有些已經開始枯萎了。我沒有任何選擇地開始接受化療,結果就像電影裡的情節一樣,悲慘極了。嘔吐,發燒,昏迷,疼痛……

在醫院住了六個月,幾米整個人完全變形,浮腫的大臉,光禿禿的頭頂,驚恐無神的雙眼,永遠戴著口罩,連站都站不穩。

幾米精疲力竭地與死神搏鬥,日日流下無助的眼淚。離開醫院的那天,還是個狂風暴雨的颱風天,他沒有驚動任何人,只想快速逃離醫院。

後來,他回到家,開始創作。

第一本書,畫於1997年,幾米當年滿40歲。

二.詩篇

星期三的下午,風在吹,

我睡著了……

白色的窗簾輕輕地飄了起來。

毛毛兔來了,

在窗口吹著口哨呼喚我。

推開門,森林好安靜,

陽光好溫柔。

好久好久沒有在森林裡遊蕩了。

毛毛兔說:「可以開始了嗎?」

我在樹後點點頭。

——《森林裡的秘密》

這是幾米第一本書,黑白線條的圖案,講著一個下午的故事。

溫暖的卻能感到細細流淌著的悲傷。

如果說這一本只是感覺到了悲傷,那麼,第二本《微笑的魚》就是真真切切的把悲傷擺放在面上。

其實,《微笑的魚》是一個關於釋放的故事。幾米說,「生病之前,我是個沒有太多煩惱的人,生命沒有重量,所有事物對我來說都是理所當然,我對這個世界沒有體會也沒有憐憫;但是一場大病之後,我又變得過分敏感退縮,事事恐懼,任何小事都讓我感傷莫名。書中的中年男子,每天重複單調地過生活,不快樂也不悲傷。」

這樣沒有情緒的漫畫人物透出的實際上是一種無奈,對世間一切無能為力的無奈。

三.愛情

讓大陸讀者認識幾米的是一本《向左走,向右走》,當時火起來的還有根據這個漫畫改編的電影等影視作品。

我第一次看幾米,也是源於這部漫畫,但吸引我的卻是幾米的色彩,因為有色彩的渲染,整幅畫的蓄意更深刻。

在漫畫裡,幾米把男女主角安排成一牆之隔的左右鄰居,但不同出入口。

男主角是位小提琴手,據說人物雛形來自他身邊一位朋友,這個朋友是個天才兒童,四歲就登臺演奏,長大後成為自由工作者,對這個城市懷抱著夢想,也經常感到失落。幾米說,女主角則是參考了他太太的職業。兩人的工作形態和生活習慣不同,一個是白天出門,一個是晚上行動,一個喜歡向左走,一個喜歡向右走,他們始終不曾相遇。

不曾相遇,就不會有愛情,所以,多年之後,我讀懂這本漫畫之後,仍無法理解當時電影裡所演的愛情。

果然,被解讀過的並不是作者的本意。

但是《向左走,向右走》卻讓我們知道了一個臺灣幾米,當時,對於幾米兩個字很多媒體報導的時候都弄錯了,一時間不知道是「幾米」還是「吉米」。

總覺,幾米這個名字更好一些,更有深意一點。

這本書裡關於「幾米」這個名字做了解釋,其實,並沒有什麼深意,只是幾米自己喜歡罷了,因為他的英文名字翻譯過來確實可以寫成「吉米」。

這是一個關於讀者對作者名字的過度解讀。

四.繼續

這本書後面有大概講述了其他的出版漫畫,出版的相關故事,和一掠而過的話,這時候的幾米已經比開始的時候開朗。

癌症,血癌,讓多少人從這個世界上消失,讓多少曾躊躇滿志的人最終消沉而亡。

幾米是一個把所有悲痛轉為活下去動力的人,是個真正堅強的人。

所以,在他的畫中,即便有悲傷,但更有積極向上的精神。

我們需要這樣一股精神的支撐。為什麼所謂的喪文化曇花一現?人們的所有抱怨,所有不滿,所有消極都只是暫時的,只有積極向上,只有充滿希望才是精神主流。

二十多年,幾米漫畫仍有那麼一種單純的韌勁感染者我們。即便生活不那麼如意又如何,就算充滿悲傷又怎樣,一切都會隨著我們的堅強慢慢淡去。

誰的人生都是未知,活著再難,也要熬到明天,縱使生活不易,也要對明天有所期待。

任何一個今天,才是故事的開始。

相關焦點

  • 寒單:比《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更悲傷的故事
    而今由黃朝亮執導的《寒單》,似乎在同類型電影中,又邁進了許多步,不僅有對民俗的展示,更是藉助片中的"炸寒單",將一個令人愁腸百結的人間故事進行了細膩的呈現,讓人驚覺,原來在臺東的秀麗風景之下,還有如此艱難的民生,和近乎崩潰的人生,他於世間掙扎求生,帶著無奈與期許一路狂奔。穿透風物的內核,我們能夠發現,《寒單》其實是一個比《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更令人悲傷的故事。
  • 簡評——《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之前發布過《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長篇的影評,今天給大家發一版精簡版的,希望大家喜歡。我是看到了這部電影是我偶然間看到了預告片才打算看的,起初看到這個電影的名字,感覺這個名字有些太潦草了,然而看過電影之後才感覺到這個名字真的非常適合。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約定下輩子
    「下輩子好像是一種約定,但永遠不是,只要兩個人其中有一個不在了,那就不是永遠了。」當初火得一塌糊塗的電影我覺得很多人都應該看過吧,就算沒有看過應該也聽過。這個電影的名字映入眼帘時就覺得是一個催淚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改編自一部同名韓國電影。我本懷著沉重的心情觀看,連紙巾都已經備好了。然而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沒有流淚,反而我覺得這個電影並沒有如名字說的那樣。我個人覺得這個電影並不悲傷,或者說是用悲傷來形容並不貼切,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並不完美而卻因為不完美而完美的愛情故事。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友誼地久天長」
    到現在落筆這一刻,我仍舊無法理解《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為什麼能夠拿到8億票房,但卻不得不相信它所代表的商業價值和市場導向,並只能為此送上膝蓋。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票房並不樂觀的《地久天長》,在《陽臺上》《過春天》鎩羽而歸之後,這部代表華人獲獎的佳作也沒有成為所謂的爆款,雖然看到很多朋友在社交平臺誇獎,但一個周末兩千萬的票房,透露的卻是華語院線對中國社會小人物故事的情節不耐受。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背後的故事,關於那些改編、翻拍的故事
    一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more than blue)自3月中旬上映後,票房大開紅盤,各大論壇、網站、APP上都是「催淚警告」,熱度更是持續飆高。《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劇照同時,這部也帶動韓國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Sadder Than Sad Story,2009年3月11日上映)。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個身體健康的人,為了愛情選擇了自殺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個身體健康的人,為了愛情選擇了自殺文|仙緣大家好,我是仙緣,這次聊聊悲傷。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3月14日,白色情人節,選擇在這一天上映,《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顯然是要借一下忠貞不渝的愛情東風,在熱搜榜上,陳意涵哭戲上升很快,但在復聯4新預告片、四小花旦、電視劇《都挺好》、李勝利醜聞等熱詞面前,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沒有濺起多大水花。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陳意涵拍戲哭到頭痛
    昨日,由陳意涵、劉以豪、張書豪、陳庭妮領銜主演的催淚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廣州進行超前點映,導演林孝謙、編劇呂安弦來到現場宣傳造勢。該片將於3月14日登陸內地院線。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何為悲傷?何為幸福?
    K和Cream拍的婚紗照一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男人,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而為她找一個值得託付終生的男人。這件事明明就是一件悲傷的事。而不是孤獨的「一個人。」而在宋媛媛看來,幸福也是能看到自己愛的人幸福。她覺得要讓張哲凱看到自己結婚,看到自己幸福,才是幸福。可是後來,她明白了。她不能太自私,在K即將離世的時候,她還沒有陪在他的身邊。而她不允許自己這樣。於是她回到了K的身邊,陪著他。直到他離開這個世界……而沒有了K的Cream,應該就像是沒有靈魂的存在。所以她要去陪著他。他們是相依為命的家人。
  • 吐槽一下臺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悲傷乎?尷尬乎?
    去年一個熾熱的中午,中年婦女懷揣著一包紙巾,獨自一人進入電影院。等待下午工作的同時,想著以痛苦來代替午睡驅走睏乏。皆因影片名字表面的傷感呼之欲出。臺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由林孝謙執導,陳意涵、劉以豪、張書豪、陳庭妮等主演。
  • 《一秒鐘》是個悲傷的故事,但並沒有拍得很沉重
    來源: 艾留聊娛樂 舉報   《一秒鐘》:  寫給電影的浪漫情書,故事是個悲傷的故事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像極了愛情,毀掉了三觀!
    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講的是因父親罹患遺傳重症而被母親拋棄的唱片製作人張哲凱,和家人因車禍意外身亡的作詞人宋媛媛相依為命的故事,男主得了癌症,然後兩個相愛的人都為了自己所愛的人做出了犧牲,感人至深。首先,跟各位道個歉,這部電影我沒有去電影院看,而是在網上看的槍版。這種行為我以前最討厭了,我終於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愛一個人就該傷害另一個人嗎?
    最近被朋友圈刷屏一部電影,就是根據韓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同名改編的電影,由陳意涵,劉以豪,張書豪,陳婷妮,吳映潔,主演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去之前朋友還勸我:「記得帶紙巾帶上化妝品,好補妝」這電影真的有這麼催淚?
  • 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提前準備好紙巾,全程淚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部電影相信大家大部分都看過。一想起來這部電影,相信大家第一反應應該是看這部全程控制不了的流淚。因為細節太感人了。這部戲是由林孝謙導演的。這是一部愛情電影,由韓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改編而成。這部電影上映也給韓版的帶來很多人來觀看。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哭整個影院,只因這件比悲傷更悲傷的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到底有什麼魔力,哭倒一片?影片最大的感動來自男主k的愛情k的父親去世後,他拋棄了母親,在他十六歲時獨自生活就在這時,女主角cream失去了雙親,孤獨的靈魂,由兩個開始相互靠近一輩子都在一起,即使在十幾年的時間裡,也只有0.5次(有的擁抱)的關係,甚至連2個戀人也沒有他們是彼此的唯一的世界,已經無法分離k患有白血病,病情已經惡化到非常嚴重的程度
  • 人間最悲傷的故事,卻不知老之將至
    筆者查遍了百度,訪遍了谷歌,想知道人間最悲傷的故事是什麼,然而百度也好,谷歌也罷,都不能解答我的疑問。這世界有太多的歌曲,唱遍了人世無常,有太多的故事,寫盡了人世悲歡。又有太多的能人,嘗盡了人間苦難。可是這些故事,這些歌曲,這些能人,都不能解答筆者的疑問,歌曲可以起高調,人生可以起高調,故事可以起高調,可是每個人的人多起不起的了高調。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不過是擦眼淚後被丟棄的紙巾
    三月的票房市場如同這個季節的天氣一樣捉摸不定:誰也沒有想到,於3月14日白色情人節當日上映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以下簡稱《悲傷》)上映第二天,單日票房就趕超了漫威大片《驚奇隊長》,且持續保持著領頭羊的地位,至今票房已突破4億。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有些愛,經不起等待
    有一種悲傷,難以言說,就像夏日飛雪,涼徹心底。可是,傷痛呢,依然還在。 有人說,悲傷太久,就會忘記幸福是什麼樣子?也有人說,有時間悲傷不過是沒經歷過生死。 如果你的人生還有200天,你是否也會悲傷?你是去圓自己的一個夢?還是想要給喜歡的人一個圓滿?
  • 三月銀幕催淚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讓你一次哭個夠
    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中,小K張哲凱說過:"人一旦習慣了孤獨,那是比悲傷更悲傷的事",但年少便與雙親告別,一個人守著一屋子父親遺物長大的他,在與Cream宋媛媛相遇,感受到愛情的滋味之後才發現,原來,還有比悲傷更悲傷更悲傷的事情,那便是,想愛到永遠,卻敗給了時間。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牙醫最後結局 整部劇最令人心疼的就是牙醫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牙醫最後結局 整部劇最令人心疼的就是牙醫時間:2019-03-21 13:00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牙醫最後結局 整部劇最令人心疼的就是牙醫 愛福清網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小編看過之後覺得這應該叫比悲傷更悲傷的牙醫。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戳中情感軟肋
    微博熱搜「淚點集合」、抖音刷屏病毒式「哭泣」營銷,《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映以來,排片率和票房一路逆襲上揚,成為3月影市的黑馬。但是,在不少網友為影片「奔走哭泣」背後,我們也發現了「比悲傷更悲傷的事」:這部主打「虐戀情深」的影片,雖然擊中了都市年輕人的內心世界,但過分推崇的情感煽動,無疑讓故事在邏輯和思想深度上都落了下風,失去了回味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