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從夏朝開始到清末,中國歷史上的古朝文明是從夏朝開始的,作為第一個朝代的開始,人們對它了解的並不是很多,也引起後人對這個朝代的興趣。那麼夏朝是如此存在的,又是如何消失的呢?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這個最古老的朝代。
我們都清楚對於古老的夏商時期,對於人類最大的財富並不是什麼金銀珠寶,最大的財富莫過於土地。那個時候華夏人類生活的土地面積也只有幾個大型城市的大小,人口也不超過幾十萬人。
據我們考古發現,河南的二里頭文化屬於夏朝時期,二里頭的遺址是以這個地名而命名的,初步認定為夏代中末期都城的遺址。從推算的年代上來說,二里頭文化屬於夏朝,也是我國青銅時期的文化,時間大約為公元前1700年。
我們沒有把二里頭文化當成一種文明的遺址,而西方人所謂的文明遺址也就只有幾千人口的規模,唯有不同的是因年代不久遠,而出現了貴金屬的交易,有個貴金屬的交易才能被稱為文明?要知道二里頭「文化」的規模也要有十餘萬人口數量,甚至更多。之所以沒有把它視為文明僅是因為沒有發現大量的貴金屬,也許那個時期遍地資源不以金銀珠寶視為重要財富呢?
我國人工水稻栽培有一萬年的歷史,最早的絲織品有七千年的歷史,真不知道西方理論的文明究竟什麼代表文明,如果僅僅以金銀等貴金屬的交易時期計算,那麼是否需要考究中國是在什麼時期開始重視貴金屬的呢?
這點相信大家都不會反駁,中國歷史有幾千年的文明,只有交易和交流才算做文明來看,即使在幾千年前的古朝時期,它也需要大量的交易「文明」,道理很簡單,誰的家族都不是全能和萬能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人家種土豆但不一定種玉米,總不能說每家每戶都把全天下的農作物全部都耕種了吧?這樣交換和交易自然也就存在了。再比如,不可能每家每戶都是萬能的什麼都會做吧,例如就有個單身漢自己過日子,他就不會裁剪衣服,難道他就不穿衣服了?對於他來說通過交換或「交易」的行為來換來一身衣服,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難道這不叫文明?難道說沒有貴金屬的交易就不是文明?
關於這些不用多分析和評價,因為無法按照西方文明的理解去解釋。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夏朝是什麼時候消失的。
中國史書上有關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是公元前2070至公元前1600年的夏朝,被普遍認為是由多個部落聯盟形成的國家。那麼這個國朝是怎麼滅亡的呢?
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首先禹傳子,就已經改變了禪讓制,至此禪讓制改為世襲制,此世襲制一直延續到清末。夏朝建立了四百多年以後,被商朝所取代。夏朝的最後一個君王夏桀是個十足的暴君,殘害忠良欺壓百姓,最終受到討伐。
公元前1600年,商湯起兵伐夏,得到了各方軍隊的支持,一舉打敗了夏桀的主力軍隊,夏桀只能逃亡,不久因鬱引疾而亡。商湯回師後,得到了幾千諸侯的擁護,當上了王位,夏朝滅亡商朝建立。
結語:至於夏朝的存亡問題因為年代的久遠,還沒有得到太多的考古證實,大量的依據和呈現也只是依賴於史書上的記載,不管真相如何,依然代表著中國歷史文明的最重要部分,也是中國文明的初起。
參考文獻:《史記·夏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