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世界系列:帝王哲學家,馬可 · 奧勒留《沉思錄》

2020-12-23 樂藝會

馬可·奧勒留是一個比他的帝國更加完美的人,雖然他的勤奮工作最終並沒有能夠挽救古羅馬。

但是,他利用辛勞當中的片暇,寫下與自己心靈的對話,成就了永存後世的《沉思錄》。

《沉思錄》代表著斯多葛學派發展的一個裡程碑。

敏而好學,時事造就

馬可·奧勒留不僅是古羅馬帝國皇帝,還是著名的「帝王哲學家」,晚期斯多葛學派代表人物之一,有以希臘文寫成的著作《沉思錄》傳世。

古羅馬著名帝王哲學家、思想家奧勒留,斯多葛學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沉思錄》,主張順應天命,安於現狀。圖為羅馬國會山中的馬可·奧勒留雕像。

奧勒留之所以能夠寫成偉大的《沉思錄》,與他個人及其生長環境密切相關。

第一,奧勒留從小就表現出探索萬物本源的興趣,11歲時,他便有意身著古代希臘與羅馬哲學家們常穿的簡陋的長袍,模仿他們的生活方式。

他少年的心智,得到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教化。

在《沉思錄》的第一篇,奧勒留列舉了一長串對他的人格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人:他的祖父、父親、母親、家庭教師和一些哲學家。

這些人讓他對希臘文學和拉丁文學、修辭、哲學、法律、繪畫等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並在後來的日子裡,對這些方面造詣頗深。

第二,馬可·奧勒留即位之後,他的帝國一直戰亂不斷,災難頻繁,甚至可以說兵荒馬亂,加上軍隊的內訌,在他統治的大部分時間裡他是在帝國疆域或行省的軍營裡度過,他的身體也十分疲憊。

167年,一種可怕的瘟疫席捲羅馬城,致使兵源緊張,戰鬥力下降,奧勒留繼維魯斯之後繼續與馬科曼尼人、汪達爾人、夸克人等蠻族進行鬥爭,多次擊敗他們,但178年蠻族再次入侵,奧勒留不幸染瘟疫身亡。圖為奧勒留出徵場景雕塑。

他身處其中而又無法擺脫,希冀從中獲得內心的片刻寧靜。而且,這種狀況往往使得他所表現出的是一種比較悲觀遁世的情緒。

《沉思錄》的智慧之光

奧勒留在《沉思錄》中將其處於混亂世界中的感受娓娓道來,追求一種擺脫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人生態度。

他闡釋了靈魂與死亡的關係,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和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而且,不僅要思考善和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

不僅如此,奧勒留把一切對他發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惡,認為痛苦和不安僅僅是來自內心的「意見」,並可由心靈加以消除。

他對人生進行了深刻的哲學思考,熱忱地從其他人身上學習果敢、謙遜、仁愛等優秀品質。

他希望人們熱愛勞作,了解生命的本質和生活的藝術,尊重公共利益並為之努力。

《沉思錄》是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直抵人們心底。

它主要探討什麼是善,應該過怎樣的生活。

他告誡在喧譁都市中整日忙碌的人們,要有閒暇時間反省自我。

比如,自己的道德品質、個人修養、責任良知、行為習慣等方面;保持心靈的寧靜,減少欲望淡泊名利;珍惜眼前擁有的,只有現在才重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和社會理性的要求活動,放棄那些只對作為動物存在的人有用的東西。

這部兩千年前的智慧之書,至今仍不失光輝。

馬可·奧勒留在位期間勤政愛民,獨立支撐著戰亂不斷和災難頻發的羅馬,功績偉大。此外他還是一位帝王哲學家,在哲學和思想方面造詣極深,並寫下《沉思錄》流傳後世。

美國第52屆總統柯林頓說,「除《聖經》外,奧勒留的《沉思錄》對我的影響最大」。

中國學者何懷宏在譯完《沉思錄》後指出:

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

確實,奧勒留在書中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的道德修養思想,對提高我們的個人修養意義重大。

語錄:《沉思錄》摘選片段

如果這些事情不來主動找你,那麼困擾著你的那些追求和迴避將會仍然驅使你去找尋它們。

讓你對它們的評判暫告一段落吧,這樣它們將重歸平靜,你也不必再繼續尋找和逃避了。

當你一早醒來就要開始鞭策自己,無論這是否會使你發生變化,如果另一個所作所為是公正並且正確的話,將不會有所不同。

本文已經獲得話說世界公號授權發布

本內容即將在2019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話說世界》20卷叢書

相關焦點

  • 馬可奧勒留:御座上的哲學家
    馬可奧勒留,斯多亞派哲學家,也是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的第五代皇帝。公元121年,馬可奧勒留出生於羅馬。六歲被當時的皇帝哈德良看中,選定為安敦尼庇護斯(奧勒留的叔叔)的養子。20多歲的時候被安敦尼選為女婿。
  • 馬可·奧勒留《沉思錄》:幸福,是一種本性、責任、道德的平衡
    傳言順治皇帝曾寫過一首《歸山詩》,其中有詩句云:「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徵北討幾時休。」順治厭倦了無休止的徵戰,自認為誤生在了帝王家,嚮往佛教徒的清淨生活。在古羅馬時期,也有一位和順治有著相似特點的帝王馬可·奧勒留(121-180)。
  • 埃及出土一尊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頭像
    新華社開羅4月22日電埃及文物部22日發表聲明說,一支埃及考古隊近日在埃及南部亞斯文附近發掘出古羅馬皇帝、哲學名著《沉思錄》的作者馬可·奧勒留的一尊大理石頭像。據埃及文物部官員艾曼·阿什馬維介紹,馬可·奧勒留的頭像在埃及罕有發現。
  • 羅馬帝國的五賢帝,馬可奧勒留以及他那坑爹的兒子康莫德斯
    在羅馬暴君尼祿去世一百年之後,馬可奧勒留登基成為皇帝,尼祿殘暴邪惡,不過奧勒留絕對是一位明君。許多人都認為他是有史以來最高貴、最偉大的人。在這個時代,大多數羅馬人都不再信奉任何宗教。他們不是基督徒,可對於他們自己的神靈,比如朱庇特或朱諾,也並不度誠。
  • 羅馬的兩位皇帝路奇烏斯 · 維魯斯、馬可 · 奧勒留
    依據羅馬的傳統,這個職位只能由一人擔當,於是馬可·奧勒留單獨就任了大祭司。 我想當哈德良要求安敦尼收養尚處於少年時代的馬可和路奇烏斯的時候,並沒有考慮過讓這兩人同時就任皇帝,而是認為馬可體質孱弱,一旦出現意外,路奇烏斯就可以頂替馬可,履行皇帝的職責。後來安敦尼·庇護即位,把意味著下任皇帝的「愷撒」稱號只授予了馬可一人,也很明確地表明了將來只讓馬可一人登基。
  • 《沉思錄》:讓自己活得合乎自然
    《沉思錄》是公元2世紀後期古代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傳下來的一部個人哲學思考錄,書名是後人加上去的,它其實是奧勒留寫給自己的,是他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沉思錄》主要思考人生倫理問題,兼及自然哲學,它是斯多葛派哲學的一個裡程碑。《沉思錄》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具有生命力的書,是一本經久不衰的書。近兩千年來一直有人在讀它,相信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
  • 《沉思錄》向先哲學習為人處事的智慧
    讀書|《沉思錄》(古羅馬)馬可·奧勒留我生命黑暗一段時期,是老子的《道德經》與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陪伴我度過。一度《道德經》我隨身攜帶,《沉思錄》是我床頭讀物,每天睡前,細讀品味,尋找理性,帶來力量。
  • 為你讀書|馬可·奧勒留《沉思錄》
    他是一位古羅馬皇帝在鞍馬勞頓中寫下,書中講述了對身羈宮廷的自己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這本書就是《沉思錄》。書中這樣描述對寧靜的追求:「一般人隱居在鄉間、在海邊、在山上,你也曾最嚮往這樣的生活;這乃是最為庸俗的事,因為你隨時可以退隱到自己心裡去。
  • 梁實秋版《沉思錄》,因不明原因少為人知,卻是經典譯本
    《沉思錄》是公元2世紀後期,古代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寫的一部個人哲學思考錄,主要思考人生倫理問題,兼及自然哲學,是奧勒留所作的一本寫給自己的思想散文集。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想要翻譯這樣的著作,絕不是懂外語即可,而讀原版又非大眾可以做到,這時,藉助哲學大家,就成了一條捷徑,這也是本文想要推薦給大家的——梁實秋版的《沉思錄》。
  • 《沉思錄》| 精闢到骨子裡的20句人生智慧
    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在《沉思錄》這本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係,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
  • 馬可·奧勒留之逝世
    皇帝馬可正是在這時候病倒的,即公元180年3月初,戰爭迫在眉睫的時刻。 可以說馬可·奧勒留一直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即使御醫不說,他自己也知道這一次是氣數將盡了。 他將兒子康茂德和軍隊的重要將領都召到了房間裡,面對在第二次日耳曼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總督和將軍們,囑託了兩件事: 第一,請他們輔佐康茂德盡力維護帝國的安全,絕不能發生內戰。 第二,繼續日耳曼戰爭。
  • 讀《沉思錄》節選點評:使你的生活井然有序是「你的義務」
    馬可·奧勒留——蓮軒亭西南讀書會導讀:《沉思錄》是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這本自己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所寫,是斯多葛派哲學的一個裡程碑。《沉思錄》來自於作者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馬可·奧勒留在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係,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要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更要付諸行動。
  • [哲學家郵報] 大哲學家系列之二:斯多葛派
    它有一個非常突出又極具可操作性的理想:教人們在遭受巨大的焦慮和痛苦時保持冷靜,勇敢面對。我們至今還把丟了鑰匙,工作中被羞辱,被愛拋棄或是在社會中抬不起頭等等遭受挫折的人稱作「斯多葛」或者直接稱為「哲學家」,以向這個學派致敬。在所有哲學學派中,斯多葛派一直是我們應對人生中不確定和驚慌失措的那些時刻最相關最有用的學派了。
  • 義大利|家具沉思錄
    《沉思錄》是有著哲學家之稱的古羅馬皇帝馬可·奧裡略(Marcus Aurelius)寫給自己的個人哲學思考錄。《沉思錄》的內核,一窺有著積攢和沉澱的義大利家具設計,對家具設計過往的貢獻和當下的變革,及未來的思考。
  • 世界各國領導人,都在讀什麼書?
    2《中國哲學史》豆瓣評分8.7 796人評作者簡介馮友蘭,字芝生,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
  • 《像哲學家一樣生活》:無法改變世界,但可以選擇不被世界改變!
    我們可能無法改變世界,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不被世界改變。——題記生活的藝術更像是摔跤而不像是跳舞。——馬克·奧勒留《沉思錄》多數人嚮往良好的生活,卻只有少數人了解它的前提。如何了解呢?而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一書中,作者威廉· 歐文教授運用斯多葛主義哲學深邃的心理探索與有效的實踐技巧,為我們描繪了新生命的路線圖。幾千年來,世界改變了許多,但人類心靈的變化卻非常有限,今日人們飽受各種消極情感之苦,和前人面臨一樣的羞辱、悲傷、衰老,我們甚至比前人面臨更多的焦慮、誘惑、競爭,但我們仍然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