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郵報] 大哲學家系列之二:斯多葛派

2021-02-13 MOOC

斯多葛派」是在古希臘和羅馬興盛了400年的哲學學派,受到社會各階層的廣泛支持。它有一個非常突出又極具可操作性的理想:教人們在遭受巨大的焦慮和痛苦時保持冷靜,勇敢面對。

我們至今還把丟了鑰匙,工作中被羞辱,被愛拋棄或是在社會中抬不起頭等等遭受挫折的人稱作「斯多葛」或者直接稱為「哲學家」,以向這個學派致敬。在所有哲學學派中,斯多葛派一直是我們應對人生中不確定和驚慌失措的那些時刻最相關最有用的學派了。

在實踐過斯多葛派的幾百個哲學家中,有兩位堪稱楷模:一位是羅馬政治家、作家和尼祿皇帝的老師塞內加(公元4-65年),一位是溫文爾雅寬宏大量的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公元121-180年),他只是在和帝國邊境的日爾曼遊牧部落打仗的間隙研究哲學。他們兩位的著作易讀且撫慰人心,是不眠之夜的理想讀物,可以驅散恐懼和疑慮。

塞內加(公元4-65年)

馬可·奧勒留(公元121-180年)

斯多葛派具體來講可以幫我們解決四類問題:

1. 焦慮

太多可怕的事情總是隨時會發生。讓深陷焦慮的我們高興起來的標準方法是告訴我們,最終會沒事的:尷尬的郵件可能不會被發現,銷售會有起色的,醜聞也許不會被揭發,等等。

但斯多葛派令人痛苦地反對這種策略,因為他們相信焦慮源自我們害怕也許會發生的事情與我們希望會發生的事情之間的差距。差距越大,情緒的起伏和困擾越大。

為了重獲冷靜,我們應該系統地、智慧地打碎最後一點希望。斯多葛派主張,與其用樂觀的假想撫慰自己,不如勇敢地想像並忍受最壞的情況,然後安之若素。當我們直面恐懼,想像如果發生我們會怎樣,我們會有重要發現:我們能對付。即使要坐牢,即使千金散盡,即使當眾受辱,即使愛人離去,我們能對付。

我們緊閉雙眼,對那些可能發生的可怕的事情不屑一顧,所以它們不斷向我們施虐。與之相反,塞內加說:「要減少憂慮,你必須假定你害怕發生的事情一定會發生。」 塞內加對一位擔心可能要坐牢而惶惶不安的朋友直言不諱地說:「如果一個人正確地理解人的存在便可以忍受這牢獄之災。」

斯多葛派建議我們花時間演練最差的情況。比如我們每年花一個禮拜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這樣我們就不會為了要被炒魷魚或者坐牢大驚小怪了。

然後我們就會意識到,像馬可·奧勒留說的,「要過幸福生活,我們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

每天清晨,斯多葛人會進行靜思,想像接下來幾個小時可能發生的壞事。馬可·奧勒留直白地說:「人生來必有一死。所以你要承認所有事,接受所有事會發生的事實。」

斯多葛派是面對人生坎坷時優雅、智慧的心靈演練。

2. 憤怒

我們會發怒 - 特別是對我們的伴侶、孩子和政客。我們砸爛東西、傷害別人。斯多葛派認為憤怒是一種危險的縱容,更是一種愚蠢,因為在他們分析,憤怒會發作只是由於一件事:對事物不準確的理解。這是幼稚的苦果。

斯多葛派分析認為,憤怒是希望和現實之間激烈的衝突引起的。我們並不是每件糟糕的事情發生都會嚷嚷,只有那些糟糕並且沒有預料到的事情會。我們的愛人當然會讓我們失望,我們的同事自然會辜負我們,我們的朋友不可避免地會對我們撒謊… 所有這些都不應該讓我們感到驚訝。這些可能會讓我們難受,但絕不應該讓我們憤怒,如果我們相信斯多葛派哲學的話。

智者應努力達成心靜如水的狀態,任何事都不會突然驚擾到他。所有災難都應該已經被認真預料到。「何必為部分生活而哭泣?」塞內加問:「君不見全部人生都催人淚下。」

3. 多疑

壞事發生在我們身上時我們很容易認為我們是被挑出來受難的,我們不理解為什麼發生在自己身上,要麼自怨自艾,要麼怨天尤人。

斯多葛派讓我們不要這樣做:很可能這既不是我們的、也不是他人的錯。雖然不信宗教,斯多葛派對羅馬幸運神Fortuna很著迷,用她打了一個關於命運的很好的比方。Fortuna掌管人的命運,也是慷慨和任性的混合體。她手裡握著很多好東西(金錢、愛情等),還掌舵隨時變換人生的航向。心情好的話她可能給你一份完美的工作和一段美好的愛情,下一分鐘如果心情變糟了,她會眼睜睜看著你在餐桌上被魚刺卡死。

相信斯多葛哲學的人的頭等事是要敬畏這樣的事實,即人生的很大部分是握在Fortuna這個瘋狂的角色手裡。塞內加警告說:「她根本無所畏懼。」

早點知道這一點會讓我們對成功保持警惕,也對失敗不那麼刻薄。從各種意義上說,我們得到的很多東西,我們根本不配得到。

因此智者的任務是永遠不要相信命運女神的禮物:名譽、金錢、權力、愛情、健康—他們從來不是我們自己的。我們抓住它們的力量一定要如臨深淵、要如履薄冰。

4. 不能權衡輕重

我們自然地誇大自己的重要性。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從自己的角度來看會被放得很大。所以我們有壓力,我們恐慌,我們罵人,亂扔東西。

要冷靜下來,我們必須經常在眼中把自己縮小。我們必須放棄再正常不過但非常困擾我們的假象,即我們做的事非常重要,我們自己非常重要。

斯多葛派是熱心的天文愛好者,建議哲學學生對天宮沉思。傍晚漫步於星空下,抬頭仰望,你會看見金星和木星閃耀在蒼穹中。夜色漸深,你會看到其他星座—金牛座、白羊座。它們提醒你在太陽系之外還有你想像不到的更大空間。斯多葛派熱衷觀察星星,這讓人心境平和,因為與此相比,我們那些麻煩、失望和希望統統不值一提了。

幸運的是,從宇宙的角度看,所有我們身上發生的,或者我們做的事情,都無因無果。

總結

我們從沒有像現在這麼需要斯多葛們。每天我們都面對各種情形,他們理解並希望幫我們準備好應付它們。

他們的教誨深邃而清醒,同時非常撫慰人心,某些角度來看有些搞笑。

他們引領我們英勇面對,藐視苦難。

塞內加提醒我們:「看看你的手腕吧,自由總會在那裡。」

為了平衡我們這個時代歡欣幼稚的樂觀主義,這些古代先賢苦樂參半的沉靜智慧再好不過了。

來源:譯言網

【特別聲明】本公號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與我聯繫,以迅速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了解在線教育,

把握MOOC國際發展前沿,請關注:

微信號:openonline

公號名稱:MOOC

相關焦點

  • 東方大哲學家系列:千利休
  • 哲學家尼採、海德格爾、薩特真的可以改變你的生活嗎?
    還有安東尼·麥克高恩(Anthony McGowan)的《如何教你的狗狗的學會哲學:對哲學大問題的古怪介紹》(How To Teach Philosophy To Your Dog:A Quirky Introduction to the Big Questions in Philosophy),這本書的開篇從建議讀者學習哲學從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開始
  • 古希臘時期的女性哲學家
    我們連最著名的古希臘時代女性哲學家的思想也知之甚少,還有可能探索她們的思想嗎?此外,即使是希帕提亞這樣知名的哲學家,我們甚至沒有歷史文獻可證明其哲學論述確實出自女性。受過教育且懂得思考的古希臘女性哲學家,她們真的存在過。然而,如果我們將目光轉向古典時代晚期,女性在古代哲學界的地位變得大不相同。特別是男性基督教作家將女性描寫為成熟的哲學家,而不是單純把女性與家庭連結。
  • 尼採:所謂「哲學家」!
    所謂哲學家,就是那種專心一意體驗凡人所不能理解的事物,並耳濡目染、聆聽疑惑、希望、做夢的那群人。哲學家的那些「奇怪的想法」,經常要遭受到外界的攻擊,而他們對於外界這些無情的攻擊——卻處之泰然,仿佛那些不過是鳥鳴一般。他們的思潮,猶如雷電交叉般澎湃洶湧!
  • 跟隨大師讀懂哲學家海德格爾
    沃納· 布羅克(Werner Brock)是首位將海德格爾的作品翻譯成英語並出版的人,他在1935年倫敦大學舉辦的系列講座中總結了這一觀點(早期討論海德格爾的英語文章中經常見到這一觀點):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一書中的目的……是為了表明,遠遠沒有到達哲學探究的終點……我們幾乎看不見大多數必須加以抨擊的根本問題,而這些問題必須加以抨擊,靠的不是科學——科學關注的是存在的有限領域,靠的只能是未來的哲學家
  • 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在教育學的漫長發展立場中,經歷了萌芽階段,創立階段和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很多的人物以及觀點的出現,那麼在萌芽階段就出現了這樣一個涉獵多個領域的哲學家,因此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他就是-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
  • 哲學家與船夫
    有一個故事,把這種觀念詮釋得很透徹:    有一個船夫,在激流中駕駛小船,船上坐著一位哲學家。    哲學家問船夫:「你懂得歷史嗎?」    船夫回答說:「不懂。」 哲學家給予批評說:「那你已經失去一半的生命了!」    接著他又問:「你研究過數學嗎?」
  • 西方第一哲學家: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在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哲學家」這個稱號,被無可質疑地授予了蘇格拉底。這位哲人的地位之高,以至於在他之前的哲學家,都要被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家」,仿佛直到他的出現,哲學才真正得以成為哲學。不過,如果我們仔細考察一下的話,就會發現,蘇格拉底,看著又不太像一個哲學家。在人們的印象裡,哲學家往往是那種著書立說、構建理論體系的人,他們會談論很多事情,特別是那種無所不包、虛無縹緲的東西,比如意識、物質、存在、宇宙起源等等……而蘇格拉底卻對這些都不感興趣。
  • 為什麼說中國哲學家像文科生,而西方哲學家像理科生?
    中西方哲學家對天充滿了好奇,他們在人類的童年時期,就開始仰望星空思考天的問題。但中國哲學家和西方哲學家思考的出發點不一樣。西方哲學家有點像理科生,他們喜歡探索天的規律和奧秘;而中國哲學家像文科生,他們更喜歡把人類的命運與天聯繫在一起。
  • 《蘇菲的世界》:古希臘哲學家們的「永恆」之光
    同樣在古希臘的城邦當中,哲學同樣是賢人們的最高追求,蘇格拉底曾說:「沒有經過反思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可見哲學在古希臘城邦生活中對個人的影響之大。這是很多哲學家都認可的觀點,包括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等。關於哲學的定義本就是一門學問,每一個哲學家對此都有不同的解釋,因為哲學的定義千差萬別,有哲學家認為:日常生活就是哲學。
  • 易中天說鄧曉芒是中國唯一的哲學家,太誇張,誰是真正的哲學家呢
    鄧曉芒連哲學家都算不上,更不要說什麼唯一了。周國平,研究尼採出名的,他就不承認自己是哲學家,「我知道我的地位,我不是,我只是大家通往經典著作的橋梁。」周國平說得很清楚,他們這些學者不過就是一個橋梁而已。錢鍾書在《圍城》中也說過,中國從來沒有過哲學家,只有哲學家學家。
  • 海德格爾是怎樣的一位哲學家?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李秀偉 通訊員李紅霞 王靜) 2020年5月20日下午,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的「東吳哲學系列講壇(2020)」第二講通過騰訊會議線上舉辦,澳門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王慶節教授應邀作了題為「『基礎存在論』的三個『突破』與『主體性哲學』」的學術講座。
  • 心摹神遊精神的澄明之境——讀薛曉源世界著名哲學家文藝家肖像...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們被放置在一個空間中,會帶給世人什麼樣的藝術效果和意義?最近,哲學家、畫家薛曉源以數年之功,廣搜博取,孜孜不倦,創作了數百位世界著名哲學家的肖像,並將這些哲學家肖像放置在同一空間中展示,令人耳目一新。  薛曉源先生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後遠赴德國攻讀哲學,其學術基於西方哲學的研究,力圖貫通東西兩端,尋求哲理之道。
  • 哲學家的搖籃-匹茲堡大學
    而說起留學學習哲學專業,真的不得不說堪稱哲學家的搖籃的-匹茲堡大學。在最新的QS世界大學哲學專業排名中,美國的匹茲堡大學勇奪桂冠,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是羅格斯大學、紐約大學、牛津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這個排名結果再次驗證了匹茲堡大學在哲學界的地位無可撼動。
  • 當哲學家遇上心理醫生
    40期 英國哲學家朱利安·巴吉尼說:「如果哲學不想成為空洞的推理,那它就需要心理學。
  • 那位締造嚴肅電視黃金時代的哲學家去世了
    麥基做過兩次這類對談節目,第一次是1978年播出的《思想家》,第二次則是1987年,冠名為《哲學家》,有些在1978年出過場的人,到1987年已經去世,如馬爾庫塞,有些人則二度出山,如牛津大學三一學院院長奎因頓,繼談維根斯坦後,又出來談了斯賓諾莎以及萊布尼茨,伯納德·威廉斯則談了笛卡爾。麥基的老相識艾耶爾,以七十五六歲的高齡,不辭勞苦地再上節目,談弗雷格和羅素。
  • 愛智慧的人,哲學家的故事
    愛智慧的人,哲學家的故事哲學家又被英文翻譯為愛智慧的人。哲學家的思想推動了時代的進步,更新了人們的觀點。那麼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哲學家呢?笛卡爾解析幾何之父笛卡爾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神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笛卡爾是二元論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譯為「思考是唯一確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
  • 曾為囚犯講哲學的哲學家告訴你
    馬特被撞飛,落在了旁邊的操場上,他的身體腫脹到原來的兩倍大。」明天和苦難不知哪個先來?當年幼時的斯科特·塞繆爾森從母親口中聽說小夥伴馬特·考夫曼意外死亡的消息時,剎那間,一個問題密密麻麻地爬滿了他的全身——「為什麼」?思考痛苦,可能是我們與哲學的第一次照面。成年後的斯科特·塞繆爾森因此成為了一名哲學家,他依舊在追問童年時的那個「為什麼」。
  • 參考讀書 | 從邊緣到流行,哲學家傳記是怎麼出現的?
    圖為舉辦「哲學之夜」的維也納史貝爾咖啡館。(法新社)參考消息網2月17日報導臺灣聯合新聞網2月13日刊登題為《〈萊茵河哲學咖啡館〉:從邊緣到流行,哲學家傳記是怎麼出現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萊茵河哲學咖啡館》是作者一系列文章的合輯,這些文章都圍繞在德語圈重要思想家們的生命軌跡、乃至於軼聞趣事上。透過這些故事,作者想將他在閱讀這些思想家時所感受到的熱情與理論的生命力,傳達給讀者,讓德國哲學不再顯得那麼抽象而遙遠。該怎麼把「哲學」、「理論」與「生命書寫」關聯起來?
  • 希臘三大哲學家(哲科2)
    由於希臘特殊的環境文化,產生了一批哲學家,開始思考人生:「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我們主要記住三位:泰勒斯、德謨克裡特、亞里斯多德。一、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第一個回答這問題的是太來西(方言:太厲害,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