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農民南安種植高麗菜 銷路不暢200噸快爛地裡

2020-12-22 閩南網

雖然首批種植就遭遇滯銷,臺灣農民沈宗錡博士還是很樂於分享自己多年研究的農業技術。圖為沈宗錡在菜地裡查看已經成熟的高麗菜。 (呂斯達 攝)

「我們在南安種了60畝臺灣品種的高麗菜,甘甜可口、可以生吃且綠色無公害,但因為初來乍到,銷售渠道一時沒有打開。」因為高麗菜滯銷,初次在泉州創業的臺灣農民,在看了關於大廈村蘿蔔滯銷的系列報導之後,給記者打來求救電話。為此,記者立即趕往南安洪梅的蔬菜基地,進行實地走訪。

帶來現代農業經營理念和技術

「我種1000棵菜,卻只願收穫800棵,因為土地上還有老鼠、鳥雀等動物,基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理念,這是他們應得的食物。」在南安市洪梅鎮洪梅村的菜地裡,臺灣農民沈宗錡告訴記者。身為微生物土壤改良博士,有著30多年農事研究經驗的他,將現代農業的經營理念與耕作技術,從臺灣帶到了泉州。

在菜地裡,記者看到,與別人那種整整齊齊、絲毫沒有雜草的基地不一樣,這裡雜草與蔬菜相伴而生卻又互相不侵擾。「要想讓蔬菜不遭蟲害,首先也得給蟲子們留足口糧。」沈宗錡告訴記者,土地裡的蟲害是很難殺絕的,但如果我們使用除草劑將地裡的雜草除淨,生生不息的蟲子只能改變「胃口」,侵食蔬菜作物。因此,在開始耕作之前,他花了很多精力觀察統計土地上現有的蟲害種類以及它們愛吃的雜草植物,並在耕作時將這些雜草留了下來,蟲害有了口糧,就不會輕易改變「胃口」吃起口感陌生的蔬菜。

除此之外,通過測土配方,給土地「把脈」並開具營養配方,也是沈宗錡多年積攢的心傳經驗。他告訴記者,根據傳統經驗,用豆粕、花生粕等榨油剩餘的渣料是很好的有機肥,可以用來施加給蔬菜作為基肥,但事實上,豆粕等在土壤中分解之後會產生大量有毒害作用的硝酸鹽,被作物吸收並最終被吃進人體;因此,必須對有機肥料進行合理配比,減少硝酸鹽的產生並增加相應的營養物質。

首批種植60畝臺灣高麗菜

「農業技術與財富一樣,都是帶不走的,所以應當及時分享。」生性樂觀的沈宗錡告訴記者,為了讓更多人分享農業技術發展帶來的食品安全保障,他選擇與同樣來自臺灣的科技產業研究所專家、微生物系教授等合作夥伴,成立了南安市宇能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紮根泉州進行「臺灣農民的二次創業」。

「第一批蔬菜是今年1月19日種下去的,現在已經陸續成熟,開始收穫。」據悉,合作社在南安洪梅鎮流轉了60畝的農地,首先試水種植有著「臺灣菜王」美譽的高麗菜。因為氣候條件與臺灣地區相似,且土壤肥力充足,經過3個多月的生長周期,高麗菜豐收在望。

在菜地裡,記者看到,這些臺灣高麗菜形狀渾圓厚實,色澤綠白相間。據介紹,高麗菜是臺灣一種高檔優質蔬菜,學名為結球甘藍,與泉州本地的捲心菜品種相似。它不僅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需微量元素,而且口感脆甜清爽,久煮不爛,很適合用於製作水煮包菜、乾鍋包菜、熗炒包菜等菜餚。同時,高麗菜還是一種低脂肪、低熱量的蔬菜,冬季火鍋以高麗菜入菜,其味清甜脆嫩,多食不油膩,深受減肥瘦身人群的喜愛。

銷路不暢希望成本價分銷

「現在遇到的難題是,因為產量巨大,而且沒有時間做前期的市場開拓,地裡的高麗菜一下子找不到那麼多的買家。」沈宗錡尷尬地表示,搞技術的人始終摸不透市場的操作法則,這讓他們一幫「農業技術控」束手無策。

而根據記者的粗略統計,60畝的菜地,每畝菜地種植將近2000棵,每棵高麗菜重約2公斤,除去已經少量銷售的,還有200多噸的高麗菜在地裡等待買家。

「最近這幾天,如果賣不出去的話,這些菜很可能就要爛在地裡,作為農民,這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如果可能,即使是成本價銷售,我們也想儘快將它賣出去,讓更多的消費者嘗嘗臺灣品種和臺灣技術種植的美味高麗菜。」沈宗錡告訴記者,氣溫一天天升高,蔬菜已基本進入成熟期,暴曬之後的高麗菜如果突然遭遇雨淋,就會大面積爆裂,到時候損失將難以估量。

「這些高麗菜的品質很好,農藥殘留檢測的結果值遠遠低於規定的限值,我們也正在協助聯繫本地的大型超市,看能否分銷部分高麗菜。」在洪梅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向記者出示了一份結球甘藍(高麗菜)的檢測報告,檢測結果顯示該標本符合規定的食品安全要求。(記者 呂斯達)

播種未動市場應先行

市場對於農業生產的影響,不亞於自然氣候的影響。從近期幾起農產品滯銷的情況來看,市場意識的缺失都是主因。種什麼品類的農產品,種植多大面積,產品的銷售渠道在哪裡,這些都是農民在播下種子之前,需要認真考慮的事情。

盲目種植,在陷入滯銷時,聯繫媒體請求通過媒介平臺幫助解決銷路問題,這樣的做法並非根本之道,也不可能永續推廣,因為除了農產品之外,鞋服、水暖五金、建築陶瓷等產品也隨時可能陷入滯銷,這將成為媒體不能承受的社會之重。

農業生產應該回歸市場,農民種地也需市場意識,唯有如此,農業才能長遠發展。 (斯達)

相關焦點

  • 高麗菜3顆50元 臺「農糧署」仍樂觀
    高麗菜價崩了嗎?原先一顆百元(新臺幣,下同)高高在上,如今只剩3顆50元,有農民悲觀指出,今年高麗菜進口量過大,加上8月一波搶種熱潮,11月高麗菜價恐怕還會再跌。不過「農糧署」仍樂觀表示有信心穩住菜價。
  • 雲林縣長當選人促成影城買百噸高麗菜 看電影送菜
    (許素惠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高麗菜價直直落,農民心淌血,各地都發起活動幫助農民。雲林縣長當選人張麗善4日促成秀泰影城購買了100噸高麗菜,臺南市議員蔡育輝向在地農民訂購高麗菜,要舉行義賣活動幫助公益團體,另一位市議員謝財旺則結合地方企業直接向雲林農民購買10萬斤高麗菜,免費發送給臺南民眾;高雄市花果匯企業行昨在高雄市左營區自由二路發1000顆勝選高麗菜。    秀泰影城董事長廖治德、副總經理廖偉翔父子昨天親自到雲林洽談採購高麗菜事宜。
  • 「國禮」引發南安辣木種植熱潮
    這不,南安人也加入到了這場熱潮中,去年就開始嘗試著種植推廣辣木,目前在南安碼頭、英都、東田、金淘等鄉鎮,已有不少農民開始引進這個新品種,並初見效益。「辣木在南安得以生長,為南安農戶創造了不小的經濟效益,未來也將為南安人的餐桌帶來一場風暴。」業內人士說。
  • 雲林搶種高麗菜 1個月就爆量
    高麗菜登記上路短短1個月便爆量,全臺共450多公頃,其中雲林佔320多公頃,臺「農委會」緊急發出紫色警示,雲林縣府呼籲不要搶種,否則後市可能崩盤,土庫鎮農會總幹事黃萬聰建議,唯有開放多品項登記種植,才能避免農民搶種單一菜種。
  • 濮陽500噸出口級洋蔥困在地裡!農民伯伯愁壞了……
    500噸洋蔥滯銷 農民急盼銷路當下正是洋蔥上市的季節,一些種植戶卻發起了愁。今年,濮陽縣八公橋鎮閆寨村的劉玉忠承包了250餘畝地種植洋蔥。隨著現在農業科技不斷發展,種植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今年風調雨順,劉玉忠種植的洋蔥實現了大豐收。望著地裡堆積如山的洋蔥,劉玉忠卻高興不起來,甚至有點沮喪。原來,劉玉忠有近500噸的洋蔥找不到銷路。一袋袋的洋蔥擺放在菜地裡。菜農看著滯銷的洋蔥面露愁容。
  • 「國禮」引發南安辣木種植熱潮 每畝產值最低8萬
    這不,南安人也加入到了這場熱潮中,去年就開始嘗試著種植推廣辣木,目前在南安碼頭、英都、東田、金淘等鄉鎮,已有不少農民開始引進這個新品種,並初見效益。「辣木在南安得以生長,為南安農戶創造了不小的經濟效益,未來也將為南安人的餐桌帶來一場風暴。」業內人士說。
  • 「高麗菜」,從童年吃到老齡
    對於它,大凡北京人要字正腔圓地說「圓白菜」,充分利用形象上的差異,讓它與「大白菜」迥然各異。而我等一口地瓜腔的閩南人開口閉口就是「高麗菜」,叫得它好像就是「高麗參」的表兄弟似地。至於「高麗菜」是否真的就是和「高麗參」一樣來自朝鮮三千裡錦繡河山,則沒有人去考究。我也懶得去追根溯源,是又怎麼樣,不是又怎麼樣?
  • 從桃園到桃源 臺灣農民成立觀光農場夢圓永春
    「父親是地道的農民,長期從事著臺灣果蔬的培育和種植。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自己很小的時候就對農業有著特殊的感情。」鄭國全說,父親對農村有著很深的感情,可是現在農村裡很多年輕人都出去工作了,只剩下老人小孩,這不是農村的樣子,父親希望能夠回到以前的農村生活,有更多的人能回農村。
  • 農村爛賤的「萬年髒」,產品賣4萬元1噸,農民用荒山種它也能致富
    洋姜雖然很受農民朋友的歡迎,卻不受農民的重視,這是因為它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只要種下一個種子在地裡,用不了兩年它就會霸佔這塊地,而且很難根除,讓其他農作物很難生長,所以有些地區的農民嫌棄它稱為「萬年髒」,視為爛賤植物!農民嫌棄洋姜為「萬年髒」其實有些錯誤,它的價值遠遠超過許多普通植物。洋姜稱得上全身是寶,它新鮮的莖、葉是製作青貯飼料的優質原材料。
  • 紅皮紅肉的土豆,幾百萬斤堆在地裡,農民:等不到收購商就爛了
    在眾多的蔬菜種類中,土豆是種常見的菜,也是不少人愛吃的。平時我們常吃的土豆都是黃色的,其實還有一種紅皮土豆,它是山西靜樂比較有名的一種土豆,不僅在顏色上好看,口感也相當獨特,重要的是這種土豆絕對是純天然的,沒有任何汙染的綠色食品。
  • 受疫情影響臺灣青菜滯銷爛一堆,雲林農民直叫苦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餐廳生意大減,加上全臺中小學延後開學,導致雲林縣西螺地區菠菜、青江菜等葉菜類賣不出去,只能放著擺爛。雲林縣議員遊淑雲表示,「農委會」應傾聽農民心聲,儘速制訂合理的補助價格保障農民生計。
  • 難怪農民要造反!"農委會"不作為不傾聽基層農民心聲
    華夏經緯網12月9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全臺高麗菜價格崩盤,農民採收損失更高,苗慄縣公館鄉一農戶乾脆推出1顆10元(新臺幣,下同)供民眾直接到農地採摘,數百民眾高興在15分鐘搶光8000顆高麗菜,但別忘記菜農痛苦心情。
  • 「惠臺26條」農民態度開放 視為臺灣農業轉機
    國臺辦昨提對臺26條措施,鼓勵臺灣農民西進,降低臺農產品出口門坎,臺「農委會」主管陳吉仲強調,面對大陸政治操作,農民要謹慎應對;不過有農民持開放態度,認為這對臺灣農業,也可以是轉機。    國臺辦公布26條措施,其中談到可申請成大陸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未來臺灣農民不僅可西進投資,還能向大陸申請基本建設及相關資金補助。
  • 高麗菜有這麼多種?口感特色一次看懂!
    導讀:高麗菜(捲心菜)有這麼多種?口感特色一次看懂!高麗菜是許多家庭餐桌上常見的蔬菜,不論清炒、涼拌、醃漬、曬乾各有風味!秋冬平地生長期約90天,夏季高冷地生長期65~75天。特性:葉脈紋路細淺,由於溫度影響花芽分化的關係,夏季高冷地生產的初秋外觀會呈現尖頭狀,平地初秋外觀則為較扁的平頭狀。口感:滋味甜脆、中肋細小,清炒、生食、涼拌醃漬、製作菜卷等都很適合。
  • 「立法院長」王金平變身廚師 做高麗菜卷大請客
    王金平穿著廚師服,把做好的高麗菜卷分給臺下來賓。(中評社 劉冠廷攝)東南網12月4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臺灣「立法院長」王金平3日出席由嘉義縣義竹鄉農會在「立法院」舉辦的農產品行銷記者會,化身大廚師親手製作高麗菜卷,邀請現場來賓一同享用。
  • 臺灣老農睡路邊賣高麗菜 網友「心酸」忙捧場
    (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12月28日訊 菜賤傷農,臺南1名老農阿伯為了不被中盤商剝削,在臺南市路邊賣高麗菜,晚上直接睡路邊,網友看到照片直呼「好心酸」。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27日晚有網友在「爆料公社」PO上一張馬路上擺著成堆高麗菜的照片。敘述道,因為不想被中盤剝削,1位阿伯在臺南市延平市場對面賣自已種的高麗菜,大的100元(新臺幣,下同)3顆,小的100元4顆。
  • 農民每畝地純收入200多元每年種植300畝地為啥還是很窮
    有很多人比較疑惑,農民種地少收入自然就少這個大家都可以理解。那麼我們發現在一些土地流轉比較好的地區,那裡的農民種植土地都是三五百畝的種植,為什麼還說自己不賺錢呢?我在和很多朋友交流的時候他們也說種地很賺錢,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認知性的差距呢?咱們就來聊一聊種地那些事。
  • 瑪咖降至蘿蔔價 四川種植戶任其爛在地裡
    (原標題:瑪咖降至蘿蔔價 四川種植戶任其爛在地裡)
  • 家人沒錢治病菜販子竟偷高麗菜 菜農得知內情幫忙求情
    陳某被抓後,得知內情的菜農們心生憐憫,大度地幫其求情。最終,翔安區人民法院判處陳某拘役四個月,緩刑六個月,並處罰金1000元。  【事發】  滿地菜一夜被偷光,菜農損失慘重  老蔡是新圩鎮的菜農,去年春節,高麗菜的價格還不錯,而他就種了一批高麗菜,他滿心歡喜,辛苦了3個月,終於能有個好收成了。
  • 愛心接力,「困」在地裡的500噸出口級洋蔥賣完了!
    眼下正是洋蔥大量上市的時期,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濮陽縣八公橋鎮閆寨村的劉玉忠種植的洋蔥銷售卻遇到了問題,近500噸的洋蔥找不到銷路。望著地裡堆積如山的洋蔥,劉玉忠很是著急。6月10日,濮陽早報以《500噸洋蔥滯銷農民急盼銷路》為題,整版報導了濮陽縣八公橋鎮閆寨村的劉玉忠承包的250餘畝洋蔥滯銷的消息。同日,濮陽網微信號以《》為題,對此事也進行了報導。消息刊發後,立即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市民紛紛撥打新聞熱線詢問購買洋蔥事宜。一周時間過去了,滯銷的洋蔥賣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