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古巴,將辣木籽作為國禮贈送給古巴領導人卡斯楚,一時間,這一全身是寶的新鮮物種「聲名鵲起」,我國「辣木熱」也持續升溫。這不,南安人也加入到了這場熱潮中,去年就開始嘗試著種植推廣辣木,目前在南安碼頭、英都、東田、金淘等鄉鎮,已有不少農民開始引進這個新品種,並初見效益。「辣木在南安得以生長,為南安農戶創造了不小的經濟效益,未來也將為南安人的餐桌帶來一場風暴。」業內人士說。本報記者黃睿超王小清朱晨輝文/圖
南安農戶掀起辣木種植熱
辣木是一種有獨特經濟價值的熱帶植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採訪過程中,不少種植者表示,辣木本身所蘊含的經濟價值及發展潛力是他們所看重的。
「此前我們去廈門參觀了辣木園、吃了辣木飯、喝了辣木茶,還吃了辣木種子。」碼頭鎮黨委副書記楊向榮告訴記者,碼頭鎮與廈門天竺辣木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泉州康安天竺辣木項目,該項目位於碼頭鎮康安村,選址規劃開發2萬畝,總投資10多億元,目前前期的2000株辣木苗已開始種植。
除了規模性種植外,不少農戶也開始興起辣木種植。金淘農戶蔡藝軍在金淘育有1000多株辣木樹。除200多株為去年種植外,今年又新培育了近千株的辣木苗。而早在2014年春季,南安市農科所副所長、高級農藝師陳汝頂也花了25元購買了5顆辣木樹種子,經過他的細心栽培,種子快速長成樹苗。而今年,陳汝頂又購進了一批新種子,4月播種,6月就採摘了第一批嫩梢,到8月,辣木樹苗已經有1.6米高了,年底有望長到3米以上,現在有個別株已開花。在農科所的實驗基地,記者看到有30多盆1米多高的辣木苗,同時,有500多棵四五十公分的小辣木苗也在旺盛地生長著。
隨後,記者從市林業局了解到,在省新還有一家專門從事辣木育苗的東億林業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黃麗水告訴記者,公司現有50公分高辣木苗200多株,10公分高小辣木苗五六千株,接下來,他還打算大規模購買辣木種子種植。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估計在南安已種植有上萬株辣木。
辣木種植怕溼忌浸
「近兩年來,茶園的收益相比以往下降了不少,有不少茶園開始種植果樹或名貴樹木。而辣木樹生長快速,一年可長3米多高,採摘季節長。」陳汝頂建議,海拔500米以下的茶園可以適當種植辣木樹。至於海拔較高的高山地區,農科所於7月上旬在蓬華鎮布點試種,需待看其越冬表現。「通過這一年多來的試驗,可見辣木耐高溫、喜陽光、怕溼忌浸,根部塊狀忌接觸化肥。」
位於英都鎮石山村的中都種植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清發5月從農科所購買了200株二三十公分高的辣木苗種植,目前已有1米多高。洪清發告訴記者,他原本有一片鐵觀音茶園,已交給他人管理;現在自己管理油茶、梨花木的種植等,但這些樹木都需要比較長的生長期才能收穫,所以他也選擇開始種植辣木樹。「相比果園種植辣木樹,茶場有一定的優勢。如茶園的烘乾設備可用於烘乾辣木樹新葉、老葉;揉捻設備對於未來製作辣木黑茶也有幫助,降低了成本。」洪清發說。
與引進辣木苗相比,東田農戶蔡輝煌的辣木苗培育路走得就有些坎坷。2014年,蔡輝煌的親戚從臺灣帶回一斤辣木籽。「播種的有近700株,但最後存活下來的才10多株。」蔡輝煌告訴記者,由於沒有經驗,他將樹苗種在了田裡,一到下雨天,水排不出去,地太溼,辣木苗就都被浸死了。而存活的辣木苗雖被移植到了屋內,但由於沒有接觸到陽光,辣木苗也很難存活。「後來將僅存的10多株辣木苗種在溝壑處才存活下來。」蔡輝煌告訴記者,今年4月初,他將一部分土地重新整成溝壑狀,併購買了兩三百顆辣木籽,培育出了新苗,長勢喜人。「除了對溫度溼度有一定要求外,由於辣木枝較為脆弱,所以宜種植在無大風的環境裡。」蔡輝煌說。
每畝產值最低8萬
「目前,國內種植辣木比較成熟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雲南等地,南安也是這兩年才興起的。」蔡藝軍表示,小農種植辣木樹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還需進一步探索,但從目前所開發的辣木樹價值來看,效果不錯。比如炒過的辣木葉有利於儲存,衝泡起來也比較方便。目前辣木葉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夏天的價格在100元/斤左右,冬天價格會有所上漲。
除辣木葉外,蔡藝軍也出售辣木苗。這幾天,蔡藝軍正忙著與石井一林場主進行洽談,計劃出售新培育的辣木苗。「現在還有10多畝地待種植。」蔡藝軍說。除辣木苗本身價值外,其餐飲價值也有待開發。「辣木在南安沿海及低海拔地區可以種植,預計兩三年後,食用辣木將會火爆起來。」陳汝頂說,如今市區的環西小區吃貨餐飲店,市區長安街的「龍鳳海鮮館」及市區二環路的「瓦缸寨」均有引進這個「神奇菜品」了。
「等成批的新葉可以採摘後,我計劃找酒店合作,讓辣木葉在酒店推廣。」洪清發說,辣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算新事物,所以推廣起來也較難,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辣木生長速度特快,兩年後就能產生經濟效益,每畝淨產值達8萬-10萬元,加工後的產值每畝可達20萬-30萬元。」楊向榮表示,辣木樹態優美、花朵漂亮,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碼頭鎮後期還計劃建設辣木養生旅遊園,以辣木樹為基礎,並借鑑廈門天竺山辣木基地模式,發展成集賞辣木花開、吃辣木菜、喝辣木養生茶於一體的鄉村旅遊。
相關連結
辣木白花菜目辣木科,屬喬木,高3-12米,樹皮軟木質;枝有明顯的皮孔及葉痕,根有辛辣味,原產於印度,又稱為鼓槌樹,是多年生熱帶落葉喬木,全世界約有14個品種。辣木作為蔬菜和食品有增進營養、食療保健的功能;也廣泛應用於醫藥、保健等方面。我國引種辣木的歷史已有100多年,目前國內在福建、雲南、廣西和海南均有種植。
每100克的辣木中含有的維生素C是柑橘的7倍,鐵是菠菜的3倍,維生素A是胡蘿蔔的4倍,鈣質是牛奶的4倍,鉀是香蕉的3倍,蛋白質是酸奶的2倍。而除了一定的醫藥價值外,辣木作為一種新資源食品,其新梢嫩葉可以炒蛋、做湯,葉梗嫩枝可以燉湯和火鍋用,老葉可曬乾泡茶,粗杆木質部切片泡茶燉湯,花可泡茶泡酒,嫩莢可當菜炒,種子生吃,塊狀根莖加工可做調料品,可以說「全身是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