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禮」引發南安辣木種植熱潮 每畝產值最低8萬

2020-12-18 閩南網

  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古巴,將辣木籽作為國禮贈送給古巴領導人卡斯楚,一時間,這一全身是寶的新鮮物種「聲名鵲起」,我國「辣木熱」也持續升溫。這不,南安人也加入到了這場熱潮中,去年就開始嘗試著種植推廣辣木,目前在南安碼頭、英都、東田、金淘等鄉鎮,已有不少農民開始引進這個新品種,並初見效益。「辣木在南安得以生長,為南安農戶創造了不小的經濟效益,未來也將為南安人的餐桌帶來一場風暴。」業內人士說。本報記者黃睿超王小清朱晨輝文/圖

  南安農戶掀起辣木種植熱

  辣木是一種有獨特經濟價值的熱帶植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採訪過程中,不少種植者表示,辣木本身所蘊含的經濟價值及發展潛力是他們所看重的。

  「此前我們去廈門參觀了辣木園、吃了辣木飯、喝了辣木茶,還吃了辣木種子。」碼頭鎮黨委副書記楊向榮告訴記者,碼頭鎮與廈門天竺辣木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泉州康安天竺辣木項目,該項目位於碼頭鎮康安村,選址規劃開發2萬畝,總投資10多億元,目前前期的2000株辣木苗已開始種植。

  除了規模性種植外,不少農戶也開始興起辣木種植。金淘農戶蔡藝軍在金淘育有1000多株辣木樹。除200多株為去年種植外,今年又新培育了近千株的辣木苗。而早在2014年春季,南安市農科所副所長、高級農藝師陳汝頂也花了25元購買了5顆辣木樹種子,經過他的細心栽培,種子快速長成樹苗。而今年,陳汝頂又購進了一批新種子,4月播種,6月就採摘了第一批嫩梢,到8月,辣木樹苗已經有1.6米高了,年底有望長到3米以上,現在有個別株已開花。在農科所的實驗基地,記者看到有30多盆1米多高的辣木苗,同時,有500多棵四五十公分的小辣木苗也在旺盛地生長著。

  隨後,記者從市林業局了解到,在省新還有一家專門從事辣木育苗的東億林業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黃麗水告訴記者,公司現有50公分高辣木苗200多株,10公分高小辣木苗五六千株,接下來,他還打算大規模購買辣木種子種植。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估計在南安已種植有上萬株辣木。

  辣木種植怕溼忌浸

  「近兩年來,茶園的收益相比以往下降了不少,有不少茶園開始種植果樹或名貴樹木。而辣木樹生長快速,一年可長3米多高,採摘季節長。」陳汝頂建議,海拔500米以下的茶園可以適當種植辣木樹。至於海拔較高的高山地區,農科所於7月上旬在蓬華鎮布點試種,需待看其越冬表現。「通過這一年多來的試驗,可見辣木耐高溫、喜陽光、怕溼忌浸,根部塊狀忌接觸化肥。」

  位於英都鎮石山村的中都種植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清發5月從農科所購買了200株二三十公分高的辣木苗種植,目前已有1米多高。洪清發告訴記者,他原本有一片鐵觀音茶園,已交給他人管理;現在自己管理油茶、梨花木的種植等,但這些樹木都需要比較長的生長期才能收穫,所以他也選擇開始種植辣木樹。「相比果園種植辣木樹,茶場有一定的優勢。如茶園的烘乾設備可用於烘乾辣木樹新葉、老葉;揉捻設備對於未來製作辣木黑茶也有幫助,降低了成本。」洪清發說。

  與引進辣木苗相比,東田農戶蔡輝煌的辣木苗培育路走得就有些坎坷。2014年,蔡輝煌的親戚從臺灣帶回一斤辣木籽。「播種的有近700株,但最後存活下來的才10多株。」蔡輝煌告訴記者,由於沒有經驗,他將樹苗種在了田裡,一到下雨天,水排不出去,地太溼,辣木苗就都被浸死了。而存活的辣木苗雖被移植到了屋內,但由於沒有接觸到陽光,辣木苗也很難存活。「後來將僅存的10多株辣木苗種在溝壑處才存活下來。」蔡輝煌告訴記者,今年4月初,他將一部分土地重新整成溝壑狀,併購買了兩三百顆辣木籽,培育出了新苗,長勢喜人。「除了對溫度溼度有一定要求外,由於辣木枝較為脆弱,所以宜種植在無大風的環境裡。」蔡輝煌說。

  每畝產值最低8萬

  「目前,國內種植辣木比較成熟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雲南等地,南安也是這兩年才興起的。」蔡藝軍表示,小農種植辣木樹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還需進一步探索,但從目前所開發的辣木樹價值來看,效果不錯。比如炒過的辣木葉有利於儲存,衝泡起來也比較方便。目前辣木葉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夏天的價格在100元/斤左右,冬天價格會有所上漲。

  除辣木葉外,蔡藝軍也出售辣木苗。這幾天,蔡藝軍正忙著與石井一林場主進行洽談,計劃出售新培育的辣木苗。「現在還有10多畝地待種植。」蔡藝軍說。除辣木苗本身價值外,其餐飲價值也有待開發。「辣木在南安沿海及低海拔地區可以種植,預計兩三年後,食用辣木將會火爆起來。」陳汝頂說,如今市區的環西小區吃貨餐飲店,市區長安街的「龍鳳海鮮館」及市區二環路的「瓦缸寨」均有引進這個「神奇菜品」了。

  「等成批的新葉可以採摘後,我計劃找酒店合作,讓辣木葉在酒店推廣。」洪清發說,辣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算新事物,所以推廣起來也較難,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辣木生長速度特快,兩年後就能產生經濟效益,每畝淨產值達8萬-10萬元,加工後的產值每畝可達20萬-30萬元。」楊向榮表示,辣木樹態優美、花朵漂亮,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碼頭鎮後期還計劃建設辣木養生旅遊園,以辣木樹為基礎,並借鑑廈門天竺山辣木基地模式,發展成集賞辣木花開、吃辣木菜、喝辣木養生茶於一體的鄉村旅遊。

  相關連結

  辣木白花菜目辣木科,屬喬木,高3-12米,樹皮軟木質;枝有明顯的皮孔及葉痕,根有辛辣味,原產於印度,又稱為鼓槌樹,是多年生熱帶落葉喬木,全世界約有14個品種。辣木作為蔬菜和食品有增進營養、食療保健的功能;也廣泛應用於醫藥、保健等方面。我國引種辣木的歷史已有100多年,目前國內在福建、雲南、廣西和海南均有種植。

  每100克的辣木中含有的維生素C是柑橘的7倍,鐵是菠菜的3倍,維生素A是胡蘿蔔的4倍,鈣質是牛奶的4倍,鉀是香蕉的3倍,蛋白質是酸奶的2倍。而除了一定的醫藥價值外,辣木作為一種新資源食品,其新梢嫩葉可以炒蛋、做湯,葉梗嫩枝可以燉湯和火鍋用,老葉可曬乾泡茶,粗杆木質部切片泡茶燉湯,花可泡茶泡酒,嫩莢可當菜炒,種子生吃,塊狀根莖加工可做調料品,可以說「全身是寶」。

相關焦點

  • 「國禮」引發南安辣木種植熱潮
    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古巴,將辣木籽作為國禮贈送給古巴領導人卡斯楚,一時間,這一全身是寶的新鮮物種「聲名鵲起」,我國「辣木熱」也持續升溫。這不,南安人也加入到了這場熱潮中,去年就開始嘗試著種植推廣辣木,目前在南安碼頭、英都、東田、金淘等鄉鎮,已有不少農民開始引進這個新品種,並初見效益。
  • 楸樹這樣種植效益高 每畝產值近兩萬元
    楸樹這樣種植效益高 每畝產值近兩萬元朋友們你們好,我是太康豫農優品-李軍營上篇文章我們講到楸樹裸根苗和楸樹容器苗的區別!我推薦他不要一畝地按照800-1000株種植了,因為現在都趕上麥茬苗了,種植時間太晚了。我個人認為到年底應該是漲不到三公分了,如果現在種植漲不到2-3公分了高度也不夠。到時候一畝地按照800-1000株種植了面臨平茬的風險。
  • 辣木效益雖「辣」 淘金還需謹慎(圖)
    2月11日,記者對攀枝花市的辣木種植和市場進行了實地調查,發現帶有淡淡辛辣味兒的辣木,目前給種植戶帶來了甜蜜的回報,但他們也擔心一旦一哄而上大面積發展,利潤也會隨之「縮水」。因此,入市還需謹慎。  現狀—  農場種辣木熱度不斷升溫  在攀枝花市鹽邊縣「臺灣農民創業園」,一家公司在園區種植了20畝辣木。
  • 雲南保山潞江壩大紅山種植的辣木不火不行
    九龍網保山10月26日訊(吳仕平)   「 辣木的價值正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在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古巴等都有種植。」保山市工商聯正處級調研員趙金玉說。「現在保山、怒江、西雙版納、德宏、紅河、普洱等熱帶地區都在進行辣木種植的推廣規劃,很看好這種作物的推廣前景。但首推隆陽區潞江壩大紅山種植的辣木品質超群。
  • 生命之樹——辣木可以用大棚種植了,想來學學嗎?
    2015年我們引種了印度傳統、印度改良和非洲辣木等幾個辣木品種,通過試驗證明,因為辣木栽培對熱量要求較高,5-9月辣木在冀中南露地栽培條件下可以正常生長、開花,供應辣木鮮菜、鮮花,但是很少結莢,lO月份開始辣木生長緩慢,至次年4月因冬季低溫難以越冬。因此,在冀中南開展辣木大棚栽培技術研究,以便全年採收辣木嫩稍、嫩葉是十分必要的。依據近2年的大棚栽培試驗,現將冀中南辣木大棚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 辣木葉菜究竟是個什麼味道?
    在龍頸鎮河洞村委會,有一個種植場,裡面種植的一種樹,它的葉子居然可以做菜,一起來看看。種植戶張恆奕介紹,這種樹叫辣木。現在,種植場的工人正往營養缽裡分土,準備進行新一輪的育苗。張恆奕說,辣木的生長速度快,育苗以後大概半年就有收成,但是在種植的過程中要注意其喜幹、怕冷的生長特性,進行科學管理。據了解,目前種植場以出產辣木葉菜為主,年產量達到三萬斤,市場每斤售價在20到30元之間,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此外,辣木渾身上下都是「寶」,有不同的用途。
  • 如何發揮辣木產業巨大發展潛力?
    據「中國辣木之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解培惠介紹,辣木與人參、靈芝並稱為世界植物三寶,號稱「含有高維生素的植物牛奶」,辣木的根,莖、葉、花、果莢、種籽等都含有豐富的硒,每100克辣木樹葉最高含硒125微克,每100克辣木種籽最高含硒高達302微克。 解培惠認為,當前,我國辣木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發展辣木產業,首先要發揮植物生長環境潛力,採用先進的栽培方式。
  • 農民種植黃金果,一次種植收益百年,每畝收入高達25000元!
    無核黃皮果是一種有益的水果,也就是說你吃多少都可以,感冒咳嗽也能正常吃。雲浮鬱南的種植戶羅來東告訴我們,無核黃皮是一種新型的黃皮品種,種植的第三年就能開花結果,如果是比較大的幼苗,當年就能結果,這種無核黃皮一次種植能收益上百年,也就是黃皮樹不會老死。
  • 辣木的發展概況與展望(下)
    上篇我們講到了辣木的歷史以及主要的起源地和種植地。今天我們來看一下辣木的其他價值以及它未來的發展吧。辣木具有非常重要的藥用價值。在南亞土著醫藥中,辣木全株幾乎所有部位,如根、樹皮、樹膠、葉、花、果、種子和種子油被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如炎症和傳染病及心血管、消化道、肝腎疾病等。現在世界其他種植地也常見辣木用於傳統醫藥。
  • 習近平為何給卡斯楚送辣木桑樹種子
    1926年8月13日,他生於古巴東方省比蘭鎮一個富有的莊園主家庭。父親安赫爾 卡斯楚原是西班牙軍人,定居古巴後,以種植甘蔗起家,成為當地有名的種植園主。少年卡斯楚反對父親虐待僱農,13歲時曾組織蔗糖工人進行反抗自己父親的罷工。出身莊園,從小關愛僱農的他,最後成為「無產階級革命家」。習近平與農村、農業、農民更是有緣。除了愛踢足球,能開拖拉機,這是習近平留給世界的又一印象。
  • 種植面積3000萬畝,年產值700億,我國辣椒種植產區詳解
    、湖南、海南、四川、河北、陝西和湖北等8個省。 四川:線椒佔八成外地品種,瓜分市場 四川辣椒種植面積7.75萬h㎡,佔全國辣椒種植面積130萬h㎡的5.2%,產量143.4萬噸,產值15億元。 四川以菜椒、線辣椒、朝天椒為其主栽種類。
  • 種植面積3000萬畝,年產值700億!我國辣椒種植重要產區詳解
    從種植面積分布來看,全國有28個省份種植辣椒,形成了貴州、湖南、江西、四川、陝西、河北、河南、吉林等16個重點辣椒產區,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的省份有貴州、江西、湖南、海南、四川、河北、陝西和湖北等8個省。700億元的產業,離不開育種、種子銷售、種植、收購、加工和辣椒銷售等各個環節的貢獻。
  • 古丈:細塔村發展辣木產業脫貧奔小康
    紅網時刻湘西10月18日訊(通訊員 匡皓)「就是這小小的辣木,讓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每年工資收入超過1萬元,脫貧也更加有信心了!」10月12日,在湘西州古丈縣細塔村八仙抬鼓的辣木種苗基地裡,看著一排排迎風搖曳的辣木樹,54歲的精準扶貧戶彭秀娥臉上笑開了花。
  • 今日靚湯 | 辣木根煲雞
    材料:小土雞1隻約750克,辣木根30克,辣木葉30克,生薑數片(2~3人量)。製作方法:土雞洗淨切塊,飛水後去掉血水;將辣木根、辣木葉洗淨,生薑切片;把土雞塊、辣木根和生薑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約2000毫升,大火煮開轉小火,煮大約1個小時。
  • 辣木探索之二:神奇辣木的功效
    一個名叫「辣木」的植物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用好「辣木」為人類健康服務,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9月29日,《新晨報》17版刊發《神奇的辣木》一文,介紹了辣木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作為有三千年食用歷史和治病歷史的植物,讓我們聊一聊辣木的藥理分析和醫用功效。哪些人容易得「三高」?根據中山一院體檢科抽樣檢測結果,在城市白領、公務員、具有壟斷性的特殊行業等人群 中,血脂異常的比例更高。
  • 種植成本暴跌10倍,熱炒後的中藥材藏紅花,還能種植嗎?
    前兩天,有位河南的農戶諮詢,請幫忙分析一下中藥材藏紅花種植前景和風險,有位種苗商已經跟他取得了聯繫,由於種植成本已經由3萬多元一畝降至3000多元一畝,在種植成本下降的前提下,想種植幾畝摸索一下。對於藏紅花這種中藥材,絕對是一種夢幻般的存在,在當地種植區,從當初的默默無聞,到農民朋友瘋狂種植,藏紅花種球從當初的十多元每公斤,瘋漲至十倍還多,每畝種植成本也飆升至3萬多元。
  • 綠色產業帶動5896家貧困戶增收 長陽中藥材產值超十億元
    精準扶貧以來,長陽通過送政策、送資金、送技術,引導群眾科學發展、規模種植,讓老產業煥發新活力,逐步把中藥材培育成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綠色產業。長陽木瓜、獨活等道地藥材叫響全國。「8畝多木瓜園,今年收入超過2萬元。」12月1日,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鎮關口埡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秦講文說。
  • 3000多株樹苗「安家」南安南山公園北坡
    上午9時左右,大家踩著泥濘的山路,來到了公園半坡處的種植點。在黃南康、王春金、黃永俊、戴景勝等市四套班子領導的帶動下,機關幹部和武警官兵也迅速行動起來,個個幹勁十足,大家三人一組、五人一隊,揮鍬挖坑、栽樹培土、提桶澆水,每道工序都幹得仔細認真。
  • 福建南安旅遊情報
    4、鄭成功文化旅遊區(紀念館+陵園)5、葉飛故居6、省新林路厝7、金淘朵橋土樓8、石井中憲第9、碼頭康安古圓大土樓、鋪前土樓2、豐州清境桃源3、蓬華天柱山風景區+華美村4、東田黃巢山5、向陽坑頭村+田邊厝6、翔雲沙溪村+沙溪水庫露營燒烤7、康美福鐵村8、
  • 創業農場:特色水稻種植 每畝高出200元
    黑龍江日報12月10日訊 記者從創業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發展部了解到,創業農場有限公司不斷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以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為路徑,特色水稻種植面積達90%以上,整體效益較常規圓粒種植高出200元/畝以上,實現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戶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