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小孩不聽話?比培養一個聽話小孩更重要的是…

2020-10-14 小豬親子英語

作為一個6歲男孩的家長,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帶了。

他們有自己的主見,絕非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家長叫往東不敢往西,家長叫追狗不敢去捉雞的聽話的小孩;

往往我說1句,我兒子leo有10句等著,最擅長的不是執行,而是問why?如果我的解釋不能讓他信服,那麼他就不會去做。

他們有自己的是非判斷,並不是家長鼓吹什麼就聽信什麼,還常常反問的家長啞口無言。

如果我有什麼前後矛盾的話,總能被他捉住把柄。比如我說要早睡早起不玩手機,哪天如果到了睡覺時間還不放下手機,leo就會問我:「媽媽,你之前不是說不要總是玩手機嗎?」

說的我是啞口無言,無言以對,只好默默放下手機,先睡為敬。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是原件,這固然說明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如果孩子總是不聽話,這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父母的認知邊界已經越來越難以hold孩子的認知水平了。

在這個時候,再一味要求孩子聽話,繼續用自己舊有的認知去禁錮孩子的思想並不是一個好方法。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浪。作為眼看著就要被拍死在沙灘上的前浪,父母們有沒有什麼辦法去改變現狀呢?

我能想到的一個辦法是:跟孩子一起學習,不是做父母的學會了然後再教會孩子,而是跟孩子成為同學一起學習。

因為教孩子學習,孩子永遠會受到家長認知水平的局限;而跟孩子一起學習,不僅可以減少對孩子的說教,更重要的是能給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

至於學什麼呢?我糾結了一陣子之後選擇跟leo一起學習我在螞蟻私塾裡學習的認知類圖書。

我們正兒八經開始一起學的第一本書是《暗時間》,這本書是劉未鵬寫的,蔡叔解讀音頻時長20分鐘。

因為考慮到leo的接受能力,我截取了第一部分5分鐘的內容,主要講了暗時間的概念、利用暗時間的方法、以及常見的浪費暗時間的情形。

聽完之後我總結:所謂的暗時間就是在同一時間內,同時做一件不需要動腦筋的事情和一件需要動腦筋的事情。

我給leo舉了兩個例子:

我上班通勤的時候聽書;leo玩玩具的時候聽nate the great。

然後我讓leo舉個例子:

leo說洗澡、pee pee,poo poo的時候聽書(實在是非常有味道的例子呀);玩積木的時候跟讀I english。

我說能不能利用暗時間的關鍵就在於其中一件事不需要動腦子,只需要靠身體本能做就可以。

所以開車,走路的時候不能學習,因為你需要對外界環境做判斷,同時再做一件需要動腦子的事情就容易發生危險。

leo聽完就若有所思的說:我玩積木也要動腦筋。

我知道他的意思,他這是對我剛才說:跟讀很簡單,讓他不用看屏幕一邊玩積木一邊聽著跟讀就行了的回擊呀。

作為一個一向勇於認錯的老母親,我立刻從善如流,說:那我們以後都不邊玩積木邊跟讀了昂,leo對我認錯的態度表示滿意。

本來以為關於暗時間的學習就就此告一段落了,不過沒想到leo總是能給我驚喜,也許算是驚嚇?

第二天,我下班回到家發現leo正在吃飯,桌上擺著的平板裡正在播放《我的世界999》廣播劇(我對這部廣播劇簡直是深惡痛絕,因為它第一季的時候經常出現我靠、我勒個去之類的粗口,所以我一直對其沒有好印象)。

正是因為不喜歡聽這個,我直接就動手關了音頻,沒過5秒,leo直接大喊:「媽媽,你影響我利用暗時間了」。

我實在無話可說,既不能說因為我不喜歡你聽這個才給你關閉,如果要聽的話就給你放英語書,那樣我豈不是成了雙標狗了嗎?

只好忍住一口老血,又給他打開了平板。

不過平靜下來,我想到:不容易被家長忽悠,也意味著不容易被別人忽悠。既然父母不能成為孩子永遠的保護傘,那麼就該讓孩子做自己的英雄。

讓孩子不負過往不畏將來,既不盲從,也不迷信,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奮勇前進,也挺好。

如果這樣,聽不聽父母的話,其實真沒什麼大不了!

我是小飛豬,一個從零開始學英語的學渣,在1年時間幫助兒子leo從英語零基礎到自主閱讀章節書,歡迎關注我,持續為您解鎖英語啟蒙和家庭教育的秘密。


茫茫人海,感恩閱讀,為大家準備了一份最適合英語英語學習的動畫大禮包

包含60部影片,中英文字幕

資源有限,需要的評論區留言呀~


擴展閱讀:

相關焦點

  • 小孩不聽話怎麼辦?家長這樣做,比家長直接打罵更管用
    小孩不聽話是讓家長最頭疼的一件事情,一些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總是感到非常苦惱。雖然家長也教育過,可是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那麼,小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有什麼好的教育方法嗎?對於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有些家長往往就會因此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便會對孩子進行打罵,雖然這種方法可以暫時制止孩子的行為。可過一段時間後,孩子又會出現類似的情況,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 李開復提醒青年創業要把格局放大 別當「聽話」小孩
    原標題:李開復提醒青年創業要把格局放大 別當「聽話」小孩   綜合臺灣「中央社」、《中時電子報》報導,李開復昨天應中天青年論壇邀請,在臺大集思會議中心與主持人陳文茜對談《人生變奏曲》,分享在科技業闖蕩,直到罹癌後對生命的改觀,建議青年創業培養格局感。   「別當聽話的小孩」   別當聽話的小孩!
  • 李開復:別當聽話小孩 該出手時就出手
    知名科技人、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昨天回到臺灣與當地大學生開展對話,他勉勵青年把握大學畢業後十年的黃金時期,奉勸青年「別當聽話的小孩
  • 「這小孩不聽話,不是好寶寶!」:做寶寶難,做個好寶寶更難
    「這小孩太不聽話了!——不是好寶寶!」比如判斷一個娃娃是不是好寶寶,大多時候就是一個標準——聽話不聽話。聽話的寶寶就是好寶寶,否則就是孬寶寶。聽話,意思就是聽從別人說的話,就是按照別人的意願選擇自己的行為。像剛才那個寶寶,推著一輛滑板車,他開始想往一個地方去,而奶奶不想去那個地方,於是,奶奶就要娃娃按照她的意願改變去向。結果,娃娃執意要往自己想去的去,違背了奶奶的意願,奶奶遺憾不樂意,於是就給娃娃下了個判定:這個小孩真不聽話——不是好寶寶!
  • 聽話乖小孩和叛逆壞小孩,都是需要愛的小孩(588)
    1,乖小孩我觀察過這樣的兩個孩子,可以說,一個是所謂的乖孩子,一個剛好相反,是純粹的壞小孩。一個非常聽話的書呆子小A,每天上課的時候都很認真聽講,回來作業完成及時高效,考試成績還保持著相當的優秀,簡直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家長老師都非常給他點讚。也經常成為大家的榜樣。
  • 你家孩子聽話嗎?
    做老師的,聽到最多的,大概就是這句「老師,他不聽我的,你多說說他吧」,其實,也真不全是家長推卸責任,是真說不動小孩。可問題是,小孩終歸要畢業的,要離開學校的,到那時,身為家長,他不聽你的,怎麼辦呢?當然,小孩會長大,成為青年。十八歲成年,有了自己的主張,不聽家長,也正常。人嘛,總要長大,按自己的理解去闖蕩世界,不必事事聽話。
  • 民間故事(小孩不聽話)
    李麻子是個調皮的孩子,處於青春叛逆期,經常惹禍,他是家裡的獨苗,犯了錯,爺爺和奶奶都比較護著他,父母也不敢多說,時間一長,李麻子變得刁蠻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總之呀就是不聽話。父母知道,兒子要去找爺爺奶奶,沒有阻攔,說了幾句就沒當回事,這個孩子的教育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而且還是大事,父母想糾正李麻子的壞毛病,又不知道怎麼去做,礙於老人的面子,說輕了,孩子聽不進去,說重了又怕孩子受不了,時間拖延得越久問題就越來越嚴重。
  • 家庭成長漫談(5):不聽話的小孩
    【四個做兒童發展和教育的朋友,關於養育的聊天記錄】盛夏:發展心理學教授蟹:教師山嵐:遊戲治療師紫蘿:教育和發展心理學研究員05 不聽話的小孩山嵐:最近經常會聽到家長們抱怨,說孩子不聽話,你想讓他寫作業的時候,他不聽,讓運動一下,也懶得動。
  • 《小孩不笨》:一個小孩如一朵花開
    儘管導演通過一個理想化的老師的到來,一次蹩腳搞笑的綁架,和一次最終化險為夷的重病使這三個孩子學會了成長,也使家長了解了自己的小孩,從而演繹了一場讓人流淚讓人歡笑的happy ending。但現實中,那些被拋棄被遺忘被不看好的小孩,又有誰去拯救他們呢?   不能否認,教育的過程是一個約束的過程,一個規範的過程。我們卻走向一個極端,就是「體制化」。
  • 父母不在時小孩就聽話是好事嗎?算是好事,可也要引起父母警惕
    父母不在時小孩就聽話是好事嗎?算是好事,可也要引起父母警惕。為什麼說「父母不在時小孩就聽話」是好事呢?首先,意味著孩子有分寸感。父母在場,自己無論做什麼出格的事情,會有父母保護,孩子可以鬧可以不聽話。可是,父母不在,自己一些過分行為可能會引起別人不滿而被教訓,因此,孩子表現出聽話,可以看出他在面對外界的一些行為是有分寸感的。
  • 小孩不聽話到底能不能打,有技巧的
    文/茂霖兄隨著家中小孩年近兩歲,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了茂霖面前。眾所周知,兩歲附近的小孩好奇心都比較重,而茂霖的小孩又比較好動,喜歡到處「探險」,一個不注意就爬到凳子上,或者看著插電板就想把手伸過去「研究」,而且越是阻止越不屈不撓,經常氣得俺七竅生煙,嚇得俺汗毛倒立,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想起「黃荊棍下出好人」的古訓。那麼,小孩不聽話到底能不能打?
  • 小孩不聽話父母頭疼?這樣罰站對孩子有3大好處,現在知道還不晚
    最近朋友雯雯向我說了一個教育小孩的辦法,就是小孩在犯錯之後,不打罵他,而是用罰站牆根懲罰他。雯雯是在小孩兩歲之後開始用這個方法,當時小孩很是不聽話,但又不能打罵,只好這樣做了,但是沒想到三年後,發現這個辦法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 小孩淘氣不聽話怎麼辦?懲罰孩子顯然不是一個好的教育方法
    很多父母為了在孩子面前建立自己的威嚴,想要樹立威信,認為孩子要按照自己的思路才行,對孩子進行辱罵,甚至體罰,讓孩子明白不聽話就要吃苦頭,令孩子產生恐懼之心,確實這樣會讓孩子很聽話,畢竟孩子小,什麼都不懂。會造成什麼後果呢?性格異變,叛逆,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了,畢竟傳統教育觀念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免的有傳統教育的影子。我們應該以何種方法來教育孩子呢?
  • 誰家小孩不鬧騰?誰家小孩不暖心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以親身體驗告訴各位寶媽寶爸,無論你的孩子怎麼樣,接納他,耐心的引導教育他,世界上沒有完全聽話懂事、聰明又乖巧的小孩。調皮、好動、不聽話、叛逆是每個小孩都有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所以千萬不要被朋友圈裡那些假象所欺騙,朋友圈發出來的都是美好的片段,這些片段讓你以為別人家的小孩就很懂事、很聰明、很乖巧,之後很羨慕,更可怕的是之後影響自己對待自己孩子的態度。
  • 小孩不聽話,要理清成因,採用教育"妙方",養成遵規守紀的習慣
    小孩不聽話,說明孩子已有了自己的主張、意見、想法和看法,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再是誇讚、誘惑、威嚇與責罵就可以讓孩子聽話的。怎樣教孩子聽話?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認識&34;,讓&34;去約束孩子,讓孩子能按&34;做事、按&34;活動、按&34;勞動,做一個有&34;的孩子。
  •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嗎?
    這個問題,我想首先要想清楚「聽話」的定義是什麼。是指小孩要乖乖的,大人怎麼說,孩子就怎麼做,孩子儘量順服,讓大人省心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不贊成這樣讓孩子「聽話」。「聽話」在很多時候,意味著別人說的,不管對不對,你服不服,有沒有不同意見,都得照做。你也不能表達自己的看法。還意味著順服,一般情況下,可能一方的位置高於另一方,比如上級對下級,家長對孩子。在某些時候,還意味著好控制、好擺布。你要按我說的來,否則就可能有不好的後果。換到家長對孩子的方面,就是孩子不聽話,可能會被家長罵、甚至被打等。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很乖,長大了卻這麼不聽話?
    他現在雖小,沒有能力反駁你,但是等他慢慢長大,有能力反駁了,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這個爆發很可怕,到時候你會覺得孩子為什麼小時候很乖,長大了卻這麼不聽話。 所以我想學習科學育兒,別人的經驗和知識也只是借鑑而已,並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而是希望結合自己家小孩性格,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家小孩的育兒方法。
  • 別再靠吼了,"遊戲力",讓你家小孩乖巧又自信
    01 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暑假到了,神獸回籠,家裡又開始不得消停了。可以說。家家都有一個不聽話的小魔王,搗蛋,鬧事,說什麼都不聽,一點小小的事情就鬧,家長和小孩好像永遠對不上頻道,他做他的,你說你的。身心疲憊的養娃家長們,多想自己的小孩能夠乖一點啊:自覺聽話,每天可以麻利地起床,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臉、安靜吃早餐,然後穿好鞋,快樂的背上書包自己上學去;勤奮好學,認真聽課,積極發言,回到家後也不用催,能自己去寫作業,不拖拖拉拉、更不粗心大意,學習讓人省心;有好脾氣,不亂胡鬧,不亂發脾氣,不提無理的要求,就算一個人,也可以靜靜的呆著
  • 怎麼讓孩子聽話?3歲4歲5歲辦法不一樣!
    比如你想讓他收拾好玩具,「把積木收好!」肯定不是什麼好的溝通方法;這麼說才更有效:「把積木收好,你就有更大的地方來玩跳繩遊戲了。」而且他們還特愛吹牛,「我家裡有個更大的」、「我爸爸比你爸爸更有力氣」。除此之外,他們還喜歡說話帶上屎尿屁。如果你聽到孩子說屎尿屁,別炸毛,最多給他一個嚴肅臉,他就會覺得這挺無趣的。如果你怒氣衝衝地教訓他一頓,只會起到反作用。
  • 孩子不聽話,3種方法幫你搞定,父母做到第3個,孩子跟你更親近
    文|爸媽指南(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源網絡,侵刪)跟閨蜜聊天,她跟我抱怨,說他們家孩子這幾天變化很大了,他開始不聽話了。事情是這樣的:朋友跟她家小孩說話,小孩不理她。她問,媽媽跟你說話,你沒聽見嗎?小孩跟她說,沒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