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6歲男孩的家長,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帶了。
他們有自己的主見,絕非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家長叫往東不敢往西,家長叫追狗不敢去捉雞的聽話的小孩;
往往我說1句,我兒子leo有10句等著,最擅長的不是執行,而是問why?如果我的解釋不能讓他信服,那麼他就不會去做。
他們有自己的是非判斷,並不是家長鼓吹什麼就聽信什麼,還常常反問的家長啞口無言。
如果我有什麼前後矛盾的話,總能被他捉住把柄。比如我說要早睡早起不玩手機,哪天如果到了睡覺時間還不放下手機,leo就會問我:「媽媽,你之前不是說不要總是玩手機嗎?」
說的我是啞口無言,無言以對,只好默默放下手機,先睡為敬。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是原件,這固然說明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如果孩子總是不聽話,這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父母的認知邊界已經越來越難以hold孩子的認知水平了。
在這個時候,再一味要求孩子聽話,繼續用自己舊有的認知去禁錮孩子的思想並不是一個好方法。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浪。作為眼看著就要被拍死在沙灘上的前浪,父母們有沒有什麼辦法去改變現狀呢?
我能想到的一個辦法是:跟孩子一起學習,不是做父母的學會了然後再教會孩子,而是跟孩子成為同學一起學習。
因為教孩子學習,孩子永遠會受到家長認知水平的局限;而跟孩子一起學習,不僅可以減少對孩子的說教,更重要的是能給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
至於學什麼呢?我糾結了一陣子之後選擇跟leo一起學習我在螞蟻私塾裡學習的認知類圖書。
我們正兒八經開始一起學的第一本書是《暗時間》,這本書是劉未鵬寫的,蔡叔解讀音頻時長20分鐘。
因為考慮到leo的接受能力,我截取了第一部分5分鐘的內容,主要講了暗時間的概念、利用暗時間的方法、以及常見的浪費暗時間的情形。
聽完之後我總結:所謂的暗時間就是在同一時間內,同時做一件不需要動腦筋的事情和一件需要動腦筋的事情。
我給leo舉了兩個例子:
我上班通勤的時候聽書;leo玩玩具的時候聽nate the great。
然後我讓leo舉個例子:
leo說洗澡、pee pee,poo poo的時候聽書(實在是非常有味道的例子呀);玩積木的時候跟讀I english。
我說能不能利用暗時間的關鍵就在於其中一件事不需要動腦子,只需要靠身體本能做就可以。
所以開車,走路的時候不能學習,因為你需要對外界環境做判斷,同時再做一件需要動腦子的事情就容易發生危險。
leo聽完就若有所思的說:我玩積木也要動腦筋。
我知道他的意思,他這是對我剛才說:跟讀很簡單,讓他不用看屏幕一邊玩積木一邊聽著跟讀就行了的回擊呀。
作為一個一向勇於認錯的老母親,我立刻從善如流,說:那我們以後都不邊玩積木邊跟讀了昂,leo對我認錯的態度表示滿意。
本來以為關於暗時間的學習就就此告一段落了,不過沒想到leo總是能給我驚喜,也許算是驚嚇?
第二天,我下班回到家發現leo正在吃飯,桌上擺著的平板裡正在播放《我的世界999》廣播劇(我對這部廣播劇簡直是深惡痛絕,因為它第一季的時候經常出現我靠、我勒個去之類的粗口,所以我一直對其沒有好印象)。
正是因為不喜歡聽這個,我直接就動手關了音頻,沒過5秒,leo直接大喊:「媽媽,你影響我利用暗時間了」。
我實在無話可說,既不能說因為我不喜歡你聽這個才給你關閉,如果要聽的話就給你放英語書,那樣我豈不是成了雙標狗了嗎?
只好忍住一口老血,又給他打開了平板。
不過平靜下來,我想到:不容易被家長忽悠,也意味著不容易被別人忽悠。既然父母不能成為孩子永遠的保護傘,那麼就該讓孩子做自己的英雄。
讓孩子不負過往不畏將來,既不盲從,也不迷信,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奮勇前進,也挺好。
如果這樣,聽不聽父母的話,其實真沒什麼大不了!
我是小飛豬,一個從零開始學英語的學渣,在1年時間幫助兒子leo從英語零基礎到自主閱讀章節書,歡迎關注我,持續為您解鎖英語啟蒙和家庭教育的秘密。
茫茫人海,感恩閱讀,為大家準備了一份最適合英語英語學習的動畫大禮包
包含60部影片,中英文字幕
資源有限,需要的評論區留言呀~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