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85歲,退休工資7000多,兒女不讓死:這,比老無所依更悲哀

2021-03-05 璐說三農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百年陽壽殆盡,終究難逃黃土裡躺。                                                                           

但是,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慌張,保老人晚年安康,稚子入得學堂,你我柴米油鹽五穀糧。                         

仔細想想,人這一輩子,有時不過是虛妄一場。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帶著希望和啼哭而來,落地的時刻乘著欣喜,周圍的人總是想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你。

人生有時就像一個沙漏,初始沙漏是滿格,隨著時間的前行,沙子便慢慢地向下流逝。                                                         

這個流逝的過程中,時間不知不覺就帶走你的青春,你的力量,你曾經無憂無慮的笑容,你刻在臉上的青澀,還有那些曾經包圍著你的愛。                                                                        

這份愛是流傳的,不過愛的箭頭總是向下。

那些被忽略的老去的人,就像是角落中被遺忘的瓦礫一般,雖說依舊存在著,但是外表是破敗的,內心也是滄桑的。

說起老去,很多人最怕的便應該是這四個字:老無所依。

老來以後的日子,是被秋風掃過的落葉,無根無萍,有時不知道飄到哪裡去。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願擁有幸福的晚年。

就像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老去的時候,做到教科書般的孝順一樣。

這件事的結果,可以有太多的條件影響,並且不可控因素也太多。

以前的人都說,養兒是為防老,後來我在生活中發現,其實也並不是這樣。

有一些老人,不把希望放在兒女身上,可能卻意外地獲得孩子們的孝順,兒孫滿堂,承歡膝下,直到離開的那一天。

有些老人,有兒有女,晚年照舊過得悽慘的也不在少數。

說起來,都是一段滄桑的人生。

我樓下有一個婆婆,她是差不多在今年5月份去世的,去世的時候80多歲,整個人可以說是形如枯槁吧,因為已經接近有半個月的時間沒有怎麼吃過飯了。

她說吃不下去,然後就一直躺在床上,喝牛奶續命。

她的親生女兒,今年50多歲,說她的母親浪費,以前還是很節約的一個人,現在是老糊塗,不知道一箱牛奶有多貴。

我很驚訝,老人的女兒是那種對孫子很大方的人。

她帶孫子出門去玩,要什麼都給買,經常出去一趟就花一兩百,但是母親的一箱牛奶不過六七十塊,她竟然會嫌棄貴。

愛的箭頭雖說條件反射總是向下,但是並不意味著向上的愛就要被折斷。

父母,是每個人來時的寄託。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雙親去,人生只剩歸途。

在這世間的洪流中,明明這份愛應該能夠伴隨人的一生。但是你總不能避免有些人,中途拋棄這份愛,不是簡單的稍微冷卻,而是一種完完全全地否定。

而還有一種,可能比老無所依更加悲涼。

它們之間的相同點是,都是利益和現實的衝突,情感和私心的碰撞,而最後贏了的是利益和私心。

我有一個同學,她的爺爺年輕時是一個幹部,自然老了以後有退休工資。

原本,這份退休工資是人生的一種保障。

以前,她說家裡的叔叔伯伯還有她的父母,也都爭著讓爺爺來自己家養老,因為這意味著爺爺去誰家,這筆錢就是誰的。

不過,她的爺爺一開始哪裡都不去,直到後來身體實在吃不消了,才沒有一個人住在老家了。

而是3個兒子輪流養老,每家生活四個月。

後來,她的爺爺生病了,站不起來了,不能說話了,整個人消瘦了,徹底蒼老了,看起來好像已經沒有了任何生命力。

但是,大家都不讓她的爺爺自然地走。

按理來說,85歲也是高齡,這也算是喜喪了。她相信如果爺爺自己清醒的話,肯定願意體體面面地走,而不是活得沒有尊嚴和知覺,人生任由他人擺布。

但就是這7000多的退休工資,成為強行拽住她爺爺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面對的都是長輩,她也無能為力。

只是偶爾聽家裡的大人吵架,還有叔叔家說他虧了,因為他家是最後一個養的,到時輪到他家的時候,不知道人還在不在。

當金錢帶來的利益,蒙蔽了一個人基本的良知時,親情的溫度,能夠在一瞬間就冷卻下來。

那個時候,父親這兩個字,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代號而已,而不是一種發自內心地呼喚,那分明應該是家的方向啊。

可是,有些人後來有了其它的家,就忘了自己最初的家,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忘了自己來時走過的路。

他們拋諸腦後的,明明是自己最本質的善良還有初心,而有些人永遠不會引以為恥,反而強詞奪理,給自己的不孝順找很多的理由和藉口。

我就見過有一種子女,把錯全部推到父母身上,說是母親年輕時的偏心,一碗水沒端平,所以才造成後來的局面。

還說自己已經做得夠好了,哪怕買了一瓶水,都要拿出來作為例子講,說這是自己孝順的證據。

親情,本來就是一份無法衡量的愛。如果非要衡量,光是父母帶你來到這個世上,這份恩情你就永遠沒法還。

所以,有些嘴裡說著孝順的人,往往不見得做得有多好;反而是那些從不多說和邀功的人,可能默默做了很多事。

人老了,身體機能會全面下降,同樣是照顧人這件事,嬰兒和老人,肯定給人帶來的感受和差距將是巨大的。

有句古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反應的就是這樣的情況。

但是,人不能忘本,有些你該承擔起的責任和義務,必然是要勇敢擔起的。

你不能因為害怕麻煩或者是想要自己過得更加輕鬆,就把原本屬於自己的任務拋到腦後,把善良和初衷漸漸遺忘。

人這一輩子,無論作為什麼角色,除了要活得好,活得瀟灑,活得有意義,更要活得坦坦蕩蕩,無愧於心。

相關焦點

  • 日本12萬人孤獨而死: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
    在人生的部分時間或者終生,獨居的成年人越來越多。我們已經看到了不少老人「孤獨死」的例子。2016年5月,合肥市濱湖惠園小區70多歲的老人,在去世十幾天以後才被發現。警察通知了老人的女兒。2017年12月,在南京某小區,一位81歲的老人,在去世後兩個多月才被發現。遺書刷遍網絡:「我於昨晚走了,走時心如止水......」
  • 退休老人,不幫兒女帶孩子,錯了嗎?漸漸老去的他們,結局很扎心
    01婆婆住院,兒媳不陪伴照料,看一眼就走,理由是婆婆不幫帶兒子七十三歲的楊阿姨感到很扎心,因為她病倒住院已半個多月了,由於兒子出差在外沒能陪伴她照料她。可是,正請年休假在家的兒媳,只到醫院看望她一次,就再也沒來看望她,更別說來照料她了。
  • 為什麼日本會有那麼多老人一個人在家孤獨的死去?看完你就明白了
    日本每年有超過3萬的老人孤獨死在居所,死後幾天幾周甚至幾月沒有人知道,直到屍體腐爛發臭才被鄰居發現。孤獨死的人群中,男性佔70%,年齡在65至69歲之間,女性多發生在85歲以上的年齡。孤獨死成了日本特有的社會現象,聽到都讓人感到心酸、可怕、悲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兒女雙全,名利雙收,為何八十歲的大學教授會老無所依?
    兒子留學美國,工作後年入百萬,女兒則致力於教育事業,而今已是一所重點中學的特級教師。這樣令人稱羨的家庭背後,卻是毫無親情的冷漠,為何一對優秀的子女卻讓他老無所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經人介紹,他與同校的教師李女士結為伉儷,婚後育有一雙兒女,也都是令人稱羨的那種「別人家的孩子」,不出大家所料,兒子在清華畢業後選擇出國深造,女兒則留在母校北大繼續攻讀碩博士。
  • 不要死不承認等到老無所依後悔
    我們看到過很多兄弟姐妹之間不和的,導致父母老無所依,生了那麼多的孩子,卻沒有一個養老的,很可悲,看到這類事件我們會說這些做兒女的太不孝了,但是除非兒女們是真的狠心,有的時候並不是完全是孩子們不孝,做父母的也是有原因的兄弟姐妹不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偏心
  • 以下這三種父母會老無所依,可能是自己年輕時的原因,不要怪孩子
    今日問題:什麼樣的父母,孩子長大後會老無所依?老有所依是中國每一個父母的想法,這可能也成為了傳宗接代繁衍後代的另一個理由,可是,有些老人現在卻面臨著老無所依老無所養,有人說不要怪子女,只怪自己年輕時沒有教育好。
  • 2020中人教師退休工資什麼時候發?退休中檔教師工資規定
    9月基本工資,取其40%再加上2014年9月的基本工資,把它的總量再取其85%或90%(工齡30年以上為85%,35年以上為90%)。再加上地方補貼,這就是養老金。目前各地有所差異,計算或能有不同。  2014年養老金並軌後,退休教師養老金發放遵循"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壽十年過渡期"。2014年9月30日以前退休的是"老人",按老標準計發。"新人"指2014年10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的,這部分教師非常年輕,退休是很遙遠的事情。
  • 64歲二婚老人自述:兒子要我交工資卡給他,後老伴卻堅決不同意
    男人退休後工資卡交給兒子,還是交給後老伴兒呢? 李大爺/64歲 我今年65歲,原配妻因為生病走得早,去年我通過親戚的介紹認識了現在的妻子,本來過得是挺幸福的,兒女的也挺認同的。後來,卻因為我的退休工資該交給誰的問題鬧出了矛盾。
  • 「你快把我拖累死」,63歲女兒責罵85歲老母,新退休壓力來襲
    「你快把我拖累死了」,63歲女兒責罵85歲老母,新型退休壓力來襲 「子孫有出息,兒孫滿堂」這是多少老年人的夢想,但是現在實現它變得越來越難了
  • 兒女們對有退休金的老人是真心孝順嗎?3位80歲老人的話,很扎心
    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那些有不菲退休金的老人,晚年更能得到兒女的尊重,兒媳的善待,而那些沒用退休金,事事向兒女伸手的老人那麼,那些有退休金的老人,晚年過得怎麼樣?兒女對他們是真心孝順嗎?我們來聽聽這3位80歲老人怎麼回答,太扎心了。
  • 這幾種老人最「搶手」,兒女爭著養,還能享清福
    養兒防老,是中國人千百年傳承的固有觀念,父母最怕的就是兒女不孝順,老無所依,老無所養。01同樣是投奔兒女的「養老大軍」,兩對老人的待遇卻天差地別小夏和阿遊是一對鄰居。小夏的父母都是退休工人,身體不大好,小夏跟老公商量以後,把父母接來,讓父母跟他們一家三口住在一起。
  • 一部差點把奧斯卡評委看懵的電影,史上最變態的殺手《老無所依》
    《老無所依》:一部差點把奧斯卡評委看懵的電影,史上最變態的殺手愛慕者稱頌它鏡頭技巧絕妙演員演技傳神 影片內容深刻批評家厭惡它無病呻吟 不知所云有人稱自己完全看不懂有人稱看完後心裡失落無比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這部影片就是評價兩極分化的《老無所依》‍《老無所依》是派拉蒙出品的一部西部電影它改編自戈馬克·麥卡錫同名小說由喬爾·科恩、伊桑·科恩兄弟執導影片於2007年8月12日上映並在2008年獲得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獎項 並獲得第6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 獨居老人陽臺裸身呼救4晝夜:比死亡更可怕的,是遺忘
    孤獨死,到底有多可怕。撬開房門,發現程大爺早已死在床上。根據警察推斷,老人死了已有3個多月。張女士以前關係好的幾個老姐妹,現在也基本是一個老人一個家。特別是最近這幾年,老姐妹們離世的離世、重病的重病,能出來嘮家常的越來越少。
  • 58歲老人二婚生子,擺百日宴,成年兒女:「我媽剛死」|百家故事
    孩子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當父母不和諧,當出現父親就是不善待母親的時候,孩子的心也會被傷透了。我婆婆跟我說了村裡的一個老人,年紀都58歲了,娶了一個比他小近30歲的女人。那個女人就圖了錢,可男人也不傻,直到這個女人生下了孩子,他才願意給這個女人更多錢花。這個女人生了一個兒子,這個老人覺得自己很厲害,要在村裡大擺百日宴。
  • 「60歲以後才知道,重男輕女,會讓我老無所依」。
    萬物皆有因果,正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當大家見到一些兒女雙全,卻無人願管的老人時,常常會投以同情的目光。可當大家了解了當年的事情之後就會覺得,老人之所以會遭遇這樣的結果,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他們並沒有正式工作,所以也沒有退休金,雖然之前買過養老保險,但每個月所得到的錢並不多,只是夠他們日常開銷而已。可能有人覺得一對六十五歲的老人,過著這樣的日子,一定是因為他們無兒無女,可事實上恰好相反,他們兒女雙全,原本可以擁有一個幸福,且讓人羨慕的晚年,只可惜一手好牌被他們打得稀爛。
  • 97歲老人說:這三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鄰居家住著一位老人,老人97歲,是一位在家居士,我喜歡跟老人聊天,因為老人的話,總是充滿了智慧和正能量,每次聽了老人的話,都會受益匪淺。最近鄰居家有人剛過六十歲,就成了孤寡老人,也有些人,有兒有女,剛過六十就搬進了養老院,兒女都不願意贍養老人,這真是人生的一種悲哀。世上很多人,都是越老越沒福氣,那是因為年輕時,經常消耗福報,所以老了就要承受因果報應。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 中人退休工資是高於老人還是低於老人?看完心裡有數了
    中人退休工資是高於老人還是低於老人?看完心裡有數了中人退休後的養老金肯定是比老人更低的!在2014年機關事業單位改革以後,機關事業單位在編人員被區分為了「老人」、「中人」和「新人」。其中「老人」是指養老保險改革以前退休的人員;「中人」是指養老保險改革以前參加工作,改革以後退休的人員;「新人」是指養老保險改革以後參加工作的人員。對於「老人」,他們退休以後的養老金是按照改革以前的老辦法進行計算,也就是根據工作年限長短,按照本人退休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養老金。
  • 《老無所依》:最可怕的是殺手還是命運?
    值此歡度元旦、喜迎新年之際,我們來講一部十分應景的電影 ——《老無所依》。影片伴隨著老警長感嘆世風日下、暴力泛濫的旁白聲中,在1980年代的,美國德州寂靜蠻荒的野外緩緩拉開序幕。一個警察逮捕了一個其貌不揚嫌疑人,卻被他用銬著手銬的雙手反殺。
  • 農村85歲「空巢老人」獨守空房,兒女們左右為難,真相只有一個!
    在回家的路上小編看到很多老人坐在門庭外曬暖,這些老人們的孩子不是出去打工了。就是在外面做生意很少回家照顧老人,這些老人也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空巢老人」了。小編就在想如何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問題?以及如何讓空巢老人們兒女不在身邊調動起生積極性?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現象尤其引人關注。
  • 我衣食無缺,但我老無所依!
    原標題:我衣食無缺,但我老無所依!  今天的老人大部分已衣食無缺,但在晚年照護和精神關愛上仍處於「老無所依」的苦悶當中。「老了那又怎麼樣」?生命不能將就妥協,越來越多的子女要求自己的父母獲得更好的照護,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關注如何精準定位養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