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問題:什麼樣的父母,孩子長大後會老無所依?
老有所依是中國每一個父母的想法,這可能也成為了傳宗接代繁衍後代的另一個理由,可是,有些老人現在卻面臨著老無所依老無所養,有人說不要怪子女,只怪自己年輕時沒有教育好。
孫老太家中一兒一女,可以說兒女雙全讓人羨慕,可是孫老太重男輕女十分嚴重,兒子是哥哥還是,從小到大從來不曾幫助父母做家務,衣服髒了彭寨村,進屋就有現成飯菜,就算結婚成家了偶爾還要帶著老婆孩子回來連吃帶拿,孫老太老兩口看著就是高興,怎樣都覺得不過分。
孫老太女兒是家中最小,從小到大,小到買菜大到洗衣做飯沒有不會的,偶爾還要給哥哥洗衣服,媽媽覺得女孩子幹家務是理所應當的,從來只派活不過問其他,妹妹心裡慢慢變得獨立。
妹妹結婚成家後,很少回娘家,回娘家也要跟著準備飯菜,洗洗涮涮,等著哥哥嫂嫂回來吃飯。時間就這樣過去了,自從孫老太老伴兒去世以後,孫老太就剩下一個人守著空蕩蕩的房子,兒子很少回來了,因為沒人做飯了也吃不到現成的了,回來看看匆匆忙忙的就走了。
女兒回來的次數本就不多,慢慢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孫老太到現在也沒有覺得是自己年輕時對兒女的引導出現了偏差,對兒女也是滿腹抱怨。
殊不知兒女幼時好的成長環境,平衡的愛,一樣的關心,同樣的要求是多麼重要啊。兒子對家裡的理所應當,女兒對家裡的怨氣都是來源於父母對自己的態度還有不平等的對待。
孫老太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兒子為什麼這麼大的依賴,女兒和兒子為什麼這樣的不同,這就是因果關係吧。人說,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階段,老無所依已經成了社會現象,這種現象呈現出的是發展社會中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的弊端。
給家長的建議:
孩子應該在有愛的家庭裡長大,但是愛不等於無條件的溺愛,讓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不容易,適當的示弱,對孩子來講是對父母的更多了解,知道父母是不容易的,父母不是鋼鐵戰士無所不能的。孩子會慢慢懂得心疼父母,感恩父母,學會分享,學會獨立。
1.過於溺愛孩子
過分的溺愛會讓孩子覺得想要的都能得到,得到的都是理所應當的,沒有好東西的心,很容易使孩子自我為中心,目無尊長,更談不上孝敬父母了。
2. 經常打罵孩子
孩子經常受到打罵會缺愛,缺愛的孩子沒有安全感,對任何人都不容易相信,也很難袒露真心。這樣的孩子往往把自己不受到傷害放在第一位。慢慢的會變成自己的得失高於一切。同時童年的陰影也會伴隨孩子一生,對父母也會有所責怨。
3. 偏向的父母
二胎家庭越來越多,傳統父母有的還存在重男輕女的想法,孩子在這樣失衡的家庭成長,心裡往往會想著長大後如何擺脫這個家庭,怎樣才能離得越遠越好。孩子親情觀也會慢慢變淡。
溫馨寄語:
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是拿著筆的畫師,畫紙的圖畫都是父母一筆一筆勾勒出來的,所以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正確的引導孩子吧,讓孩子在一個有愛的自由的感恩的環境下成長吧。這樣的圖畫才是真正色彩斑斕值得讓人欣賞的。
今日問題:你是怎樣教育引導自己的孩子的?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