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這三種父母會老無所依,可能是自己年輕時的原因,不要怪孩子

2020-09-21 Betty媽咪

今日問題:什麼樣的父母,孩子長大後會老無所依?

老有所依是中國每一個父母的想法,這可能也成為了傳宗接代繁衍後代的另一個理由,可是,有些老人現在卻面臨著老無所依老無所養,有人說不要怪子女,只怪自己年輕時沒有教育好。

重男輕女給女兒帶來傷害

孫老太家中一兒一女,可以說兒女雙全讓人羨慕,可是孫老太重男輕女十分嚴重,兒子是哥哥還是,從小到大從來不曾幫助父母做家務,衣服髒了彭寨村,進屋就有現成飯菜,就算結婚成家了偶爾還要帶著老婆孩子回來連吃帶拿,孫老太老兩口看著就是高興,怎樣都覺得不過分。

孫老太女兒是家中最小,從小到大,小到買菜大到洗衣做飯沒有不會的,偶爾還要給哥哥洗衣服,媽媽覺得女孩子幹家務是理所應當的,從來只派活不過問其他,妹妹心裡慢慢變得獨立。

妹妹結婚成家後,很少回娘家,回娘家也要跟著準備飯菜,洗洗涮涮,等著哥哥嫂嫂回來吃飯。時間就這樣過去了,自從孫老太老伴兒去世以後,孫老太就剩下一個人守著空蕩蕩的房子,兒子很少回來了,因為沒人做飯了也吃不到現成的了,回來看看匆匆忙忙的就走了。

女兒回來的次數本就不多,慢慢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孫老太到現在也沒有覺得是自己年輕時對兒女的引導出現了偏差,對兒女也是滿腹抱怨。

殊不知兒女幼時好的成長環境,平衡的愛,一樣的關心,同樣的要求是多麼重要啊。兒子對家裡的理所應當,女兒對家裡的怨氣都是來源於父母對自己的態度還有不平等的對待。

在本案例中:孫老太重男輕女

孫老太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兒子為什麼這麼大的依賴,女兒和兒子為什麼這樣的不同,這就是因果關係吧。人說,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階段,老無所依已經成了社會現象,這種現象呈現出的是發展社會中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的弊端。

給家長的建議:

孩子應該在有愛的家庭裡長大,但是愛不等於無條件的溺愛,讓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不容易,適當的示弱,對孩子來講是對父母的更多了解,知道父母是不容易的,父母不是鋼鐵戰士無所不能的。孩子會慢慢懂得心疼父母,感恩父母,學會分享,學會獨立。

寶媽知識小time:這3種父母容易老無所依

1.過於溺愛孩子

過分的溺愛會讓孩子覺得想要的都能得到,得到的都是理所應當的,沒有好東西的心,很容易使孩子自我為中心,目無尊長,更談不上孝敬父母了。

2. 經常打罵孩子

孩子經常受到打罵會缺愛,缺愛的孩子沒有安全感,對任何人都不容易相信,也很難袒露真心。這樣的孩子往往把自己不受到傷害放在第一位。慢慢的會變成自己的得失高於一切。同時童年的陰影也會伴隨孩子一生,對父母也會有所責怨。

3. 偏向的父母

二胎家庭越來越多,傳統父母有的還存在重男輕女的想法,孩子在這樣失衡的家庭成長,心裡往往會想著長大後如何擺脫這個家庭,怎樣才能離得越遠越好。孩子親情觀也會慢慢變淡。

溫馨寄語:

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是拿著筆的畫師,畫紙的圖畫都是父母一筆一筆勾勒出來的,所以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正確的引導孩子吧,讓孩子在一個有愛的自由的感恩的環境下成長吧。這樣的圖畫才是真正色彩斑斕值得讓人欣賞的。

今日問題:你是怎樣教育引導自己的孩子的?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父母偏心才是兄弟姐妹不和的原因!不要死不承認等到老無所依後悔
    我們看到過很多兄弟姐妹之間不和的,導致父母老無所依,生了那麼多的孩子,卻沒有一個養老的,很可悲,看到這類事件我們會說這些做兒女的太不孝了,但是除非兒女們是真的狠心,有的時候並不是完全是孩子們不孝,做父母的也是有原因的兄弟姐妹不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偏心
  • 人老之前,要守住以下「三樣東西」,以免老無所依
    一個人老去之前,若總是只顧眼前,等老了以後再去考慮養老的問題,難免沒有了年輕時的精力,也失去了賺錢的機會。人老之前,要守住以下「三樣東西」,以免老無所依。守住養老錢一個人從開始有賺錢的能力到退休的年齡,也就幾十年的光景,也許你覺得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可我們卻總是感嘆光陰如梭,一不小心我們就要老了。
  • 拉片《老無所依》經典劇作方式
    以下視頻會從《老無所依》裡角色是如何被塑造的,如何使用「2+2」理論來透露劇情以及悖離傳統三幕式結構的敘事方式三個方面來闡述這部電影的經典劇作方式。▲《老無所依》劇作詳解上▲《老無所依》劇作詳解下在2012年的TED talk中,電影製作人安德魯・史丹頓描述了他稱為2+2的融合理論——不要給他們「4」這個結果,而是給他們「2+2
  • 老人85歲,退休工資7000多,兒女不讓死:這,比老無所依更悲哀
    那些被忽略的老去的人,就像是角落中被遺忘的瓦礫一般,雖說依舊存在著,但是外表是破敗的,內心也是滄桑的。說起老去,很多人最怕的便應該是這四個字:老無所依。老來以後的日子,是被秋風掃過的落葉,無根無萍,有時不知道飄到哪裡去。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願擁有幸福的晚年。就像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老去的時候,做到教科書般的孝順一樣。
  • 我衣食無缺,但我老無所依!
    原標題:我衣食無缺,但我老無所依!  今天的老人大部分已衣食無缺,但在晚年照護和精神關愛上仍處於「老無所依」的苦悶當中。「老了那又怎麼樣」?生命不能將就妥協,越來越多的子女要求自己的父母獲得更好的照護,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關注如何精準定位養老市場。
  • 「媽媽年輕時比你好看」,看過爸媽老照片,網友:我可能不是親生
    其實,網友們早就開始了對原生態顏值的嚮往,比如有個話題紅了很久——曬曬爸媽年輕時的驚世顏值。在那個無美顏無濾鏡無整容的年代,父母竟然那麼好看,怪不得總是對孩子說「媽媽年輕時比你好看」,這句話真不是隨便說說。
  • 《老無所依》:擲地有聲的對白,透露出對老無所依的無能為力
    在老警長發現他無法將父親祖父的榮耀在這個飛速變化並且不知道所向何方的世界裡繼續傳承下去的時候,他眼裡閃爍著的,不再是片中開頭的睿智與自信,而是滄桑與疲憊。當兇手殺人已經不需要理由的時候,當人與人之間已經莫名不信任的時候,當每個人都已經不準備繼續堅守的時候,老警長發現自己無法再認識這個世界,他唯一所剩的堅持,便是退出。
  • 父母學堂:怪孩子太懶?其實因為父母做錯了這2點
    有的家長怪孩子懶,上小學了自理能力和獨立性都比較差,做什麼都要父母叫,叫了還磨磨蹭蹭不願意動……其實不是孩子懶,而父母太勤快,也不是孩子能力弱,而是父母太強。接下來我們就來細說一下,讓孩子變懶的兩點原因。
  • 兒女雙全,名利雙收,為何八十歲的大學教授會老無所依?
    兒子留學美國,工作後年入百萬,女兒則致力於教育事業,而今已是一所重點中學的特級教師。這樣令人稱羨的家庭背後,卻是毫無親情的冷漠,為何一對優秀的子女卻讓他老無所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羅教授與同事的關係也非常不好,傳閒話、使絆子的事情時常發生,「氣人有笑人無」也讓他發揮到了極致,於是大家紛紛避之不及,在學校裡他成了獨行俠,一輩子也沒交到三兩個談得來的朋友。
  • 孩子啃老都是父母造成的,特別是這三種父母,看看其中有你嗎
    導讀:孩子啃老都是父母造成的,特別是這三種父母,看看其中有你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啃老都是父母造成的,特別是這三種父母,看看其中有你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視頻]科恩兄弟《老無所依》坎城驚豔
    [視頻]科恩兄弟《老無所依》坎城驚豔  專題:CCTV.com新聞——獨家視線     CCTV.com消息(國際時訊):    同樣屬於競賽單元的影片——《老無所依》改編自美國作家科馬克· 麥卡錫的一部同名小說。
  • 假如有一天,我老無所依……(看完我沉默了)
    假如有一天,我老無所依……來源:網絡  |  編輯:淨塵如果你認為你對我們有養育之恩,以市價計算,約為2萬多美金,現在我再加一點,寄上一張3萬美金的支票給你,希望你以後不要再寫信來囉嗦了。母親讀完這封信之後老淚縱橫,只覺得一生守寡,從此會老年悽涼,她痛不欲生。
  • 不婚主義和「丁克族」,晚年真會老無所依嗎?這些過來人說了實話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的堅持和生活方式,無論是否結婚,只要我們自己問心無愧,就不難擁有自己瀟灑、愜意的人生。有些人步入婚姻,結婚生子,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生命的延續,也希望自己年老之後能有依靠。可那些選擇不婚的「丁克族」,又是否能一如年輕時那般瀟灑快活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那些不婚主義的「丁克族」,晚年真會老無所依嗎?這些過來人說了實話。
  • 一部值得深究的電影《老無所依》
    在我臨去美國那年,她介紹我了一部當年在好萊塢業內炸了窩的電影(此片沒有在大陸上映)——是由科恩兄弟編劇指導的《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an」2007)。Sudden還向我展示了這部電影中的一段經典臺詞:-      If I don't come back, tell mother I love her.
  • 老了和子女親密無間的父母都有這5種表現,根本不用擔心老無所依
    這樣的相處方式會讓父母和孩子中間始終有一道鴻溝,而且永遠也無法跨越。其實父母和孩子完全可以做朋友的,孩只有子把父母當成朋友了才會真正的和父母交心,讓父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什麼。2、懂得給予孩子個人空間很多父母覺得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就可以無視孩子的隱私,從小就不給孩子任何個人空間。這樣的行為往往都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給他們的成長之路留下很大的陰影。
  •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弟子冉雍問仁,孔子回答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尊重別人,愛別人,哪怕是供你使喚的人,自己不願意做得事情,不要讓別人去做。這就是一種仁。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
  • 致即將老去的60後:請將這五句話牢記於心,以免自己老無所依
    身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些人難免會迷失在這俗世之中,忘記了自己當初的嚮往,也錯過了沿途的風景。前半生已然揮手而過,縱使選擇錯了,也已成定局。如果你是即將老去的60後,請將這5句話牢記於心,以免自己老無所依。
  • 「60歲以後才知道,重男輕女,會讓我老無所依」。
    可能有人覺得一對六十五歲的老人,過著這樣的日子,一定是因為他們無兒無女,可事實上恰好相反,他們兒女雙全,原本可以擁有一個幸福,且讓人羨慕的晚年,只可惜一手好牌被他們打得稀爛。張大爺來自於農村,他們現在所居住的這個房子,其實是他們女兒當年買的,準確來說,這是女兒作為斷絕關係的條件。
  • 《老無所依》:最可怕的是殺手還是命運?
    值此歡度元旦、喜迎新年之際,我們來講一部十分應景的電影 ——《老無所依》。影片伴隨著老警長感嘆世風日下、暴力泛濫的旁白聲中,在1980年代的,美國德州寂靜蠻荒的野外緩緩拉開序幕。一個警察逮捕了一個其貌不揚嫌疑人,卻被他用銬著手銬的雙手反殺。
  • 《老無所依》:一個瀰漫著死亡氣息的存在主義黑暗故事
    第80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科恩兄弟執導的《老無所依》成為最大贏家,包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老無所依》的獲獎標誌著美國主流電影工業對獨立電影人的進一步認可,向來偏向傳統和保守的學院通過對科恩兄弟的表彰,肯定了標新立異的獨立精神與日俱增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