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學堂:怪孩子太懶?其實因為父母做錯了這2點

2020-08-27 樂兒媽愛分享

有的家長怪孩子懶,上小學了自理能力和獨立性都比較差,做什麼都要父母叫,叫了還磨磨蹭蹭不願意動……其實不是孩子懶,而父母太勤快,也不是孩子能力弱,而是父母太強。接下來我們就來細說一下,讓孩子變懶的兩點原因。

父母勤快、強勢,孩子有了變「懶」的機會

有些在工作上特別優秀的父母,往往也在生活上表現得很強勢,會很不自覺就居高臨下地指導孩子,孩子還沒有做,就開始告訴孩子你應該怎麼怎麼樣,你不能怎麼怎麼樣。


這個時候的父母,很多都是因為對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強,希望他在做的過程中不犯錯,但是父母這樣做,反正剝奪了孩子體驗多元化生活的權利。

長期如此,可能讓孩子容易自卑,在父母的眼裡自己什麼都做不好,父母什麼都要交代清楚我才能做。

孩子長大後會沒有主見,什麼事情都要去問別人的意見,一出了問題就想找父母幫忙解決。

父母太愛孩子了,凡事都要代辦代勞

覺得孩子太小,怕孩子累壞,擔心孩子受傷,就決定不讓孩子動手,什麼事情都想幫孩子做好,就連喝水就幫孩子倒好。如果我們一直這樣做,孩子怎麼能勤快呢?


尤其是在孩子兩三歲,自我意識非常強的時候,父母這樣做,容易讓孩子唯吾獨尊,以自我為中心。也不懂得心疼父母,不關愛他人,覺得什麼事都應該父母幫我做好。

另外,父母長期包辦孩子的大小事,孩子出了社會也很難去尊重他人,很難養成良好的人格。

所以說父母強勢,很愛孩子,也應該換種方式愛。

適當放手滿足孩子的成長欲望,讓孩子有成就感

其實孩子從小就有很強的成長欲望,如果父母學會放手,孩子的成長能力就不會被壓制,大家可能都清楚,從小鍛鍊得越多的孩子長大後能力就越強。


所以,從兩三歲開始,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倒水喝,擦乾自己不小心撒了的水,獨自玩拼圖搭積木,父母只需坐在一旁悄悄看著,千萬不要不停地說,讓孩子自己去體驗,每當學會做一件事情,他的成就感也能得到很好的滿足。

時不時示弱,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

其實孩子雖然小,但是會有一種希望自己是被需要的意識,我們可以時不時請求孩子幫忙,比如在戶外說:「媽媽腰好痛,走不動了,你能牽著我走嗎?」下班後回家說:「媽媽今天好累,你能幫媽媽倒杯水喝?」得到孩子的幫助後也不要忘記說聲謝謝。如果孩子喜歡自己看故事書,我們可以問他「今晚換你給媽媽講睡前故事好不好?」


如果這樣和孩子相處,不管是親子關係,還是孩子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動手能力都會變得非常好。總之,父母不要太勤快,太強勢,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也給孩子更大的成長空間。


END




相關焦點

  • 什麼樣的「懶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娃」,「懶」字最重要
    現實生活中的父母呢應該「懶」一點,不要讓自己的那麼勤快。其實從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是處於溺愛孩子的一個狀態,根本就不是在幫他,反而是在害了他,在孩子開始學習的過程中,各位爸爸媽媽的要逐漸的減少,孩子對孩子的一些幫助。讓他們學會替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或者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們父母呢,也要學會做一個「懶父母」,或許「懶父母」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 「懶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娃」,但問題是,怎麼「懶」才是關鍵
    導讀:「懶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娃」,但問題是,怎麼「懶」才是關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懶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娃」,但問題是,怎麼「懶」才是關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懶一點孩子更優秀,問題的關鍵是:父母該怎麼「懶」?
    同事說自家的孩子和自己就是一個極差,做父母的特別「勤快」,但是孩子卻特別的「懶」,「真不像是親生的。」那麼,培養孩子的關鍵究竟是什麼?為什麼父母們累死累活,孩子卻半點潛移默化的影響都沒有呢?其實,有的時候懶父母反而更「吃香」,而父母懶惰一點,培養的孩子可能更健康積極。
  • 絕大多數的焦慮,其實都是因為懶
    很多人都將焦慮的原因歸結於社會的競爭,生活的壓力,熟不知,絕大多數的焦慮,其實都是因為懶。老人整日愁眉苦臉,自己奮鬥一生才攢下了這點家產,到頭來全都倒貼給了兒子。對於老人來說,養兒不僅不能防老,還成了老年生活的負擔。
  • 孩子不愛思考,父母至少做錯了兩件事
    我們不能抵抗這種垃圾文化的誘惑,因為它們讓我們大腦感到放鬆、舒適!相比於思考那些複雜的問題,我們的大腦更喜歡一些能讓自己輕鬆、舒適的節目。必須承認,大腦是有惰性的,思考問題很累,它貪戀舒適,不願幹活兒,能舒服一會兒是一會兒!成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 幼兒園門口成了父母「睡衣秀」,寶媽說太忙沒辦法,網友:就是懶
    導讀:幼兒園門口成了父母「睡衣秀」,寶媽說太忙沒辦法,網友:就是懶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幼兒園門口成了父母「睡衣秀」,寶媽說太忙沒辦法,網友:就是懶!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懶」父母和「勤快」父母有啥區別?不用理論,看看孩子就知道了
    但也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唯有獨立才能成才,由此衍生出了兩波具有鮮明區別點的家長。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父母便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倒垃圾,掃地,洗衣服等等,久而久之,孩子掌握了許多的生活技能,甚至還能夠自己做幾個簡單的菜。正是浩浩父母的「懶」,讓浩浩變得更加優秀,他並沒有因為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成績退步,反而當上了班長,還變得越來越成熟穩重。
  • 為什麼請父母不要再說「你就是懶」?
    其實,說「你就是懶」的時候,父母的一個邏輯前提和預判是:孩子是有意的,明明可以那樣,她(他)非選擇這樣。這個預判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但如果不覺察到「我們做了預判,而且這只是一個預判」,我們就會深陷在這個預判之中,深信不疑。
  • 父母不要讓孩子偷這3個懶,對孩子一生有益
    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但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絕不會讓孩子偷以下這些懶。
  • 「懶」父母反而能培養出優秀孩子,老師提醒家長注意這4點
    家長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不動聲色地讓孩子從勞動和摔打中鍛鍊出自主能力,這樣的「懶」媽媽、「懶」爸爸勝過大包大攬的"好「媽媽、「好」爸爸!希望這位媽媽的做法可以讓你有啟發。也許做一個「懶」父母會讓你收穫一個面目一新的孩子。兒子背上書包了,父母也背起了更多的責任。
  • 「懶」父母反而能培養出優秀孩子!老師提醒家長注意這4點
    家長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不動聲色地讓孩子從勞動和摔打中鍛鍊出自主能力,這樣的「懶」媽媽、「懶」爸爸勝過大包大攬的"好「媽媽、「好」爸爸!希望這位媽媽的做法可以讓你有啟發。也許做一個「懶」父母會讓你收穫一個面目一新的孩子。兒子背上書包了,父母也背起了更多的責任。似乎父母養育他到7周歲,就等著他背上書包這一天。
  • 「懶」父母反而能培養出優秀孩子!老師提醒家長注意這4點!
    家長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不動聲色地讓孩子從勞動和摔打中鍛鍊出自主能力,這樣的「懶」媽媽、「懶」爸爸勝過大包大攬的'好「媽媽、「好」爸爸!希望這位媽媽的做法可以讓你有啟發。也許做一個「懶」父母會讓你收穫一個面目一新的孩子。兒子背上書包了,父母也背起了更多的責任。似乎父母養育他到7周歲,就等著他背上書包這一天。心也隨之不輕鬆起來,身影也比以前更忙碌起來。
  • 【安喬父母學堂】父母如何成為孩子的榜樣
    新學期伊始,園長媽媽主持和主講的父母學堂第一課順利開講!本期的主題是:父母如何成為孩子的榜樣。照慣例,小編將講座內容稍作整理,文末還有當天完整的講座視頻,錯過現場的大天使記得自覺補習,文末有福利哦!園長媽媽先是拋出了一個問題:您希望您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在場的大天使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
  • 有種懶是楊鎖,父母雙亡後活活把自己餓死,網友:懶的最高境界
    記得小時候,父親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懶媳婦》,說的是有個人娶了一個媳婦,這個媳婦特別懶,什麼也不願意做,就連吃飯也需要丈夫去喂,有一次丈夫需要出遠門,為了不讓媳婦餓著,因此在家做了一張超級大的餅套在妻子的脖子上,心想這張大餅夠她吃幾天的,自己出門這幾天也不至於餓著,做好這一切
  • 中國式父母覺得帶娃太累?那是您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優秀
    導讀:中國式父母覺得帶娃太累?那是您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優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式父母覺得帶娃太累?那是您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優秀!
  • 父母太勤快,孩子就懶了
    這是每個幼兒園都會教孩子的童謠,但是並不是每個小孩子都讀懂了這個歌詞,因為他們沒有實踐過,他們的父母太勤快了,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權利被剝奪了。如果孩子沒有從小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他今後就很難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 做個「懶」父母,培養勤勞娃
    很多娃爸娃媽都抱怨:娃怎麼就那麼懶呢?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有勤勞的爸媽啊!小的時候,因為心疼,因為擔心,因為時間不夠,因為學著太慢……本該讓孩子體驗的勞動因為各種原因被我們的娃爸娃媽包辦了,孩子的各種問題協調性就來了!到了孩子該獨立做事的時候,這也不會,那也不行,抱怨沒有用,因為我們錯過了培養娃勞動意識的關鍵期。錯過了關鍵期就該放棄嗎?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哎呀我們家孩子膽子太小了怎麼辦啊?是啊,看見陌生人一句話不敢說。:分離焦慮,害怕離開媽媽,害怕一個人在房間玩耍、睡覺;2-6歲:對想像出來的東西的恐懼,如想像中的怪獸、強盜、醫生等,面對新環境表現得緊張謹慎,因為害怕孤獨,擔心有危險;6-12歲:害怕死亡,所以對身體損傷和自然災難會大驚小怪,特別寶貝自己的身體,一受傷就容易哭泣。
  • 寶寶2歲還沒開口講話,不是寶寶太懶,而是家長「太勤快」
    根據調查,大多數的寶寶第一次說話都說在7-12個月大時,這時的寶寶能說一些單字節,而等到2歲後就可以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了。寶寶說話有早有晚,有人說說話越早的孩子越聰明,但其實這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珊珊的女兒今年已經2歲了,但卻還沒有開口說話,這讓珊珊非常苦惱,為此她還特意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了一下。
  • 寶寶2歲還沒開口講話,不是寶寶太懶,而是家長「太勤快」
    影響孩子說話有很多因素,像男孩普遍比女孩說話更晚,雙語家庭的寶寶也會更晚開口,但有的時候,寶寶說話晚,完全是父母的「鍋」。不是寶寶太懶,而是家長「太勤快」珊珊的女兒今年已經2歲了,但卻還沒有開口說話,這讓珊珊非常苦惱,為此她還特意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了一下。